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2017.5.24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爬山虎1979

近几年我读的一些书

熟悉我的老师都知道我喜欢买书,今天,我就借张校长给的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书的故事。

读书分享2017.5.24

一、杂志阅读

自参加工作到2010年,一直轮流订阅《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之友》,通过杂志阅读,开阔了眼界,认识了新课程改革,学习了一些优秀课例以及班级管理方法,但终究,杂志阅读是不成系统的、表面化的,属于快餐式的感性阅读。

读书分享2017.5.24

二、知性阅读

2010年,通过“教育在线”网站,接触到“南明教育网络师范学院”,这是一个公益的组织,没有学费,只要求深入地学习,跟着讲师去穿越一本本经典的书籍,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交了3000字的阅读史后,就被批准入学。

1

选修的第一门课程是相对较简单的《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那时候,我正为班级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头疼,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看到《街头日记》等美国电影中充斥的街头小混混、黑帮成员,那些十来岁的孩子能平安无事地度过一天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求,简直是绝望,等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这一步,老师怎么当?读了这一本书,我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因为“第56号教室”就是处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孩子大多是移民之子,家境贫困,多半都没有自己的房子,英文也不是他们的母语。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这些孩子似乎注定一生平庸。但事实是,这些孩子长大后都就读于全美顶尖学校,许多人在各个领域内都有不凡的成就。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叫雷夫·艾斯奎的老师。

雷夫守候着这一间五年级的教室,带着孩子们学习他自己重新设计的阅读、写作、数学、地理、自然、历史、美术、音乐、体育课程; 甚至还有旅游课程——孩子们每年都会去全国各地旅游;电影欣赏课程;经济课程;戏剧课程——他们花一年时间排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的戏剧甚至有机会去欧洲大舞台上去演出,其专业程度令人震惊。许多看到这些十岁大的孩子将莎剧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的观众,常常掩饰不住诧异: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人格课程——经过一年的训练,雷夫班的学生无论是外出旅行,还是在学校上课,无论是雷夫在的时候,还是在其他老师上课或者无人监管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彬彬有礼秩序井然,表现始终如一。

从雷夫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我知道了,即使我无法像雷夫一样疯狂,至少教育是蕴含着无限可能的。

这门课程延伸阅读的书目是《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是美国当代另一位最佳教师克拉克的故事。克拉克教的基本上都是薄弱学校和薄弱班级,他被称为“问题解决专家”。他为孩子们制定了“55条班规”,其实是一个教养课程,并且带孩子们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55条规矩,那些封闭的乡下的孩子,或者纽约贫民窟里的孩子,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飞机上,甚至在美国的白宫里,无论克拉克是否在场,均表现得彬彬有礼,极有教养。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对我自己来说,重要的不是他的55条规矩,而是他是怎么做到完美地执行这些规矩的?是他的热情、创造力、同情心、自信、幽默……

然后,我知道,有一种完美教室叫“雷夫+克拉克”或者叫“愿景+契约”。

2

《静悄悄的革命》是我在网师选修并且过关的另一门课程。日本当代教育家佐藤学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建立在关系的相互倾听与理解的基础上的“润泽的教室”。润泽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尊重和热爱学生,能激发儿童的成就感与责任心,彼此信任。润泽的教室弥漫着信任感,我努力做事,不是为了取信于老师,而是如果我做错了,老师会对我说没关系。从此,我努力在教室里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我知道我做不到喜欢每一个学生。

佐藤学批评了“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的现象。我开始分析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干净、有效。

3

《中国哲学简史》也是我在网师过关的一门课。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担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都因这本书而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

4

数学方面我选修的课程有:①数学史,教材《数学史海泛舟》;②数学与哲学,教材《数学与哲学》;③数学本体性知识,教材《数学超入门》、《三角函数超入门》、《概率统计超入门》……;④数学研课,这四门课。最终过关的是《数学与哲学》、数学研课。

5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界长盛不衰的经典,100条建议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堪称教育上的圣经。相对于哲学、心理学书籍,这本书读起来不难,但要把它吸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就不容易了。最终,因这门课程的过关作业没有完成,被网师淘汰。但关于“后进生转化、思维挑战、记忆力、阅读……”这些问题我都认真反思过。前几年带班,班级一直有自己的一批图书。

