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私塾拆书训练营优秀作业集锦

《原则》白安生拆书稿

2018-07-16  本文已影响80人  白宇哲

【书籍】

《原则》

原名:Principles

作者:【美】瑞·达利欧

译者:刘波、綦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1日

ISBN:9787508684031

【全书的结构框架】

专题一:应对现实,不断进化

专题二:实现目标,学会决策

专题三:实事求是,公开透明

专题四:对的人,做对的事

专题五:像管理机器一样管理问题

【第一章主题】

应对现实,不断进化

【第一章内容】

开篇介绍

《原则》这本书的作者瑞·达利欧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的创始人兼CEO,在书里他分享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反思,这些反思都是能在相似场景下反复运用的一套概念,有别于对具体问题的狭义回答。透过这本书,你可以以更加清晰的视角发现问题和审视问题,让你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更具掌控力。如有原书需求,请自行购买。

今日导言

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离不开真实的反馈,而要接纳真实的反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得到真实的反馈不容易,而是人们不愿意接受和自己预期不相符的真相,

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大脑开放,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实现自我的进化升级,

在追求自我升级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你曾想到和想不到痛苦,好在我们具备反思和改善的能力,凡事多思考一步,你会大大增加比别人成功的概率。

拥抱现实

瑞·达利欧是一个鄙视理想主义的人,大家或许会感到很惊讶,但这里的鄙视可不要理解错了,确切的说,他鄙视的是那些没有进行过任何行动的空想家,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创造伟大事物的人,一定是扎根于现实,并为之而努力的人。

理解这一点很简单,你会发现光靠耍嘴皮子的人,并不能实际推动社会的发展。就比如经常在公开场合宣扬爱国情怀的企业家们,也可能会做着偷逃漏税的事儿,且不说这些偷逃漏税的资金是否被企业家拿去再次投入研发和生产,但企业终究会以利益为导向,难免会只顾着自己碗里是否还有余粮,而国家是一个多元化的组织,所收的税收,一定会从整体上去考虑资金的分配方式,确保国家得到整体发展。

关于扎根现实,还可以从个人方面来说,比如一个刚大学毕业月薪3千的普通小青年,说要在一年内实现在北京买房的目标,目标最后是否真的能实现,我们不做猜想,但在这之前,至少大部分人并不会认为他能如愿以偿,虽然买房本身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即便再普通的事如果遇到了不思考现状,认清现实的人也会变得不切实际。

大脑开放

人们喜欢探究事物的真相,但当得知真相与愿望不相符时,大多数人又抗拒真相,这是一种比较糟糕的状况,因为当真相符合我们的预期时,固然最好,但若是不符合,我们是否应该具备理解和应对不好真相的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拥抱现实,是我们探究真相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有助于你成为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最直观的可以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得到各种反馈,我们可以根据真实的反馈,用来增强我们对现实状况的理解,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处在学习盲区还尚不可知的人。

让头脑极度开放,不但会增强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还会提高我们对现实规律的认识。比如作者在看到一些人们认为是错误的自然事物时,先假象自己是错的,然后会努力弄明白自然为什么会如此运行,它的合理性在哪?

多年前,作者去非洲时看到一群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这是一件刚开始让他感到反胃甚至糟糕的事,但不久后他就开始思索,假如没有看到这件事,世界是会变好还是会变坏?这是一个往往会被忽视的问题,因为人会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来判断好坏。动物之间的捕食行为,是一件正常运行的自然进程,它能有效促进整个自然生态的平衡,确保自然生态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

不断进化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不管是什么事物,都是从0到1,从1到100的过程,就像我们的基因、科技、语言等,一切都在不断的改善和进化。进化是好的,因为它是一个逐步适应现实世界的过程,会推动自身或其它事物的改善。

进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是每一次进化都能以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去和现实世界做匹配,比如任何产品都会有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各类组织可能会逐步壮大,但同时也有可能会走向瓦解。

