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2018人生感悟600条

2018-08-15  本文已影响15人  7980b35f8262

作者:关健思想工作室

关健导师

1、

当你认为别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时候,难免会落进自以为是的怪圈。所以,我们需要时常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乃至细微的念头

2、

当国外的科学家,通过研习中国的文化经典,在相关的学术领域不断突破的时候,我们应该停下对优秀文化的批评和指责,因为我们的批评和指责往往是建立在无知的前提下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全然接纳?“不是”,至少我们应该保留批判的精神。所谓的“批判”,前提是你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系统的学习和认识了以后。如果没有系统的认识就妄加评判,破坏的将是土壤。

(例如:根据数据统计,从国外归来或留学海外的创业者成功率,往往比本地创业者成功率要高,这是为什么?和土壤有没有关系?值得你去思考!)

3、

再美的言语,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心灵的疼痛,也只是起到了“创口贴”和“阿司匹林”的功效。若想收获真正的幸福和喜悦,必须踏上一条自我成长、开悟觉醒之路。

4、

你的人生,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所谓的“导师”来为你指引方向。能够指引你前进的,让你觉悟的只有你自己。请你回想,你在小的时候曾走过的一条路,那条路寄托着你太多的情感,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如果有可能,请你再重走一次!我相信,你未来将要走怎样的路,你也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人生的路可以有千万条,可通往觉悟的路,只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抵达。

5、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并不是“经验”,而是“发现经验”的眼睛(构建认知体系),和探索“底层规律”的精神。如果把行为比作“战术”,把思维比较“战略”,你会发现我们总是在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用策划导师石岩的话来说,这个时代其实不缺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可在我看来,不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乏“发现真正的美的眼睛”,这是为什么呢?发现美不在于眼睛(注:周云蓬9岁失明,也能用音乐奏响人生的乐章,发现世界的美,这是因为他有美好的心灵)。所以,发现美在于你本身就具备美好的心灵,信息的发射源将会决定接收的信息质量。

6、

今夜反思过后,在进行一天的知识总结时发现。我们常说一个人不能够什么事都做,这样成功的机率会比较低,也时常会被人扣上批判的帽子。例如:马斯克,看似他做了很多跨界的项目,可实际上他自己承认说自己并没有跨界,自己所做的每一行都是在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是的真正的不跨界是思维不跨界,而非行业不跨界。通过他的创业项目和稻盛和夫先生的企业经营理念(越是复杂的事物,越需要用简单的原理去理解)我有这样的看法,实际上他的项目是建立在简单的原理上,只是这个原理更趋于底层规律。同时,审视的角度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总而言之,在出发时与对手不在一个赛道上)。例如:我们从家到公司上班,我们习惯性依赖于自己往常走的一条路,尤其是时间长了以后,更会形成思维定式。而当你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的时候,你可能会选择另一条路,尽管出发方向不同,过程也可能不同,但是终点却是相同的。这就能够阶段性避开红海市场,避开正面赛道的竞争,从而憋出大招。其实没多么神奇,只是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田忌赛马。

7、

人只有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期才会因为得到一点满足就无比开心和幸福。因为,往往这种时期环境也比较允许人们向内看,也只有在这样的时期,想象力才能被无限的激发出来,智慧才能够显现,想象力是链接神性智慧的一种力量。向外去突破、去研究十年,也许向内看一分钟就能够理清楚。只是,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六根”所看见的,认为那才是真实的世界,为什么愿意相信自己的“六根”接触的世界,因为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就是用眼去观察这个世界的,用手去触摸这个世界的……,所以会陷入这样的状态,行为也在时刻影响着思维的运作。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所谓的思维定式,只愿意相信自己所构建的世界(安全堡垒),不愿意去改变,直到突遇事件,自己构建的世界崩塌,才开始寻找其他的安全栖息地。所以,你因什么而执着,就会被什么所伤害。

8、

绝大多数男性和女性的接触和交往,都是基于“习性”和“秉性”的相似或互补,而非“天性”的认同或匹配。习性”和“秉性”的互补,稍遇不稳定的因素就开始大吵大闹,一辈子在矛盾、痛苦、纠结、执着中度过。所以,奉劝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因缘还未到来,说明你那迟到的爱才是“真爱”,你需要做的,只是开发自己的“天性”,让自己更加的真实、自然,万不可因一时的冲动或他人的怂恿,踏上一条错误的婚姻路。

9、

时常翻开这本书看。江本胜博士,通过物理研究所呈现出的结果,不断引发人们进行哲学式的思考。同时,实验所呈现的结果,对于宗教经典当中的内容不断进行印证。就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他就像一条“线”,将你所接触的儒释道文化、宗教文化串联在一起。让你对事物的“本源”再次进行梳理、思考。也正是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看开”和“放下”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之所在,只有找到能让他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他的存在才有意义。

10、

一切宗教、修炼的法门,都只为让灵魂接受“洗礼”,让心灵“回归”。所谓的“戒律”,只是通过戒守行为,让心灵找到正确的方向去前进。至于“活着”或者称之为“存在”,只为让你“自然而然的去绽放,绽放生命本有的色彩”。你本五光十色,奈何暗淡收场……

11、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让自己那颗遍体鳞伤的心学会“慢下来、静下来”,“慢”是为了让结果呈现的更为自然。“慢”培养的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思维。慢的目的:“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与灵魂进行深入的对话”。过去的日子,因为图“快”,我们错失了生命中多少值得珍惜的人、事、物。2018你来吧,我用缓慢的步伐和感恩的心态迎接你的到来。

12、

我们来看看,不同的人是怎么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做出不同反应的。(注:六根“眼耳鼻舌声意”)

1:消极的人

“看”见不好的行为(眼识)—→“意识”(产生分别:好、坏)—→“感受”(喜欢、不喜欢)—→“反应”(自己生气、伤害对方)—→“结果”(选择用别人的过错一次次伤害自己,令自己痛苦不堪)。

2:积极的人

“看”见不好的行为(眼识)—→“意识”(产生分别:好、坏)—→“认识”(向内查看,是分别心作怪)—→“反应”(认识到原来是我自己的问题)—→“结果”(原谅了别人,提升了自己,继而升起精进修行的念头)。  总结:你是你命运的设计师。

13、

能够有所成就的人至少具备三点素质:

1:把赚钱当做是顺便的事儿

2:把困难看做是应该的事儿

3:把使命看做是终生的事儿

(注:必须承认,你面对事物所采取的态度,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14、

其实,在我看来人生最容易陷入“时间”和“空间”的陷阱。总认为,“时间还早”、“再等等看”、“明天再说”。长此以往,惰性就战胜了自信,原本勇敢自信的人,开始靠往懦弱胆小的队列。我们去观察那些“有成就”的人,至少都用一种精神,那就是“工匠精神”。发挥“工匠精神”的基础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聚焦”自己要做的事。并且,在时间方面给予宽容的态度(注:宽容≠放纵)。其实,有个问题我们要时常问问自己,那就是:“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选择做什么”?时常问问自己,你才能更加明确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只有三天,那就太好选择啦。可实际上,3天和30年又有什么差别呢?我想,如果今天我不提这个问题,也许你一生都不会去思考。那么,请你再勇敢的往下去思考,你会发现结果是那样的简单。是的,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用简单的原理去理解。所以,在我看来最大的差别就是三个字“分别心”。

15、

反省的深度影响着改变的程度,

反省的角度反映着你的自由度;

(注:在我的文章中多次谈到,真正能够开启我们智慧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诸多的挫折,为什么有人通过自己的境遇可以悟道很多的东西,而有人却一而在再而三的在一件事上跌倒。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反思的角度、广度、深度,三大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如果解决以上三大问题呢!我想,唯有通过看我的视频学习,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问题就可以化解)

16、

评判一个思想家是否足够优秀,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则是:“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坚持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无知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思想家”这个词是有待商榷的。

“思想”:“思”:“田”、“心”,“想”:“相”、“心”,意味着有分别的相。

17、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带着分别心去看待别人对我们的批评。自己喜欢的人批评我们,我们的反应往往是:“是呀!他这是为我好,他骂的有道理”。  自己不喜欢的人批评我们,我们的反应往往是:“我可不这样认为,如果……那么……”。我们暂且不去评判,他人是否应机说法(掌握住了说话的场合、与角度)。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自己首先是否站对了位置去倾听、去用心分析?倘若,你发现对方开始的言语,就与你的认知或意识形成的习惯有所冲突,你就会对于他所说的话一昧的产生抵制行为(注:我将其行为简称为“不成熟”)。最终你会发现,你与他的沟通将无任何收获可言。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听我们喜欢听的话,我们更要听我们没怎么听习惯的话。因为,往往你听着并不怎么习惯的话,才是能够引发你进行深度思考的话,也是有可能让你加速成长和进步的言语。

18、

有兴趣的,来和我共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科学”在不断印证“佛学”智慧的时代里。我记得,老法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采取的智慧的教育方式。所以,极有可能在30年后佛教这个名词将不复存在。我们知道现在科技进步速度非常快,人一生的数据都有可能会被记录下来。现在不论是科学、还是催眠大师、还是各地出现的真实案例,都在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轮回”是真实存在的。由此,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思考。(慧能大师所谈到的本自具足,智慧是自性的流露。催眠大师通过帮助患者催眠,患者看到了自己前世的经历。某地,出生的孩子根据今生的记忆找到了前世的家,并且有了两个父母。而且,我们今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也发现,好似带着过去生的习气)。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种思考,未来一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深度数据化的时代,我们的一生都被数据包围,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来,我们前生的所在地,到那时催眠大师的能力也可能会大幅度提升,是不是可以唤醒我们前生所做的一切事。1:今生只需要顺着前生没做完的事继续前行。2:也可能产生更为深度的认知,甚至在我们的思维中,有一种全新的意识,那时我们就有机会站在不同空间维次去思考问题了,更能够明确自己应该做的是什么。这其实,在我看来和刘丰教授所谈论的空间维次的概念有相通之处。

(注:引出以上的观点,并非证明什么。只是说,他能够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生命,能够以全新的状态去面对人生,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幸福。举例来说,我就通过这个想法产生了全新的思考,“道德经”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懂?他会不会是更高的空间维次的内容和知识,通过这个维次空间的记录方式去存在的呢。通俗之意就是,我们是不是拿着“牛刀”在“杀鸡”)

其中,“如何找到”,又该“如何唤醒”我认为是难度最大的两点。

19、

“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全知道,只好感慨你讲的真好”!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5点:1:没有将所学知识“分拣”(注:有用、无用) 2:没有将有效知识“链接” 3:没有在大脑中构建一套“系统” 4:没有能力在使用的时候将知识“调取”出来 5:没有能力将已知内容“表述”出来。 若想解决以上五大问题,只需要做到一点,请教“关老师”。

