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版“包青天”了解一下?
走进品藏文化“牌匾馆”, 徜徉其间,摩挲古牌匾, 一排排古朴的匾额扑面而来,一阵阵文化书香侵入鼻息。
福建品藏文化牌匾馆
驻足之间,一块【案举耋龄】匾吸引了品藏君的注意,这块匾边框红色加细螺钿,开框绿地浮雕贴金人物:福禄寿三星,加官进爵,八仙庆寿,郭子仪上寿等图,这块匾雕刻精致,不由地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块祝寿匾,耋龄,即高龄的老人,贺其夫妻一贯恩爱,至老不逾。题匾人:江春霖。我们知道,中国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点击了解☞☞(一个靠名字就得的状元)
那么这个江春霖又是何许人也?他和刘春霖又有什么关联呢?
清·光绪(1875-1908)年【案举耋龄】匾 江春霖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查阅资料,品藏君发现,他们二人没什么关系,只是名字相同,姓不同罢了。
那这江春霖到底有什么来头?
江春霖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号杏村。祖籍福建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梅洋村,是清末著名监察御史,不畏强权,善待民生,被誉为“清代御史第一人”“直声动天下”。他的千古美名,源于江氏家族历来重视清廉家风教育的结果。
近来,有一首以清末著名监察御史江春霖为原型的纪检干部家风教育歌曲——《御史家风》。据悉,这是专门为纪检干部量身定制家风教育主题歌曲,目前在全国纪检系统尚属首次。
“积善不忘祖宗训,遗书独望子孙贤”;“勤俭继世,忠孝传家”,在福建莆田的江春霖祖祠中,一副副对联向人们提示着家风的重要性。
这座经过几代人营建的祖祠,见证了江春霖及其后裔忠君爱国、仁义礼让、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的历程。
他的祖父是名秀才,父亲中过举人,受家庭熏陶,他从小便熟读经史。1891年,江春霖撰写了一篇表达自己志向的文章,他说自己欲报效国家者,“内则谏官,外则县令”。
1894年,39岁的江春霖考中进士,三年后授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等职。1904年,江春霖终于如愿成为谏官,担任江南道监察御史,随后历任新疆、辽沈、河南、四川等道监察御史。
忠于职守 敢于直谏
江春霖当监察御史,刺贪刺奸,不畏强权,就连军机大臣袁世凯、庆亲王奕劻这样的大人物,他也敢于弹劾。
江春霖曾多次上书弹劾袁世凯,其中1908年10月的一次上书,严厉指出袁世凯交通亲贵、把持台谏、引进私属、潜市外国、僭滥军赏、破坏选法、骤贵骄子、远庇同宗等十二条罪状,一时朝野震动。
袁世凯得知江春霖对自己的批评后,上朝时竟不敢与他直面相遇,只得避身而过。
1910年春,江春霖又不惧风险,上书指责权势显赫的庆亲王奕劻在朝中遍植党羽,不料宣统帝生父、摄政王载沣以宣统帝名义颁谕,斥责江春霖“信口雌黄,意在沽名,实不称言官之职”,令其回原衙门行走,以为薄惩。
载沣的这一处理,引起都察院五十多位御史与给事中的联名上书,要求收回成命。奕劻及其党羽闻之,脸面扫地,为避锋芒,奕劻请假数日。江春霖由此直声动天下,人皆曰“真御史”。
清廉为本 造福乡里
廉是官之本,俭是廉之基。江春霖在京为官期间,把母亲、夫人和弟弟都留在了老家,他们在乡间过着清贫的生活。江春霖虽然身居谏官之要职,但生活也十分节俭。
试想,如果一位谏官没有清廉的操守,却沾染上了浮华的嗜欲,他如何能够理直气壮地站在朝堂之上,脸无愧色地批评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呢?
在参劾奕劻却遭贬官、同僚力争未获成功后,江春霖称病辞职归乡。出京之日,江春霖的行李除了朝衣外,只有几件旧衣与数部旧书。
同僚们知道江春霖十分贫穷,便凑了两千两银子赠行,江春霖婉辞不受,他还赋诗一首宽慰同僚们,告诉他们“闽海舟车今已便,还乡莫作远行看”。前来为他送行的有数以万计的京城知名人士,可谓盛况空前。
江春霖一生体恤民情,积善行德。回到故乡后,他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好事。
1914年,由于北洋平原(位于福建莆田,木兰溪以北称北洋平原,木兰溪以南称南洋平原)数万亩良田屡屡被淹,应乡民之邀,他主持兴修了梧塘海堤,由于江春霖筹划得力,工程仅用两个月便竣工了,所费也只有乾隆时代修堤费用的百分之一。
次年春,他主持兴修的梧塘沟尾堤(今涵江韩坝)竣工,七万亩良田因此受益。此外,他还兴建了兴仁医院、湄洲天后宫等公共设施,备受群众称颂。
19世纪50年代,由于萩芦溪阻断了萩芦深山群众到梧塘、涵江、莆田的道路,建造一座大桥成了乡民和商旅的最大期盼。清同治年间,江春霖的父亲曾多方募款,修建萩芦溪大桥,可惜的是,大桥次年便被冲毁。
萩芦溪大桥
临终前,他嘱咐儿子江春霖、江春澍兄弟在萩芦溪上再造一座桥,方便百姓往来。然而,两年后,江春霖也因过度操劳病倒了,在病榻前,他嘱托弟弟江春澍和几个子女一定要修好萩芦溪大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萩芦溪大桥终于在1931年建成了。
耕读传家 流风甚美
江春霖的清廉正直、关心乡里,与他自幼受到优秀家风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明礼让、笃宗盟、厚亲戚、勤耕绩、恤孤寡、禁砍萌、慎嫁娶、止赌博、禁游惰、息争讼——这正是江春霖家族的家风。
在江春霖祖祠中的“新厝里”,大门有江春霖第二子江祖芑所书四言对联:“儒臣门第,耕读人家”,展示江氏一门清白继世、耕读传家的风范。
1895年,江春霖将“新厝里”改造成三层楼房,以方便本家子弟读书,并取名为“半耕书室”。他为书室写了一篇跋,跋中说取名“半耕书室”是“示子孙毋忘稼穑艰难也”,江春霖感慨于“当世贵介子弟,食租衣税,不复知民间疾苦”,希望本家子弟能以此为鉴,“食旧德,服先畴,入为肖子,出为良臣”,将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做一个既能兴家又能报国的人。
江春霖还在书室门楣书写“省三,勿四”以警示自家和家人。“省三”取《论语》中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之意。“勿四”是取《论语》中孔子所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良好的家风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多年来,它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着江氏后人。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传递和引导,江氏后裔寒窗苦读、清白为人、热心公益的秉性从未改变。
朴实敦厚的家风,具有持久的活力,它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一直走到今天,不断滋养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获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