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变得很有价值的10个妙招
一本好的实用类或者商业类书籍就像是一件好的食材,它或提供方法,或提供工具,或者提供新的认知;你可以用它做出不同的美味,然后提供给别人享用。
这也是知识服务的基础:信息对称,也就是你比别人先知道,先理解,先实践,先分享。
今天的话题,我们聊聊如何把一本书做成不同的服务,把买书钱100倍赚回来的方法。
1. 写一条朋友圈推荐
《人人都在晒,为什么有人能成功?》里告诉我们,你朋友晒的内容要是一直对别人有帮助而不只是你的自嗨,你就很容易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其实晒自己的阅读了什么就是一个很有用的自我营销方式。
那在什么时候可以用这一招呢?
一本书在你第一遍读完的时候,你就可以尝试用简单的语句来推荐这本书了。
在哪些地方发呢?微博和公众号是最快的传播途径。
在用户体验和感受方面,为了方便大家用手机一屏就读完,你可以尝试用锤子便签做成图文结合的图片,然后发布。
那写什么文字来推荐比较有吸引力?
这里小六推荐你用销售场景里面经常用的FAB(特征,优点,收益)来介绍:
这本书是哪位大神的,它有什么优点,以及它能解答了什么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当然,你还可以把阅读的时间告诉大家,按照五星评分打分,再介绍一下适合什么人群。
这样的推荐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收益,但是可以帮助你慢慢积累你的“阅读模范力”:
你看小六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阅读状态,他在阅读训练方面好专业啊。
2.领读
领读就是把一本书拆解成7-10篇文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做简单的核心观点介绍和难点解读。
这种方式有点像陪读,因为一本书需要陪读一周或者10天,所以读者可以跟着你的进度一章一章慢慢跟读。
这种方式在书单、十点读书和悦读等公众号里面有类似的好书领读专栏,你可以参考。
领读有两个好处。
第一你会为了分享而反复读书的每一个章节,这种放慢速度,反复咀嚼的阅读方式会让你对这本书有新的理解。
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获得不错的酬劳。
半年前很多公号的领读专栏就已经是100块钱一篇了。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一个月如果你持续能输出领读,一本书1000块,还是挺不错的零花钱收入。
不要问我上哪里可以找公众号来做领读,你可以先在简书发,然后有平台编辑自然会勾搭你的。
只要你的内容能提供价值,你不用担心收入。
3. 导读
导读做得做好的时候[得到],他们会把很多书做成导读版,也就是将一本10几万字的书变成2-3W字的导读精华版。
好的导读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一本深度书籍的时候,有一个前期的认知预习。我在读《未来简史》的时候,读的就是万维刚的导读版。
好的导读还可以帮助你建立一个基本的认知框架,你可以理解为你去一个陌生的大都市旅行的前,有一个熟知当地情况的人给你做了一轮讲解一样。
既然导读有它的价值,那我们可以做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里面,挑选一些来做导读(唯一要注意的是版权)。
但是如果你能一直坚持做公益分享,就像给罗辑思维每一期视频节目画视觉笔记的那位@摩西脑图 一样,也许有一天就会被收编,变成出版社或者得到的导读正规军呢?
截图来自摩西脑图4. 线上分享课
一本好书实际上就是作者花1-2两个小时给你讲的课。
结构清晰,案例丰富的商业书,你可以阐释用分析阅读获取其中的核心观点和分支结构。
作者的主题就是你的分享主题;
作者有哪些观点,这些观点都有事例论证吗?它们都正确吗?还是部分正确?
这些分支观点里面,你有钟意哪些?觉得那些对自己有帮助?
将一本书拆解为一节微课其实很好玩,但你也需要一些学习一些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比如:
- 行动学习
- 教练技术
- 五星教学法
5. 线下分享课
而且很多方法和工具类书籍的缘起就是一个主题的分享或者一个技能课。
这类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有大量的练习在书中需要你去动笔;
有多媒体(视频,音乐)等支持。
比如:
《李海峰DISC》,这本书就是海峰老师在商学院上课的实录;
《视觉思维》,这位韩国图解力老师把自己的分享课变成了书;
《设计你的人生》,这本书的缘起就是一个设计师的灵感分享,他们先做了工作坊,然后才将工作坊玩得步骤变成了这本书;
《涂鸦笔记》,这本书告诉我们,来一二三四,拿起笔,我们一起画··· ···
将一本书变成一个线下分享难度有点大,你可以尝试通过进行主题阅读来对这个主题的其他书籍一并进行阅读,这样你的线下课程就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丰满些。
更重要的是,你要自己花很多时间练习书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是最好的学习,线下的这种小型分享课会帮助你锻炼自己的控场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我在学习手绘的时候,就是看到简书有一篇文章写的是她在美国参加《涂鸦笔记》作者的工作坊的流程,我就把这个流程+这本书的内容设计成了一个线下课程。
为了准备那次线下课,我把整本书的所有内容全部练习了好几遍,还买了很多书来进行参考。
最后那个系列的手绘课成为我下班后挣钱过程中一个非常大的经济来源。
6. 一篇书评
如果上面几个步骤你都尝试过几个,那一本书你已经相当的了解了。
《设计你的人生》这本书中,将学习的过程分解为“解构-观点-重构”。
- 解构是对这本书进行了拆解,知道了它所有的细节构成:ABCD.