20、

你根本无法改变任何一个人,充其量你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去欺骗一部分人。而一旦被你欺骗的人开始觉醒,你会受到他们自身所带能量的制裁。所以,在结果还没有出现之前,请为自己的人生设定好“原则”,因为原则是自然的法则,是上天的恩惠。同时,你要明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你非要改变一个人,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你会发现,当你自己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你周围的一切人、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整个宇宙散发着无尽的能量,能量与能量之间像一张无形的网,他们在有效的链接着。所以,当你的能量开始变化的时候,你周围的能量也会跟着变化起来。

21、

也许在当下看来,他所做的这件事看似在造严重的恶业,但是在无限轮转的生命时空里,你又该如何保证在下一个阶段,他所做的这件事不会转化为一个生命的奇迹呢!所以,在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智慧去判别他人所做之事时,请不要去妄加评判他人的行为是对或错,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勇敢的做好自己。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智者,他会这样去思考,其实对方也只是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做了自己认为最应该做的事情。作为我们,需要去判别的不是这件事情的对与错,真正需要探究的是,事件背后的发心是否纯正?方式是否合理?所以,当你静下心来,你会发现这个社会并不缺妄加评判的人,而是缺存有智慧之心的人。

22、

“事无大小”,“小事”都不能尽善尽美的处理好,“大事”能解决吗?通过“小事”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态度、处事方式、和对方法的掌握。可以说是在为“做大事”做充裕的准备。我们要注意,尤其是心灵的成长和突破,更要善于从“小事”开始思考,当你在内心之中,不去分别他是“大事”或是“小事”,而是善用全然的心态去面对的时候,你处理事务的态度,和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转变。

23、

其实,我们的内在需要一套自我进化和提升的软件,它能够随着我们的“行为”和“意识”的微调,进行自我的加速进化,我将其称之为“牵引”。那么,要想获得这套软件,它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我想,在于“反思”。因为,“反思”这个过程让我们对于所认识的世界每一刻都发生着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反思让人类变得强大。其实啊,与其说是“反思”,倒不如说是通过外在的能量,去链接我们生命内在的能量,去开发出本身具足的智慧,或者说找到能让智慧自然而然显现的方式。

24、

时常、回忆起铁生在作品中的心语:“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 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 羞涩就更不必了, 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是呀,人生路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我们都懂了,可也已经来不及了啊……   所以,别再徘徊、犹豫、等待,去勇敢的做你认为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吧!

25、

“命”字:由“人”和“叩”字构成,意味着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低头的时候(谦卑的心态),就是他人生成长的开始,他的命运也会得已转变。我们不禁要去思考,这其中根本性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因为反思的过程,让你学会了向内去观照、去觉察自己不如理不如法念头、想法的存在,自那一刻起,你的内心世界逐渐走向光明。

26、

宇宙的能量无处不在,他可以在寺院里,也可以在红尘之中,它丝毫不会吝啬自己的能量,它会将自己的能量敞开,让你尽情的去抓取、去享用,它会让你去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27、

“小爱”与“大爱”之间的差别,是你能否将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能量场去思考,去判断你今生应该做的是什么,你当下最应该做的又是什么。

28、

“反思”过后的“反思”,往往会比做错之后的“反思”,更有力量、更有价值。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自己对他人曾阐述过的自我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多少是值得推敲的?有多少又被自己推翻了?你会发现,很多观点甚至被你刚一出门就推翻了。所以,我认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反思”,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过后再“反思”,直到让我们的观点更能够经受的起时间的推敲,能够影响乃至改变我们的行为。否则,就会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通过这一点,让我们明白了“看到、想到”和“知道”之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也让我们明白了“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路会更远。所以,古人云:做人贵在知行合一(注:知而不能行=无知、行而不求知=无行)。 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我们看着好像很成功的人,实际上他与我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只在于“知道” 与“做到”这两个词的差别。那么,为什么“差别”和“差别”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因为,“反思”的次数和程度不同,我们对于事物的底层逻辑认知就不相同。换言之,我们对于规律的认识不同,就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结果。

29、

我们总是喜欢,通过自己的行为判定他人的思维或意识,自我认为他人能够拥有这样的高度,是源于行为的坚持,才迎来了今日的突破。可实际上,你忽略了我们都具足着圆满智慧,之所以结果不相同,是因为思维没有突破,没有探究出事物真正的底层逻辑,不去静观规律的原因!

30、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备“成功”的潜质。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人都是“成功人士”!只是,太多的人不愿相信自己是“成功的”。他们,被过往人生错误的价值认定标准所局限,导致自己本身很成功,却依然感觉不成功。却自我认为要“低调”,可实际上连调都没找到,就在大谈“低调”。实则是侮辱了“低调”这个词。其实,“成功”只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定和对未来的期许。如果按照此种标准去看待,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实,真正成功的人生是不存在的”。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没有见到所谓的成功人士!

31、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备“成功”的潜质。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人都是“成功人士”!只是,太多的人不愿相信自己是“成功的”。他们,被过往人生错误的价值认定标准所局限,导致自己本身很成功,却依然感觉不成功。却自我认为要“低调”,可实际上连调都没找到,就在大谈“低调”。实则是侮辱了“低调”这个词。其实,“成功”只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定和对未来的期许。如果按照此种标准去看待,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实,真正成功的人生是不存在的”。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没有见到所谓的成功人士!

32、

真正“成熟之人”,是不会轻易通过他人的行为去判定“对”与“错”的。因为,他明白“存在即合理”,任何在当下看来不去理、不如法的“行为”或“念头”背后,也许隐藏着对方更为深度的思考。倒是我们,与其去分辨、去争论,倒不如去“改变”,去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观点。

33、

当事情已然发生,我们真正需要去判别的,并不是“对”与“错”。而是,要去思考在事情发生之前,我是如何进行思考和假设的。倘若,事情再一次发生,我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面对,如何才能让它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34、

其实,所谓的“成功人士”只是做了他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所谓的“普通人士”也只是做了他认为他最应该做的事情。无所谓“普通”或“成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认为自己能够接受、或适应的方式活着,你要做的只是用一颗感恩的心,致敬所有用心“活着的人”,他们都是伟大的、值得敬重的……

35、

青春就像是一场旅行,你我只是人生中匆匆的过客,就任那时光,摇荡在爱的旋涡,带走了、带走了、来自远方少年静静的心儿!

36、

也许,有一天你会“一无所有”。但是,正因为你在你认为最适合的阶段,做了你认为最应该做的事情,它会让你从出发就有种“无所不有”的感觉(注:能够在当下全然绽放自己的幸福)。所谓的“一无所有”,也只是说你站在了别人的眼睛里,去审视当下的自己。记住, “你是一切的本源”,是你局限了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是你封闭了本属于自己的源源不断的能量。我想,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你都要坦然的去接受,我们暂且不去界定这件事让你“得到”亦或是“失去”。其实,你最应该看到的是,它是否让你去到了你认为你最应该去的地方,那里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巨变,但却在悄无声息之中,让一切慢慢的、自然的向着你要去到的地方在发生着改变!

37、

没有所谓的“好人”与“坏人”。当你认为这个世界存在“好人”与“坏人”的时候。其实啊,你是带着分别的心,纠结在了具体的事项上。你不妨这样去思考,“坏人”也只是做了他认为他应该做的事。“好人”也只是做了他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坏人”。也许,他今天做的这件事情是有待思考的。但也许站在下一个截点,他所做的事会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对于受到他帮助的人而言,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所以,一个思考让我们明白了,当我们并没有力量、能力,去认清她所做的事究竟是“好”是“坏”的时候,不要去妄加评判。反之,你又是如何界定你当下所做的事是好事的呢!无需界定,你只需要去做你认为你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当你打开自己的时候,你的能量会为你做最好的安排,他会指引你去前行,去到你最应该去的地方。那时,你对于生命的理解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38、

去到你该去的地方,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你能做的,只是让能量更加自然的呈现,去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刚刚结束与导师心灵的互动之旅,收获颇丰……

39、

不要试图用你假装忙碌的行为,掩盖你思考的懒惰。倘若,你用心观察和思考你的生活,你定会发现,你的很多行为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你的很多行为都在向你证明着,你活在别人的结论里,你活在自己意识做出的假设中!

40、

“真正”的音乐响起,能让你瞬间进入超然的状态。正如聆听这首歌曲,所有烦恼抛之脑后,但“音乐”的功能,并仅仅是让我们短暂的忘却“烦恼”,而是希望我们放下“烦恼”,或者说转“烦恼”为积极的“力量”。正如这首歌曲当他响起时,我的感受是“一切烦恼已如过眼云烟般逝去,而正念的力量逐渐放大。曾经埋下的种子,已具备希望的力量,开始生根发芽”。所以,在我看来“好的歌曲”,是为你“以自然的状态”展现一个人的一生,让你从中自我分拣,他不去干扰,而助力你升起正能量的,则是你过往人生种下的“种子”。

41、

此刻、顿悟,“真是惊奇”—音乐竟有此功能。不妨停下来,用心聆听音符的跳动,感悟作者创作的动机,你定会被感动,在感动中突破自我束缚的枷锁。在想象中、感觉中突破,音乐的最大魅力不是懂他的人配接受,而是听者在跳动的音符中向音符学习“全然接纳”超然存在的状态。此刻,终于领悟“道”无处不在(道德经),又无处可寻。那么,我是谁? 过路人……

(注:精髓之处在于用艺术的手法玩转人生。有一种思考叫做“深度思考”,有一种感受叫做“深度感受”)。

42、

其实,读书真正的目的在于,知道“他”知道的。同时,能够知道“他”不知道的!这个“他”是谁?是“作者”!知道他什么?知道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那么,知道他不知道的是什么?指的是,深度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发现作者没有发现的。逐渐培养这种能力,就能够在简单翻阅一本书后,对书籍全部的内容有通透的理解,甚至超越作者的理解。所以,作者只是为你的思考,提供方式、逻辑的人,切不可盲目崇拜,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注:读书的目的在于“化解”。)

43、

年龄并不能决定什么。如果,你非要执意认为它意味着什么,你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二十岁的人,会比一个四十岁的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更为全面、深刻!莫非那多活的二十年是白活啦?非也…我们不妨将“我”和“我的行为和观点”分开来看待。我们三十岁时的观点和行为,与四十岁时的截然不同。那么,你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吗?毫无疑问,你还是原来的你,那个本身就具足圆满智慧的你。那究竟是什么让我发生了变化!是你对生命的理解,换言之生命的自由度被你用时间的钥匙打开了!

44、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之前,如果你不理清一个本质性的关系:“你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你和他又有着怎样的联系!”那么,你展开的所谓的思考。最后,都会转变为你认为他具有这样、那样的意义!

45、

就学习而言,我们需要保持的不是假装出来的姿态(注:看似谦卑好学,可在内心认为“你算什么东西”!)。而是,要学会用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点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是会直接影响到你对这个世界是如何认识的!换言之,甚至会影响你的世界观和创造价值的方法论!

