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剧擘郑光祖官场失意,剧场得意

2024-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萤火张

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01、为人正直,官场失意

郑光祖生于公元1264年,他自幼熟读诗书,曾以习儒为业可惜科举被废,失去了科举入仕的机会,后补授杭州路为吏。

他“为人方直”,虽然勤政爱民但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上的人很排挤他。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

02、走近伶人,醉心杂剧创作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

走进了勾栏瓦肆,混迹于市井街头,同歌女舞伎为伴,纵酒高歌,放荡不羁。

郑光祖索性一心扑在了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上,伶人们也都乐意于去演郑光祖的杂剧,郑光祖的戏在当时的上演率是最高的。

他悉心指导着伶人的演出,艺术要求非常高,也因此呈现出了一出出精彩的好戏。

他在当时的戏剧界享有至高的荣誉,艺术界的人都非常敬重他,不管是伶人还是乐人,都尊称他一声“郑老先生”。

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南方戏剧界少了一位灵魂性人物,苏杭一代的伶人都痛哭流涕,不胜哀哉。

03、杂剧数量多,颇有声望

郑光祖的剧作存目18种,流传至今的有8种,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有时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然而也有过于雕饰的缺点。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

写了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 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表示不离不弃。

王文举赴京应 试,倩女送他到柳亭,倩女叮嘱王文举好好照顾自己,并表示等他回来,他们在柳亭依依不舍。

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

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 起赴京,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

情女不肯,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

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主定心猿意马”。

王文举被她真情打动,就和她待在一起,倩女照顾王文举的饮食起居,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

他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 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王粲登楼》是一部文人戏,说的是是三国时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因怀才不遇,写登楼赋。

一抒胸中垒块,借以排遣窘迫境遇与怨愤心态,遂引起众多学子的共鸣。

在郑光祖的历史剧作品中,《钟离春智勇定齐》颇具特色,这是一部以《战国策》和《列女传》的史实为依据。

通过描写战国时期齐、燕、秦三国之间的矛盾纠葛,来塑造古代妇女钟离春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04、散曲清新流畅、婉转妩媚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散曲词,留到今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

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正宫·寒鸿秋

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

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

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钟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

《东瓯令南》:

情山远,意波遥,咫尺妆楼天样高。

月圆苦被阴云罩,偏不把 离愁照。

玉人何处教吹箫,辜负了这良宵。

《蟾宫曲  梦中作》

半窗幽梦微茫,

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

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郑光祖虽然官场失意,处处遭排挤,但他醉心于戏曲创作,写出不朽作品成戏剧剧擘。

他才华横溢散曲写得婉转妩媚,位列元曲四大家之,真了不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