微言小义(20)
论工作
工作必须要和性格、能力、兴趣有相当程度的吻合。如果性格难以改变或者改变的成效很小,那还不如提高能力、拓展兴趣,可通过学习实现。
学习,要向优秀的人学习,他们会激励我们持续提升,可看看卢昌海老师的个人网站,我持续关注好几年,虽然大多数不懂,但你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也可以看看李笑来老师的书,比如《把时间当作朋友》、《自学是门手艺》,这些人学习能力超强,都是斜杠青年,跨界高手。
看书,其实不是看书。理科的书,应该是边看边算的,在看书的过程中,通过计算去复核/重现书中的计算过程/结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书本,还有书中的概念,要参考别的书/论文来理解。所以,你看有些数学家的故事,人家看数学书,不是看,人家直接是自己想个办法重新论证别人的理论。
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么找到挣大钱的办法,要么就是终身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延展、打磨自己的技能。
有人在城市工作生活,户口是农村的,死活不肯把户口迁到城市。理由是,城市化进程快,以后农村户口稀缺,可能会有一些来自政府或政策的优惠/好处。但是,他们显然没注意历史。建国后,农业反哺工业;改革开放后,让一部分人闲富起来,哪一次好处会落到农民头上呢?再往更远的历史看,活活一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道理很简单,农民是最没话语权的群体。
凡事都有一个最佳时机的问题,错过了,往往会留下后遗症,读书、种地、工作、结婚等等,莫不如此。
评论这篇文章
欧洲和中国就是两个思路,欧洲是防止病毒输出,中国是防止病毒输入。这句话的意思是,欧洲的思路是防止病人把病毒传给健康人群,所以人家要求高危人群戴口罩,比如医生、病人、密切接触者等,健康人群不戴口罩;中国的思路是,病毒无处不在,处处是危险的,为了安全起见,所以大家都戴口罩,这样就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这里说的输入、输出,不是地域之间的传播,而是指的病人和健康人群之间的传播。
这个思路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反映。 比如,某个城市的某个施工电梯高空坠落了,于是一声令下,全国的工地都停工检查电梯问题。
正常反应VS过激反应,防止病毒害人VS防止被病毒所害。或者说,愿意承受一定风险的人和风险厌恶者,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采取的措施差别很大,在这种公共危机目前,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就会相差巨大。
这件事的教训就是,可以编个传染性疾病处理的规范或者法律法规文件,认识风险、评估风险、风险响应、风险解除,关键就是明确在何种风险程度下,社会的不同部门、不同人群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讨论股票
股票短期炒来炒去,肯定是零和游戏。股票的收益来自低买高卖赚差价和分红。长期来看,某个特定公司的发展趋势难以预测,涨跌形势难以把握;分红只是理论上的想法,看财务的那三个表可知,给股东分红都是最后一步才会考虑的事情,公司完全有正当理由把赚的钱用在别的地方,而不是分红。
我一直很犹豫是否要学习点理财知识,尝试买点基金。但我又想,赚钱那么困难,没有必要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从股市或者基金那里赚钱,怕是太难了。所以,我基本上认为,与其往那个方向努力,还不如投资自己,让自己能力增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但是,世事多变,谁知道,过些年,努力谋生的行业是否还景气,努力工作的单位是否还景气。怎么挣钱,太重要了,怎么办呢?
看书有感
只有亲自去计算书上每一个题目,搞清楚每一条推理、每一个概念,我们才能真正搞明白教科书,这才是读书。要搞清楚人家说的,可以几本教材对照着看,要搞清楚概念,可以查询论文和其它参考资料。
也就是说,书不是用来读的看的,是做出来的,思考出来的,特别是理工科的。
没有技术,空谈管理没用。没有有效的管理,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发挥最大效能。管理就是一种组织能力,就是把人群集合在一起,为实现组织目标,最有效地工作。
诗人穆旦和历史学家黄仁宇两人的人生经历,何其相似,何其相异,人生的选择、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扮演些什么角色呢?他们都是辍学从军(国军),战后退役,留学美国,一个归国,一个留美,一个在解放后受到冲击,最后死在文革中,一个在美国辛辛苦苦地谋生,最后在专业上有所斩获。
在黄仁宇的自传《黄河青山》P272,作者把中国明朝和之后的失败归结于技术手段落后,满足不了管理国家的需要。显得很片面和简单化。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工程项目的风险有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和技术风险,比如政府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体制(封建专制),民众教育程度低下(大多数人的能动性、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没有开发,被浪费了),经济体制落后(农耕社会,经济缺乏创新和活力),知识分子没有经世致用的本领(科举考试,学习四书五经,偏重文科,对工科、理科等鲜有涉足)等等,都是国家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没有什么是一顿饭一杯酒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人在低微的时候,帮手只可能来自亲人和核心朋友。人在强大的时候,才谈得上人脉,强大才是人脉的资本,因为人脉的本质就是互相成全,或者说利益交换。
人与人,本质上是隔阂的,隔阂才是人性最真实的状态。你理解武汉感染的人是什么心情什么状态吗?你只是从媒体上隔岸观火而已,你不理解他们。你理解阿富汗人民是什么状态什么心情吗?你不理解,你看了书里的描述或者电视上的影像就觉得理解吗?你知道什么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吗,你知道什么是背井离乡吗?
人和人相互不理解,这就是人性最符合自然的状态。
爱和同理心才是理解的桥梁。
随着年龄增加,阅历增加,知识增加,我越来越觉得孤独才是人最真实的状态。
外在的东西,只是关系、合作伙伴、朋友等等,最后的最后,人还是要面对自己的内心,内心是个独行者。所以,才需要宗教,需要书籍。
达摩祖师,面壁十年,莲花生大士,苦修多年,这是怎样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