46、

回京路上、两杯加冰的可乐,一支抒写到没墨的笔。从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引入,让我对于思考多年的一个话题“生命”,又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之旅(深度思考)。此次思考,长达3/4小时之久,有利的将过往人生,对世界的看似不够成熟的理解和认识(注:片面化、片段化、主观化)进行了“再进化”。也进一步认识到了,信息的重新整合(注:组合、排列、升级),这个过程对于“生命”这个看似不必太纠结的问题上的全新的认识。

47、

生命的轮回,不仅表现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发生。就马斯洛所谓的需求层次而言,也是轮回的表现。当你到达自我实现阶段时,可能会因为突发的情况打回安全需要的原型,通过奋斗、努力再次进阶到自我实现,甚至心灵的成长突破。所以,轮回无时不刻不在发生着,甚至可以说运动着的一切包罗万象!

48、

毋庸置疑,所谓的学习能力,往往指的是进入新的行业或领域,通过深度认知的方式去链接底层逻辑,而后总结出全新的方法论,继续提升运转效率。人们往往被所谓的:“不可轻信经验主义所迷惑”。可实际上,这与过去从事的行业或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想要提升学习能力,首要的任务是突破自己内心的桎梏,学会跳出问题本身去看待问题。

49、

人生就像这桌积木,无论你拼的有多快、有多美观,总会有人超越你!值得思考的是,这其中真正不变的是什么?色彩意味着什么、速度和美观程度又分别代表什么!是什么,让孩子迷恋其中?我们苦苦追寻的,总是在你将要得到时,离你远去。我们不愿面对的,总是在你将要离开时,要你面对。是继续,还是要去面对,也许你也很难回答,可人生亦是如此!

50、

我们总是喜欢用过来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要求别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拿着那些经不起时间去打磨的经验,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实则,我们不明白,他们都是过来人,那些你平日里看着都想发笑的孩子的举动,待你沉静下来用心去感悟,却才发现,孩子虽然没有好为人师,但他却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导师,而你作为老师又在做些什么,我们如果没有能力去引导,至少不必去摧毁,如此看来在没有能力引导的情况下,不去摧毁也是一种爱……

51、

“道理”本身也只是一种存在,它会因为放置在不同的位置,而无限放大其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同时,我们要明确,放对位置只是前提,采取行动对于自身而言才是真理!

52、

如果说2017年11月10号这一天你明白了什么?我想说,有时候我真的有必要让原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将目光聚焦在“反思”本身上,往往我们的反思带有盲区,你以为你够主观,但仍然是带着客观的意识在前进。而往往致使你失败的因素,绝大多数要归结于前期没有扫除盲区的危险信号。即日起,定当时时反省、日日反思。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走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3、

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反思意义的重大,他才算是踏上了伟大的征程,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去反思“反思”本身的时候,意味着伟大开始变得清晰。

54、

此刻、向自然赋予不同物种高贵的精神状态、优良的天性致敬。其实,很多小动物,从出生就具备着值得人类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品质或状态。近年来,部分企业家更是通过对动物习性的观察和了解,进而将其优秀的部分用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由此可知,不同物种之间本可以和谐共处。也间接反映出,当前系统的边界在逐步扩大,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融合也会越发趋于紧密。

55、

用心去观察,那些短期内能让自己的人生得以飞翔的人,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正向循环系统。而那些能让自己长久飞翔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也存在共性,那就是在理解了规律的同时,能够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去持续性迭代这套正向循环系统。

56、

什么是成功,你是如何定义的?

“成功”每个阶段都能够走在那个想“成”为自己的路上。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相应的价值,再不断放大价值去影响去照耀更多的人。并且,内在要有意识的告诉自己,你正走在阶段性成功的路上,脚步不停止意味着“永远成功”,“停止脚步”意味着放弃成功。所以,成功是随时随地的事,而非死磕自己折磨他人!

57、

放弃也许意味着暂时会有所失去,但得到的将是全新的世界。很多时候,往往错误的认识了“坚持”。也许,迟迟不愿放弃的只是内在对事物的执着。这个世界,值得自己去坚持的,定是能带来欢乐和幸福的,倘若与之相反,定是被境界所转。必须领悟,“心随境转,烦恼不断,境随心转,欢乐不断”。

58、

在下一个维度,回望上一个维度,你所看见的自己,是那样的“可笑”和“可爱”。走向下一个维度,我们将逐渐明白,那些原本依赖大脑储存的信息,已有外包公司承接此业务。所以,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注:如果大脑是用来记忆的,马云即使有100个脑袋来记忆,也远远不够)。所以,只有提前进入下一维度布局,你才有机会上牌桌,你也才有未来和机会可言。

59、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可储存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何不选择在大脑中构建一套工具。将那些并不重要的信息及时清理出去,让我们的大脑只装入需要的信息,而后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不断地迭代、升级,从1.0逐渐更新走向N.0的版本。(注:你人生所遇一切困惑,皆是源于大脑的版本落后所致)。

60、

其实,相比较薪资而言,应该更看重企业的未来价值。因为,无论公司开多少薪资,对于一个志向远大,对钱没有太大兴趣的人而言,钱充其也只是解决温饱的问题。因此,第一:看中公司的未来价值,不单单指未来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能让多少人受益,能够帮助或影响多少人(注:你能让多少人受益,这是基础,在基础之上把盈利转变为顺便的事,具有此种基因的企业才能发展长久。只顾赚钱,而忽视打造企业未来价值的企业,注定被时代的海浪拍死在沙滩上)。第二:掌门人的胸怀、格局(注:一个有胸怀有格局的老板是不会亏待兄弟们的,他会让兄弟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同时,“良心”与“责任”是决定掌门人“胸怀”与“格局”大小的重要因素)。第三: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短期目标(注:战略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是否能取得成就。回首,那些在时代的浪潮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企业,也都是能够踏上时代节拍的企业。因为,只有踏上时代节拍,才有机会奏响时代主旋律做引领者)。

61、

做老板的永远不要期望员工能够理解你。试想,时刻都需要员工去理解的老板,这个老板该有多渺小,我相信这样的老板也永远长不大。因为,当员工理解你的时候,就是他能够取代你或成为你的时候。举例: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明白父母为什么那样做!直到有一天,你也为人父母的时候,你逐渐解开曾经的困惑……

62、

如果只在自身之外寻找幸福,我想不会找到真正意义的幸福。同样,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请先学会审视自身存在的不如理如法之处。倘若,一昧的向外寻求答案,将一切过错归结于他人所致,就等于建立了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事物若无法按自己的心意去发展,等待你的也只能是痛苦、矛盾、挣扎、纠结。

63、

小隐隐于“红尘”,是指心灵在红尘中历练,得到所爱之物而后放下。(注:绝大多数人得到就不愿放下,致使最后在红尘中迷失,实则错过了更美的风景)。因此,红尘只是心灵的短暂栖息地,大可不必留恋。突破红尘大关,而后进入“中隐”阶段,最后步入“大隐”阶段。所以,请你务必珍惜你过去生为你今生争取的时间。去做出你认为正确的选择,让你的灵魂回归到本该属于他的世界,而非辗转反侧。

64、

我想,或许是打小爱读史铁生的作品,由此让我对于“地坛”神往已久。曾几何时,那关于地坛的记忆在我面前逐渐幻现的清晰……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65、

很多时候源于我们对很多人、很多事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审视去理解。很容易就产生将他人不完善,或正在积极努力改正的部分,视为事物的全部(注: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因此,静下心来学会全面的看待事物,多用善待和理解他人的心去守护和陪伴,这样不仅会对他人有所帮助,更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66、

我们不妨来试想,倘若将人活着的目的认定为“经历”。那么,“经历”也应该有一个目的才好,我们暂且将其认定为“活明白”或“明道”。古往今来,有人透过一件“小事”,悟透了人生。有人可能奋斗一生,却也没能遇上一件能让自己“醒来”或“活明白”的事。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才发现原来一生都被那个假我,被无止境的欲望所裹挟,苦苦追寻的竟只是梦一场。而有人则比较幸运,终其一生,有幸遇见了那件能让自己“明白”或“醒来”的事,而这件事又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又教会他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命,最终今生乃至多生多世都得以改变。所以,回看人生路让我明白了,人生在世不在于你做了“多么大”或“多么小”的一件事,因为所谓的大或小只是你自我加入了认知的尺度。试想,再大的事对于虚空法界而言也都只是尘埃。而无论多么细小的事,倘若能够让你“明理”,都可能遍虚空法界。还有人说,我做了什么事,我是为了改变……  其实,你什么都改变不了,若说非要找到一个可以改变或试着去改变的对象,你可以先试着去改变你自己。因为,改变当下的自己是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对得起自己。

67、

切记!在你生命之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不可小视。因为每件小事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只是,在他还没有经过时间的发酵之前,你那被蒙蔽了的愚痴的心未能看清真相,而你需要做的是运用智慧的力量,将自己推到更高的维度,去看清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最后认识到你来此世间的意义是什么,又该如何实现?

68、

一个真正领会“比较”意义的人。会从“德行”与“才华”两方面去比较,通过“比较”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同时,可以提升自己欣赏的眼光,内心之中真正领会“谦卑”的内涵。所谓:“厚德载物”,德行配位才能驾驭外物。相反,内心空虚,毫无精神价值可言之人,则喜好通过钱财的数量去比较,可谓:“厚物载德”实属本末倒置,终其一生注定徒劳无功。

69、

当你怀着无比感动的心,去体味生命之中的存在。用心筛选出,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什么是你并不需要的?什么是你一生都不会在需要的?找到那个它,将它从你的生命之中暂时或永久的清理出去,让它不再耗费你宝贵的能量。我想,当你再次需要它时,你的能量完全能够自动吸引它的归来。而此刻,它应该回到最需要它存在的地方、也许是某个人的手里、也许是垃圾箱。

70、

让你叹为观止的,不只是“故宫”内皇帝的龙椅,或许是城楼的一角。让你赞叹不已的,不只是“华为”的文化,或许是任老人的人格魅力,或许是华为员工的拼搏进取,或许是某篇抒写华为的文章。历史将你推上时代企业的神坛,别人如何认识你,取决于你为时代创造怎样的独特价值。

71、

何为能量?如何获得能量?简而言之,将你正在做的事,或准备做的事,转化为你想做的事、你乐意去做的事、你做起来有感觉的事、你愿意此生乃至来生都可以奋不顾身去做的事。自此,生命开始自发产生能量。(例如:渡人)   

72、

人生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一昧的朝着别人目光聚焦的方向走,抵达终点却才发现竟然不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原来开始就走丢了自己!

