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关于菩提心系列开示

20190411 视众生如母,念其恩、报其恩―“平等舍”才能真正

2019-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龚喜的
20190411 视众生如母,念其恩、报其恩―“平等舍”才能真正平等

舍无量心的核心,在平等舍。但是,不经过反复观修怨仇的利与害、亲友的利与害、反复思维众生都如生母一般的话。真正的平等舍,很难在我们心中有一定的串习力。心相续能被善的作用引导,一定是需要,透彻的反复思维和反复观修。

修习平等舍时,内心是含蕴着无尽的慈心和悲心的,如果没有慈悲,就不是真正的平等舍。因为当我们再三观修,了解到亲友和怨敌的无常,不应分别执着。但对于敌人的嗔恨和对于亲人的贪爱逐渐削减之后,就会出现比较偏差的“无明舍”现象。这是认为,既然众生平等,则所有亲友、敌人等等,都与己无关,众生是否能离苦得乐,也与己无关。“无明舍”是以表相不贪、不嗔的无明,将爱与恨的对象,一视同仁的舍弃。换句话说,“无明舍”属于观修不到位,心中没有真正生起慈悲的去理解“平等舍”。

所以,为了让“平等舍”的观修,不落入麻木不仁的偏差中,反复观修知母、念恩、从而心中能激发出真正的感恩、报恩之情,就尤为重要了。但凡能真正心怀对众生报恩之心,那必定会念众生恩、也会视众生如生母一般。

在平等舍的观修中,对于报恩、就需要心里反复思维,对我们有深厚恩德的母亲,现在却仍然在六道中沉浮受苦。而我现在有因缘福报接触正法,能闻思修究竟解脱之道。之前,是母亲关注我的苦乐,现在轮到作为孩子的我,要关注母亲的疾苦,心里生起渴求报恩的念头。

之后,从自己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逐步观修。从身边一两个众生,逐渐扩展到社会、国家、世界、三界轮回,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分亲疏远近,爱人或仇人,一律都视作现世父母。在临收座时,对一切众生都放下贪嗔之心,平等观成中等的对境,这就是修舍无量心。

在这样观察修的过程中,感到疲惫,不想继续时,就放下念头,在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状态中,自然安住,这就是舍等持,也就是安住修。当再度想起心动念时,又进行观察修,就这样通过观察、安住轮流交替来修。

无论是观修怨仇的利与害、或是亲友的利与害、或是众生都如母亲一般,要知母、念恩、报恩等。

观修最后,要具备四种条件做总结:

1.发愿:但愿所有众生随时随地都能远离贪嗔之心,安住平等舍。

2.希求心:非常希望他们能远离贪嗔之心,若能远离那该多好。

3.发誓:我一定要让他们远离贪嗔之心,从现在起,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

4.祈请:为了实现以上愿望,我发自内心深深祈愿,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我,能生起舍无量心。

发愿、希求心、发誓、祈请等四个条件,在修每一个无量心时,都要具备,这样有助于增长我们观修的深度和感受。如果一时没办法生起平等大悲,就要不断重复观想。这就会让贪爱和嗔恨的强度,慢慢平缓下来,以致至终能以平等心,欢喜对待每一个众生。

在此之后,修无缘的舍心。我们思维:自他的身体可以分成微尘,心识则是刹那间生灭,不会停留到第二刹那。在胜义中自性不成立,名言中则是在空性中缘起不灭,对空性和缘起不灭平等生起定解,悠然安住在自然状态中,这是生起胜观的方便法。

即使在入座时,舍无量修得不错,坚硬的烦恼心稍微有所改变,可是下座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过去的恶习影响。就像铁块放入火里烧的时候,是炽热红透的,一旦拿出来,很快又会变得黑乎乎的。因此,要把入座时的观修,运用到生活中,这很重要。我们要放下贪嗔爱憎的烦恼习气,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等如父母。

以前,藏王赤松德赞迎请了莲花生大师到西藏弘法。赤松德赞有个女儿莲花光公主,十七岁就往生了。公主往生时,国王请莲师做超度。之后,国王问莲师:“我女儿能生为公主,还能见到您们这些有如真佛的大智者、大译师,应该是非常有福报的人,可是为什么竟然如此年轻就往生了呢?”

莲师说:“你的女儿不是因为宿业清净而生在皇室,也不是因为有福报而由我来超度。而是因为过去世我莲花生、大堪布菩提萨埵和你赤松德赞三个人,曾经一起盖夏融卡秀佛塔。我们盖佛塔时,你的女儿当时是一只毒蜂,叮在你的脖子上,你一不小心用手擦拭,揉死了它。由于这个命债业缘之故,现世投胎做你的女儿。她以夭折让你产生很深的伤痛,要你偿还这个业债。”赤松德赞国王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也会因为业缘而生出这个后代,要他偿还业债,何况一般凡夫呢?

由此可知,欠众生的业债,往往以亲近的关系来偿还;业力上的债主,往往是周边的亲友。现世我们贪恋喜爱或是讨厌痛恨的人,彼此的关系真的很难还原。

喜恶爱恨是没有绝对的,所以,我们习惯于亲人与敌人的二分法,现在必须重新调整,要以具有慈悲的平等舍来看待。但是,这并不是要我们离弃亲友,也不是要我们一厢情愿地亲近仇敌,而是内心要放下对他们爱恨的执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