生物、组织、个人总是高度不完美的,但都拥有改善的能力,驱动着人们不断向完美的方向靠拢,如果自然界真的存在完美的东西,那它也必将不再进化。

在进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整体会自动地自我修正,个体却不一定,比如一个经济体的情况足够糟,经济管理者就会做出必要的改革或调整,否者他们将无法留任,只能把位子拱手相让,留给下一位经济管理者,并继续执行改革和调整。这是一种进化循环的现象,这种现象既是连续的,又是符合逻辑的,在进化循环的过程中,整体会有自我强化的倾向,对个体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历史表明所有的物种都将灭绝或者进化成别的动物,只是我们的寿命有限,不容易看到这一点,我们知道,现在的人类其实就是20万年前基因进化的结果,虽然不知道人类会在未来进化成什么样子,但只要是人类没有灭绝,就会在人造技术的帮助下加速进化,这些技术能够分析大量的数据,让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来思考。

反思痛苦

卡尔·荣格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需要痛苦,这对健康来说是必须的”。但是多数人会本能的躲避痛苦,不论是锻炼身体还是历练头脑,成人的健康和标准的体魄往往不是与生俱来,除了需要持续的锻炼身体,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而坚持锻炼和注意饮食往往又是大部分人不愿意做的事,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十分痛苦。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还有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肌肉酸胀,以及为了良好的饮食习惯而把零食、快餐换成绿色蔬菜的口感落差,都会促使他们产生抵触和畏难情绪,成为他们无法坚持的原因之一。

回想一下我们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而选择如何应对,可能会是你成为牛人还是普通人的关键因素,如果你同时还是一个追求雄心勃勃目标的人,直面你的问题、错误和弱点,养成在痛苦中学习的习惯,你将能够快速地进化,这就像突破舒适区一样,同样也是在突破自己。

考虑后果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过度重视直接结果,而忽视掉后续结果和再后续结果,这通常会降低我们实现目标的概率,比如,去健身馆健身的直接结果是痛苦,花费时间又花费金钱。通常很多人并不愿意这样做,但后续的结果是获得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具吸引力的形象。

你也可能不爱吃瓜果蔬菜,但事实证明,多吃蔬菜更有助于你的健康,虽然它的口感确实不如快餐和零食来得那么强烈,但当你要考虑后续结果和再后续的结果的话,你就会发现它对你总是有益的。

直接结果可能是诱惑,也可能会是障碍,这往往会导致我们失去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像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抉择,只考虑直接结果的人很少能如愿以偿,甚至还会受到决策失误的惩罚。

有的人选择了真正想要的东西,顶住了诱惑,克服了可能会妨碍自己实现目标的痛苦,这样的人拥有成功人生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第二章主题】

实现目标,学会决策

【第二章内容】

今日导言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实现目标,并不是他们在追寻目标的时候不够努力,而是他们往往会把目标和欲望弄混淆,达利欧不仅在《原则》里讲到如何确定目标,还提供了一套实现目标的方法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五步流程法。

五步流程法

大部分人的工作内容通常是重复性的劳动占据主导,很少有人是每天做着不重样的工作,既然是重复性的劳动会多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逐步养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作习惯,而这样的习惯来源于长时间的工作实践。

在拿到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明确目标和制定计划,这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为什么一到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障碍重重,很难继续推进。达利欧若想搞定目标,实现愿望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种叫五步流程法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实现目标。

这五步的流程分别是:

1.    有明确的目标

2.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障碍

3.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

这五步加起来可以构成一个循环,关于目标,大多数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时候人们会把欲望也称为目标,只是他们并不能分清这两者的区别。目标是指你真正需要实现的东西,欲望则是你想要但会阻止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欲望通常是直接的结果。

就比如你的目标是想拥有苗条的身材,但你的欲望却是想吃好吃但不又那么健康的食物,不要误会,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整天吃零食、看电视的人,那也可以,但如果你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最好不要打开拿包薯片。

找到阻碍实现目标的障碍,明确目标以后,不要只是罗列计划,还要懂得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预想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提前找到它们,并且想到相对完整应对方案,这会让你更有效率的执行计划,避免原地踏步。

学会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区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忘记查列车的发车时间而错过火车,直接原因是他们忘记了查列车的发车时间,但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健忘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而只有消除根本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关于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你可以把你的方案设想成一个电影剧本,然后循序渐进的由谁来思考做什么事,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只要是能够解决问题,都有必要罗列出来,剩下的就是综合评估哪个方案能最大化的解决问题就选哪一个,其它方案可以留为备用,以防不时之需。

