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以爱之名剥夺别人选择权的都是耍流氓

2018-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NoahsArk_86e2

既然是公众号,不由自主的就用了比较“朗朗上口”的题目。其实我的意思是,无论是“我爱你所以剥夺你的选择权”,还是“因为知道你爱我所以我就搞得你别无选择”,都是一种耍流氓。

我们为什么要奋斗?抛开理想、使命感、兴趣、激情这样激动人心的理由,一个很常见很平凡的理由就是想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我可以选择吃大餐,也可以选择粗茶淡饭,但是我想有钱吃大餐。

往大了说,“财富自由”这个词之所以带有这么大的魅力,李笑来给了个很棒的定义,财富自由就是不再需要为了钱出售自己的时间。说白了就是拥有如何支配自己时间的选择权。

既然我们奋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那么爱一个人,当然是要尽可能给ta提供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因为爱剥夺ta的选择权。剥夺别人的选择权,本质上就传递着一种不平等:对方在感情中的地位比自己低,或者对方的判断力比自己差。或者你其实就不是为了对方好,就是为了自己心里舒服。下面分别从这三个角度举一些经典的例子:

地位低:

先聊聊工作狂的问题,分成对孩子和对父母两部分来讲。先强调一下,由于现在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对于很多人来讲“搬起砖我就没时间陪你,放下砖我就没钱养你”就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如果是生活所迫,是不能归到工作狂这个范畴的。(我当然不是说爸妈或者孩子真的地位低,只是说有些行为传递着这样不平等的信号。)

前两天我跟妈妈聊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家三代住在一起,由于年轻人工作特别忙,所以基本上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照顾。我就问妈妈,到底是人到了六十左右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抱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了,还是现在年轻人实在是忙到爸妈再不帮忙小朋友就饿死了的地步。我妈说主要还是后者吧。

之前有一次看奴隶社会的文章《我每周出国一次的生活,值得吗》,里面提到了“我们还非常幸运有无条件爱着我们的夫妇俩和孙子们的老父母,双方的老人们暂停了退休后的安逸的生活,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轮流来和我们同住六个月,实际上是来照顾我们和孩子们。”工作狂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很可能没有给他们的伴侣、孩子和父母一个选择的权利。

大学好友跟我提到他妈妈就是事业型,在他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妈妈跟他沟通了一次,问他是想让妈妈回家照顾陪伴他呢,还是想让妈妈继续自己的事业。回家就伴随着更多的陪伴和更少的钱。好友笑得很开心的跟我说:我当时就说希望她继续自己的事业,因为我很烦妈妈一直盯着我,而且我也希望家里多些钱。很可惜的是,大多数跟我说从小爸妈就特别特别忙的伙伴们,并没有得到这样的选择权。

如果可以,孩子可能会选择多一些陪伴的时间,即使这样家里会少一些钱。如果可以,父母可能其实也没有那么想帮我们带孩子,他们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其实也想好好休息休息享受一下晚年。如果说伴侣是和我们双向选择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能认同/接受我们事业导向的价值观,那孩子和父母真的是无辜受牵连呀。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吐槽一下奇葩说让我感觉不寒而栗的两个辩题的观点:

奇葩说辩题《要不要知识共享》

赵英男提到如果知识共享了,回到家看到爷爷在用望远镜望着星空研究天文,奶奶在制造机器人,他感觉这样非常诡异。蔡康永发言的时候就反驳:这有什么不好呢?你希望你回家你奶奶就是在揉面团嘛,爷爷奶奶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启发,这有什么不好呢?

奇葩说辩题《父母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

范湉湉起来哭着说了一大堆,简单概括就是自己还没有被爸妈爱够,所以爸妈不能去养老院,不然自己就没有家了。在场还一堆人哭了,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什么三观啊???那以后范湉湉结婚的时候,爸妈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们还没有被你爱够,所以你不能结婚,我们必须是你的唯一”。

刘楠更是直接说反对,说老年人需要的是生活的烟火气(举例菜市场)和生命的朝气。说白了就是给你做饭,帮你带孩子呗。人家都决定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了,你凭什么去意淫自己爸妈需要什么呢?

这种堂而皇之剥夺家人选择权的论点让我真的是感觉不寒而栗。

判断力差:

之前看网上情感的帖子,经常以爸妈坚决反对两人的感情,以死相逼,还非逼孩子跟别人交往等等惨不忍睹的方式结束。除了婚恋,选专业、找的工作等等都有父母要强加干涉。

我当时就想,为什么爸妈会以这么决绝的方式去干涉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呢?说白了就是不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呗。总是摆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的这样子。

先不说这样对孩子有多不好,对爸妈也不好呀。强加干涉孩子的人生,相当于为孩子的后半生所有的不幸福埋单了。以后孩子生活中任何的不如意,都可以说:要不是当年你非要我xxx,我现在怎么会xxx。完全就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毕竟孩子是爸妈死后还要再活30岁的人,时代发展的这么快,爸妈又怎么真的能知道怎么选就是最对、最好的呢?

父母能给孩子最多的爱,无非就是孩子想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在能力范围之内提供最好的资源/帮助,尽可能协助孩子找到活着的乐趣和意义。

强行为你好:

很久之前看一篇文章说巴菲特和夫人苏菲相识于少年,当时结婚的时候巴菲特跟苏菲说我们现在有XXX钱,我们可以现在买个小房子,也可以我用这些钱去做投资,过两年咱们买个大房子,你选一个吧?苏菲说那你去投资吧,过两年我们买个大房子。文章说苏菲才是最好的投资者,因为她不仅选中了巴菲特而且帮巴菲特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回望这个故事,我觉得最感人的是巴菲特让苏菲自己选择,没有说什么“我爱你,我要给你更好的生活,所以我要xxx”这种话。

偶像剧之所以能演四五十集也是因为男女主总是在替双方做决定。比如我xxx了,我不能拖累你,所以我不告诉你我发生了什么,就直接跟你分手。双方循环往复直到全剧终终于在一起了。

好闺蜜家里买了柚子特别好吃,爸妈让ta送一箱柚子给家里的长辈。ta感冒了,外面大冷天ta还打算坐公交车去人家家送柚子。我就说:那个阿姨从小看着你长大对你多好你心里有数呀,你用脑子想想也知道她肯定不会想让你生着病还跑一趟给她送柚子呀。你如果如实跟她说你感冒了,她肯定说找你去取,或者是等你病好了再给她送过去嘛。(柚子不在冰箱里放都能至少保存一个月)你现在送去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心里好受,根本就不是真的为她好。

这种所谓的”为你好“,强行替别人做决定,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自己心里好受/舒服,而不是真的为别人好。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生活中这种以爱之名剥夺别人选择权的行为实在是太普遍了,普遍到我们都不易察觉,习以为常。我始终认为观念要走在行动的前面,只有当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妥之处,才能一步步的去改变。

爱一个人应该是让ta能自由快乐的飞翔,而不是用我的爱,绑住ta的翅膀。

最后跟大家说一句抱歉,文中出现诸多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或者ta这种看似冗余的说法,是因为我觉得歧视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就是它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隐藏在各种各样“约定俗成”的惯用语中,所以我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尽一切可能避免它们。

小tips:如果真的摊上了想要控制孩子人生的父母,送一句李笑来的话给你:父母的期望不是最大的枷锁,最大的枷锁是顺从父母给你带来的安全感。

感谢读完^ ^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