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在世界读书日
今天是4月23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
没有放弃阅读的习惯,这可能是我到现在保持最好的一个习惯了吧。
今年元旦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周读完一本书。
这周差不多已经是今年的第十七周,看看手机便签里面读完的书籍目录,落后了两本书,还正在读的《稀缺:我们是怎样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才是今年的第十五本。
在过去的不到四个月时间,读完了金庸老爷子的六本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侠客行》,阅读文字的时候的确是要比看电视连续剧吸收的更多,你会注意到很多影视作品没法注意到的细节,自然武侠人物的形象也就更加丰满。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接下来是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将中国哲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分析的明明白白,哲学高于生活,但却也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的明明白白。直到现在,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发展继承到现在,对我们现代中国人依旧是融到脑子里的影响。
当疫情来了的时候,就读了《沉疴遍地》,其实这是一本描述上世纪美国社会的书籍,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社会依旧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再下来就是真的关于疫情的了:《疾病的隐喻》《乌合之众》《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花冠病毒》《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上周才读完了的方舱小哥阅读的佛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到法国大革命》。
复工以来,每天带宽都被工作占去了,所以阅读进度就拉下来了,五一假期要抓紧赶上来了。
稀缺之下,要走出管窥。
这就是最近在读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我们最喜欢说,到底我们抖动,可是就是做不到。
这么仔细一数,其实今年到现在也没读上几本书,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了。只不过大家都不做你做了,你坚持做了,那你就赢了。
阅读,本应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兴趣和习惯,遗憾的是我们多数国人都没有阅读的习惯。
算了,还是自己关注自己吧,元旦立下的flag还是要实现的。
一步一步,一部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