我们把方案制定好以后,就该落到最后的环节——“执行”,计划做得再好,不能彻底执行也是无济于事,在严格执行计划的过程当中,你还得注意收集反馈,判断计划和目标是否有直接的关联,如果没有,就需要停下来捋一捋思路,直到让目标和计划的联系足够清晰。

以上就是五步流程法的内容,虽然方法论很重要,但这就和计划一样,不去实践应用,终归是把握不到里面的关键,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反复去实践,如果找不到,就得学会自己给自己创造场景,因为方法论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否实际利用起来。

学会做决策

决策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决策都可能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改变我们的人生。当然,我们都知道完美的人并不存在,这就说明一个人的一生哪怕再小心谨慎,也会有犯错或失误的可能,而背后的原因,起主导因素的往往是我们个人的决策方式出现了问题。

虽然无法保证每一项决策都是正确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极度开放的大脑和科学的方法,把我们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进行合理的判断,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少走弯路,从而做出有效的决策。

在决策中,你需要掌握3个要素,首先是“决策前提”,其次是“先了解”,最后是“再决定”,决策的前提包含两个要素,即:“极度开放的大脑”和“控制情绪”,前者可以让你学会提前倾听不同的建议,在决策的时候思考的更加全面,后者会让你冷静下来,更好的深思熟虑

关于“先了解”大体上也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收集全面的信息,二是区分信息是属于观点还是属于事实,三是如果有向某个领域专家咨询的机会,就尽量不要放过,这三点主要是让我们更好的收集到全面且高价值的信息,可以较大程度的避免自己处于信息盲区。

计算预期价值

“决策前提”和“先了解”这两个要素都属于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这两项工作,才会更好的落实“再决定”这个环节,“再决定”包含决策原则和决策顺序,我们先说说决策原则,在决策原则当中,达利欧提到一个叫“预期价值”的概念,它可以帮助你提高决策的成功率。

预期价值的计算公式为:(奖励*其发生的概率)-(惩罚*其发生的概率),比方说,我们来一次押注,押对的奖励是100元,发生的概率是60%,押错的奖励也是100元,发生的概率是40%,把这些数值放到刚刚的公式里面,通过计算会发现最终的结果是20元,而这个例子当中的预期价值就是正20元。学会了这个公式,你可以把身边的事物进行同样的计算,预期价值越高的决策就是越好的决策。

我们经常会谈到关于利益方面的问题,这其实也是决策的核心问题,任何决策都是同自己的大脑进行博弈后的结果,虽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但至少是当时我们认为正确的,不然也不会做出那样的决策。

对了,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决策原则,那就是在决策的时候,选择利多于弊的,而不是没有弊的,前半句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后半句可能就需要多思考一下,因为任何一个决策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选择这个,就意味着会失去那个,即便是你做了一个自认为十分周密的决策,你也会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而损失掉在其它地方的可能性,方案可以有很多个,但时间只有一份,所以理论上来说,完美的决策并不存在。

当我们懂得了决策原则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知道决策的顺序,因为时间具备稀缺性,把时间花在工作上,生活的体验就会少一些,反之亦然。虽然我们只有一份时间,但我们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决策排序,从而让每一件事都能有序的进行。

【第三章主题】

实事求是,公开透明

【第三章内容】

今日导言

昨天讲到了关于如何做决策的方法论,相信大家都了解到了决策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但这仅仅只是我们决策的基本框架,除开框架,我们还需要确保我们所收集到的信息是足够客观且足够真实,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决策才具备有效性。

寻求事实

掌握信息的真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必要的,比如在工作中,你需要做一项重要的裁员工作,领导让你当天裁掉3个不符合标准的员工,你通过简历迅速的筛选了一遍,把履历看起来不那么光鲜,但实则对公司起到较大作用的人给辞退掉了,而目的仅仅是为了省下那点评估时间,这就属于没有掌握员工的个人信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达利欧在桥水一直奉行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的工作环境,意思就是员工在公司里的任何时候最好都要说实话,不用兜圈子、绕弯子,这听起来有点反人性,因为大部分人喜欢在工作中隐藏自己对某些工作或某项决策的看法,人们总是趋利避害,只要不牵扯到自身的利益。有时候即便发现了问题也会选择性的忽略掉,因为做个旁观者或许更安全,但这对于公司来说,如果存在问题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便会阻碍公司发展。

