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莎观剧|看一地鸡毛如何摧毁一个有志青年
改编自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的电视剧《一地鸡毛》一度被禁播。冯小刚至今回忆起来,最满意的作品就数这部10集的电视剧《一地鸡毛》。王朔评价道,“《一地鸡毛》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绝无仅有地反映了小市民的真实生活。”陈道明,徐帆等众多老戏骨的精湛演技把这些市井小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现如今20多年过去了,再看这部剧,竟令人感概万千。
《一地鸡毛》这部戏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机关大院里的人和事。小林作为优秀的大学生,留京进入机关单位。除了他和小彭,办公室里都是久经世故的老人,一团和气的办公室内却暗流涌动,谁也不是省油的灯。逐渐地,他发现单位根本不是施展拳脚的地方,而是束缚人性的牢房。最终,他也从一个有志青年沦落为无为中年。
1 体制化有多毁人
谁没有年轻过,年轻并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难能可贵的是,你要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年轻时的心态。小林大学毕业,初入单位,就像我们每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他有很多想法,想要在事业上大有一番作为。但慢慢地,他发现在单位,最如鱼得水的是那些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的人。甭管他多努力,最终都是徒劳无功。
小小一间办公室,总共坐了六个人,可是办公室政治却是搞得风生水起。老张、老孙和老何同批进入单位,但老张当了处长,老孙只能当副处长,老何就是个普通科员。暗地里,三人较着劲。老乔,总喜欢打小报告,天天盯着别人的小尾巴。小彭,干部家庭出身,条件好所以不怕得罪人。唯独小林,外地人,又没有靠山,又没有钱,只能靠自己。
小林最终,这些人都成为了“体制化”的人。不管你是科员,处长,还是局长,最终都是“体制化”的牺牲品。老孙气不过,多年也没有从副处长转成正处长,常年郁郁寡欢,最终得了癌症。老乔,临到退休,也没有争取到副处级科员的名额,还被迫提前退休。老张,虽升为副局长,但因为“作风问题”被停职审查。老何,混了几十年,女儿都结婚了,全家才从牛街十几平的小房子里搬到小三居里。
一边搞着办公室政治,另一边又大家有说有笑,谁也不曾想自己却是体制化的牺牲品。走过半生,有想明白了的,更多的是想不明白的。临到死,老孙都感叹,“自己一时想通了,一时又想不通了。”老乔临走时,对小林说道,“我22岁就来这里了,32年的时光都献给了这里,如今要走了,再最后来看一看。”老乔临到退休,也没争取一个副处级科员的头衔,只好提前退休。她是典型的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最终,她也没有成为人生赢家。
当我们长期习惯与一个大集体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来越离不开它,这种无形的枷锁束缚了我们的思考。小林已经与单位一体化了,已经被“体制化”了。最形象、最恰如其分地体现“体制化”的莫过于《肖申克的救赎》,“监狱里的高墙是很奇怪的东西,起初你会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坐牢坐了四十多年的老布最终出狱后上吊自杀了,他已经无法面对外面快速变化的世界。《使女的故事》中的使女们从最初的反抗吉列共和国的统治,到习惯这种统治,到最后给了自由都无所适从。
体制化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是都是体制化的产物。但体制化是个程度问题,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体制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使一个人丧失了个性,进而使整个人类丧失人性。北大校长的那番话“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使他成为众矢之的,这个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整个体制传达出来的声音。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体制,我们就离不开它了。我们变得不敢发声,不敢质疑,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质疑的能力。《一地鸡毛》这样的好作品在于,它提醒我们,生活的“监狱”到处可见,温水煮青蛙也是社会常态,即使这样,也不能丢掉你的希望,否则连尸骨都荡然无存了。
2 最终选择了善良
