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会遗传
每年暑假总会有励志又感人的高考故事出现在网络上。前段时间在腾讯上看到一条新闻标题是:寒门出贵子!这对双胞胎哥哥考上上海交大弟弟考上北大。
新闻内容介绍的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中学今年的毕业生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高考总分678分被上海交通大学工科试验班录取,打算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弟弟总分691分被北京大学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打算读到博士后从医,早点工作,不打算出国,因为爸爸妈妈太辛苦了。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家在一个典型的还未拆迁的城中村,一家人租了当地农民的一个房间,大约30多平米,前后隔成两间,就是一个家。他们的父母10年前来到绍兴,两人都在精工集团上班。妈妈是清洁工,一个月赚1000多元,爸爸是钢结构钻孔的工人,一个月赚三四千元。他们家门口还放有一辆人力三轮车,平时下了班就上街蹬三轮贴补家用,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这样才能赚钱供孩子读书。
这两兄弟很懂事,知道父母的艰辛,刻苦学习,考上好大学,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鼓掌。这样的新闻报道出来,让很多人认为寒门出贵子,孩子应该穷养。可事实并非如此。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关注更为一般的对环境的测量,如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例如,在对26000多名儿童进行的大规模纵向研究中,对4岁孩子IQ值得最好预测期是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母亲的教育水平。为什么社会地位会影响IQ呢?富裕和贫穷在许多方面能够影响智力能力,其中对健康和教育资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
知识爆炸时代,我所了解的知识管理领域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普遍爱读书、爱思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习惯也遗传给了他们的子女。比如自称贩卖知识的罗振宇老师,以《罗辑思维》节目被大家熟知,他的父亲给他的遗产是4000册图书,而他把这些图书都拍卖了,他说自己也要留给女儿4000册图书。崇尚终身学习和深度思考的李笑来老师,他写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已经再版多次,他的付费学习社群也很有影响力,而他的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他的父亲毕业于俄语系,文革时期自学英语,后来在东北一所高校任教,担任英语系主任,直到退休。
生活状态发生变化时,基因也会变化并遗传给后代。
在一项研究里,研究者们用遗传工程方式“制造”出一批记忆力天生有缺陷的老鼠,而后在它们的“青春期”为它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给它们更丰富的玩具,更多的锻炼方式,更好的社交环境…… 这些老鼠的记忆力得到改善,最终甚至比正常老鼠都高(嗯,老鼠的记忆力都会提高呢);然后这些老鼠被放回普通的环境与其它老鼠一块儿生活,并有了后代 —— 惊人的是,它们的后代同样拥有相对更高的记忆力!
另外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并非生来就像现在一样强壮,是后天练出来的。可是他的儿子却相对于其它孩子“天生强壮”。
很多父母埋怨孩子不爱学习,玩手机,坏习惯多,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没有做好,没有给孩子树立榜样,没有把爱学习、爱思考、好习惯的基因传递给孩子。孩子幼年接触的人和事会对他一生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并非只有优秀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如这对双胞胎兄弟在贫穷的家庭长大考上名牌大学的例子也不是从未有过,只是优秀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概率更大。罗振宇老师在一期《奇葩说》节目中说到一段话:成人世界的逻辑是永远去下注那些大概率事件。读书人成功的概率高,所以要去读书;投资那些正在增长的资本,你财富增长的概率高,那就去投资。做大概率会赢的事,不要管每件具体的事的具体成果。
所以,已婚的、未婚的、有孩子的、没孩子的,如果想让自己的下一代更优秀更有建树,先做好自己,你的习惯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