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写下去的理由
清早,打开关注的师友公号 ,欣赏他们的文章,居然两位都是一段短视频 原本想汲取一下他们昨日心得,看来短视频已经无孔不入。
能坚持公号日更实属不易,看了文友前一日的阅读量,一个100多,一个300多,作为当地有影响的人物,这个阅读量不算多,也没有打赏。
没有恒心和毅力,很难做到日日更新,持续不断地输出新作。纸媒衰落之后,再进行文字创作,并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除非有非常好的佳作,好的选题,多数写了也是一个人自说自话。
没有了写作红利期,埋头书写如今成了一种情怀。
早年在西安参加《当代青年》杂志社举办的写作培训班,陈忠实老师在授课中讲到张贤亮的写作故事。张因写了一首诗,被打为*****,后关押判刑,发配到边疆,服刑结束,满身的伤痕和疲惫还没褪去,又开始趴在桌子上写,陈忠实老师当时表情凝重的说 ,这是为什么 ,这只能说文学就是一种爱好。
陈老师最后一句浓郁的陕西话,至今仍回荡在耳旁。再后来听了陕西其他知名散文家、诗人的写作故事,看了人的生活,和常人无异。
多年以后,听到张贤亮老师去世的消息,驱车数千公里,到他老人家的宁夏,行走在边疆,风起时尘土不时扬起,一位用生命书写的作家,把一生留在了这里,除了一摞文集外,还有驰名中外的西部影城。
要谋一事,用尽了毕生精力。作为我们如今还有这样的意志和毅力么。
在当下,虽然自媒体遍地开花,依靠写作来谋生,几乎是天方夜谭,多数只能作为练笔记录,作为兴趣爱好的一种。
同为陕西的一位文友,偶然邂逅,后来看到他效仿梭罗,在草原搭建了一个小屋,独居两年写作。两年后回归,写了一部独居草原的书籍,这种自我的放逐,独居专司写作,代价太大了。
很快就要回归内地了,20天来一直在思考回归内地的生活,写作只是一种爱好。用文字记录生活。
看到了好多立志以写作为生,也看到了好多割韭菜者,之前参加了一个培训班 ,幸好只报了收费低廉的那一个,损失不是太重,写作这玩意 ,没有速成,也不可能速成,要不那些文豪大家早把自己后代培养成作家了,收藏着一本杂志,上面有个专题,文学能不能当饭吃,这是在几部热销的时候,杂志发起的活动,事实是极少数人能当饭吃,多数只能当做爱好。
三年不给一分收入,你还能写下去吗?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是不会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只能把写作为爱好调节。立足现实,先生存,再发展,从短文写起,读书,练笔,生活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