在经历了上个世纪60-70年巨大的社会动荡后,人们为了自己,出卖他人,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然而,小林最可贵之处在于不愿害人,他虽然在大染缸里,但他坚持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善良。老张与老乔因为办公室暧昧的事,而被组织审查。当老何老孙来鼓动他写老张老乔的审查材料时,他拒绝了。虽然饱受挤兑,但在他心里,从没怨恨过老张和老乔。这是作家刘震云内心的美好世界,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望。
那个时代,更多的是人们希望融入体制,毕竟融入体制代表着安稳的生活。《暴雪将至》中的余国伟作为工厂保卫科的一名保安,奋勇抓敌,只为进入体制,成为一名正式的警察。然后,最终他走火入魔而杀人,亲手把自己送进了另一个体制-监狱。
当德国士兵都举起右手效忠希特勒的时候,只有零零星星的人没有举手。当《使女的故事》中,Lydia嬷嬷让所有使女用石头砸死Jenny的时候,June带头扔掉了石头,反抗了嬷嬷的命令。《霸王别姬》中妓女菊仙受到组织审查,但自始自终没有出卖过老公段小楼。
我的一个好朋友小时候差点被一男人拐卖,这时候朋友看见一个不认识的老大爷,然后赶紧叫爷爷。老大爷一把护住这个朋友,“孙儿,走,跟爷爷回家了。”这个老大爷一直把朋友送回了家。他说,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老爷爷。
善良是最本质的品质,但又是最难保持的品质。对小林来说,平时总挤兑他的人也有落井的时候,当别人都对那人下石的时候,他却没有这么做。小林虽然出生农民家庭,但还是选择了做个善良的人。就算是小林这样的市井小民,刘震云也赋予了他人性的光辉。
3 一地鸡毛看似轻,实则重
此剧超级精彩,它把生活工作中的鸡毛蒜皮在镜头前放大了数倍。鸡毛蒜皮的事看上去轻如鸿毛,像雪花一般,但却有着淹没一切的力量。
90年代的大学生算是天之骄子,结果到单位却一无是处。小林开始讨厌这里,早上不想去上班,这简直像极了我们上班就像上坟的心情;一周7天,5天迟到,早上先在单位楼下假装跑出一身汗,上楼和领导说大堵车;带了一本文学著作到单位,被领导批上班时间看闲书。小林简直格格不入,说好听是上班,说难听就是坐牢。
老婆怀孕了,还住在单身宿舍,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提着礼物,去求处长。死磨硬泡之下,求得一处合居房。两家夫妻在地上画了线,从此两家划江而治,谁也不能越过那条“三八线”。但是合住总是有各种矛盾,谁没值日,谁偷了谁家的煤,谁又多用了电。老娘从老家来照顾刚出生的孩子,震耳的呼噜声吵得小林和媳妇整宿睡不着。
甭管当初有多远大的志向,在现实生活面前,都变的一文不值。生活全是一地鸡毛,排队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照顾孩子,一天到晚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都成了狗屁。小林曾经的志向一点点远去。
小林的到来,为什么会刺痛大家?其实并不是小林多么叛逆,而是小林正是曾经的他们。小林虽踏入工作,但是还依然保留了大学生的习惯,工作空闲带着文学著作看,平时有空去踢个球,着装打扮不是很讲究,敢于提出想法,希望能发光发热。这正是当初的他们,就像老乔在眼泪中离别七局时,也回忆起自己22岁参加工作,32年在此度过,青春美好,时光易逝。可是32年间,体制一点点磨平了他们,他们学会了如何周旋于办公室政治,如何讨好上级,如何挑拨离间。
小林经历了一次次的绝望之后,看清了这个体制。大学毕业留京做干部,但是自己的老师来京城治疗癌症,他却半点忙也帮不上;机关单位数十载,但自己的女儿想入好一点的幼儿园都没有门路;再怎么积极上进,积极表现,但升职始终没有他。最刺激的是,大学同学去买鱼,生意火爆到花钱聘他当收银员。老婆点着他一晚上赚的五百元,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在钱面前,小林的面子一文不值。
结尾,小林产生了幻觉,看见另一个自己去给人洗车挣钱。自由的小林老远招呼束缚住的小林。冯小刚留下这个开放式结局给观众,在观众心中,可以认为小林拒绝了自由的召唤,也可以认为小林已经辞去了机关的工作,走上释放人性的道路。风筝这个谜语,“一个孩子轻飘飘,摇摇摆摆往外逃,一心只想上天去,可惜绳子栓得牢”,正是小林人生的真实写照。世界再怎么变化,我们也只能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压垮我们的不是承重的负担,而正是这轻飘飘的一地鸡毛。
今天的我们为工作,房子、车子、看病、小孩上学发愁,丧的程度不亚于小林。我们虽然经常失望,但我们很多人依然没有放弃寻找宿命的出口。生活中有太多鸡毛蒜皮,有太多不尽人意,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只是低头行路,还要仰望星空。刘震云曾鼓励得了抑郁症的老婆,“你是你的敌人,只有你才能打倒你,你是你的天使,只有你才能拯救你。”小林的故事,正是我们的故事,换个地点,换个名字,小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告诉我们:不要被一地鸡毛所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