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1今日复盘

2021-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yiyiyurou

今天是难得周末,很久没有周末了,白天没有出门,7点半起床,上午的时间把王阳明的心学哲学看完了,心学适用于企业家以及需要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使用,讲的是在事情上修炼。部分读书摘抄如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生命是一团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的反复摇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看了一篇报道,感触很深。哈佛大学开学典礼的时候,一位著名校友说,世上很多优秀的人走不出一个怪圈,就是优秀着优秀着,就优秀成了平庸。我觉得这句话很深刻,很有启迪的意义。事实上,一个并非十分聪明的人,只要他认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实现人生的价值。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不容易摇摆,很少会受到致命的阻碍和诱惑。但是,一个极聪明的孩子,甚至是太聪明的人,尤其是像王阳明这样的天才,他要走到圣人、走到完人那一步,反倒无比艰难。

人生的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做圣人。

人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不取尔数十金,乃取尔一金乎?”就是说,这一袋子金子我都不拿,我岂会要你那一锭金子啊?说完,扬长而去。这一下,王华拾金不昧、苦等失主的事迹很快名闻乡里。

教是最好的学。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以为荣,复以为惧也。

人生需要三“mó”境界。一是用脑子想,这叫琢磨。二是用心神去想,这叫揣摩。第三是全身心的投入,这叫着魔。琢磨、揣摩、着魔,这就叫入乎其内。

内圣外王,格物致知

因为理学首先强调严谨,让人不苟言笑。

立德、立功、立言

所谓格物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以明悟该事物中所含的道理,这个道理应该是与最终的大道,也就是“天理”相通的。这样积累了各种事物的道理,最终就明悟了天理。反过来再从天理回归各个事物

表面上为你点赞的人也未必真心服你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

心外无物

心即道,道即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心即理,心外无物,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佛教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放下。而阳明心学讲的是什么?阳明心学讲的是拿起来。一个是放下,一个是拿起,这是处事态度的根本区别。佛教最后求的是解脱,心学最后求的是担当。当然佛教又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这里的“乘”就是运载的意思,就是载着你去彼岸。小乘佛教的时候纯粹讲个人解脱,大乘佛教则讲慈悲为怀,为天下人。但是落实到最后依然是求解脱,求放下。

佛教的大彻大悟

君子居此,何陋之有

这就是拿起,这就是担当。

佛家讲圆融,而儒家要讲担当的,讲达则兼济天下,碰到事情不是回避而是要解决问题的。王阳明一旦彻悟之后,整个处事的态度立刻就变了,他不再困惑,行动风格变得犀利而非圆融。标准的兼济天下的风格,犀利的风格,而且这种犀利里头具有大智慧。

对付这种小人,你义正词严,不留余地,他反而立刻就变成缩头乌龟缩回去了

王阳明悟道之前,已经表现出与佛、老的分道扬镳;而他大彻大悟,创立心学之后的处事姿态更是拿起而非放下,是求担当而非寻求个人的解脱。他的行动风格是什么?是犀利、智慧,而非圆融、打太极。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阳明心学的本质与佛教的禅悟根本不一样。

心学是什么?

心学是满满的正能量,是满满的价值担当。

阳明的“知行合一”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口诀,叫做“事上练”。碰到事,不怕事。碰到有事,刚好事上练,这颗心正要世上去磨练,就像一把锋利的兵刃要在磨刀石上磨一样。

心即理

王阳明的“心即理”不断往前延伸,以纠当时时风之弊,纠知识分子空谈、虚谈之病。

温良恭俭让

真正的弟子、真正的同道中人,要怎么样?是教学相长、相互裨益的,而不只是简单的跟随。

陶行知写过一首很可爱的白话诗,叫《三代人》,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新是孙子。所以,他还是最重视行动,把行动放在第一位。

我都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对吧?王阳明是说,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真正的知道就是能做到。你做不到,就不是真知道。这就把陆游的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往前推进一步了。因此,王阳明说,知、行其实是一个整体。

