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杂谈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17人  士无忌惮

我最近有点忙。

在我忙于当下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工作时,我还必须要分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一些毕业了的学生问题。

毕业较早的岚,问我如何处理婆媳关系;正在恋爱的勇,向我倾诉恋爱的烦恼,让我给以恋爱指导;工作的浩,聊聊工作的苦闷,倾诉不想上班;读研的明,感觉读研是个错误,对前景未来充满担忧。一时间,俨然让我成了一个情感咨询大师,年轻的我不知何时成为他们眼中的“情感教父”了。我有点惶恐!

在很多问题上,我深知自己不是专家,我不能给以很高深的指导。甚至,我觉得自己也是需要指导的人。但他们却把我放在老师的尊位上,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霸道地让我对他们负责,而且必须终身负责。

一想到“必须终身负责”, 轻微的,是想到被绑架;严重的,就想着自己类似被高等法院宣判为“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了。

真有种一入侯门深似海的无限苦楚。

想起老辈们说: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一点都不加,我深信不疑。我想,我上辈子估计是杀猪了,正好他们六道轮回为猪,死在我手里。这辈子是找我“报仇”来了。

这就是冤孽啊!冤孽!

工作还是要继续,生活还必须要直面的。我在心里默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今天,我在备课,设置教学目标时,习惯性地想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中有所顿悟。

原来,我不需要这么苦楚,我所做的不就是在落实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吗!只不过,把我的课堂,由室内转移到了室外,我的教育阵地,由校园拓宽到了社会。

当下坐在班级里的学生,是我的学生,他们离开座位,走向社会了,就不是我的学生了吗?

不,他们依然是我的学生。因为,他们依然口口声声地喊我老班,喊我老师。

而且,一直都认为,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总不能很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或者这样说,我们在课堂上落实的,仅仅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的启蒙而已。

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 “教”的。本质上,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情感也是在过程的体验当中的,来源于对过程的内心感受。没有过程就不可能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感动,当然也不可能产生情感。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而,真正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目标的落实,绝不是仅仅靠课堂之上,更多的是延伸到课堂之外。一个老师,在结合学生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体验后,在学生自主认识基础之上,以老师伟大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加以点拨、引导,就可以水到渠成。如此,也会事半功倍。

我感谢我的学生们,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感谢他们坚信“惑而从师”,让我继续在教师岗位上,将教育的作用,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校园拓展到校外,从学生转变到社会人的角色之上。

如果真要我对他们负责的话,我觉得还还要努力自修,不断修炼,提升自己的育人之能。不断学习,把自己变成美好的样子。

试问,他们如此相信我,有疑惑就从我而问,这是要倒逼我成为“人师”吗?

又想到一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哈哈哈哈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