公开透明

还有一种阻碍公司发展的常见现象,就是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私交,并且我敢保证,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类似的情况,比如上班打卡,大部分公司每月都有满勤奖励的规定,有的员工偶尔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上班迟到,为了能每月拿到满勤奖,经常给相关的负责人一些好处,用来疏通关系,但这样的关系,长此以往一定会变本加厉,甚至还有可能形成小圈子文化,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达利欧显然对这样的企业通病了如指掌,于是让桥水一直保持着极度透明的工作环境,公开表达坚持自己的原则是阻止私下交易的最佳方式。让每一个人都秉持相同的原则,如果某一个人想要追求私利,那他可能会因此而牺牲掉所在机构的工作为代价。

吸取教训

我们知道,个人的发展当中有一个词叫做“试错”,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尝试我们想做的事,期间需要收集反馈信息,以此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这是很多人在谋求发展的一种方法,我个人也喜欢试错,但除了试错能给我们带来比较不错的价值反馈外,还有我们偶尔会不注意的“犯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你主动去发现错误,后者即便是你不主动,但只要你想继续发展和成长,错误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错误是事物演变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

大多数人在“犯错”的时候总喜欢逃避,因为这往往会付出代价,哪怕这个代价可能仅仅只是说一声“对不起”,但只要是让自己有一丁点不舒服,大脑就会尽量逃离现场隐藏起来。探究其原因你会发现,不管是“试错”还是“犯错”都是在凸显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想办法解决,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还会有极大的概率发生同样的问题,只要在这之前,你还没意识到或解决掉这个问题,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区别仅仅是错误的大小而已,但只要出现了错误,就应该是我们调整自己的绝佳机会,因为问题显而易见,我们只需要想办法把问题的解决方案印在脑子里,避免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同样的错误可能会犯第二次、第三次,都说痛苦和苦难是财富,但如果不反思痛苦的原因,那痛苦就仅仅只是痛苦,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求取共识

人和人的不同,最大的差异不是在于身体,而在于大脑的思考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这就会造成哪怕两个人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或分歧,这很正常,但如果是共同执行某一项重要任务,那分歧在这,可能会是你们无法达成任务的关键因素,这就像两个人滑着同一条小船,一个往前滑、一个往后滑,各自都会受到相反方向的阻力,这样的结果注定不会比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滑的顺畅。

所以求取共识很重要,如果你经常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可以在遵守会议规则的前提下,勇敢的把可能会发生分歧的问题摆在桌面上,因为这是求取共识的第一步“发现分歧”,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能直面现实问题,可以尽量避免做出不能解决问题的决策。

不过有时候我们还得注意,并不是个人都能提出值得讨论的分歧,比如有的人会在自己的看法中夹杂一些个人抱怨,说着说着可能就会偏离问题的原本轨道,这就需要我们有区分“抱怨”和有助于改进工作的“诉求”,这是求取共识的第二步“区分抱怨和诉求”。

求取共识,是人和人之间合作的基础,没有共识,合作也就无从谈起,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件事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共识呢?如果有共识,那肯定是好事,但现实中,这可能无法实现,因为每个人时间有限,在求取共识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彼此的认知趋同,可以提高共识的效率,但如果不是,那你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来说服对方。

所以,你需要把事情排列优先顺序,明确哪些事是先求取共识,以及先与哪些人达成共识,排在前面的,应该是与最可信、最相关的人讨论最重要的问题。这是求取共识的第三步“找到共识的人和事”。

【第四章主题】

对的的,做对的事

【第四章内容】

今日导言

人们总是喜欢关注该做什么事,却忽略了该选择谁来做某事,这样的后果就是你可能会花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去筛选这些合适的人,选中了必然是好事,可是选错了就要承担用人不当的代价,所以学会科学招聘不仅能帮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还会更容易的帮你挑选到每个岗位所需要的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桥水的招聘原则

找对做事的人

一件事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多情况下都取决于我们所安排的人是否合适,他可能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伟人,但他们一定是其它领域最出色的人,因为你不可能让爱因斯坦去打篮球比赛,也不大可能会让姚明去搞科研工作,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打篮球或搞科研,而是他们必须得在自己的领域内,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个人优势,确保在某些事情上,能够因为他们而得到最佳的解法。

