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家长,做好三不管
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身为父母,没有人不为自己孩子的将来打算。
自孩子出生那刻起,每个家长就对他的成长、教育操碎了心。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1. 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你只管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你干!”
多少父母正在以“爱”之名,走上养废孩子的道路。
“请帮助我独立完成”,这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要求。
那些有远见的父母,早早就开始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了。
你为孩子做的太多,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
蒙台梭利博士说:“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也许你觉得孩子太小了,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你要明白,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比如,当孩子还没有洗碗池高的时候,总是想要帮忙洗碗,很多家长会说“等你长大了,再帮忙吧!”
当孩子乐意参与家务的时候,你不给他尝试的机会,等长大了他还会主动参与吗?
所以当孩子抢着扫地、擦桌子的时候不妨放手,将这项“工作”交给他,家长只需要布置一个适合他“工作”的环境即可。
下面是一些为孩子布置环境的原则:
家具要轻巧,摆放在方便孩子移动的位置上;
家里面的东西要符合孩子尺寸,要让孩子能够使用;
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家庭的日常事务,比如穿衣服、梳头洗脸;甚至扫地、清理地毯等。
家里孩子使用的物品应该坚固而具有吸引力。
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不要管,你越早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未来才会走得更稳。
2. 孩子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不管
当孩子具备一定能力之后,他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要自己完成,比如穿衣、吃饭、洗漱、作息等。
从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往往对家长依赖性非常强。
这也进而导致了这些孩子缺乏责任感,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因此,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家长就要及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自己动手去做,才能让孩子在手眼协调中促进心智的发展,“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值得父母们深思。
“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这些孩子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可以不管。
3. 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迁就。
要知道,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父母要是帮助孩子排除一切障碍,无疑剥夺了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自然也会随之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
在社会竞争压力之下,众多父母拼命催着孩子往前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
很多孩子,因为一点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挫折,就萎靡不振。
所以,当孩子3岁之后,就可以让孩子体验挫折感,孩子能承受的一些事情,就不要管。
比如,积木歪掉了,发脾气、哭闹;游戏输了,就再也不玩了……
如此这样的情景,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养育孩子,千万别嫌费事儿,早期省过的事,早晚有一天会加倍偿还。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你就要做到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