我读阳明心学,彻悟之后明白人生有三大困惑:一是欲望,二是情绪,三就是习性。

仲尼同学说:“吾习其曲矣,未得其数。”这音乐的技法、指法啊,我大概掌握了;它的节奏啊、韵律呢,我还没完全把握,我还得练,我不换。师襄子一听,别的小孩一般多喜新厌旧,贪多嚼不烂;这孩子不错,有长心啊。

要沉浸进去,融为一体,才叫“合”

王阳明很镇定,看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半天,这个事情已经大致弄明白了,就先安抚乡民的情绪。王阳明开口表态,既然朝廷派我来庐陵县做父母官,如果确有不平、不是之处,我一定为大家做主。

这样一表态,大家立刻安静了。王阳明立刻召集他的幕僚班子开小会,了解情况。

王阳明就有这本领,他可以把资料、数据、信息掌握得非常充分。无论什么事,都应该先调查研究,都必须了解所面对的这件事背后的东西。明了这件事的规律是什么,搞清楚了才能够作出有效的判断。这就是王阳明事上练的第一个智慧:洞悉全局。

为什么阳明心学叫知行合一啊?强大的知行合一的能力,首先一个是调查、洞悉全局的能力,然后就是敢于担当。碰到事不怕事,而且迎事而上。而且奇怪的是,他越是迎事而上,越是敢于担当,后来他遇到的事全都迎刃而解。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我们讲一个人的气场,和他的生活、和他面临的种种困难息息相关。王阳明虽然一直身体不好,但他的心、他的气场特别强大,而这正是阳明心学的一个超强的魅力。

王阳明机诈、机警,打仗也擅长玩这个。由此可见,王阳明的手段千变万化,令人难以琢磨,而且他的手段都非常有效。

王阳明在处理葛布税的问题上,很强势、很强悍。而处理这个王和尚与多应亨、多邦宰串供的案件时很聪明,甚至有点狡猾,对不对?在这个强悍与机诈的背后,体现了王阳明什么样的智慧呢?

他那种“明觉精察”的厉害了。这才叫做知。知行的工夫本不能分,不是空谈,不是天天说道理,而要落在具体的事情上。行动能力、行动智慧,那是一定能落在行动力、执行力上,不“行”不足以称“知”。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在红尘中,受其影响,各种情绪,各种欲望,渐渐就失控了。人心被外在所干扰甚至绑架,这就叫“人心惟危”。哲学面临的根本问题,其实就是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矛盾、和谐的问题。

王阳明就给自己的学生讲过:“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情便不同。”一遇到事就不行了,还要如何?要在事上磨练。就像一把刀,好工好料,做出刀的形状来还不够,还要在磨刀石上打磨,才会变得锋利可用。这里的“事”就是精神的磨刀石。你事上练,然后配之静坐,这样你内心的智慧与思维以及精神世界才会越变越强大。

从王阳明初到庐陵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着高超的事上练的工夫。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他手上全都迎刃而解。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凭着事上练的智慧,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一介书生,身体羸弱,跨界去打仗,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武将大多都比他这个儒生出身的儒将差远了。难道只是因为他气场强大,运势好?其实成功的背后总有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智慧层面的原因了。

其实就是事了。依着事理用心去体悟,就觉得道理都在其中,据此就容易找到本心了。

每件事还要总结,还要静坐反思、总结,然后才能升华。

从事情里抽身出来反省,宁可不把事做完,也不能不培养我的心。

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这就是“致良知”之说。

贫富奸良

我的身体实在不太舒服,只能带病坚持工作。有些重要的我就处理,有些不是特别重要的不能立刻处理,你们可以往后放一放。

王阳明还写了一个告示,告诉老百姓,你们不要急,该办的案子我都会办的;一般的案子就不要急。

先生至庐陵,为政不事威刑,惟以开导人心为本。

润物无声,这就是大智慧。

王阳明这样的圣人,都是展示给我们看,他们的人生是如何不停地成长,永无止境。儒家追求的根本不是成功,而是成长。

王阳明的“致良知”理论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说人人皆有良知,只不过是被蒙蔽了。他便民、惠民,一限二拖三改变,都是要把老百姓本身具有的良知启发出来,让它成长起来。

你虽然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盗匪,但也有羞耻之心啊。有羞耻之心,说明你内心也有良知啊。”这个盗匪后来就被王阳明给感化了。

