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15 | 需求采集:各种方法怎么灵活应用

2022-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是杰夫呀

产品创新的全程都需要需求采集,并不是在第一轮 MVP 阶段做完了就结束了。
产品创新的抽象模型,就是3个阶段,包括输入信息、运算处理、输出产品。
因此,高质量的输入(需求采集)是一切好结果的前提。

多维度了解需求采集方法的利弊

选择正确、具体的需求采集方法,是实施操作的前置条件。

1. 直接采集与间接采集

直接采集直接与用户互动,获取到的是一手需求。间接采集获取的上二手需求。差异主要在两个角度:

从准确与效率两方面来说,直接采集的一手需求更准确,间接采集的二手需求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
团队使用内“全员参与采集,产品人员处理”是比较可行的模式。

2. 说和做

用户“怎么说”表达了他的观点,“怎么做”则反映了他的行为。
这两种需求采集方式也是各有利弊:

处理用户“怎么说”的信息,要注意区分用户说的“观点”和“事实”。事实一般不会被扭曲,但个人观点就要带着“问号”听了,要习惯性地追问支撑用户这个观点背后的事实。

3. 定性与定量

4. 是否在真实场景里

真实场景里的采集更可靠,但记录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而出于性价比和效率的考虑,一些采集可以在模拟状态下完成。

5. 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

用户只是聊天,并没有在现场接触产品。这种需求采集方法更多是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向”。
还有一种采集方法是在用户跟产品发生交互的状态中,往往更适用于“优化现有方案”。没有产品的时候也可以让用户和竞品发生交互。

小结

整体而言,需求采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各种方法要反复交替使用。

直接与间接、说和做、定性与定量、是否真实环境、是否与产品交互 5 个维度对需求采集方法进行了分类,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

扩展阅读:《用户至上:用户研究方法与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