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姑凉成长吧分镜剪辑

如果这部动画能上映,我们不会羡慕日本有宫崎骏

2016-07-01  本文已影响3579人  Sir电影

6月29日,是Sir青年时代的偶像,杨德昌,逝世9年的日子。

别说你不熟。

你喜欢的张震,是他一手捧起来的。

老戏骨金世杰、李立群、金燕玲,也与他合作莫逆。

他的电影,被誉为台湾社会的手术灯。

大多以台北作为舞台,剖析现代人的各种精神困境。

拍片20年,作品不算多,但都超有份量。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麻将》《独立时代》《恐怖分子》《一一》……

但很多人想不到,除了电影大师的身份外,

杨德昌,本来还可能成为中国最杰出的——

动画大师。

对,他没有拍完一整部动画片。

存世的,只有9分钟的残缺片段——

遗作《追风》

Sir敢说,就这9分钟,很多国产动画难以望其项背,足够让每一位观众瞠目结舌。

不信,往下看。

这部动画片的设定,时在北宋,地处开封。

那个时代最繁华的中心。

内景,居中的小姑娘评弹悦耳,周围人声鼎沸。

瓦舍,宋代聚会娱乐的场所

移步室外,汴河两岸熙熙攘攘,两个主角相伴夜行。

远处有烟火,月亮随人的脚步移动。

穿过一派热闹的街市。

渐渐走入深巷。

整个过程,一镜到底。

仿佛展开了一卷移动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夜景版)。

人物,小小一个,嵌在景中。

打斗起来,又兔起鹘落。

故事也别有趣味。

女孩是瓦舍里弹唱的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

男孩跑去听曲儿,再一同夜行回家。

路上,却被两个蒙面人尾随。

刚以为他们要下手,第三波人闯进画来——

一群流氓,上前调戏。

最后,却是藏身树上的蒙面人,出手相救,又消失无踪。

好一个写意的剑侠传奇。

据说整体故事讲述宋朝一个少年,出生时就有特异功能,随着剧情会一步步成长。

遗憾,看完9分钟,《追风》没了。

但光是这个片段,就非同凡响。

视角虽然在你、我、他之间多次切换,但又一镜到底,连绵不绝——

这是男孩的视角,他在看女孩表演。

蒙面人的视角,暗中监视。

之后蒙面人自己也入画,变成了作者的全景视角。

这个八分多的长镜头,环境、人物、叙事、细节一个都不少。

如果全片完成,无疑是一座动画界里程碑式的神作!

估计好莱坞的那一拨老外,也会看傻。

下面Sir要请研究《追风》多次的云舅出马,为大家解读一下里面的门道——

《追风》这个半成品,体现了真正的中式卷轴叙事精髓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这点子,估计很多人都想玩。

但这不仅是个创意——

想玩好,功夫、细节,累煞人。

无论是中式的散点透视加构图色彩(全程人小景大)。

《追风》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还是西式的纵深调度和画外空间(极为复杂的多个人物走位设计)。

甚至是剧情的铺垫与展开。

都做到了让你第一次看完,就合不拢嘴的程度。

在杨德昌逝世多年后,仍能用这个镜头证明——

他是当今对画外空间和场面调度,在理解与运用上最牛逼的导演。

带着这样的未完成作品离去——

也不算是遗憾了。

这部作品几乎是不可完成的,因为它太美了,执行难度就像是在追风。

当然,如果说世上还有人能完成杨德昌的《追风》。

目前除大友克洋外,不做第二人想。

为什么?

因为他的《火要镇》,就极具古典之美。

大友导演十分大胆地用纵深推拉手法,表达出了日本传统画卷的魅力。

令观众眼前缓缓展开一段表面隐忍、内里却惊心动魄的故事。

看,也是美景中的小小人。

画风夺目贴切,技术成就极高。

(有兴趣看《火要镇》的,乐视就有正片)

其实,杨德昌对动画的兴趣,由来已久。

受哥哥影响,他从小就是个漫画迷。

在国中上学时,他画的连环画在同学中反复传阅。

他的漫画功力,在后来的一些手稿中可见一斑。

1987年、2000年的自画像

后来,杨德昌拍电影,也习惯打好草图。

《独立时代》中,每个角色的特点,他都画成了漫画。

《一一》的镜位移动,写得像说明书一样详细。

到了片场,就按草图执行,主演的每个神态走位,都保存在杨德昌的大脑里。

着手创作动画片《追风》,更是如此。

人物造型。

外景设计。

主角参考了成龙的形象,并计划由成龙担任武术导演。

全部倾注了杨德昌的心血和创意。

2000年《一一》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后,杨德昌查出患有大肠癌。

但他看到的不是绝境,而是机会——

他决定利用人生高峰,募资拍摄《追风》。

用动画把影像剧情推展到无限可能。

成立动画公司,宣布与成龙合作,计划2005年拿出成片。

但精益求精的杨德昌,没想到制作动画“用钱如流水”,两亿多台币很快花掉,股东不想再出资。

到2004年,大肠癌已经转移到肝脏和肺部,杨德昌还在坚持制作《追风》。

直到2005年与动画公司投资方拆伙,才决定停止《追风》计划,赴美治病。

在他去世之后,妻子彭铠立描述了杨德昌的最后经历——

2007年6月初,与张毅导演、杨惠姗小姐于洛杉矶家中落实电影大纲。即刻高能量地天天工作,电传草图。6月25日开始略显昏迷,仍紧握铅笔画簿,呈现的画已出现超现实的影像,如众人抢搭火车之景。29日下午1时半于贝弗利山家中,于妻子相伴之下,安宁辞世。

商业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使得《追风》难产。

留下的片段,其实是声效还没做好的demo。

从留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一窥《追风》的秘密——

玉兰轩,应该是女孩唱歌的场所。

男孩的名字,应该叫小宝。

杨德昌把整个东京开封的布局,也画了出来。

甚至还有滕王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Sir很希望,这部未竟的《追风》,能被有心人接棒完成。

毫无疑问,如果这部神作,有一天能面世,那才叫真的——

为中国人长脸。

下面,就是9分钟的《追风》片段——

|长度:09分01秒|


杨德昌导演未完成的最後遺作-追風樣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