王阳明因此坚信人人心中皆有良知,人人皆是圣人。教育个体的时候,“致良知”是指每个人发现这个良知;面对社会群体的时候,“致良知”有另外一种意思,就是良知致人。用良知去关照你所有的百姓、子民。这又是另外一种“致良知”。王阳明在县官的任上,知行合一那么强大,就因为他的“知”就是“致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学让我们静心而坐,找到我们心中的那个良知,让我们事上练。事上练练什么?练的就是那个良知。找到它,呵护它,成长它,推扬它。然后进入知行合一的循环,这个致良知就变成人生的价值和统帅。

有了这个统帅,纷繁复杂的事务立刻就清晰了;有了这个统帅,处理事情就可以达到惟精惟一的状态,然后允执厥中。王阳明说:“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致良知是心学精华中的精华,总纲中的总纲。从心外无物到知行合一,到事上练,到致良知,阳明心学的整个体系就完美地呈现出来。在这个体系的支撑下,王阳明的人生变得无比强大,难题迎刃而解。

两人久经沧桑重逢之后,那种兴奋就别提了

夫志,犹木之根也

要做一个好老师,想要讲好,首先要有强大的理性思维。你要把你想讲的东西归纳、总结、系统化、理性化,这需要非常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动物其实是有感性思维的,但动物缺乏理性思维。人类之所以超越动物的地方,就是人类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又诞生了理性思维。把理性思维总结之后,要去讲给人听,要让人能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还必须有感性的传播方式。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感性思维能力。讲学要讲得好的话,一定是把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进行完美的融合。

我们说人类的心智,其实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融合。

讲学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成长模式

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第三条,人间正道是沧桑,学贵正。

世人多巧,心茫茫然

阳明心学确实能够征服人,资历比他老的,甚至还有岁数比他大,还有他的直接领导都拜他为师。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礼乐教化

常人之心虽然也是一面镜子,但上面都是铜锈、铁锈,斑斑驳驳,已经不明亮了。所以就照不见万事万物的道理。只有修炼,痛加磨刮,才能修得圣人之心。达到圣人之心以后,就会纤尘即显。所有事物的道理,一眼就看得明明白白,通通透透,这就叫境界。

叫法外施恩,现在大人说了,不追究你们的罪行,只要你们把财物都放下来,然后散伙,不再聚众闹事,各回各家,大人将来还安置你们的生活。

王阳明打仗,其实都是心理战。他特别擅长玩心理战,因为他是心理学大师。

阳明心学的一大作用就是塑造自我强大的内心。

王阳明有一颗圣人之心,如一面明镜,一下把对方的虚实就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流寇连常人都不如,那个蒙垢之心在他的明镜面前毫无躲藏,虚实尽现。王阳明的心理何其强大?那些人的心理怎么跟他比?王阳明后来平宁王之乱时,兵力远不如宁王朱宸濠,但是他把朱宸濠玩得团团转,就是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手段。

道立住了,术才能发挥妙用。所有的术、所有的技巧、现实中的所有东西,都依道而存在。

所有事情的成功还要按部就班,还要稳扎稳打,还要有手段、有技巧、有术的层面的东西。阳明心学高明就高明在不仅道与本上坚实无比,在术即手段的运用上也让人叹为观止。

战争的最高境界叫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这样。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难的是和自己周旋,和自己的内心周旋,战胜自己

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在你的事业中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能保持沉默。

下午听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老师的课程,老师底蕴深厚,把平凡的知识讲成了非凡,正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最重要的是心流的重要性,人生的不同是格局的不同,境界的不同,智慧的不同。

由于白天没出门,想出去透透气,刚好也很久没运动了,就去运动健身了,运动完酣畅淋漓,压力全无,轻松愉悦,整个人精神世界感觉清晰了很多。看来还是要坚持运动啊,不比较不知道,太久没运动,看着都憔悴,松弛了许多。

回到家,回看了我作为班长的早起营开营仪式,发言的代表文雅老师很赞啊,发言利落甜美高效,希望大家都能完成本期目标,班委配合工作顺利,21天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