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电影

历史与希望 观影《活着》

2018-08-16  本文已影响39人  okcry
历史与希望 观影《活着》

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质朴无华的影像风格,这一方面是优秀的装修团队对时代的的还原和构建,建筑服装人物的造型等等,由巩俐饰演的家珍在烧水时背后的那些有瑕疵的搪瓷杯就可见一斑,重点就是尘土气,时代泛着哑光,而不是像现在的历史片历史剧里,都是鲜亮的塑料质感。另一方面就是圆润的摄影,色彩上是渐进的连接,不突兀也没有张艺谋一向的鲜明。镜头的移动也是清净无形,服务内容,不喧宾夺主。以上所有都与电影沉重的主题相符。

而电影的内容却有着幽默的一面,这种幽默并非是人物刻意的抖机灵,而是来自时代的人物的荒诞性。是创作者在怀有历史维度的思考后,抽取出过去与现在的相同与不同,比如凤霞结婚这场戏,需要先向毛主席鞠躬,结婚是时代上共同的,但鞠躬不是,这差异就是喜剧感的来源,而更重要的是这喜剧的根源是悲剧的。相似的还有那张裱起来的革命证明,按现在的话来说,是求生欲的表现。

剧作上,电影试图最大化的涵盖40年到80年这段时间内中华大地上的沉重,试图提现重大历史变革期的阵痛,试图反思这其中的荒诞。电影中通过死亡来代表这阵痛,富贵的父亲(旧社会),战士老全(解放战争),龙二(新中国建立),有庆(大跃进),凤霞(十年浩劫),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段都对应着一个的死去,并且都并非是因列强的入侵,而是由于这片土地和所养育的人促成的悲剧。也既通过富贵一家的遭遇映射了国家的时代境遇。有庆和凤霞也代表了新中国的失败探索,而最终的孙儿馒头是新时代的代表,“馒头”说明了回归以人为本的探索而放弃以往的虚妄追求,肚子先填饱才能谈超越。电影的最后也是怀着新的希望,原本装着皮影戏的箱子,将古旧的死物抛弃,装上了鲜活的小鸡仔,鲜活的生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