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我快乐番外篇四:我读墨客物语
今天是新一周的开始,也是本小白第四个日更挑战的开始,今天本小白重温一下井大的墨客物语,温故而知新。
为啥我要做moac墨客--序言
今天其他的东西,都需要放一下,因为要向几个大项目的老总,介绍一下我们的moac区块链。所以要把想法好好清理一下,必须让看不懂的外行,都知道我在讲什么,呵呵。大家拿好小板凳,这样就可以明白我们在干嘛了。
墨客物语作于去年,因为墨客的技术太超前,像本小白这样的外行一时半会儿还搞不懂墨客究竟要做什么,所以井大写了这个系列作为墨客基本概念的普及。
墨客物语之一:比特币分叉,是什么鬼?
比特币一年就生了三个儿子,到底发什么神经呢?其实就是因为创造比特币的中本上神杳无踪影,比特币的工农联盟分裂。分裂的原因,就是比特币区块1M,10分钟出一个区块,导致每秒只能做7个交易。
因为比特币天生的性能原因,无法满足大规模商业应用,所以矿工和码农为了改造比特币,产生了分裂。
墨客物语之二:矿工和码农撕的是啥逼?
矿工们的想法好简单,就是赌徒们上桌子玩,我有手续费拿呢。所以解决方案呢,就是你把赌场容量扩大哈……这就是扩容的2x,4x,8x这些东东。……可是码农观点不一样,觉得你们只看钱,多low啊。不如我们开一个偏厅(侧链),让小玩家在那里过家家,然后大玩家让他们来大厅玩?这个偏厅,叫做segwit。
矿工和码农的出发点不同,提出的解决办法不同,不过最终两方还是达成了一致,同时进行两种路线的升级改造。
墨客物语之三:比特币茶杯里面的风波
矿工码农总算达成协议,就是先支持偏厅,那个segwit2x里面,第一步先支持segwit,然后11月份再加上2x(区块扩容到2M)。结果不支持segwit的人,就自己单飞,搞了一个bcc出来了,呵呵。那么在11月份要增加2x,结果一帮人称自己为No2x,就是反对扩容。里面的人,就参与搞刚刚分叉的btg。不光是反对扩容,而且对这些ASIC矿场深恶痛绝,还要修改算法,重新走回GPU挖矿。
虽然两方达成了意向,但具体下来,又有很多分歧和矛盾,无法统一思想。
墨客物语之四:中本上神的内部逻辑不自洽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白皮书里面,是把比特币系统设计为一个现金支付系统的。现金支付系统,当然应该要服务全世界的屌丝,然后得屌丝者得天下。可是在目前的状况下,你如果让屌丝们去一边玩,只有大土豪才可以在链上玩,你这是得赵家得天下了,呵呵。
广大屌丝无法参与,资源进一步高度集中化,屌丝怎么办?只能另开一桌了。
墨客物语第五:新赌场闪瞎你的狗眼
结果坊间就新开了一个大赌场,叫做以太坊,创始人是下面毛还没有长齐的小上神布特林。以太坊的闪耀之处,在于赌场里面添置了一台完整的图灵老虎机,你可以在上面写智能合同。
以太坊的一大革命性应用,就是发行ERC20代币,结合智能合约,可以简便的进行ICO的流程,这一大应用在去年是引爆牛市的主因。
以太坊的自身问题也十分突出,每秒只支持20个交易,用的人多了自然就堵了,以太猫造成网络拥堵就是一个实例。
墨客物语第六:堵成狗的以太坊
以太坊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三个路径:第一个就是也是搞偏厅,用侧链解决。比如类似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搞雷电网络。或者搞未来的plasma。第二个路径,就是在以太坊上面做分片sharding。第三条路径,就是招呼不了的多出来的赌客,介绍他们去其他新开的赌场,呵呵。
区块链技术,从比特币的1.0,到以太坊的2.0,再到墨客的3.0,性能发生了飞跃,从每秒交易数来看,墨客可以做到以太坊的100倍,这对于用户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墨客物语第七:墨客想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你有一个新想法,希望用区块链试验一下,目前怎么玩?不好玩,因为通常你必须自己搭建一条属于自己的链出来。这个不是很好玩的,呵呵。……那么墨客的做法,就是首先要满足大家可以上来,在这个共有公共区块链上面,能够很容易地开发子链,或者说,逻辑区块链。
墨客的一大特点,就是子链概念,子链实现了可扩展性,降低了区块链技术开发的难度,在上周,墨客的IPFS子链已正式落地,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
墨客物语第八:比特币的segwit
segwit,全称是segregated witness,中文叫做隔离验证。 其实就是本来每个比特币的交易数据里面含有验证签名,占用了大概65%的数据空间。那么改进的方法,就是将签名移到交易数据的尾巴这里,将数据空间腾出来,大概可以将1MB增加到1.8MB。当然这个解决的是交易ID被更改的问题,事实上,这个改动,防止了第三方的延展性,让闪电网络这种侧链的实现更为简单,也增加了比特币的op_code的简单智能合约的可用性。
井大对segwit的详细解释。
墨客物语之九:以太坊的闪眼法