在公司当中,力小而任重的人到处都是,如果你又刚好把一些重要的事交给了力小的人,那你大概率可能会因为用人不当,而承担高昂的代价,这些代价可能是精力、时间、资源等,但不管具体是什么,都是公司的损失,而且这样的损失几乎可以提前规避掉,用人不当,这也是许多公司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听到别人说“苹果是一家有创造力的公司”的时候,你可千万别想着是公司的本身就具备创造力,想象一下公司背后是由什么组成的,你就会发现,找到合适的人在组织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因为做决策的不是公司,而是人

科学招聘

既然找到合适的人如此重要,那如何评断自己招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呢?达利欧在选人时有着一整套的系统化流程,比如,在选人的时候,你需要提前思考准备问哪些问题,再基于应聘者给出的不同答案,按照你的想法加以区分。你还要保存那些想法,以便对照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是否和他说的那样言行一致

注意,在选人还要注重选择出色的人,而不是选择“此类即可”。大多数人被招聘就是属于“此类即可”,就像你要找一位管道工,你可能会优先选择有经验的管道工,而不必确保他是否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但出色的管道工和普通的管道工差距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普通的管道工可能只是帮你修复管道,但出色的管道工不仅会帮你修复管道,还会帮你检查其它管道是否足够安全

另外,大多数人往往喜欢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别人找工作,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没有凭借自己实力得来的工作,可能会出现无法完全胜任的情况,对于招聘者来说,这会有损他们的权威,对你自己也不好,因为这表明你会因为朋友而牺牲用人标准,这就相当于隐形腐败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人通常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凑在一块,在招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想找一个有远见的人,那就找一个有远见的人来面试,如果你想寻求综合素质高的人,那就组成一个面试团队,这个团队必须具备综合素质当中的所有素质,因此,你需要明确你想招的人,再尽量安排具备相似属性的面试官,通常情况下,更容易的找到你想要的人

过往经历

大部分面试官在招聘的时候,喜欢看应聘者那些光鲜的履历和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两者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履历通常会带有一些主观属性,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懂得装饰自己,而学习成绩哪怕再优秀,也只能代表应聘者在记忆力和提取记忆的速度更为突出。

如果你要招的人刚好需要不错的综合能力,那评估一个人的常识、眼界、创造力和决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时候的学习成绩所表现出来的参考价值就极其有限了,虽然思维能力强是好事,但应聘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出众的业绩也很重要

让别人看到机会

作为最高层的管理者,给员工发放工资是一件很正常价值交换行为,但如何发放工资,也是有着一定的考究,比如你的员工薪水普遍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那他可能并不会发挥全部的专注力在工作上,因为你给的薪水很可能仅仅只能让他维持温饱,如果那位员工刚好还有其它的消费习惯,那他还有可能会在工作中接手一些私活,用以维持日常的开销

而如果你是一个慷慨大方的高层管理者,把员工的薪水调整到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上,那他在工作上或许会更加卖力,因为他深知如果在其它地方做着一样的工作,薪水并不会比这里高,甚至假如他不卖力工作,不仅他自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还可能会因为高于同行业的薪水被而慕名过来的竞争者挤掉,努力工作,必定是他保护自身利益的关键

自私是人的本性,但商业合作更多是讲究互利共赢,有时候为了更大、更长远利益,而不得不克服掉自己短期的自利心,更多的想着为对方考虑,通常情况下,结果是你会得到比失去的更多。作为高层管理者,要更多的想着如何把蛋糕做大,而非怎样切蛋糕才能使自己的获得最大的一块

【第五章主题】

像管理机器一样管理问题

【第五章内容】

今日导言

达利欧喜欢像管理机器一样管理问题,因为这不仅能让问题量化出来,还能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机器的运行机制,让机器得到更好的运转。前面我们提到过关于实现目标的五步流程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问题和分析问题,今天我们会从机器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和审视问题,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机器管理

优秀的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统筹兼顾,这就像是一家机构的工程师,他们设计出流程图,展示机器如何运作并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和改进。机器并非是随意建造,因为它必须根据现实的因果关系来设计,比如机器运转后,员工总是充满抱怨或持续消极,这就需要把问题从机器中找出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量化工具。

比如把导致问题的原因量化出来,你可以指定某些员工负责寻找问题,并给他们一些时间来做审查,最好是确保他们有独立的汇报路线,以防员工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打击报复。你还可以设定一个匿名反馈系统,让每一个员工对自己所看到的问题进行如实反馈,确保公司的透明性。

