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数字版权能带来什么?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公众号“AI芯天下”。
不像金融领域与区块链之间已经有众多结合,数字版权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想象空间仍然很大,其中的深度和广度还未有人探得全部虚实。
”区块链+数字版权“的香肉
去年三月,阿里音乐就与Merlin(独立音乐数字版权代理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阿里音乐公开宣布:希望通过AI和区块链技术,为独立音乐公司、音乐人及音乐作品的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保护。在六个月时间里,阿里音乐没有再公开区块链方面的进展。直到“云栖大会”,阿里音乐才携手TASchain创始人吴轶群,在公开场合谈论区块链+数字版权。
“区块链+数字版权”的肉是香,但狼也不止一只。在海外,英特尔提交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专利申请,Spotify(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商)收购Mediachain,后者是一家利用区块链提供数据解决方案的公司。转眼国内,除了利用私钥保护版权的华为,百度也在赔偿东方IC图片版权21万后,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图片版权服务平台。

“区块链+数字版权”特点
版权的保护不仅是对原创作者的尊重和权利的保护,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象征。在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版权保护、诸多企业对区块链+版权应用项目进行落地尝试、人们版权意识不断提高的当下,相信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领域将获得良好发展,而两者的结合或将具有以下特点:
记录版权是当下可快速落地的应用:目前技术可实现记录版权,可作为被侵权后维权的取证渠道,但是技术上与完全保护版权尚有距离,目前并未观察到完善的解决方案。
认证平台互通:在单一系统中,可方便地进行版权维护和追溯。但是如果A用户把B用户的内容放在其他平台,则容易造成纠纷。因此需加强各个区块链版权平台间统一认证、标记、识别的方式,或提供唯一的认证平台,以提高维权效率。
非标化的版权认证还待发展:对于一些非标化的物品,比如算法、数据等的版权的认证,目前也许可以通过零知识证明等加密方法来保证其可以很好的被交易,但是其前提条件是保证规则的标准化,这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实现。
区块链可以促进优质内容产出: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思想,取消第三方平台的版权垄断,让版权真正属于内容生产者,从而内容生产者会有更多的收益和实现价值的可能,可以促进内容生产者生产内容的动力。
方便司法举证,减少版权纠纷:基于区块链上的版权平台,无论是作者作品的提交,还是后续的交易,以及用户的购买,均有相应的时间戳证明,并在链上开放透明。对于出现版权纠纷的情况,司法部门只需要根据版权的数字身份ID进行追溯,轻松调取作品版权的历史交易信息,举证变得简单。

当前背景下的误区:
区块链技术法律会认可吗?
互联网产品本来是技术上的实现,与简单的页面截图等证据手段相比,区块链的证信和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涉及到版权,有人质疑区块链技术是否被认可。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给予明确的回答:
●工信部在2016年10月21日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3.4区块链与文化娱乐”一节,专门描述了区块链技术如何用于版权保护,明确了区块链技术用于版权保护在司法取证中的作用。
●去年8月“2016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其中专门有一个分会场,主题是《文体卷——支持文化金融发展》,该分会场的嘉宾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领导,以及版权保护领域的各界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可以说,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动区块链在版权保护方面的应用。
版权保护与免费分享矛盾吗?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的存在应该是免费分享,版权保护是要收费或被封闭起来才能保护,那岂不是相互矛盾?实际上,“免费”不代表不需要版权保护。笔者写的《Node.js开发加密货币》通过互联网免费分享,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阅读,如果有人分享这些文章用来盈利(商用),那就触犯了本人的版权保护协议,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他的法律责任的。
在2016区块链产业大会上,与会的国家版权局的领导是这样回答版权保护与免费分享问题的:
●从国家发展角度来说,版权不能得到保护,知识创新被任意免费分享,就会严厉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基因将被吞噬,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中国已经足够严重,必须出重拳、出奇招解决。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美国的版权保护做的最好,但是美国的网络发展也是最好的,事实上,绝对不会出现“版权保护严格,网络发展就会受限”,这种此消彼长的怪现象。相反,版权得到了保护,大家的创新热情更高,主动分享的意愿和动力反而更足。
●从概念上讲,版权保护,并不等于知识不分享,版权保护有很多种方法,国家也在鼓励各类创新技术应用。

结尾:
一边是网络时代开放共享的思想裹胁,另一边是版权保护的现况不容忽视,数字版权能否适应转型,多利益主体分配是否公平,很多人将写答案的笔交给了“区块链技术”。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门票”
免费领取高交会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