以太坊的最杰出贡献,是开启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时代。因为智能合约的引入,本来出现在比特币UTXO的两种简单状态,被扩展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状态,也让分布式计算的基本逻辑“状态复制机”(State Replica Machine)成为可能。
以太坊的出现,使得人们看到了区块链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可能性(虽然以太坊自身目前无法满足商业应用的需求),各种共识机制也加入到区块链技术中来。
墨客物语之十:尝试改进POW交易处理速度的努力
近年来,希望改进POW的交易处理速度的努力,主要体现在POS和DPOS上面,就是不再靠哈希碰撞的挖矿,而是看谁手上的原生虚拟币数量多兼且时间长。
POW等共识机制,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验证,而POS尚未经过大规模网络的验证,其可靠性还尚待考量。
从POW到POS的转换,会牵涉到目前的社区利益分歧,非常可能的妥协结果,就是一个双头的POW+POS的共存局面。这样结果,会导致问题更加复杂,无法解决以太坊的速度短板。
墨客物语之十一:墨客的基本目标
那么墨客的基本思考,就是我们想保持现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种公有共享,便于全球铺开的方式,但是又想满足POS带来的速度,可以做到每秒几千的交易处理水平,应该怎么处理?
墨客的解决方案,即采取了分层的架构,底层母链为POS,上层子链可选择POS或其他机制,保证了底层运行的安全稳定和上层的扩展性以及处理速度。
墨客物语之十二:墨客的分层和分片
如果你明白互联网的TCP/IP架构,就明白墨客的分层。其实就是上层是SCS(Smart Contract Server)智能合约服务器,下面是v-node共识验证节点。在逻辑上面,SCS和平行层的同伴沟通,但是在物理层,是通过数据打包,通过底层的验证机相连的。
要让多逻辑子链对应单物理母链这样的架构实现,需要另一项技术,即分片Sharding。
墨客物语之十三:侧链side chain和子链child chain的区别
先说一下啥叫着侧链,比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雷电网络,就是侧链。啥意思呢?就是主链在干自己的事情,侧链发生什么,从实际时间上,和主链无关。大概只是在特定时间,才和主链同步一下。
侧链的问题,在于如果交易发生在两个侧链之间,那么交易的同步会比较复杂。而墨客子链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子链是一种逻辑上的区分,而并非是一种物理上的区分,所以不同子链里面的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物理链里面保持同步。但是你必须支持分层架构,而且你也必须支持逻辑分片,这样才可以化单一区块链而成为多种区块链。而且这些逻辑子链可以要求不同的共识算法。
墨客物语之十四:分片和速度
井大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处理速度和分片的关系。对于不分片的网络,处理速度受制于单个节点,节点越多,网络越拥堵,速度越低。而采用分片技术后,节点越多,则整个网络可同时处理的任务就越多,速度就越快。
目前来看,能够做到分片的区块链平台并不多,我们算是领先的一家吧。
墨客物语之十五:墨客的用户体验目标
当然一个系统设计得好,解决用户体验很重要。墨客设计的时候,系统的功能,当然需要考虑扩展性和稳定性,但是对用户来说,必须让用户快速简单地创造自己的私链或者去中心化应用dapp。
墨客的解决方案,是依靠底层的POW和上层的POS。
只有重要的交易和流程控制,需要在底层的POW处理。上层则靠分片的POS来保证速度和吞吐量。
墨客物语之十六:用户体验
就是墨客的智能合约,支持eth的ICO融资,就是eth和其他ERC20代币,可以在墨客上面的智能合约里面接受,然后发出墨客支持的ERC20代币。这里其实牵涉的就是跨链了。而之后,也可以将智能合约的支持,扩展到btc、b2x和bcc等,这样就可以提高更简易和迅捷的服务给大家。
目前,墨客可以完美兼容以太坊,以太坊上的应用可以非常简单的迁移到墨客上来,这无疑对以太坊上的用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墨客物语之十七:IBM的故事
未来各大货币主权国家都会走到法定数字货币,而未来的各法币之间的汇兑,其实就是各数字货币的币币交换,就是我和你不是美元兑人民币,而美元数字货币兑人民币数字货币,就是USDT换CNYT。这个叫做跨链,呵呵。
跨链技术的又一重量级应用,实现主权数字货币的币币交换,对跨境汇兑又是一个重要促进。