6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被我翻了好多遍,且在教室里模仿过的书。里面介绍了一些班级管理的方法,称为正面管教工具。比如他们的班会是这样开的:①全班学生围成一圈(创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民主氛围);②致谢(轮流说一件表达致谢和感激的事情);③提出要解决的问题;④头脑风暴(在短时间内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而非惩罚,要具备: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这4条特征);⑤选择一个解决方案。这种方法能建设性地教会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而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对孩子们进入现在的社会非常重要的,否则,即便是清华、北大的学生进入硅谷,也只是高级打工者。

读书分享2017.5.24

三、主题性阅读

跟着网师读了这么多书(远远多于上边列出的书单),教室里依然充斥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我基本上仍然是靠经验而不是靠专业来解决问题,就像帕尔默所说,教育需要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所以,读的书依然太少。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工作时间长、工作要求高、工作对象复杂、工作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让我丧失了对生活、自我及未来的把握能力,日渐陷入恐惧、烦躁、孤独与焦虑之中。我的心情几乎每天都是阴天,每周日下午,心里就像有都感觉闷闷的,装满了教室里的问题。每次班级出现问题,或学校安排任务,我都在想,这会不会是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长期的这种恐惧、焦虑导致心脏出了问题,胸口不时隐隐地疼,学校体检时,查到心率不齐。我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对学生都不利。得知南明团队到新乡合作办学,就迫不及待地离家出走了。

自2015年,开始跟着团队聚焦一个个教育主题,成系列地读书并总结、实践、观摩,心中才开始敞亮,开始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对于学生的问题,少了责备、失望、吃惊,多了同情、宽恕、平静、愉悦,心脏问题也解决啦!

1 “认知心理学”系列

关于“认知心理学”,我们共读了柯普兰介绍皮亚杰的《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布鲁纳的《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王志江的《玩游戏,学数学》,课堂上开始呈现知识本身的魅力,变过去的“信息排列”式课堂为“制造认知冲突”式课堂。

比如现在我在普通班上课,我怎么上?如果是过去,我可能会让学生先看书,看不懂的再串讲一遍,这就是“信息排列”式课堂,是老师有知识要传授给你。现在我不是这样,我不让学生打开课本,直接抛出问题,这个新问题,利用你以前的知识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你的困难是什么?你有没有新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你能不能解释你的方法?在对话中,新的知识就被创造出来了。这就是 “制造认知冲突”式课堂,通过调查学生发现他们喜欢这样的数学课,觉得这样有意思,我也有同感。当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课,学生才能喜欢老师。从新乡回来后,我那些二年级的孩子不断地追问他们的家长:“董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

2 “纪律教育”系列

关于“纪律教育”,我们共读了《0——8岁儿童纪律教育》、 《奖励的惩罚》、 《孩子,挑战》、 《课堂纪律问题预防与应对》、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这是对我改变心态最重要的一批书,因为之前令我恐惧、焦虑的正是班级管理。以前我总以为,管理就是控制。从这批书中我知道了:

纪律教育是帮助儿童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能自己判断正误。初中生往往认为:“我有权利自己去做决定,但每当决策带来负面后果的时候,他人有责任帮我应对这些后果。”我们尤其应该帮助初中的孩子学习做负责任的决定。

现在在面对学生时,我基本上能做到“温和而坚定”。温和是因为我知道纪律教育是避免纪律问题的发生,而不是惩罚行为,但我也知道不能完全避免,因为你是孩子,因为我对课程的设置不一定在你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因为你可能不明确学习的意义;因为你今天可能缺乏足够的友谊、信任;因为你也需要一定的权力;因为你需要受到关注,哪怕因此而挨批(德瑞克斯提出:儿童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常常出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动机而做出错误行为,特别是对权力、关注、报复或避免失败的需要,都会导致行为问题。);因为我知道了纪律问题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学习的机会,是班级发展的机会。

坚定是因为,孩子,老师知道你有种种需要,但你不能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回应社会,这样既伤害了别人,更伤害了你自己。

所以,老师要温和而坚定地跟你说:不!

我现在在教室几乎没发过脾气,仅有的两、三次,我也做了反思。

开学后第二周的一天上午,在九(1)班上数学课,在我讲课时,霄和波打打闹闹,且声音较大,我用眼光提示甚至暂停讲课,没有大的改变。

当我让大家练习(也相当于给了部分学生说小话的机会)后,继续讲课时,他们依然在打闹,终于,我爆发了,把书往讲桌上一扔,喊道:“你们两个从上课到现在就没停!”

波头一扬,吼道:“嘴合不上!”

