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二寸》:Lady Gaga的中场战事
最近看了很多奥斯卡热门电影,但不知怎么的,这些电影总是差一口气没有打动我,让我的期待屡屡落空,看得十分憋屈。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击中了我,让我酣畅淋漓地经历了一次情感爆发,把前几部电影积累的情绪一并发泄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9663/2e082357d06bca3f.jpg)
这部纪录片是《Gaga:五尺二寸》,记录了从制作《Joanne》这张专辑、到筹备超级碗中场比赛这一段时间Lady Gaga的生活。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其实并不算是Lady Gaga的粉丝,而这部电影也并非献给粉丝的纪录片。五尺二寸是脱下那些形状夸张的高跟鞋后,Lady Gaga的真实身高,以此作为片名,多少可以看出创作者发掘人物的坦诚态度。而这部纪录片的精彩之处,也正在于导演剥除了Lady Gaga流行偶像的外在身份,用碎片化的方式,向我们拼凑出一位艺术家的一小块儿灵魂。
电影一开始,就点出了贯穿全片的成长主题。她说:“我不再是小女孩儿了,我感觉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成长的起点也是《Joanne》的起点,此时的Lady Gaga一方面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在巨星光环之下,她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困扰——至今没有痊愈的髋骨、情感上的一再受挫、以及患癌症的好友。
“当我卖出一千万张专辑,我失去了Matt;当我卖出三千万张,我失去了Luke;我获得电影的工作,就失去了Taylor……我觉得自己好像渐渐失去所有人——这感觉就像永远在漂泊一样。我很孤单,这些人都会离开,最后会只剩下我一个人,只剩下彻底的寂静。”
她的这个描述非常的一针见血,很多人看到这里简直感同身受:那种麻烦接踵而至的感觉,让人应接不暇。总觉得应对好面前的这个麻烦,你就会喘一口气,你的生活就会步入正轨,然后你就会找到inner peace。但事实是,永远都有下一件事情在等着你,这就是生活的正轨。
对于这种情况,Gaga给出的答案是——
“探索自己内心破碎的地方,然后写歌。”
正是这时,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正如科林伍德提出的观点,艺术的本质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我一直很敬佩那些忠于自我进行表达的人,他们总是怀着一片赤诚之心,像一个拓荒者一样,走过内心那些灰暗混沌之处,挖掘出他们最脆弱、同时也是最真挚的情感,然后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
【Million Reasons】
I bow down to pray
我虔诚祈祷
I try to make the worst seem better
尽力把最坏的情况变好
Lord, show me the way
主啊,告诉我该怎么做
To cut through all his worn out leather
从那些已褪色的回忆中脱身
而对于Gaga所说的孤独感,我总是会想起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那是拍摄《Perfect Illusion》mv的时期,他们在荒野里拍摄,开着刺目的闪光灯,上百人跳舞狂欢。黑夜中,山的那边灯火通明。
我觉得摄影师很会运用镜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边是show business的奢侈放纵,但把镜头拉到很远,在黑夜的荒野中,那一小撮人的狂欢又显得那么渺小且空虚。这似乎抓住了娱乐业的本质,用故作喧嚣和虚张声势来抵抗更大的空虚和寂静。
就像Gaga每一次穿着奇装异服从公寓里走出来,面对的那些镜头、话筒、闪光灯,她似乎处于世界上最热闹的漩涡中心——然后她坐到车里,关上车门,四周突然一片寂静。
“你以为我为什么会这么恐慌?我不需要那些假发、那些花哨的东西来表达立场,我知道我们想提升一切,我也在努力提升一切,但、我就是无法再提升到Lady Gaga的层次。”
隐藏在寂静之下的是恐慌:对于自己原地踏步的恐慌;想要做出改变,又怕粉丝不愿接受的恐慌;在巨大的明星光环下被蚕食自我的恐慌;以及面对真实自我的恐慌。
Gaga在宣传期间反复向公众强调,这是一张非常“私人化”的专辑——“我不觉得这个世界准备好接受真实的我,因为我也还没准备好做自己,这是毫无修饰的我”。
但也许这正是粉丝喜欢她的原因,她坦诚的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暴露在公共视野中,还有她一直以来对边缘群体的支持与鼓舞。所以我们会在电影里看到,粉丝见到Gaga本人后热泪盈眶的感谢她,感谢她忠于自我,感谢她的音乐和她的一切。
电影中非常打动我的,是Gaga讲述的关于创作《Joanne》这首歌的故事。