墨客物语之十八: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也许有同学说,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没那么快吧!是的,因为如果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那么目前的央行/商业银行二元体制将面临终结,银行业为万业之首,将其他实体各行各业往死里勒的常态将不复再现。其实在2008金融危机之后,应运而生的比特币,就是以打死华尔街作为其目标,呵呵。所以央行是不敢那么快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但是不排除民间先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代币,呵呵。比如tether推出的USDT,就变相提供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功用。我相信,很快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的代币CNYT也会推出。而且日本已经在考虑JPYT,所以这是一条不归路。
这段整段复制过来,我相信井大的判断,先民间试点铺开,再由央行统一推行。其他国家的进度,也会倒逼我国开始改革。
墨客物语之十九:银行功能的变革
如果法定数字货币真出来,这一部分的功能,就玩完了。这样的话,银行将来的功能,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贷款代理,收取贷款启动费。另一个就是私募基金,利用专业能力去投资企业。
银行体系的变革,标志着区块链改造整个世界的里程碑事件,当然,这个改造过程肯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阻力,但本小白觉得,技术发展的洪流是落后的一方无法阻挡的。
墨客物语之二十:区块链技术目前的两大杀手级应用
第一个是基于比特币的虚拟币,第二个是基于以太坊的ICO。
比特币的短板并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暴涨暴跌无法带来的价格恒定性。要么将来比特币到了一定的价格高点之后稳定下来,要么另外一种更恒定的虚拟币出现,要么法定数字货币或者非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代币的产生,来解决支付问题。
币值不稳定,的确会造成一系列问题。想起了一个段子:“首先感谢公司拿出价值100万的比特币作为给员工的奖励,其次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拿到这95万的奖励,然后我觉得我还是要好好规划一下这86万的用处,毕竟70万也不是一笔小钱,我打算拿出20万给父母,剩下的36万暂时还没想好怎么用,总之,感谢公司价值30万的比特币的奖励,谢谢,祝大家和我一样都能得到这15万的奖励。”
墨客物语之二十一:比特币成为整个虚拟币代币的定价之锚
并且通过市场来确立该代币之后的区块链的价值,就形成了以虚拟货币本身作为抵押物的信用体系。…… 而比特币作为虚拟商品头一次扮演了过去实物才能扮演的角色。这个既是革命性的人类社会的创新,也是很多传统思维难以接受的原因……但是正如人们理解的法币的概念,可以从手头花花绿绿的纸片,到手机上一个二维码,那么当人类走人更多的虚拟生活形态,这样不适应会慢慢改变。
从各项服务的虚拟化,到货币、抵押物的虚拟化数字化,再到人类全方位接入虚拟世界,未来社会的形态真是不敢想象,我们会成为技术进步的获利者,还是会像电影黑客帝国一样,成为被计算机统治的一方?只有未来能告诉我们答案了。
墨客物语之二十二:比特币新高潮
行内人高喊大航海时代来临,说得是郑和黯然退场之后,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正式登场。各路资金和人才团队蜂拥而出,以后全球都可以看到这批中国人的身影了。
被国内政策赶出的资金和人才,转战全球攻城略地。
墨客物语二十三:投资市场结构重塑
如果一个基金,可以将少量的资金,比如5-10%落实在可靠的虚拟币产品上面,基本上可以对冲掉其他市场的崩盘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墨客好好努力,是可以成为其中一个标的的。
未来投资基金在传统领域无法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那么虚拟币的投资就会逐渐得到认可和接受,传统资本的配置,会让这个行业的发展更稳固、更坚实。
墨客物语二十四:虚拟币做为资产配置
在这种新的虚拟币经济系统下,产权拥有,被分割成为系统使用权,带来未来向共享经济的转变。将来的趋势,就是具有资金需求的实体企业,会选择通过阿西偶实现融资和上市,而与传统风投融资股票上市的模式告别。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风投基金的转型,之后会导致传统金融机构的被实体企业绕过的局面。
目前传统金融机构的势力还是极为强大,但他们只是暂时延缓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相信井大的判断。
墨客物语之二十五:中国监管部门对虚拟币的误解
