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读书笔记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风_小猪妈妈

这本书出自万维钢的得到专栏。一开始没有订阅,没时间从头听,幸好出书了,可以快速get到精华。

万维钢,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主张以科学精神钻研社会现象,擅长让高端的道理落地。作为曾经被湮灭了“文青心”,接受理工科思维训练又半吊子功夫“思维僵化”的人,很容易看进去这本书,因为有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在逻辑分析下得出结论。

这本书的扉页赫然写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显然这是本书的精华,也是改造思维的关键。

“精英”在美国已经属于贬义词,在中国还没有,作者总结了“精英”与“普通人”的思维模式差异:

精英能够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而普通人处处使用简单的形象思维。

精英探索未知,而普通人恐惧未知

精英能从长远打算,而普通人缺乏自控力。

精英拥抱改变,而普通人拒绝改变。

…….等等。

挑选一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总结一下:

一、 成功与运气

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说,如果你认为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全是他们的天赋与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了理性的正确选择,那也不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而且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万维钢总结了“运气动力学”,一位科学家谈运气是不是很滑稽,但是有系统研究支持:

1. 运气可以放大;人类社会是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初始条件好一点点,很有可能不成比例地把初始优势放大很多很多。

2. 运气可以累加;一系列的好运气是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促成因素。

3. 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交通越发达,传播媒介越发达,好产品的优势就越大。如果必须去剧场听音乐,我们需要很多歌唱家,但在唱片时代和网络时代,四个男高音已经太多了。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居然跟算命先生爱说的一句话一样:信命不认命。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以及完全随机、根本不受你左右的“运气”。

有人给《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写信:奥巴马说,美国人之所以过上富裕生活,是因为美国社会和政治力量,让我感谢国家;罗姆尼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获得财富,和文化传统有关,让我感谢文化传统。可是我总觉得,我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是因为我自己努力工作。一个人的成就应该多少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又有多少应该归因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内归因还是外归因。

布鲁克斯给出了漂亮的回答:如果你要计划将来,你就应该相信未来尽在你的掌控中,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哪怕这只是一个幻觉,你也应该相信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全力以赴;但如果你已经取得成功,回顾往事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的所得超过了你的应得,你应当为此感到庆幸。

万维钢还总结出三个“链”:食物链、智识链和幸福链。食物链排名相对个人而言相当不可控,但是还有另外一条链值得追求,那就是“智识链”,智识就是“智慧”和“见识”。读书是提高智识水平的最简单方法。智识水平高的人也善于在其他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韩愈《与卫中行书》:祸福贵贱存乎天,名声善恶存乎人,贤与不肖存乎己。(具体字词可能有误,未找到原文核对)

二、那时候和这时候的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人人都知道,其中一个关键思想是“看不见的手”,人人都在谋取私利,它奠定了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而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则强调人要有道德。孟子说要“舍生取义”,孔子说“仁者爱人”,亚当.斯密斯的要求则低得多。

亚当.斯密斯首先承认人是自利的。跟自私不一样,自私是专门利己毫不利人。自利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愿意帮助别人。事实上,“做个好人”本来就是个人利益的一部分,出于“自己对自己的观感良好”的需要,是一个“lovely(值得爱)”的人。

亚当.斯密斯的道德说法具有相当严密的逻辑结构:

1. 人追求自利

2.  自利,就要被爱

3. 被爱,还得值得爱

4. 获得被爱,名利不是个好方法

5. 好方法是智慧和美德

道德不是圣人强加给我们的教条,道德不是满足自己情感诉求的方式。道德,可以是一个理性人的自利选择。哈哈,我喜欢这个观点,为当初中学政治课对“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反骨”找到了依据。事实上,利人和利己很难区分。

其它还有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为什么现在物理学界再也出不一个“爱因斯坦”了?是因为今人不及前人吗?”;宇宙学视角的人生观;为什么优等生不能改变世界?婚姻的三种体制,“命运制”、“选择制”、“契约制”,哪种是最优原则呢?全书没有废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