我顿了一下,声音也比较大:“那你说吧!我们都不说了。”

“不说了。”他又喊了句,爬到了桌子上。

教室异常地静,霄规规矩矩地坐着。

我冷静下来,意识到他是权力之争,因为之前课堂上我维持秩序(不是针对他)时,他用眼睛斜视过我(也见过他斜视班主任几次)。我内心提示自己:①要自我决定(不让他的错误行为决定我)。②退出这场权力之争,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这时,班长小声跟我说:“老师讲课吧!别理他。下课告诉我们班主任!”好,我开始讲课,且声音比较平静。波一直爬在桌子上,霄则抬头(装着)听课。

下课后,我叫出了霄。他见了我就低着头。意识到了是自己不对。我跟他简单交流了几句,告诉他,也请他跟同桌交流一下,如果是老师哪里做得不对,可以通过他告诉老师;否则,要共同捍卫课堂的底线。

晚上,见他俩座位分开了,直到现在,波在数学课上很少有大声说话的现象见了我也很客气。

3 “研究学习”系列

关于“研究学习本身”的书:《人是如何学习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适于脑的科学》、 《学习之道》、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大师的创造力》。

我开始观察教室里不同气质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发现有些孩子上课听讲、做作业都非常认真,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对于这些学生,过去我很同情他们,但帮不了他们,现在我知道,他们其实在用外在的勤奋掩盖内在的懒惰,机械地听讲,机械地做作业,并不去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喜欢做自己会做的题目,遇到有挑战性的题目容易放弃,不会主动提问题。优秀的学习者不是这样,他会用独立、严谨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总结每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方法去理解学科的其它内容。而且优秀的学习者是以问题为基础的,他往往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比如9岁获得全美象棋冠军的《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维茨金,13岁获得“象棋大师”头衔。纵横棋坛10年后,22岁开始研习太极拳,成为连续21次获全美冠军及世界冠军“太极拳王”。他为什么能在这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连攀巅峰?因为他深入地研究、拆解动作中的一招一式,研究自己的心理、对方的心理,总结原理,甚至把潜意识的东西都挖掘出来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深度甚于广度,质甚于量。不是每一个在一个领域训练一万个小时的人都能成功,是那些走出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的人才能成为大师。

4 关于青春期的一本书

作为初中老师,以前,我总是不能理解青春期学生的叛逆,直到读了埃里克森的《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我才知道青春期又叫漫游期,是孩子寻找自我的时期?青春期之前孩子。是没有自我的,他说的都是老师的话、父母的话。现在,他开始寻找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他犯错、迷失,甚至堕落,大闹天宫之后才能承担责任,这在心理学上叫合法延缓期。但我们不能任他迷失,要给孩子创造机会找到自我镜像,确立自己一生的榜样。比如让初中学生读一定量的名人传记、名著是重要的。如果你发现一个孩子反复看一本书,里边一定有他的生命密码。

知道了“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是青春期的特征,所以他们容易冲动、急躁、放弃,但成熟人格不是这样的,成熟人格应有包容性,所以在青春期教授非暴力思想,教授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批判性思维工具》),教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重要的。

结语

以上这些只是我读过的书的一小部分,仅参加网师后一年内,我统计了一下,就已经买了一千多元钱的书,后来买书的节奏没有那么快了,但一直在增加。如果你在教室里也遭遇了难题,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或是想通过读书找到自己另外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继续交流。因为,站在教室里,我仍然面临大量问题,仍然需要通过读书来解决。我计划把“主题阅读”再坚持三、五年,不知你是否愿意同行?

读书分享2017.5.24

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按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就等于掠夺了他们的明天。”

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以考试作为主要甚至唯一衡量手段……这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特征,也是它为人所诟病之处。

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已达成一种共识:以集体授课、标准化考试为主要标志的现行学校教育产生于机器化大生产时代,它曾经高效地为那个时代培养人才,却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从理念到形式,我们的教育亟需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什么叫立足于未来思考如何生活和选择?