73、

生命不过一场旅行(拿起),最终只为华丽蜕变(放下)。有人通过对外物的追逐,进而不断提高生命质量。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被错误的知见,搅进了“想要更多,而无法放下”的漩涡。(注:他们的借口往往是“现实”)。根本没有认识到,在你生命之中出现的一切,本质是为了什么,他能让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注:换言之,凡是你今天要的一切,在明天都是可以放下的,才可视之为华丽蜕变。)   而有些人,则通过内在境界的提升,去界定生命的质量,最终领悟到“放下即是拥有”。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差别,匆匆忙忙一生,到头来一无所有,那残留的一丝风采,也不过短暂的停留在他人的目光之中!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活在了,他人的眼睛里。而从未试想过,如何才能走进自己的内心、读懂自己的内心、打开那早已含藏着的无限智慧,借用智慧助力自己度过一个智慧的人生。(换言之,走过路过却才发现是错过,最终将错过演变为人生的过错而遗憾终身)。

注:此文,别无他意,仅此表达对人生的看法。

注:懂得尊重生命之中一切选择的存在,是让一切存在变得合理的前提。

74、

生活教会我们反思。其实,在你生命之中上演的一幕幕疯狂的追逐,待你回到出发的地方,却才发现,原来都只是毫无意义的挣扎。因为,你想要的一切,早已在出发的地方等待着你。只是,曾经的你迷失了自己!

75、

“得到”并不等于“拥有”(注:爱情亦是如此),得到只是暂时的停留,时间一到终会离开。“拥有”则是俘获灵魂。物、事、人皆是如此。对的人、对的事、才能拥有对的物。人或事,其一错误,物皆无法拥有。即使得到,不过短暂停留。

76、

我想,人之为人,贵在于“诚”。首要,“诚”于自心(注:倘若无法诚于自心,诚于他人只是戏言)。为求诚于自心,我时常深夜追问自己。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回归本心做事了?你还要持续多久?所以,读懂自己从自己开始……

77、

真正能够领悟三才之道精髓的人,皆是具备“天心”之人!所谓的慧才、将才、帅才,以及九型人格。皆是通过外物的变化,对其进行内在的分析。倘若,不能洞悉内在的变化,你所见一切皆是片面!

78、

很多问题我们想不通,是因为当下的能量不足。“能量”来源于与高维空间的对接,当高维空间与自身链接后,内在的智慧(神性力量)被打开。因此,“智慧就是力量”,多少会比“知识就是力量”诠释的更为恰当。类比学习:“学为下”、“习为中”、“悟为上”。真正的智慧、能量,是本自具足,所谓的外寻不过是徒增烦恼。最终,也只能感叹“学海无涯”。

79、

人生第一大幸事答:寻“明师”。

人生第二大幸事答:拜“明师”。

明星老师在智慧面前都是白痴,

唯有拜明师才能更快开始智慧!

80、

很多事,不是想看开就能看开的。很多人,不是一眼就能够认清的。因此,“看开”、“认清”、也要依循次第。小时候,我常坐在奶奶身旁。奶奶指着电视上那30有几的女人说:“你看这个小丫头……这个小伙子……”。仿佛,在奶奶的眼中别人都只是孩子。不过,细细想来,老人的话语中也含藏着智慧!倘若这个世间,有人在有意无意间伤害了你,不妨告诫自己,他也只是个孩子,何必与孩子一般见识,很多事也就自然而言看开了。因此,接受是悟入的开始!

81、

清晨,穿过原野,都市的繁华渐渐映入眼帘。刹那间无形的变化,让我对世界、宇宙、人生、真相、幸福、家庭、爱、有了全新的解读。你就是一个世界,一个比世界还要神秘的世界,唯有读懂自己才能与世界产生链接。

关健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82、

很多问题不用解释,是因为最初的选择正确,

很多问题需要解释,是因为最初的选择错误,

正确的选择会让你不必经历那些无谓的解释。

83、

往日、静坐片刻、方可熟睡。抵达上海、今夜难以入眠。浸泡一杯西湖龙井,试着翻开回忆的相片,曾几何时“波切利”先生的作品,又再次回到我的生活。我试着找到最初的感觉,跟着感觉慢慢的进入,静静地聆听。过往的人生,在我眼前逐渐幻现的清晰。一个不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出现了。究竟是艺术改变了我?还是,我让生活变得更像艺术?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也不想知道答案是什么。因为,很多问题也只有在找不到答案的情况下,才会永远保持新鲜。不过、我想、此刻龙井还在夜空……

关健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84、

其实,我对读书的看法比较简单、纯粹,虽然每年在百本上下游走,也实属爱好。当然,相比起数量,我更在乎质量,在乎过程中那种引爆你心灵深处贫瘠之地的体验。当然,不同人体验各不相同,也许是心灵的自由、也许是灵魂的洗礼、亦或许是沉浸在其中只为解脱孤独。

关健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85、

生活像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你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经常照照别人,你就活在了别人的世界中。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时刻告诫自己,镜子中的人是谁!

86、

“感恩”那些生命中一次次点醒你、让你开悟的老师。也许,他只在你的生命中说过一句话。一句在你当时看来,怎么看都可以称得上:“毫不起眼的话”。但是,多年之后这句话,与你的生活产生了链接,让你明白一个道理,让你体验了一次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而他依然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是值得你用一生时光去珍视的人!因为,当你被触动的那一刻,他在你的生命中将不再扮演老师的角色,而是“大师”!

87、

铭印、感知、空性、真知、冥想。

本源、大我、清理、平静、神性。

感恩、生命在此截点神性智慧的开启。机缘巧合、同时品读两书。品读过程中两书蕴含的精髓合二为一。读罢,对于家庭、工作、生活等方面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关健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88、

找到一份能让你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工作,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不过,不必悲观、不必沮丧。其实,想要寻觅到它也并不难。因为,它就是你脚下正在走的路。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微调一下你的心态,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健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89、

在人生的某一个截点上,你被一件事或一个画面深深的触动,你只需要跟随那个状态去改变自己,你就能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找到那个本属于自己的自己。或许,在你当时看来,只是一瞬间的遐想,不足为奇。但是当你注入相信的力量时,你会焕发出本属于你生命的一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其实本无差别,之所以你认为会有差别,原因在于没有找到能使你触动的那个点,没能建立起信念跟随而上。最终导致向外寻找的你,看到世人生活状态会有极大差别!

总结:找到生命中那个能触动你的点,相信并且确信他,你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为什么要找到自己?因为,人生只有找到自己才能活出影响力。

90、

生活中那些被你视之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一旦真的成为了问题,你的自然反应会让这个问题继续恶化。以至发生更多的问题,由此进入自我驱动的恶性循环之中。由此可见,提升智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91、

那些人生中你认为重要的选择,其实早在你做出决定之前,你已与他发生了关系!与其说是你做出的决定,不如说那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92、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人需要你的帮助。你需要的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情,无形之中这就是对他人最大的帮助!

93、

“修行”包括时时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一颗富有力量、极具慈悲、充满智慧的内心。进而,让我们更有勇气、有智慧、有力量的去面对当下,面对即将来到你生命中的那些不如意。要清楚,内心之中的不满、抱怨、沮丧等悲观情绪的出现,只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再一次认清自己,从而坚定的踏上一条光明之路!

94、

“妙”是对生活精彩状态的刻画。在生活之中,有时我们别太把对方当回事,往往你把对方当回事,对方就把你不当回事;你越不把对方当回事,对方就越把你当回事!但是,必须要明确,你之所以把对方不当回事,是因为你想让对方明白“尊重是前提”。

95、

在成功者面前,我们要懂得谦卑,因为他的成功多少有自身的努力、聪明智慧在其中。在失败者面前,我们更要懂得谦卑,因为他们在面临失败后,依然能够继续前行,即使再一次面临失败,也毫不退缩,这样的一种精神,值得我们终生效仿、和学习。倘若,他一生都在失败,却从未思考过放弃,这样伟大的反面教材才能堪称为“葵花宝典”。

96、

致敬:那些敢于在创业路上孤注一掷的人,也许他们会成功,会得到鲜花和掌声,而那些也只是他们应得的;亦或许他们会成为先烈,但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前辈,因为他们敢于向心中命运之神发起挑战。然而,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向当下师产生敬畏之心,才是骨子当中的谦卑!因为,当下师方为无上师,法无定法,此类老板才能成就一番霸业!

97、

精彩其实并不昂贵,只是需要用心体会!回首往事,人生路上也曾发生诸多不如意的事。但是,当你试着与今天的平静相比较,就会发现这何尝不是一种精彩。其实,你正在缔造你人生的传奇,抒写你人生的佳话。

98、

现今年轻经营者,他们开办风险企业,发挥才干,获得成功,立刻将所持股份悉数抛出,以获得巨额财富,将百亿资产收入囊中。然而,获如此巨大成功之人不久已风光不再。那是因为成功纵容了私心的滋长,点燃了没落的导火线。——稻盛和夫(活法)

99、

两个大小不一的雪球从山顶滚下,大雪球:“体积大、面积大、速度快。小雪球:“体积小、面积小、速度慢”。滚动的过程中,大雪球吸走了绝大多数的雪,而小雪球能够吸走的就非常有限。到达终点,却才发现两个雪球体积的相差会变得如此之大。因此,很多时候结局在起跑之前已经注定了!

100、

富贵之人有时并不是赢在规则上,而是赢在了你不注意的起跑线上。当你在遗憾自己中间犯了哪些错误时,其实结局在起跑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在你起跑之前注定可以成功的人懂得一些至关重要的智慧。

101、

生活总和我们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什么都在失去,上一秒已经过去;什么都留不住,过去的就别再翻回去,唯有好好享受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102、

纵观古今,为何有些人的梦想能够达成,而有些人的梦想,终其一生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源于出发时的目标是如何设定的。实现梦想者的目标是这样设定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未能实现梦想者的目标是这样设定的:“先去试试,不行再说”。

103、

善用发展的眼光去全面审视环境(事物是环境的产物,产物是环境的表现),长此以往,你会对于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通常,我们比较喜欢分析当下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自我认为正确的抉择。殊不知,我们这种方式是站在像上去看投影源;是抛弃核心追逐外围;是本末倒置的判断方式;是方式值钱的去追逐不值钱的,最终导致人生就缺钱。再者,我们往往忽略了事物的属性,是长久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你必须学会突破当下环境对自我行为和思维的束缚。善于观察生活和工作,再从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方法论,或者合适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我想,这不仅对于你做企业,乃至经营你的人生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104、

人生路上很多的问题倘若放在当下,我们也许很难立刻做出抉择。但是,当我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看似难以抉择的事物,也不过是人生路上必将会遇见的浪花。所以,请学会时常告诫自己,人生路上所有的遇见都是必然,所有的必然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当你学会用心去面对和接受的时候,生命开始变得厚重。

105、

往往越调皮的孩子,越容易获得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担忧他惹事,所以对他引起强烈“关注”,关注的过程中倾注更多的“爱”和“这孩子应该能干大事”取巧的心理。由此可见,父母嘴上说“孩子不听话”,并不代表要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想要一个有可能改变家族命运的孩子。其实,这和找对象有些相似,往往越坏、越犯贱的男人,女人爱的越深,明知此爱万劫不复,也愿意在所不惜,因为理想主义搏的不是今天、明天,而是未来,可绝大多数女人,都在行走的路上选择了向现实妥协,真正能够搏得未来的又有几人。

106、

过往虚假的表现让我迷失了心灵的方向,直至近期,当我学会用真实的状态去表达和选择,却才发现,这是一种对人生负责的最好方式。

107、

“珍惜”是学会融入平淡和简单的生活,从中审视生活的美好。生命之中,那些被我们视之为唾手可得的东西,常常被我们轻易丢弃,直到你逐渐发现它存在的意义,才试想着要去珍惜,殊不知结局往往令人追悔莫及!

