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幸福的能力

2018-08-04  本文已影响6人  wangs萌

 我现在每天追的文的都是简书的文,获得的不是写作的秘诀,不是赚钱的方法,获得最多的是心灵的开导,喜欢的不是作者的炫技,不是作者的博学,最喜欢的是作者面对人生的态度。今天读的最多的作者是齐帆齐的作品,特别是这篇文章《有一种感恩,叫好好活着》,看到有些留言说文章充满感情和真意,自己感动的要哭,我也有同感。

 作者的同乡小妹985毕业高材生从贫困的家庭走来一路拼搏到上海有自己的事业,却选择再最好的年华自杀,齐帆齐说“我不知道她到底为何而自杀?”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同身受,我也想问我自己:为什么失去了收获幸福的能力。

 从六七岁入学到研究生毕业,我一路顺风顺水但又感觉步履匆匆,在杭州成家工作我按部就班却没有多少激情。我觉得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螺丝钉,但却有着螺丝钉不该有的感情。工作几年之后,我放慢了脚步,我觉得我想喘口气,感觉想等待什么事情发生。

 我曾经一度认为我的忧郁是因为我上学太早的缘故,一直以来我都是同学中较小的一个,我无法活的认真,生活总有一种在彩排的感觉,也总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还小,人生的步履太快,我感觉灵魂跟不上脚步。而我被成长所裹挟在懵懂中前行,这个方向本身就让我迷茫。我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能够停下脚步等等自己,但是一直都没有。

 我从农村中成长,但我从小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生活自理能力欠佳,农民的基因让我弥补非常热爱自然和土地;我在象牙塔中成长,数次的兼职经历,不能改变我对这个社会的无知,但我特别想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想跟社会有更亲密的接触。

 我的价值观是割裂的。

 小城的亲戚生活安逸闲适,亲朋好友相互帮衬,感情融洽,生活节奏不快没有压力,养儿育女其乐融融,就是我记忆中的小日子;城市精英能攻城略地开创事业,功成名就实现自己或达到财务自由;我站在这两者间,特别矛盾。正像星火财经记者联盟的重磅雄文:迷失的中国中产阶级所说“富裕阶层占有无限丰富资源,自由不羁、随性所欲;贫穷阶层虽然没有资源,但也可以开朗乐观、无忧无虑”,中产阶级似乎活在了一个别人造梦的世界,沦落为消费主义动物。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底层,我并不想追求别人眼中 的光鲜亮丽,也没有朋友圈的虚荣攀比,消费主义不是我痛苦的原因,但不可否认,我的人生目标是不明确的,我属于一个群体,但我无法认清自己。

 这或许是痛苦最大的来源,贫乏的生活经历、禁锢的灵魂,让我想象不出鲜活的生活该有的样子,在人生的路上,我感觉后劲不足。没有价值体系就没有对未来的设想,也看不到自己收获的美好,我感觉这个世界特别的不真实。在学校我学习了生存的技能,却没有学会人生的道理,而在社会这所大学,我判定自己不及格,我完全没有收获幸福的能力。

 其实,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但是生活需要指路人。也许从前我听到过,乐观的面对生活这样的道理,但对我来说“乐观”这词是那样的空洞,不知所指。当看了齐帆齐的文章《有一种感恩,叫好好活着》之后,我突然感觉明朗很多,特别是其中她的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让我感觉很受鼓舞。我看到鲜活的生命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在我的面前,像是我也这样活过一样的深刻,这比所有的道理都要充满力量。

她们像是明灯,也是榜样。

怎么才能具有收获幸福的能力?像她和她们一样活着,面对生活,充满勇气,不退缩,不逃避。

感谢简书的遇见,感谢美好的分享。


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我以前感受到的,但是有了真实的榜样,我感觉自己不再孤单充满力量,无论前路如何,我愿意用实践去尝试。

每日一篇文章都在写了,每日一画还没有动笔,今天就开始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