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疑惑

2022-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Obj_Arr

原本,历史就如书中所记载的那般,非常的清晰,富有逻辑,揭示了各种经验和教训。但是,随着接触的资料越来越多,发现这些描述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地带,只记述结果和起因,中间发生了什么却是看不到了。所以,开始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感兴趣,就像发掘未知的宝藏一样。又过了些时日,对事情的一般发生发展脉络搞清楚后,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被忽略的历史,这时,才发现历史是被持有特定观点的史学家记录的,这种观点一般来说是符合社会潮流的,是被人们认可的。但是史实却会包含一些难以接受的观点,英雄观,不可知论,未知现象,这些观念在当时是很流行的,但是在现在是不合适的,所以淡化其存在感。这些被忽略的历史,在大部头中很难看见,而在私人通信,名人著作中则会被保留下来,不同时代的人想要互相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现在的人们根据年龄段选择自己的交流对象,一般是同一个十年,才能保有一些共同的概念。六十年代的人和九十年代的人之间隔阂就相当大了。那么现在的人和数百年前的人几乎是不可理解的。
如此想来,历史的真实性或者客观性其实就存有很大的疑问,按照古人的方式记述下来的内容,在现在理解会产生极大偏差,但是又必须将他们转换为现代的概念才利于人们理解,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翻译。无论如何翻译,肯定会出现分歧。这就是很多认识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什么潜在的觉得古人落后,愚昧,因为历史的翻译方式不合适,把后胜于前的思想蕴含其中了,结果无意识中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别人,造成了认识的偏差。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无所谓了,历史不过是与人交流的话题而已,真假对错并不重要。但是,对于想要揭开迷雾,认识到超越时间的价值的时候,还原真实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人通常被理解为基于过去经验,形成心智模型,预测未来状态并采取行动的智能体,历史经验显然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若是这方面产生了过大的偏差,对未来的预测可信度就会极大降低。
这方面依然是与人有关的问题,怎样的人才能够不论喜恶,不论观点而如实记录?是超越了这些对立概念的人,只是,这样的人过于稀少。即使历史是由这样的人记录下来的,阅读的人其实也必须拥有这样的品质,才能极大限度的吸收真实的部分,不然,这一块讨厌看,就不看了,中间有一块喜欢看就反复看。这样的注意力权重分配不平衡,获得的认识自然也是有所偏向的。
不止如此,一切如此,幻想这样的无偏倚,无对立的超人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每个人必然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获得一些认识,完全发散,什么都记不住,而且即使记住了,也是毫无逻辑的,不能使用简单的因果链条组织起来。
回想起来之前对记忆的描述,人们的生活意义是从个人经验中提炼出来的,需要有强烈的好恶色彩,才能获得比较明确的目标,不然,根本找不到目标。
历史也可以看作社会的记忆,目前的社会目标也是在强烈的好恶色彩中建立起来的,不然根本无法建立明确的目标。比如西方对东方的态度,是建立在百年前肆意掠夺的基础上蔑视,还是建立在十年间急速发展的基础上而敌视,或者说看到各有优劣而平视。现在对过去的态度,现在对假想未来的态度类比可知。
之前,按照概率的思想去探寻时,历史就是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各种随机涨落,但是这个基本规律从何而来呢?一直是未解之谜。通过类比个人意识的作用方式,这个基本规律有眉目了,是社会意识的关注导致的,而与自然不是直接关系,就像虽然环境确定了一个人的行动方式,但是到底采取何种行动,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这个人的想法。所以,试图论证社会的自然性,就会在细节上出现大量的矛盾。而在大方向上,这种预测还是有一定可靠性的。这就是社会预测学的基础。在阿西莫夫的小说中出现了心理史学的说法,想要在细节上确定未来事件,可能是类比个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而提出的历史心理学,说不定真有机会实现。
社会预测学,着眼的时间范围还是比较窄的,所以有用性比较高,如果关注的是极久远时间范围的事件,大概就是星球毁灭,恒星衰老,新星球产生,意义重大,但又毫无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