- 观点,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认可吸收或者判断替换了一些内容,比如,觉得B不对,就忽略掉,留下ACD;
- 重构,就是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重建了这本书的主题,比如从ACD+E,E是自己从别的地方学到的。
一篇书评就是一篇对这本书的评价文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在分析阅读的部分,作者告诉我们,在对这本书的作者的观点和论点没有足够清楚的情况下,不要对一本书妄加评论。
书评就是你表达观点的过程,也就是“解构-观点-重构”的观点过程。
书评可以发豆瓣,可以发简书,也可以发微博和朋友圈。
它比便签型的推荐更专业,容易得到出版社和作者的关注。
去哪里学习写书评呢?
当然是豆瓣读书啦!
在豆瓣学习书评的时候,可以挑选正反两种观点的书评文章一起看,这样会让你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本书。
7. 几篇文章
书评是以书为主角的,但是一本书中有一些观点,你可以进行发挥。
围绕其中某一个点来写文章。
拆书帮有一个很有用的阅读方法叫:RIA便签读书法。
如果一本书有一两个点让你很有感触,你可以尝试用RIA便签读书法的方式写出文章来。
R:在文章开头引出片段
I:用自己的话讲述一遍
A1:这段文章和你有什么关系,或者让你想到了谁,什么经历
A2:你今后准备怎么做,有行动计划吗?
以书中的一个点出发,写出一篇让读者共鸣的文章吧。
“哇,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呢,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读者有了这样的感受,想不打赏都难吧?
8. 一次“慢镜头”视频直播
阅读一本书往往是我们调用自己已经有的认知去和这本书里的观点进行碰撞。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这本书里的核心观点你没有GET到,这本书可能你会觉得索然无味或者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时候,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解读就很好玩了。
我尝试过用花椒直播进行过速读直播,也就是把我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过程再演示一遍。
这时候你要放慢你的速度,刻意将自己每一个关键步骤都讲解一遍。
最重要的时候,遇到关键的步骤,你要慢下来,先告诉大家这样做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然后一二三四拆解步骤,最后告诉大家这个步骤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注意哪些事情,用到什么工具。
9. 早读
我第一次认识到早读的收益,是和小帅帅老师在东京旅行的时候。每天早上他都会4点半起床,然后运动之后,准备早读直播。
3块钱一天,半年一交,几千人报名!
如果你能早起,你可以尝试将导读变成视频或者语音直播早读。
这种带领,不是单纯的内容输出,还有榜样的力量,同行小伙伴的激励。
插个小广告,我现在也开始来在“简书的朋友们”的私密群中进行早读了。每天早上6点,每周一本书,和几百位小伙伴一起死磕自己,有兴趣可以点击:《彭小六私密群招募公告:跟随“简书一哥”的脚步》查看更多详情参与。
10. 分答接受提问
上面有些方法,是只有人来看你,听你,读你,但是没有机会付钱给你的。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你可以尝试在你的文章或者视频中插入你的在行或者分答二维码,如果对于这本书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付费提问的方式来问你呀。
分答的好处是,可以让提问者和你共赢。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带来很多的付费偷听,一块钱偷听,你和提问者各自得到5毛钱。
我闲的时候,会把分答价格调整到2块钱,提问的不多,但是因为提问者会把自己的问题和我的答案分享出去,这样,一个晚上只回答几个问题也有100多的收益呢。
小结:
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但是因为阅读的困难,我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完整地看完一本书。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进阶指南》中说,他从来不会去追求一本书有没有看完,他追求的是,这本书有没有解决他的问题。
知识管理中讲到的:从数据-信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你需要知道:阅读只是是数据变成信息的过程;找到能解决问题的知识,然后尝试去做,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现在我们在起步的时候就卡壳了——大部分人只能寻求服务。
今天介绍的10个方法,就是告诉你一本书从知识变成服务的过程。
最后,我想说,今天虽然讲的是靠读书挣钱的方法,但是我倒希望这些方法有一天会失效。
因为在外面吃馆子再怎么美味,也不如自己亲自动手做菜的更加主动和自由。
毕竟掌握自主权,才是真正的自由,希望你早日实现学习自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