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应该就是这样读的

2019-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韦慧鸽

        前几天在学习《认知天性》一书中知道“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的道理,回想我们的阅读以及孩子们的学习,总是读、圈、划,却很少能够做到读完一部分内容后把书合起来,回忆书里面的内容。当我们读过一本书后,再来回忆里面的内容时如果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那一定是痛苦的,但也正是这种努力回忆的痛苦的过程才是真正学习的过程。所以,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挑战天性的过程,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持久。

        本周开始,我们工作室成员开始阅读本期的第二本书——《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大家都认为这本书有点难读,主要是理论性比较强,专业术语较多,不像前面读课例类书籍来得轻松。但课例类书籍总归是让我们在其中看到具体的操作,而操作背后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可能从不曾触碰。所以,硬着头皮阅读这样的理论性书籍,其实就是对我们认知天性的一种挑战。我们计划本周读完第一章的内容,不到四十页,我用了两天时间中的整块空余时间,没有敢见缝插针地读上一两段,因为读这样的书更需要静心,不能突然被打扰或中断。今晚八点前我读完了第一章的全部内容,又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一章的思维导图。我还不能做到完全不看书把所有的内容回忆出来,但在做导图的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这一章的内容和结构,发现它是从内涵界定、原理概说、价值辨析、形态特征这四个方面向我们阐释了语文教学创建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时会浮现出曾经读过的某个精彩课例,原来这就是执教者那样做的深层原因,原来这样一个教育理念的产生有着其深远的价值。当我们明白的语文的真正含义,当我们懂得了“语用”课堂在“读”的策略和“例”的增值中的价值,当我们懂得了语用课堂明朗化、“精深”化、结构化和增值化的目标特征后,作为教师就可以在文本内容的精准把握、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两个方面着手,从而让学生在发现——感悟——模仿——类推——创作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特点,创造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模式。

        今天,这样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开始,画出导图并不是就此结束,结合导图把这些内容积累内化,指导课堂教学才是我们读书学习的真正目的。我想,理论性书籍就应该这样读吧,希望自己可以早点做到在脑海中复现所读过的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