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概述
学习的缘起
六年前我刚开始写作,把写好的小说给朋友阅读,他说:“逗逗点点太多。”那时我没理解他是什么意思。
两年后和我网友聊文学,那天我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第一段我被作者强大的写作能力折服,吓得不敢写作。向网友抱怨道:“自己不想写作。”被她狠狠批评,借由这个机会。我把极为不成熟的小说,拍成图片分享给她。她很耐心的用黑线标出不通顺的句子,用红色逗号代替,黑色逗号,告诉我这是逗号正确的位置。
那时我突然明白“逗逗点点太多”,指的是逗号用错了。坦白说,刚写小说的时候,我连最基础的“逗号”都不会用。随意的使用逗号,让小说读起来很费力。
这件事在我遇见冬天开花的猫,才有了些许改变。那一天我把小说投稿给她。虽然被拒稿了,可是她很耐心地告诉我,有关标点符号的事。告诉我标点符合影响阅读节奏,那天后我开始注意写的标点符号。
如今我坚持写作已有六年,逗号运用是比以前更好了。某一天我和朋友在微信聊天,告诉她在学习《语病百讲》。聊着聊着天她把发送的文字信息,修改了标点,发出来,说:“这样更顺畅。”
我细心读了一下,果然如此。原来我对标点符号的提升只是逗号变得更好了。第二天我走访多家图书馆,试图借阅有关标点符号书籍学习。浪费了一天时间终没能找到那本书,只能掏钱买书。以下《标点百诊》作者信息和个人学习收获,根据自身写作情况,部分章节笔者直接省略。
作者:杨林成编审,《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
陈光磊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原《修辞学习》(双月刊)主编。
一、标点符号性质
例1: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一方面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交错在学科的发展上互相促进这种情况在物质结构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这三大基础理论上表现得很突出
例2: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一方面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交错。在学科的发展上互相促进这种情况,在物质结构、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这三大基础理论上,表现得很突出。
例3: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一方面,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交错,在学科的发展上相促进。这种情况在物质结构、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这三大基础理论上表现得很突出。
从例1可以看出,没有标点符号,文字表达会变得混乱,层次不清,阅读费力。
对比例2和例3可以发现:标点符号的作用是标出思想,摆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使句子容易懂,表达准确。可以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散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里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作用的符号。不使用标点符号难以甚至不能有效地传情达意,同时也难以使人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标点使用不当,同样会影响表达和理解的明确性与恰当性。标点符号对于现代书面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有的。
二、标点符号的由来和演进(略)
三、标点符号的功用
标点符号的基本功用是帮助文字记录语言,使书面语的传情达意臻于完美。大致概括以下四方面:
(一)表示话语的停顿和层次
说话总是有一定节律腔调的,这节调最明显、最基本的标准就是长短不一的停顿;而停顿的长短不一,往往又是以语意表达层次为依据的。比如:
可以说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严,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不能换;一是流畅,像鸭儿梨,又甜又爽口。这两种美德,有人长于此,有人长于彼;当然也可以兼而有之,但是不容易。
标点可以影响意思的传递,例如:
(2)日本队打败了韩国队获得了冠军。
A.日本队打败了韩国队,获得了冠军。(日本队获胜,得了冠军)
B.日本队打败了,韩国队获得了冠军。(韩国队获胜,得了冠军)
(3)小明了解他不了解。
A.小明了解,他不了解。(说明两个人不一样)
B.小明了解他不了解?(问大明对“他”是否了解)
C.“小明了解他不?”“了解。”(成为问答,说大明了解“他”)
D.“小明了解他?”“不了解。”(成为问答,说大明不了解“他”)
E.小明了解他?不了解!(说话人强调大明对“他”并不了解)
F.小明了解?他不了解?(反问,说话人觉得对某事不了解的应该是大明而不是“他”)
(二)表示说话的语气和情感
口头上通过语音语调,透露出种种感情,是书面上就得使用标点符号。例如:
老张上北京了。(陈述语气,用句号)
老张上北京了?(疑问语气,用问号)
老张上北京了!(感叹语气,用叹号)
让老张上北京。(折使语气,一般用句号,强烈时用叹号)
再看下面的例子: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三)标示有关词和句的性质与作用
文章中使用的词语、句子可能会有某种特殊性质和作用,不同于通常的用法,这就需要用有关标点来标示和指明。例如,对“小明说我很喜欢鲁迅的故乡”这一语句可作如下几种标点法:
A.小明说:“我很喜欢鲁迅的《故乡》。”
B.小明说:“我很喜欢鲁迅的故乡。”
A句中“故乡”用了书名号,表示小明喜欢的是这部作品;B句中“故乡”无所标示,是通用名词,表示小明喜欢的是鲁迅的故乡。
有人把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标点成为: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把原来的诗句标点成了符合剧本写作格式的文字,这就成了微型独幕剧的剧本了。这是因为标点符号的应用。
(四)作为修辞手段,提高表达效果
可以说这是对标点符号的特殊使用或超常使用。常见的有:
1.问号、叹号的叠用
A.竺苗龙不得不认真考虑起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卢云《不到长城非好汉》)
B.我恳求你立刻入院治疗!因为你延迟一天,便是说你的生命增加一天的危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宋庆龄《促鲁迅先生就医信》)
句A问号的递加叠用,表示疑问语气的逐步加紧,传达了说话人对所提问题的紧迫感。句B叹号的递加叠用,强化了感叹和祈求的语气,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关怀急切而强烈。
2.问号和叹号的连用
就是句末用“?!”来标点,表示强烈的疑问或反问语气,传达出说话人特有的情绪。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方志敏《清贫》)
3.标点符号的活用
“那倒,确实,一个妥当的,办法。”老娃说,“我们,现在,就将他,拖到府上来。府上,就赶快,收拾出,一间房子来。还,准备着,锁。”(鲁迅《长明灯》)
例句中逗号不是用在表达意思层次的正常停顿处,而是用于描写人物说话不连贯的样子。这就是标点符号的变异用法。
4.用标点符号代替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可以拿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标点符号信作为经典例证:
雨果向出版商探询所著《悲惨世界》的出版消息,给编辑部写了这样一封信:
?——雨果
而出版商是这样回信的:
!——编辑部
不久,《悲惨世界》这部巨著就问世了,并且轰动了世界文坛。
“?”是雨果问他的著作出版不出版和什么时候出版,“!”是编辑部对他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和很快出版的承诺。
当然这样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前段时间和朋友用微信聊天,我收到过一个单独问号,那位朋友没有理解我在说什么,纯粹发了一个问号表示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四、标点符号的种类
点号有七种,作用主要是点断,表示话语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和叹号三种,表示句子完结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有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长短不同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标示需要标明的词、短语和句子,有的标号也可以表示某种停顿和语气。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共10种,如下图:

(二)其他符号的用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