108、

一个人,只要能完全听凭他真诚的直觉,他虽然不希望成一个大人物,但是他里面有真实的气力,自然有作大事业,成大学问的可能。凡是成大事业,成大学问的人,都是凭他里面的兴味,冲动,绝非理智计较的力量。

109、

绝大多数人将旅行的意义,定格为寻找一个能将身心世界的烦恼卸下的角落,往往到达终点却才发现,结果只是徒增烦恼!

110、

角度不同,风景不同,理解他人,善待自己。

高度不同,领悟不同,彼此成就,迈向巅峰。

111、

每个人的心中都居住着一位智慧的老人,当你学会秉持谦卑、和善、求知的心态,无需外寻,只需内求,他就会为你开示人生的一切困惑。

112、

世界上最难也最容易经营的一家公司叫“人生”。这家公司,只售卖两样产品“理解”和“包容”。倘若,你能将这家公司经营好。那么,即使经营再多的子公司,也只是顺便的事!不可否认,“苹果”之所以能迎来今日的发展,离不开乔布斯对于自身的经营。“华为”之所以能迎来今日的发展,离不开任正非老人对自我人生的经营。因此,对于“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这句话最好的解读。我想,应该是,“你有多爱自己的人生,你就有多爱自己的企业。你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就是对企业最好的规划”。          ——读稻盛和夫《活法》后感悟

113、

绝大多数人的悲哀与无奈在于,当躺在病床上才明白“人生活错了”。可能那时,连站起来的勇气也都失去了!

114、

生命不过一团能量,人生若想有所突破,

必须借未来的能量,去加持现在的自己。

115、

愿未来的每一天,都能以最积极的状态面对人生。学会用感恩之心来提策,升华自己,让自己对人生能够有新的认识、新的总结、和新的规划,更加懂得来世间只为体验一个不悔的人生!

116、

有时你身处逆境,并非源于你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是内心智慧不足。这时,需要你摒弃杂念,剔除我执,净化烦恼,懂得逐渐放空自己,在定中培植清净心,继而生发无穷智慧。

117、

请为自己找一个能证明自己,还活着的理由。哪怕是每天发一句格言,哪怕是发一段人生的感悟,这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回答。换言之,如果无法证明,你的生命很可能已经失去了价值,失去了意义,失去了活着的必要。

118、

一个修行之人懂得在孤独中体悟幸福的足迹,在常人难以理解的“幸福”中,默默坚守着为度众生的大愿,践行着人生看似难以完成的大业!

119、

懂得何时讲话何时闭嘴,是人生一大智慧。因为,当你闭嘴的时候就是你吸收外界知识的绝佳时机,当你讲话的时候是你向外界传递思想的最佳时刻,当你不知何时讲话何时闭嘴时,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发现至少我们还拥有沉默的权利……

120、

认识了多少外在的人并不重要(外求);重要的是你用多长时间认识了自己(内求);又用多长时间让世界认识了你(贡献);最后又用了多长时间忘记了自己(无我);

121、

我们的一生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总会挑出诸多的毛病,也正是因为有了缺陷,才凸显了他独特的完美,也正是因为有缺陷,才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锲入角度,和精进提升的空间!

批注:“与众不同,才能无可替代”

122、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你所认为的“拥有”,都只是“看似拥有”,包括生命。我们都只是用交换的原则,在进行着“短期租赁”。最终,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留下来的”能够持续多久,才是你生命真正的长度!

123、

此刻,望着车窗外、瓢泼大雨、回望内心,我暂有栖息之所,而他人……和那些……。  面对众生升起的慈悲、爱、和感恩之心。我想,这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所生发的怜悯和同情!这是“做人”及“做企业”必须树立的观念。无此观念,你只是在做“买卖”,有此观念,你却是在做“企业”,同时,你是带着爱在前行,带着一颗颗渴望到达彼岸的心在前进。

124、

怀着一颗勇于承担的心,去面对人生每一个用心做出的决定,即是责任的彰显,也是人生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125、

“经”源于高维空间的智慧,帮助链接众生内在具足的智慧。“经”由何人创立?由具足圆满智慧之人创立(或发现)。为何经书各有差异?因为众生根性各有不同,只为应机说法,接引不同根性众生。

126、

每个人的内心都含藏着一颗莲花的种子,何时发芽、何时生长、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凋零往往取决于你当下一念。

127、

对于一个失去方向的人来说。有时,找到内心的小世界,会比拥有整个外在的世界还要幸福、快乐。因为,内心的世界才是心灵的家园,是灵魂的归宿。

128、

一个男人对自己最大的残忍莫过于,明明可以享有“龙”的生活状态,进而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但是,却在特定的时期选择了压抑自己,去适应“虫”的作息规律。

129、

“一个家庭逐渐圆满的过程,是可以让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去效仿的”。因此,请别在无能为力的时候,选择了用不自量力的方式去改变一个大环境。一切改变,请先从内心的小环境开始。

130、

你被多少虚幻的、短暂的、无聊的、如梦幻般的假象所吸引,你的人生就将迎来多少烦恼;

131、

不因得到而欣喜若狂,不因失去而落败不堪,时刻以乐观、豁达、洒脱的心态,直面人生百态。跌宕起伏的生活使我逐渐懂得,心境越坦然,遇事越镇定。

132、

很多事情并不是生来就有意义,而是在坚持的过程中逐渐有了意义。我想,这有点类似于“快乐”,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个能够随时调控快乐的遥控器,谁掌控了它,谁也就掌控了人生,只是它需要一个过程去寻找。因此,“意义”是一个能像“快乐”一样,让你产生动力的马达。也许,它并不能载你去远方,但它却可以指引你航向。133、

想要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也许并不难。我们只需要用心去领悟当下的生活,去感受每一个幸福的瞬间。并且,将一个个幸福的瞬间串联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134、

不因得到而欣喜若狂,不因失去而痛苦不堪,学会坦然接受生命中所有的遇见。因为,人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135、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那些年所走过的路,那些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久久难以忘怀的,往往都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我想,这也许就是生命中为何要有磨难的存在。亦或是挫折填补了人生的意义!

136、

结局倘若无法改变,何不调整心态,回到原点改变期望,如此一来每一刻都是拥有、收获、和期待。

137、

我们对于幸福的定义,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及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不断地转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能够在炎热的夏季,在河边洗个澡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可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曾几何时我们又潜移默化的转变了对幸福的定义!也许,幸福就如这逐渐转变的认知,必将经历一次次的迭代。倘若他人都在转变,而你未曾改变,多少会少了一些世俗所谓的“追求”;

138、

面对困境而有的思索和感悟,会让生命越发变的富有意义起来;

139、

人这一生究竟要历经多少的苦难,才能走到生命的尽头?我想,若将焦点放在苦难之上,即使穷尽一生的时间也无法化解此问题(注:原因并非题有难度,而是人不够有高度)。因此,唯有将所有力量寄托在心灵之上,让心灵具备感恩的力量再去觉知欢乐,方能开解生命的真谛!

140、

网友:为何同样的语言,不同的人去表达出来信服力不同?

老师:原因在于气质和能量不同,给人营造出来的感觉自然不同,放在企业中则显现为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影响力、领导力);

(“魅”力: “鬼”+“未”=鬼都未必能做到的一种能力);

141、

丰富多彩的画卷,行云流水的绽放;

静观自心的智慧,清静寂定的悟道;

注:一点一点的来,来的并不复杂!!

142、

错误就像皮球,转一圈仍会回到原地,我们需要的不是判别究竟是谁的错!而是谁能将当下的问题解决;(注:俗人陈述问题,高人解决问题)

143、

当我们学会向内觉察之时,请告诫自己:“其实,你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人生路上,你必须要学会抛弃一个膨胀的自我、抛弃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简而言之,放下一个自负的自我”。

144、

“忏悔”是一个承认自身缺点,修正错误观念的过程。为何人性之中总有一种力量,致使你逃离忏悔这一过程?因为,忏悔会让你升起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新问题,及纷繁复杂的情感问题。而这恰恰正是“忏悔”这一过程的可贵之处;  

注:“忏悔”:是一个向自我开炮的过程;

145、

“伟大”这座看似华丽的城墙,实则是由理解、包容、忍耐、坚持、勇气、魄力等砖头在汗水和泪水的浇灌下拼凑而成的;

146、

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去面对他们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他将转换为另一种存在状态,你也将会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它;

147、

这是一条路

是每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们,都必须要经历的一条路;

这是一种苦

是每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们,都必须要品尝的一种苦;

这是一种痛

是每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们,都必须要领悟的一种痛;

这是一种爱

是每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们,都必须要体验的一种爱;

这是一个家

是每个走在心灵路上的人们,都要学会构筑的一个家;

148、

为何,我总是感觉时光有点像燃烧的蜡烛?在你不经意之间,他就毫不犹豫的将生命与光明进行了交换?我没有找到答案,也许他将光明奉献于我,我用充实回答人生,这也许,我是说也许,是我对他最好的交代和最后的敬畏;

149、

生命之中的精彩在于,你试图去逃离你所害怕的事物,但最后却离它更近,因此你必须主动去克服你所恐惧的事物;

150、

你所追求的未必是你想要的,你所拥有的未必是你曾经追求的。但是,当你真正懂得感悟生活之时,不论你“拥有的”或“追求的”都随之会变为你要“珍惜的”;

151、

在他人遇到难处之时,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难处告知,也是一种布施;

在自己遇到难处之时,不要轻易向他人吐露为难处,更是一种布施;

不轻易吐露自己的为难之处,你的人生将由此开始绽放生命的美感;

152、

我们这一辈子!

认识了很多不该认识的人;

相信了很多不该相信的话;

选择了很多不该选择的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

认识了很多值得尊重的人;

认识了很多值得相信的人;

认识了很多值得爱护的人;

认识了很多值得珍惜的人;

人生,一路的成长……

153、

工作与生活是双轨制,又统称为“日子”。人生总是无法跳开工作谈生活,无法跳开生活谈工作。也许,生活是让你“明白”,工作是让你“醒来”。当工作遇到挫折,你可以用生活来对标,让工作重新步入正轨;当生活遇到摩擦,你可以用工作来引导,让生活再次点燃激情!当工作与生活交织在一起,则难以保持长久的激情!当境界来临,只有无奈的选择“心随境转”,真的强大是“境随心转”!

为何心能转境?因为心大,事小!