量化工具能够提供各项信息和数据,管理者们可以用来监督机器的运转效果,这是对结果评估的客观方法,如果你的量化工具足够好,你可以凭借着工具对他人的行为及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

发现问题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是让机器得到一次改进的机会,这和我们的个人成长是类似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从问题当中去反思和学习。

从机器当中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除开量化工具以外,你还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进行判断,首先是找到问题,其次是找到问题的负责人,最后是什么时候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简单总结概括就是:问题是什么,谁来负责,以及什么时候解决

诊断问题

如果你发现了问题,你应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弄清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机器的设计问题。在诊断问题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认为某些问题的出现只是偶然的巧合,或者在诊断问题的时候,不愿提及负责人的姓名,这很可能会让别人侥幸逃脱,再比如没有把这次的教训同之前的教训联系起来,今后类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发生。

为了更好的诊断问题,你可以从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结果是好是坏?第二个,谁对结果负责?第三个,如果结果不好,是因为负责人能力不够还是机器的设计有问题?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看清问题的实质。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执行方案,分析问题也同样需要,只是前者更多的会在纸上罗列出来,后者则可以直接通过大脑思考完成,但两者的内核都是一致的,都需要把内容流程化和系统化,这就是为什么达利欧会像管理机器一样管理问题。

当我们发现问题以后,就可以想办法开始建造解决问题的机器,这可能会花费不少时间,但机器一旦建立运转起来,你会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当中不断受益,因为你可以不断的把经验输入到机器里,相似问题经历的越多,你的机器就越完善,解决问题也会越有效率。

当然,一部好的机器还要考虑到“人”这一不确定的因素,相比机器中的其它变量,人具备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设计机器时,要尽量确保机器即便是在人出错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好的结果,或者把损失降到最低。

建立制衡的机器

前面我们讲到了很多原则,这些原则不管是用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很有价值的启发,这本书是一本管理类书籍,既然是管理,就忽略不了制衡系统,特别是在公司里,搭建制衡的机器就十分必要,因为哪怕是最仁慈的管理者,偶尔也会有独裁的倾向,而制衡就是调节器,可以减少人们做出不符合常理的行为,确保公司整体处于平稳状态。

关于制衡,我们最应该认识到的就是,没有任何人是不可替代,也没有任何人是可以凌驾于整个体系之上,包括公司的CEO也需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因为只有这样,制衡的机器才能起到作用,否则那仅仅只是为个体服务而不是为公司整体服务。

为个体服务的公司最容易发生独裁的现象,哪怕就算你有足够的实力带好整个团队,但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人都不是全知全能,随着团队的不断发展,你总会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在不擅长的领域做出个人决定,是一件极不负责任的事。

所以,如果是一项关系到公司发展的重要的决定,管理者最好是和公司的成员们一起讨论,人多力量大,不仅仅是指每个人在物理上提供的力,还指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你一起审视问题,减少因为你个人的信息盲区而产生的决策失误。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对全书的内容总做个总结:

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务实。

2.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会让你思考更多的问题,以确保客观性。

3.任何事物都在不断进化,我们也需要通过进化来应对各种问题。

4.痛苦的价值在于反思后的结果,没有反思,痛苦也就没有任何价值。

5.做决定的时候,不要被直接结果所影响,尽可能的思考后续结果和再后续结果。

6.学会五步流程法,然后把目标和计划量化出来,再建立反馈系统来完善计划。

7.做决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你需要记住做决策的前提,然后先了解,再决定。

8.懂得计算预期价值,预期价值越高的决策就是越好的决策。

9.决策出现问题,大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到客观事实。

10.保持公司的公开透明会让员工意识到私交的不利情况。

11.要保证同样的问题不会发生第二次,在于是否吸取了这次的教训。

12.共识是合作的基础,区分哪些事情需要共识,并找到期望和你共识的人。

13.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14.如果想要招聘到你想要的人,你的面试官最好就是那样的人。

15.应聘者履历光鲜只能反映部分信息,不能代表综合能力。

16.作为管理者,你要学会考虑长远利益,不管是对待客户还是对待员工。

17.设计出一套管理的机器,并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和改进。

18.从机器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

19.搭建制衡的机器,确保公司的平稳运行,并认识到这个制衡器是为整体服务而不是为个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