“Joanne是我爸爸的姐姐,她19岁就去世了。她和我奶奶去医院,发现她手上有些瘀斑。但70年代的医生不知道狼疮是什么,他们也无法治疗,所以他们建议马上切除她的双手。那件事情对我爸和家人的影响,是我从小到大感受过最深刻的事。事实上,我的家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Joanne是个艺术家,她画画,还会写诗。我的奶奶不忍心切掉她的手,所以她直接走出候诊室,恳求上帝带走她,因为她不想让她的女儿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没有手……所以,我也叫Joanne,我是我爸爸的女儿。”
【Joanne】
Take my hand, stay Joanne
Heaven is not ready for you
I’ll still love you even if I can’t see you anymore
Can’t wait to see you soar
Girl, where do you think you’re going
Where do you think you’re going, girl
Gaga把这首歌献给她的奶奶,她甚至在这首歌发行之前就拿给奶奶听。奶奶最后说,不要再为这件事伤感了,已经过去很久了。
的确,在这段电影记录下的时期,我们不只看到她的成长、她的直面自我,还有她放下过去继续前行的决心。
“我希望我能够在这一行业里长大,你懂吗?如果你20多岁就成名的话,你就永远停在那个年纪了,你就没法长大了。但我想长大,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事实是,我可以一直缅怀着过去,但我不能真正的回到过去,你要放下过去的自己(The truth is, I can always bring my past with me, but I can never go back, you gonna leave yourself behind)。”
作为一个敏锐的艺术家,Gaga从未停止过对所在行业的反思。尤其是作为女性,Gaga一直在警惕着名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她选择用她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
“大部分制作人的态度都是‘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尤其是针对女人。这些男人手握太多权利,所有的一切对于他们都唾手可得。他们期待我会像那些女孩一样献身,但我完全不打算这样做,我不是任人摆布的东西。他们希望我卖弄性感,就像一个流行偶像会做的那样,我他妈就一直加入一些奇怪的东西进去,这让我觉得自己还有控制权。所以当我要穿着性感服装唱有关狗仔队的歌时,我就要边唱边流血来提醒你们,名气把玛丽莲梦露害成了什么样子,那个原始的诺玛·简。”
所以,在得知自己要参加超级碗中场表演之后,Gaga与创意团队的指导思想就是“做别人期待的相反的事”。别人都以为中场表演时,Lady Gaga会坐着王座像个女王一样升起来,但她却偏要当“空中飞鳖”。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9663/8fff301ede5343b6.gif)
有人问她,你觉得这场表演和你的其他表演有什么区别?
她回答,其实她从来没有得过终身成就奖之类的,来专门颂扬她的事业成就,然后她感觉这次就是了。事实上再没有比这个更重大的活动了。“所以我今天必须要好好享受,因为以后不会再有机会了。”
她说这话时的表情,和影片刚开始不久,她结束了民主党慈善演唱会时的表情很像,那时她说,“这次表演,我不再觉得髋骨痛,不再紧绷,也不再担心或紧张……我只是在享受当下。”
于是电影又回到了“成长”这一主题上。在她身上,我明确的看到成长弧光的那一刻,是她说出这样一段话:
“我从来不觉得像这样打扮还能自在地唱歌,像这样绑着马尾清唱。我以前从不觉得自己够漂亮、够聪明,也不觉得自己是个足够好的音乐人,但这也挺好的。这样我总觉得以前的自己不够好,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我知道这是我应得的,我知道我不是一无是处。”
要问她在这段拍摄期间,最大的成长是什么?我觉得是她找到了直面自己的勇气。这样的她,面对更多的质疑和挑战时,才会更加从容,更加有底气。
正如她写下的那首《Diamond Heart》:
I’m not flawless but I got a diamond heart
I might not be flawless but you know I got a diamond heart
正是有了前面这些铺垫,Gaga最后在超级碗举办的成功表演才变得有分量,吹捧她的成就才不会显得那么空洞。那些身体和心灵上的伤痛、摆脱不掉的孤独、试图与自我的和解,她一路携带着这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唱片公司推出的又一个流行符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灵魂。
演出即将开始,她吊着威亚腾空而起——
仿佛一个超级巨星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