为何心被境转?因为事大,心小!

154、

在没有什么可以为之潇洒的时候,学会故作潇洒,又何尝不是让自己潇洒的一种方式呢?这不是对自我的欺瞒,我且把他称之为是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一种成长阶段的、全新角度的、淡然审视!

155、

网友:关老师,我想请问您,如果您的人生面对了极大的遭遇和挫折,你会如何应对?

老师:“人生得失乃无常之事”,用心去坦然的接受和面对当下,做出最潇洒且又不失人生态度的回应,是对“境随心转”最好的诠释。“事”且已愿违,何不留以“精神”感天地?

156、

人生一路的成长,你选择一路的“坚持”。这期间有人选择“和你一起去坚持”有人选择“放弃陪你去坚持”。但我们唯一的选择没有变,那就是“选择不去埋怨任何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人生”也是由,一个个不同的选择,而拼凑成的画卷。画卷的色彩,由你渲染;拼凑的权利,你我都有;但画卷的命名,却不得不由后人决定,因为你无法否认,有一天这会成为历史!

倘若,你选择剥夺他人的权利,你也许得到或失去的都只是自己的色彩。但是,当你蓦然回首却才发现,剥夺的不只是权利,竟然是“人生”!

157、

网友:关老师,我最近很“愁”

老师:为何而“愁”?

网友:近期产品销量不佳,没挣上钱!

老师:若产品畅销,你还会“愁”吗?

网友:“不会愁”,我会坐在家里数钱!

老师:如果销量提升,收入提升,你依然会面对新的烦恼,也许会为“怎么还要自己来数钱”而发愁。因为,你只是将外境的“得到”视之为自己的可承受范围,继而将外境“愁”转化为“不愁”!

老师:人生若是将外境的“能够承受”,视之为一种“快乐”或“得到”。那么,终其一生你都只是在仓促应对源源不断的烦恼障。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用无常观来笑看人生。真正理解,“得到的,未必是真得到,失去的,也未必是真失去”,用随缘洒脱的人生观面对变迁的外境!

同时,老师希望你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善于向内求索,幸福在“内”;烦恼在“外”;内求“幸福”,外求“烦恼” 切记。

158、

纷纭的往事在我眼前幻现的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注:当你行走在创业的路上,请你永远不要忘记,有这样一个人在陪你一起坚持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而这看似伟大的决定,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想应该是“无怨无悔”!  ——致伟大的母亲

159、

不必伤心,不必懊恼,一切皆是“无常”,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你能够做的,也只是规划未来;能够做到的也只是把握当下一念;那些看似的存在,实则没有太多的太多需要你去完成,没有太多的太多是你生命的必须,那些看似的必须,都只是你无奈的添加,错把无奈的添加看成必须,是一种愚痴,只能伴你走过一个愚痴的人生。若想追求觉悟的人生,就要懂得感恩过去一念,把握当下一念,寄愿未来一念!

160、

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我也曾无数次追问自己,“关健”你此生究竟在追求一个怎样的人生?最终我找到了答案,“追求一个觉悟的人生”!

161、

如果你只是一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你充其量只是出色的完成了做母亲最基本的业务。

162、

你若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将自己最大的“爱”激发出来!

163、

当你开始爱上自己的那一刻,你未来的结局,也会类似于你现在爱上的人的结局。这种爱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他是你人生,在不管面对任何挫折,都应该继续独自坚持的一种力量,暂且可以称之为正确的“性格基因”!

164、

你苦苦追寻的,未必就是你心灵深处想要抵达的终点。那看似一次次的得到,不过是一次次满足了内心的欲望。一旦无法满足,你将痛苦、徘徊、挣扎、彷徨、迷惘,各种情绪交织心头,若想摆脱此种情绪的困扰,请向内心深处回望!

注:

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

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

165、

做父母的,首先要坚定的相信,你生育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男人”或“女人”,而是一个未来,可能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伟人”。

166、

人生也许只有三天,今天在追寻“这样”的生活,明天在追寻“那样”的生活,直到“后天”才发现,调整好心态,当下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167、

面对生活请保持最本真的自我,在平静与坦然中彰显非凡的人生价值。

168、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学会给心灵放个假,是为了更好的读懂自己。读懂什么才是你“需要”去做的事。什么又是你“想要”去做的事。因为,痛苦的根源在于,“需要做的事情不多,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最终导致,“想做的事情没做好,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而,自己只是出色的完成了,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做的事!

169、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一呼一吸、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生灭变化是谓“道”。所以,静到极处就生智慧、唤醒内在力量。就好比说去医院看病,药到病除,世人都认为是医生医术高明。其实不然,去到医院的人都明白,原本心中看不开的、放不下的,当坐上手术台以后才明白“原来都要放下”。所以说,病好的快与慢,和自己的心是否静下来有很大的关系。

170、

近来几月,晚间基本不进食,在做身体的调理。昨晚见冰箱有食物,不尽快食用可能会坏,抱着“惜福”的心理,就开始进食。今早明显感觉身体不舒服,尤其是腹部疼痛。我心想“全都是我的问题”先接纳,接着告诉身体:“是我伤害了你、对不起、请原谅我”,就这样持续四十分钟后,身体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接着我告诉身体:“谢谢你、我爱你”。

171、

你知道哪里是“上”哪里是“下”吗?你知道哪里是“北”,哪里是“南”吗?你知道哪边是“前进”哪边是“倒退”吗?答案是,你不知道。因为,你所得出的结论,都只是依据你的假设推理得出的。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得出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呢?当你试着转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失败”。也许,“失败”会比你原来想要的成功更加刺激。换言之,它是一种更大的“成功”。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世间没有所谓的“绝对”。你所认为的“绝对”,往往也是一种假设。所以,成功应该是一种“状态”,当你真正懂得了全然“接纳”的时候。也就自然明白了,原来自己生活在一个“成功的世界”。

172、

犹太的拉比王子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我的朋友那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可只有在我的学生那里学到的东西最多”。我时常思考这句话,直到今天越发感觉到这句话的意义之所在。学生在老师面前往往很天真,这其实是很自然的绽放,这样的状态下说出来的话语往往更具力量,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它足够“真实”。当虚假成为社会的风气,哪怕一句真实的言语,都开始变得富有力量。

173、

为什么要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个认清烦恼实相的过程。当内心正向的能量越强大,就不容易被负面的能量所带进漩涡之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时常去清理自己的内心。当所有的烦恼扑面而来,我们就很难去化解(注:“犹如厨房的灯泡,不经常清理污渍,就会遮住本来的光明”)。所以,生活归根结底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认清烦恼实相的过程。

174、

不要仅仅执着在果相上,要多去思考,为了结果呈现的更自然、更完美,我还能做什么!

175、

前些日子,与梁导就心灵方面的话题展开交流。回来后多次进行反思,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每当他对于自己所做出的假设、或者将自己推理所得出的结论阐述完毕后,他都会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听懂了吗”?是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让他变得与其他的导师与众不同。其实,这个问题不是谁都能够问出来的。也不是任何人在解答他人的问题时,都能够自然地去表达的。因为,我们过去在听诸多的老师进行讲课时发现,很多的老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当然这种方式并没有错。只是,这个过程就难免出现自以为是,贡高我慢的情绪,下意识的认为,我的假设是最全面、最真实,且我的假设是最能够得到印证的,直到完全将对方说服才善罢甘休。可实际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我所谈到的,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换言之,自己说的很爽,但没全方位考虑学员是否能听懂。相反,有些导师也能够做到,解答问题时向学员问一句,“你听懂了吗”?但是你会发现,同样的一句话放在不同的人嘴里说出,他所带的能量是不同的。我想,这或多或少和讲话者过往的经历、阅历、对生活的领悟有直接的关系,让这种感觉很难进入到对方的内心。所以说,真正的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去接纳、去包容对方的疑问,而后再做出合理的解答。其实,这是非一般的导师所能做到的。

感悟:“一个人的境界,人生的经历、阅历,在与他沟通之中,哪怕很小很小的细节,其实都是可以说明很多问题的。《道德经》当中所阐述到的,知不知,上。不知,病。换言之,就是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再去解答别人的问题,才是真的会帮助到对方的。反之,知道自己什么都知道的人,再去帮助别人,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其实他什么都不知道。

176、

如果,你没有找到能不断超越自己的那种“感觉”或“方式”,而是一如既往地活在自己设定的习惯中,在追逐所谓的梦想。我想,即使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反而会因此变得更加贫瘠、萎缩。

177、

很多事,很难说,但并不代表不知道。有时,不知道也许会更轻松,也比很难说更接近答案,或许他本身就不可说。

178、

从本质上来看“接受”与“接纳”,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接受”也许需要的,只是适时地放弃一些什么,过程中多少会有些许的无奈。而所谓的“接纳”,是对事物完全领悟后,所作出的智慧选择。

179、

“接纳”不是往你的世界里去“装点什么”。而是,它本来就存在于你的世界,只是你重新发现它的存在,并进一步弄懂它与你生命的关系。举例:我们常说“有漏”、“杯满则溢”。那么,如何才能“不漏”、“不溢”呢?答案很简单,没有杯子它就不会漏,不会溢。有人说:“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把自己的格局放大”?非也非也,所谓的放大还是建立在“有”的状态下,你若真想找到答案。那么,可以去参这个“我”。因为,不漏的办法就是“无我”。

180、

身为老板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员工会算小钱,员工之所以还是员工,正是因为忙着算小钱的结果,如果你认为你比他会算,那么往往你会死的很惨!(注:也许,你亏待的只是一个员工,而员工亏待的是你所有的客户)

181、

有人说,你好有哲学的高度。

其实,哲学未必是高度,因为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你所理解的世界,你所看到的结果,实际上也从来没有超出过你的想象。所以,换个角度去看哲学,也许他追求的是深度。

182、

很多事我们不去做,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做,而是明白了其中的真实道理后不愿意去做,甚至不敢做。你敢做一方面说明你勇敢,还说明你敢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事。

183、

勿庸置疑,社会的发展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但很多人却喜欢站在原地,就我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轻易得出结论。不可否认,有太多的后来者,都是站在前人的错误结论上开启人生旅途的,这就容易出现爬上墙头才发现搭错梯子的情况。

184、

我越来越相信,其实每个人来此世间都是极其公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应该搞懂一个问题,人来此世间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换言之,我们要进行奔跑,首先要知道终点在何方。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起点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清晰后,奔跑才有意义。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人生的起点是灵魂出生时朝着那个终点的方向不停地去奔跑去洗脱,姑且称为“罪恶”吧。最终,使自己的灵魂,比出生时更加的纯洁与干净,这才是我们人活着的终极方向与意义。那为什么说每个人出生时又都是公平的呢?无论你是残疾儿出生,或是非常糟糕的家庭境遇。其实,这所有的一切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来此世间,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身体、都只有一个灵魂,无论这个身体是否健全,只要你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种方式去感恩、你会发现你得到的这个世界会比他人看见的世界更加的和谐、完美。再者说,也正是因为有了我的局部残缺,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更和谐。你不再将此事认为是你生命的缺陷时,从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开始获得巨大的能量。其实,这一个过程,正如我们常说的,如果你能将这样一种身体的残疾,或者说心灵的残缺转化为力量。那么,你的能量会相比其他人更加的强大。所以,很多事都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举例来说,“富贵修道难”!你之所以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也许是上天的恩赐,希望你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境遇,凭借自己的努力去不断提升自己。倘若,你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也不妨换个角度去认识世界,所谓“富贵修道难”……。

185、

无论你如何改造你的外在世界,只要内在世界没有改变,你所做的一切改变都还是停留在了原地。

186、

每天清晨,当自己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请问一问自己,你要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要你身边的人,因为你发生怎样的改变?你为你的家人,你为你的朋友,你为你的国家和社会又能做些什么?紧接着学会反观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否在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认定的目标?你是否因整日忙碌奔波而丢失了一些什么?请你在此刻先慢慢的静下心来,然后再去寻找你想要的。

187、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再从生活中体味出无穷的乐趣。继而懂得,吃饭就是修行、睡觉就是修行、行走就是修行,衣食住行无一不是修行!