中国监管部门对虚拟币表现出的疑虑,其实部分是出于对比特币的误解。其实比特币重来就不是创造出来替换各国的主权法币的。比特币的出现,是要解决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信任,来解决支付问题。而这个第三方,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如果一个主权国家,其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可以直接和个人对接,央行系统里面有大家每个人的私人钱包,大家可以直接参与央行的各种债券认购,那么就可以基本上节省大部分的金融中间费了。因此将来用阿西偶方式融资,以及不依赖金融h机构运作的实体企业,竞争力是相当可怕的。国内有多少企业,被高成本资金压得喘不过气来,将来是无法进行有效竞争的。
墨客物语之二十六:中国监管部门的认知偏差
目前中国监管部门对区块链的认知,比较狭窄地停留在IBM专家组的为IBM硬件销售而定位的定义里面,简单概括就是无币之链。但是大部分并非专业码农的人,估计看不到IBM的fabric 1.0的版本里面,正如第五张图里面显示,拜占庭容错机制,已经被实际运作的中心化的基于Kafka 系统的ordering服务取代了,呵呵。难怪有专家叫IBM伪区块链了。当然,对比R3联盟不光没有币,连链都没有的中心化分布数据库,还是强一点,呵呵。这种思维,如果对比互联网,就是缺乏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而是简单从企业运作的成本思考。如果你只把联网上来的看成一个个硬件,而忽略后面人的因素,今天的互联网肯定不会如此精彩。区块链也是一样,奖励激励机制,区块链区块里面内容的定价体系,都是非常重要而不可以忽略的因素。在可见的将来,基本上可以看到IBM代表的思维体系被大众淘汰。
以上两段,是井大对目前国内监管和政策,以及对IBM为代表的伪区块链的看法。央行和个人直接对接,企业和个人直接对接,将中间层彻底压缩,将极大降低资金成本和过程损耗,而区块链技术中的“币”,作为天然的激励机制,以及重要的定价体系,将会更高效、更充分的发挥作用。
墨客物语之二十七:MOAC的异步调用提高处理速度
墨客的另外一个创新,就是实现了异步调用智能合约。井大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比如你在公司上班,干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给家里打个电话,问一下家里冰箱里面缺些啥。那么同步调用,就是sync call,你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等家里人把冰箱的状况全部告诉你。得到明确的回复之后,你就继续做你的其他事情了。这里的关键,就是停止和等待。那么异步调用,就是async call,你打电话给家里之后,就挂了电话,继续做你公司的事情,然后家里有了全部结果,自己打电话给你,通知回复的结果。
目前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还是同步调用,极大限制了性能。
墨客物语之二十八:以太坊的结构缺陷
那么对以太坊来说,因为是同步调用智能合约,整个合约的完成,必须在一个区块里面进行。这样当共识节点给交易打包的时候,必须等待智能合约跑出结果。……而墨客用了异步调用智能合约,就是说,智能合约的启动到完成,可以跨区块,不是限死在一个区块完成,这样也导致了墨客的吞吐量要快很多。
墨客的技术相对于以太坊是全方位升级换代的,这也是“以太坊是区块链2.0,墨客是区块链3.0”这一论断的依据。
墨客物语二十九:异步调用智能合约
墨客的异步调用智能合约的功能,因为可以将智能合约的执行,跨过几个不同的区块,就突然产生了可以进行不同区块链的跨链功能,呵呵。因为不同的区块链,具有不同的产生区块的时间,那么如果我在墨客上设定一个购买以太坊ERC20代币的合同,那么就可以在5秒钟里面,跨出墨客的当时的区块,然后合同通过链外通讯,等待以太坊的25秒的区块完成对应买卖,再在第N+2个墨客区块,完成这边的交易。
这种异步合约的调动,是进行原子跨链的基础。
墨客物语之三十:跨链
墨客在这方面,首先实现分层,将这两个重要功能脱钩,算是和Wood大牛的思维比较一致。之后在井畅物语里面,我会花比较多功夫去探讨这个。墨客的测试平台差不多要出来了,社区也要加紧建设了。
关于跨链,井大专门写了《井畅物语》进行讨论,本小白前几天也进行了学习。
以上即是今天的学习内容,墨客物语发布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墨客的发展十分迅速,和很多重磅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生态建设也在稳步开展,毕竟墨客是可实现商业应用落地的公链,正如昨天十年老师说的,“那么基于互联网IT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理论,你只要比人家领先那么一点点,如果这点优势,没办法超越的话,那么这个优势到最后是非常大的。”,领先一点即是领先全局,而且墨客发展的雪球越滚越大,相信在不就的将来,肯定能够实现全球第一公链这一宏伟目标的,墨客加油,井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