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识面亲情、友情、爱情犁 苑 深 声

〔旅行笔记〕绍兴:小桥流水人家里的文学记忆

2023-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猫的生活城堡

江南自古有水乡之称,绍兴也不例外。提到绍兴,首先想到的是温柔似水的江南女子、绍兴黄酒、名人故居。而其中最能使绍兴广为人知的,便是鲁迅先生了。

绍兴鲁迅纪念馆

中国人有浓重的乡土观念,对故乡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这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包括《朝花夕拾》、《祝福》、《故乡》等。从绍兴传统节日习俗,到少年时代的朋友和老师,一笔一划透露的都是这位文学巨匠的精彩人生。一篇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先生记忆中的这位童年的伙伴。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摘自《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给少年鲁迅讲述奇闻异事

  鲁迅出生于一个诗书家庭,自然,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1892年,鲁迅先生11岁,就读于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记录了他读书和玩耍嬉闹的时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家后面一个很大的园子——百草园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读书的私塾——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的求知欲(成为名家不是没有原因的)

好的教育能使人一生受益。鲁迅先生的第一位老师——寿镜吾,是一位懂很多知识并且十分严厉的人。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经过了先生严厉的教育和冗长的教导后,孩子们当然要自己找寻一点乐子了,比如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戏耍。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少年鲁迅和朋友们在院子里

鲁迅先生出身于名门望族,大户人家的府邸很能惹起小猫的好奇心。下面展示的便是周家的不同房间。

书房 后厨 当然啦,这是卧房(吐槽一下以前的床,真的好窄啊,怪不得迅哥儿觉得不够睡,完全被阿长占满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摘自《阿长与山海经》

正堂,也就是现在的客厅

  绍兴的弄堂很有名。出来之后,随处可见鲁迅先生各篇文章的印迹。例如《孔乙己》。

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猫说:相同的城市,不同的游客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与本人的爱好密切相关,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猫本人热爱文学,热爱美食,所以绍兴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鲁迅先生的文采,以及美味的葱油面(建议品尝)和茴香豆。

绍兴不是一个简单的江南小城,因为它的小桥流水中存储着无数的文学记忆和历史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