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千黛书评——社科类山千黛书评——艺术文化类

扎根文化土壤中的艺术解析

2019-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山千黛

对艺术品的鉴赏不能仅限于作品本身,更要以作品产生的具体历史环境为参照物,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阐述的那样,谈艺术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土壤以及经济和社会基础。《中国艺术与文化》就是从这样的角度梳理中国几千年艺术史的作品。

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位美国人杜朴和文以诚。其中,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荣休教授杜朴是早期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文以诚也是著名的中国画研究专家。他们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中融入了西方视角,从全局来解读,把艺术放在技术、工艺、经济、信仰、文化等多重角度构成的综合历史背景中,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希望本书不是博物馆中孤立杰作的展示,而是一部与社会、经济及广泛文化领域密切相连的艺术史”。

从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用心。全书内容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但并没有简单地依据政治上的朝代划分,而是根据各个时代在文化上的特点和联结进行区分,抓住内在共性。这就像作者对长城的评价那样,“作为文化边界,长城总是虚构多于现实”,这本书的内容安排同样注重文化边界。

比如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作者统一归结为第五章“佛教时代”。这段时期在政治上变动频繁,朝代快速更迭,战乱不断,百姓生活艰苦,但也在剧烈变动中推动了社会和文化进程。正是这样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促使尚武的北方少数民族胡人与汉人的融合,也迫使许多原来生活在北方的汉人南迁,为南方在文化、经济上注入新风和活力,这种影响直接延续至隋唐时期,“尽管隋和初唐的多数权贵出自北方血统,他们的文化典范则取自南方汉族宫廷”。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在饱受战乱之苦的南北方都得到广泛传播,深深影响着寺庙、佛像、佛塔、壁画等佛教相关艺术形式的大发展。

而元代至明代中期则被划分到第八章。这段时期虽然经历了蒙古族和汉族两个不同民族政权的统治,仍有共同特征。期间,城市化和商业化速度比宋代有所减缓,退耕田园被元明士大夫精英阶层视为理想生活,并成为元明绘画的重要题材,也促进了私家园林建筑的兴盛以及书法等其他个人艺术的发展。

这本书不仅在宏观内容组织上以文化联结为依据,在对具体艺术形式进行解析的时候,同样注重艺术品与文化背景的结合。

早期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艺术品主要服务于统治阶层,所反应的是符合统治阶层需求的思想意识,比如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认识。

秦汉时期,中国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广泛、统一的文化体。因而,这一时期的艺术品就更多地反映了帝国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玉器在汉代拥有了多重含义,除了作为个人装饰外,更主要的是用于祭祀等重要的国家礼仪,礼仪文献中也记载玉璧是天的象征。另外,汉代的明堂设计,也体现着天、人、地的三重等级、天圆地方、中心边缘等思想理念。

征兆之所以成为汉代艺术的一个主题,也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独特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地震、水灾、旱灾、蝗灾等异常的自然灾害,都被汉代天文官员解读为上天对统治者的评判甚至惩罚。而吉兆就大受欢迎了,汉代一些官员为了讨好上级甚至热衷于炮制天降祥瑞的事件,于是,汉代的绘画、浮雕等艺术品中也相应出现许多龙、虎、白鹿等瑞兽的形象。

唐诗以及书画方面的伟大成就固然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帝国气象,而佛教文化的兴盛同样反映了隋唐统治者的信仰偏好、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与印度、东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因此,隋唐时期建造了许多复杂的木结构的佛教寺庙和宏伟的舍利塔,敦煌的唐代石窟更是留存了许多佛像雕塑和壁画。

总体上看,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忠实地反映着当时的主流文化的核心追求和关注点。

具体到某个细分的艺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也不能脱离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比如在宋元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个人艺术,就需要放在文化背景中去理解。

宋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城市化、商业化,富有的皇亲贵族还在追求珍贵材料、精湛技术、华丽设计的艺术品,而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却反其道而行,开始提倡自然平淡的风格和品味。这是因为密集的城市、繁华的商业会给城中人带来压力,就像现在身处大城市的居民被快节奏的生活包围,就更容易向往西藏那样能够放空身心的纯净所在一样。

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自然的向往,在宋代迅猛发展的山水画中有所体现。远离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山水画,给了身居宫廷和城市的画师和士大夫们一个向往田园山水的情感表达途径。画中山水,不在于对真实自然风景的复现,更多的是逃避和缓解现实压力,满足那种远离世俗纷扰、悠闲自在的精神追求,达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目的。

宋代的文人书法已经开始追求个性思想的表达,到了元明时代,书画等艺术品的个性化特点更加突出。文人愿意在作品中融入更多个人情感,表现自我,抒发情怀。于是,书画中的山石草木,都带上了人性化的标签,象征着文人的性情和品格追求,“见画如见人”。

元明时期的文人为什么要在书画中去表达更强烈的个人情感?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在仕途上的不如意,转而从个人书画中寻找一些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因为元朝时期,汉族文人受到歧视很难做高官,明初也有许多文人学者受到怀疑和限制。共同的境遇让这些文人们同病相怜,通过绘画作品交流心意。

学习鉴赏艺术品的时候,把作品放到大的文化环境中去理解,才更容易抓住作品中所表达的精髓。这正是《中国艺术与文化》这本书所体现的指导思想。艺术与文化息息相关,扎根在文化土壤中的艺术史,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艺术学习地图。

2019.09.25雾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