188、

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个例子是耶稣。他的手和脚被戳入了钉子。如果钉子戳进你的手脚,你会做什么?你会尖叫,大喊,诅咒整个世界。但是他却说“原谅他们,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如果一个人痛苦他会那么说吗?这不意味着没有疼痛。疼痛在那,很可能他的身体还比你敏感多了。疼痛是一定的,但却没有痛苦。当他说“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指的是他们是无意识的。疼痛只是在身体里,而痛苦是你自己创造的。

189、

请问是没结婚自由,还是结婚后更自由?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告诉我,是没结婚之前更自由。请问是有孩子以后压力大,还是没有孩子的时候压力大?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告诉我,在有了孩子以后压力更大。那么请问,既然结婚不自由你为什么要选择结婚?既然有孩子压力更大你为什么选择要孩子?这就说明,你在结婚之前就没将这两个问题思考清楚?找到你生命的另一半,同时缔造出新的生命,本该是让你的人生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加的自由,简而言之更加的“幸福”。可为什么结果却是相反的呢?你是否在结果还没发生之前,就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所进行过思考?所以,如果今天的结果,和你最初期待的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偏差,那么你要学会及时的调频,请不要等到事情的发展已不由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时候才开始试想着去调整。这个过程我们就发现了,你运用过去的意识,做出的选择,在今天呈现的结果并不像你过去所期待看见的结果那样,或者说距离你想象的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你过去的判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你要在这个过程中多去思考,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意识”或“判断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因为所有的行动都是受思维支配的,如果思维出现了问题,后续所有的问题都会呈现和今天一样的结果。其实,有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的决定,或者说很多事物的发展是在我们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自然发生的,但这不能成为你不去调频的借口,至少受到刺激与做出回应这个过程中还有独立意志、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四个介质可以运用。

190、

我时常这样告诫自己:“即使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也依然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我,或因为我曾经做过的事而得已改变”。当然,这也是我对于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价值”的看法。同时,这也是我希望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

191、

解决对方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对方的心里。你需要做的,不是推他一把。而是轻轻的敲它一下,重点在于怎么敲?用什么方式敲?何时敲?换言之,时节因缘。(注:无缘不可渡)

192、

有人说开悟是幸福的,其实开悟的状态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如果非要说,我想这种感觉应该是没有所谓的快乐*痛苦、美*丑,善*恶,没有所谓的二元对立。取代二元对立的,是平静和自然。听完萨古鲁的这段开示,让我再次对道德经第二章、第四十章的内容有了全新的领悟。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透露的那样,开悟后,很多事其实你已经知道了答案,但你并没有表现的像过去你猜到答案那样开心,而是更加懂得用平静的心态去接纳了,看变化莫测的外境也如秋风扫落叶般自然。

193、

在我看来,真正的幸福并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悟到了什么。所以说,真正的幸福是身心灵高度合一所呈现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你会慢慢懂得,用平静和自然替代所有的烦恼与不和谐。

194、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认为的方式活着,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干预,是在其中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以及自己该扮演的角色。

195、

认死理未必代表经验主义,理是道的化身,就如德是道的化身一样。

196、

天下有哪一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我们又必须承认,很多父母自己连幸福都没有得到,又如何能够指导孩子走向幸福。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佛陀在未出家前和父亲的对话,简而言之就是:“你无法让我得到我想要的一切,那就请放手让我自己去寻找”。

197、

我们都在做着自己认为正确且重要的事情,无论他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是真正能给你带来发自心底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犹如一股清泉,在你疲惫时解决你饥渴的问题,在你困惑时帮助你确立人生的方向,在你每一个烦恼的瞬间,帮助你清理心灵的污垢。

198、

各个群里、培训会场,整天喊着财务自由的口号。我不禁要问,究竟多少才算是自由?如果说,财务自由就是有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在我看来你永远都不会自由,因为马云今天也未必到达了财务自由的阶段。而换个角度去想想,你现在还活着,无论财务是否自由,你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不就是很自由吗?可见,财务自由是个“伪命题”,伪命题都能被抄的火热,可见无趣的人不在少数,空虚的人满街都是。

(注:为了达到所谓的财务自由去刻意作为的,我必须严肃的告诉你,你永远无法到达财务自由的阶段,极有可能还会连基本的自由都会失去)

199、

眼前的这幅场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也许是在昨天,也许是在梦里,也许是在某个瞬间。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只是见过,就连这个世界你也曾来过已不知多少回。

200、

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圈子,一个圈子就会有一个圈子的文化,这种文化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价值观”,过去我们常说“价值观决定生死”,“价值观决定吉凶祸福”,所以我们说,结交朋友要谨慎。但这并不是说很多朋友要绝交,而是要看谁的能量更大,以及你是怎样的发心(注: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  所以,考量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他身边结交的朋友去判断。

201、

一个人的微笑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请不要止步于共性的方式。也许,你说了一句笑点很高的话,而对方并没有微笑,其实你并不必气馁、或者有其他的想法。也许对方的内心已经接收了这样的信号,他其实非常的开心,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因此,我想说的是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接纳所有的不同(个性表达)。当然,这件事也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过于依赖或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适时的学会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久而久心灵与心灵之间就会产生共鸣。

202、

人要学会时常告诫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你一昧的去追求所谓的完美、圆满。最终,极有可能踏上一条不归路,甚至连最初所得到的,也很有可能会失去。

203、

尽管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用怎样的方式活着。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抒写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互相拼凑在一起,形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04、

在读《原则》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作者和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投资理念有极其相通之处。在他们的投资理念当中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在相互矛盾的过程中耐心的做出选择,在相对肯定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甚至愿意相信自己是无知的”。令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能在难以做出抉择的时候潜下心去观察其中的微小变化,也因为微小的变化而毫不犹豫的做出选择”。我相信这其中必定有其原因……后来读到“我的历程”部分,发现作者每次危机过后都会深刻的反思,而结论又总是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相通。于是,我开始链接与翟教授的对话,我发现真的如教授所说:“如果你能将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研究透彻,你在未来定能包打天下”。后来了解作者的背景,发现作者九十年代就预测到21世纪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与罗杰斯的观点完全一致,所以他们做了来相同的举动,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中国来学习,与其说来学习,不如说让孩子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所以说,在我看来这当中最厉害的当属中国的“文化”,虽然当前看来多少有些“不伦不类”或者说偏西方的色彩,甚至用部分教传统文化老师的话来:“现在,整个社会通通都乱了”。其实,我们必须承认,很多人是走进了传统文化中,但是忘了走出来,或者说没能走出来。但是,就我而言我依然坚信走上正路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说,你只需要做好你该做的,其他的问题留给时间去消化、去处理吧……

(注:为什么他能预测到?在我看来至少和两个因素有关1、选择的行业(金融)   2、自己有兴趣并且愿意潜心研究。金融、房地产,是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全身的产业,进入其中需要研究很多数据,需要对过去和当下的发展进程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同时每次做出选择前都要进行相对长远的预判(注:培养了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所以,你也会发现凡是和做金融的人交流,他们往往不太喜欢和你聊事怎么做、项目怎么推进、等等,他们往往喜欢思考未来、喜欢预测、喜欢布局。但同时,你也会发现做金融的人问问题也相对会比较聚焦,而且是比较苛刻的问题。当然了,上面讲到的第2点也非常重要,大家用心研究,不过提前透露一下,这部分是可以塑造的)。最后,抒发感慨,人生就是一盘棋,哪怕很小的官衔、很微不足道的角色,只要放对了位置,都可能引发巨变。对了,再补充一点,他们是怎么发现投资当中一些在未来可能会影响全局变化的细节的?在我看来不只是,数据、推理、预测……,而是真实的看见了“变化”。佛家:“戒、定、慧”,道家:“道生一、二、三”,儒家:“人心、天理”,你要的答案就在其中。

205、

爱德华兹·戴明这样说道:人们的习惯使然——这些习惯在社会组织生活的经历中形成,因而最深刻的影响了人们思考问题和处世为人的方式方法,使之根深蒂固。“老板与下属的关系就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样。老师指定目标,学生朝向那个目标行事。老师有答案,学生努力工作,寻找那个答案。只有当老师告诉了学生,学生才知道自己成功了。年仅十岁的学生就都知道如何在学校里出人头地,就都知道如何取悦老师——这门“课程”将继续贯穿他们日后全部的职场生涯。一种“取悦老板而忽视改进客户服务系统”的生涯”。不可否认戴明的观点与老法师所讲解到的人生四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家庭是扎下德行教育的“根”的观点是有相通之处的,与之前翟教授所谈到的自小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长大,后来培养出了看问题喜欢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的观念都是相通的,也与儒家讲到的:“学而优则仕”,相通。由此可见,想要成为领导者,想要去管理组织,就领导者自身而言,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做人。

206、

静下来体悟刚刚发生的一切,是否在这之前就曾发生过呢?当时的你做了什么?慢慢的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来这里?人们所说的体验过程,其实未必是精彩、喜悦、悲伤,而是觉醒后的“明确”。

207、

当你与上帝的“能”产生链接,你就像看见了未来。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将以这种方式生活在世界上,对于太多的人来说,这太难了。但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进化,当我与世界链接它成为我的一部分,我的一切好像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是进化洪流中的一部分。

208、

当你保持警觉,他们就在那里,画面会指引你跟随他们,巧合的事开始发生,脚步开始跟着动,你需要打开更多的“能量”,只在记忆中呼吸。

209、

要清醒的认识到,生命当中没有一件事是为了完成才去做的,皆是为了体验这个过程。所以,无论过程是欢乐或是悲伤,请学会用一颗平静的心去自然的接纳。

210、

你应该对你喜欢的事物保持高度专注,就像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样,总是愿意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坚持。

211、

现在人喜欢谈虚词,比方说“沉淀”。大小的事还没经历几件,就开口闭口谈“沉淀”,明明是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逃避,反而说是“沉淀”。真正的“沉淀”不是口头上一说,而是有方法、有步奏、有逻辑的。这与“闭关”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敢问你何时出关的?没有出关何谈闭关...