十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我们能想象在网络上买东西吗?一个过去思考者,会说这种想法是精神出了问题;一个当下思考者,会说这根本不具有操作上的可能性。但是今天,我们在座的,可能有老师都已经在开微店了。

但是,阿里巴巴不是一夜间涌现出来的。没有十五年前马云和他的团队立足于未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阿里巴巴这样的商业帝国。

因此,对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为主的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要思考:什么是你的未来?什么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不能像一个过去思考者那样,总想着我拥有怎样的经验,以前是怎么教书的,退休的老教师的现在,不应该是你的未来;我们也不能像一个当下思考者那样,总想着今天口碑还不错,或者今天还活得下去,或者今天的主要使命是增加收入,而要突破今天的局限去思考,因为今天很快就会过去,成为过去的一部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以过去生活的图景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哪怕过去是“黄金时代”),或者以当下生活的图景去教育我们的孩子,那么,当十年或十五年后,我们的孩子走出校园,将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而他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学校没要教会他这些。

在农业社会里,过去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验的更新是缓慢的,甚至,是以一百年为单位的。在现代社会,当下的经验是重要的,因为它意味着你拥有适应于生活的相应的效率。但在后现代社会,对未来的预测和想象是重要的,你必须随时面临不确定性。简单地说,如果我们今天思维方式落后,那么,我们将很快被更年轻的,思维更活跃的人群所超越,而无法找到自身的位置和价值。

我希望带着大家,超越(而不是摒弃)过去思考者思维和当下思考者思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未来思考者。然后,以终为始,展开我们的人生,创造一所学校新的历史。

那么,什么是我们的未来?

专业、尊严、自由!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严重匮乏的领域,匮乏到有人将可怜的一点经验理解为专业。就是我在一篇文章中所讲的,医生可以做教师,而教师无法做医生,因为医生的工作是专业化的,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教师在某种地位上已经沦为知识民工或信息民工。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攻城掠地,最终赢得我们每一个人,以及一个团队的尊严与自由。

老师们,时代在变化,整个社会生活早就波起云涌,翻天覆地了。尤其对于企业来讲,不要说不变化,变得慢,都会被淘汰。但是,教育领域仍然是一潭死水,虽“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本质的东西始终没变过,孩子们在忍受着机械的学习方式,仍然看不到未来。因为教育领域虽然也有人喜欢追逐潮流,但却缺乏变革的动力,也缺乏有力的刺激让某些人从因循守旧或夸夸其谈中醒悟过来。

也就是说,在经济领域,狼已经来了,大家已经在修炼武功,随时迎接变化。但在教育领域,狼还没有来,可能再过十年,仍然不会来,所以,大家觉得,还能再睡会儿,睡不着就耍会儿蛇。但是,作为私立学校,我们不能等着狼来了再行动。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可能我们才是狼,南明教育将汇聚一批野狼,组建成狼群。《亮剑》中李云龙有一句名言:“狼行千里吃肉。”我希望,从接下来的培训开始,我们都能逐渐改变饮食习惯,习惯于吃肉,习惯于拼杀。

我是一个并不习惯于聚焦于“怎么做”,而总在追问“是什么”和“为什么”的人。来这所学校之前,我问聂校长(现为董事长):我们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是赚更多的钱?还是立志做好的教育?表面上看,这并不矛盾,实际上,立场的不同,会导致操作过程中深刻的矛盾。我想起一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董事长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如果只为自己,我根本不用这么辛苦,因为现在的财产,已经好几代人都花不完了。但是,如果企业倒闭,许许多多的家庭将因此陷入困境。这段话让我深有感触。今天我接聂校长的班,不是为了替他赚更多的钱,——学校发展好了,赚更多的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而是为了生活在这个学校的所有的老师们,或者说战友们,能够更好地发展,更有尊严的生活。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为运城的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甚至前所未有的教育。因此,我工作的核心,并不是要大家更努力,而是要大家更专业。我的使命,就是帮助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快速成长,野蛮生长。

曾经在某次会上,李海林校长跟家长做过一项测试,测试题目是,在下面几种问题中,你最不愿意哪种状况发生在孩子身上?

第一是行为规范问题;第二是思想品德问题;第三是心理健康问题;第四,学习成绩不好;第五,人际关系处理不佳。

结果是,到场的家长没有一个人选择学习成绩。

其实每个家长心里都清楚,一个孩子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成绩。但为什么在实践中间,往往把最重要的都放弃了?

公办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老师、校长理念不好,,而是整个公办学校上了一辆战车,这个战车一开后停不下来,核心就是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竞争、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

李海林校长接受外滩君采访

“绑在这个战车上面,最大的追求是我的学生此时此刻考试成绩比你高,”李海林不避讳地说道,“我之前也是这样做的,不是我的理念不新,而是只能这样做。学生可以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我对他的责任就结束了。”

但其实,教育者需要思考的远不止当下,更多的是孩子20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李海林说,“现在,仍然有很多学校,它们只对孩子的当下负责,但不对孩子的一辈子负责,学生来了,按照标准学习,至于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全都不管,我们称之为流水线式的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