212、

清晨。打坐,静悟《道德经》

道德经,很难说它是什么?充其量只能说它像什么?但对他的形容,又难免落入庸俗的怪圈。我们带着三维的目光或视角去理解文字、理解二维空间的智慧。殊不知,二维空间链接着高维空间,且具足高维空间一切能量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读道德经的时候,不可执着于文字的原因,与禅宗“说是一物既不中”相通!

213、

无论你认为你有多开放,只要你从他人身上还能看见不和谐,这足以说明你还不够开放。不妨,静下来观察、思考,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相信你会觉察到,往往令你看不惯的举动,或理解不了的思考方式,恰恰可能成为你人生的突破口。

214、

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准备。那是一次考试,我把它称之为“终考”,意思是人生的最后一次考试。如果平时努力,你就会提前预知这次考试到来的时间,如果没做任何努力,虽然你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但你依然要面对它。

(注:考试的名称叫做:“临命终时”。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人与人的差别,往往产生于对那次考试的看待上。)

215、

17年底曾与梁景清教授(亚洲心灵之父),就“公益”的话题展开简短的交流。当时,我做出人生的重大决定,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当时计划资助4/6名,包含孩子的生活费、学习费用。当时,之所以这样选择也是基于三方面考虑1、每个人至少都应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毕竟这是在我当时看来唯一能够让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得到快速改变的方式,这与我对教育的看法或理解方式息息相关,可以说家庭就是一个组织,也是社会组织的最小组成部分,所以改变应该先从家庭开始,从家庭下手就要先想到家庭的成员,家庭的成员就应该先想到最小的个体,那就是孩子,这是原因之一。2、理由二比较简单,那就是至少到今天为止也没能为国家或社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注:除税收外),内心还是无比惭愧的。3、打算在三十岁前完成这个有价值的事情,也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或者说而立之年前给自己交出的相对满意的答卷。当我说完这些话语后,教授没有立刻开口,先是沉默了片刻,而后问道:“你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吗?”是呀!多么简单的问题,这也是那段时间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教授问问题总是能够直击核心。并不否认,如果选择这样去做,对我的经济收入会有大的影响。教授接着说道:我并不否认你的发心。只是,你知道吗?其实,你完全可以把这部分资金用在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地方,比方说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就不去这样做了,而是可以转换方式去做。我依照教授的指导,开始转换自己的思考方式,试想:“在你不会游泳的情况下,看见有人掉进河里,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有人说我不会游泳,所以,和我没关系,一走了之。有人说,我虽然不会游泳,但我还是想救他,最后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最终的结局是肯定的,两人都溺水身亡。还有人说,我虽然不会游泳,但我完全可以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方说:看看附近有没有藤条,树枝等能将溺水者救上岸的物质,或者说拨打相关救援电话等等。你会发现,救援的方式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就这样,我暂时搁置了这件关于资助贫困孩子的决定。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投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直到后来的某天,在和朋友交流的时候他问道,未来想做什么?怎么做?也许是我的目标或理想在他看来有些过于天马行空了,可实际上真正的梦想有几个不是天马行空的呢!关健在于你是怎么做的?步骤是怎么设定的?后来朋友说到,你应该如何、如何,然后讲述了一个曾经听过的故事:“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当我长大了,我发现我的能力不能改变世界,所有我决定改变我的国家,当我发现我的能力无法改变整个国家的时候,我想我的愿望是改变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能力无法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变我自己,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我自己,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一开始的愿望就改变自己,那么我自己改变了,同样我也就能改变我的家庭,有可能改变国家,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我并不否认这样的思考方式也许是正确的,也许适合于某部分人。可实际上,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我想即使有一天他有能力了,也不可能说为这个国家、为名族、为社会去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立下志向,发下大愿,其实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会起到很多积极的效果的。再退一步思考,我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人生能够重新再来一次,他依然不可能改变世界,因为他被自己设定的这个改变自己的模式束缚着,因为改变自己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做的,我们其实真正需要做的是“适应改变”。因此,今天为止,我将这两种思考方式融为一体去看待,有人说这岂不是很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成为好朋友。

216、

不可否认你内心的能量也许很强大。从本质上来说,人也可以在某个阶段、某个质点上获得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但其实,我们是否对无量劫来所造下的罪业进行过忏悔这很重要。“忏悔”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抹去我们的罪业,但它能帮助自由落体的物体给它向上的力量,那会比原来自由落体的结果要好很多。其实,这个道理不难懂,理解起来也非常简单。过去生中你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下了杂菜的种子,今生可能在某个阶段生根发芽,如果种下的比较少。那么,对你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那是无量劫来呀!就犹如说,我今天种一点没关系,影响不大,但每天种一个种子,如果按你三万天计算,那就是三万颗种子,如果一颗一颗有序的长出来,那其实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办,每天吃完饭就拔一颗,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有没有试想过,如果是一起张出来呢?拔得过来吗?所以,我们过去种下的负面的种子、发射出的负面的信息和能量,如果在某个截点突然来临,你做好准备了吗?记住,它是不会提前和你打招呼的,它会像滚滚长江之水奔腾而来,你若没做好准备那“终将”走向黑暗,这与你是否学佛、依止哪位上师都没关系。你内心的力量提不起来谁也救不了你,真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别让“再等等看”成为你生命的常用语,真到那时,它的能量会完全超乎你的想象。说实话,我们身边有很多厉害的不得了的人,灵性、神通、算命等等,天天神神叨叨算来算去,没有一样不在玩的,平时看着很潇洒,装的像个大师,当境界来临的时候,怎么样?还不是乖得像孙子一样,你以为他不想从头来过?想,只是哪有那么多好的机会留给你喽!所以,一帆风顺的时候装装修行人其实谁都会,因为那是演戏嘛!何必当真。但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变回了普通人,普通人其实没什么不好,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到这个普通世界的,再做做普通人其实这就已经很不普通啦!还瞎追求啥.....

217、

“文人不值钱国家没希望啊”!“文人”是传播国家和名族文化的使者。而今天,取代文人地位的是低俗的明星、无聊的影视剧、和盲目的崇拜西方价值观的无知者(注:小丑)。毋庸置疑,中国在过去的30/40年,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精神财富却加速下滑,已经很难看出,这是有着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智慧名族。近年来,又因为“道德”和“名族”,而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在这重要的时刻,习总书记提出了“复兴传统文化”。其实,这是我们每位国人都应该时刻牢记在心头的使命。因为,“复兴传统文化”这不仅关乎个人前途,也关乎着我们子孙的成长和发展,总而言之关乎着国家和名族的兴衰。虽然,你没有生活在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去参军去保家卫国,但是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是你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是需要牢记在心头的使命。

(注:如果还没有认识到文化 的重要性,你不妨试想一下。一家有着2/3万人规模的企业,没有文化那是多么的可怕,或者说文化、价值观是以“钱”作为中心的。可想而知,无论这家企业发展的规模有多大,只要遇到小的经济危机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核心原因在于“没有文化”)。

218、

南师这篇文章,至少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要生气、更不能做让ta人生气的事。“生气”就是干傻事。你想想,如果是因为我,让ta人生气,ta人身体产生毒素,减少寿命,这个因果责任我要承担,过去这桩事情我没有联想到,干了很多傻事,现在明白了,所以这个事情以后我不干了,因为这是“傻事”、是与他人结冤仇的事。所以,此生尽量做到不与任何人结冤仇,你才能欢喜。

219、

修行的路上,如果你不再将身体视之为束缚,而是成就自己的契机,生命能量随之开始提升,无限种可能也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220、

有人说开悟是幸福的,其实开悟的状态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如果非要说,我想这种感觉应该是没有所谓的快乐/痛苦、美/丑,善/恶,没有所谓的二元对立。取代二元对立的,是平静和自然,开悟与我们所谈到的“生命能量”一词是相通的。开悟后有多重的生命体验,“生命能量”一词是能在三维空间找到的对开悟状态相对恰当的描述。

221、

什么是“禅”?什么是“修行”?“言行举止,行住坐卧”无不是“禅”,无不是“修行”。要明白:“走路就是走路,吃饭就是吃饭,不要让它与你生命中其它的事物产生任何链接(注:除身体以外)”。走路的时候,试着数一数自己走了多少步?吃饭的时候试着数一数自己吃了多少口?学会在生活中调动自己的感知能力,去体验生命赠与我们不同维度的喜悦。

222、

网友:你的工作是什么?

关健: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走进所有心灵困惑者的世界,帮助他们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人生与世界是怎么回事。

网友:那这条路会很漫长啊!

关健:是呀!所以,我没为它设置终点。

223、

“厚德载物”,出自于周易(易经),清华大学设为校训。“德行”是承载财富等外在物质的基础,我曾做过形象的比喻,德行是船(注:有大船、有小船),船的大小决定了所装物质或财富的多少,本身德行不深厚,却享有超过自己能够驾驭的财富,就未必是“富”,而是“祸”,这里可以用辩证的方式去理解(注:反者道之动)。再来看看“福报”,”若自身福报很大,没有懂得惜福,福报享完,则命不久矣。本身命里福报很大,今生干什么都比较容易(同样的一件事情,你怎么做都做不好,福报大的人,做起来就非常容易)。所以说,今生我们能否把事做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福报,其次才是努力有几分。换个角度来解读,命里有福报,若通过不正当的渠道或手段去获得财富。那么,原本命里的财富将大打折扣,这桩事情不能不懂啊。

224、

睡前、醒后。每天来这里看看,我保证它会让你看明白你直到现在还没看明白的东西。“也许,你因为忙,没有时间去墓地;也许,你因为忙,没有时间去医院”,但你别着急,即使你不去,它会比你相信的主动。你不曾体会,那些失去“自由”与“陪伴”的人,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你需要明白的也不多,只此一句:“你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本是一条命”!

225、

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象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的高贵、仁爱和真诚。

226、

南师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一桩事情。过去我们常说:“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不好的言语,不只是伤害一个人的自尊,严重的会伤害到别人的性命,有时伤害到性命还是小事,甚至可能断人法身慧命,要背严重的因果责任,这桩事情就麻烦了。所以,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语绝对负责,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要谨慎。

227、

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发现,问题总是出在“信”字上。华严讲:“信为道源功德母”,你真信吗?“真信”就能成就。“假信”决定不能成就。我们过去,也是把“信”放在了嘴上,没有从“内”往“外”发出来,遇到境界才发现退转了。

228、

“你只有有限的时间,如果你不用这段时间来清除你灵感上的阴霾;他就将逝去,你亦将逝去,并永不复返”,沉思录中出现的这段话,与稻盛和夫所领悟的完全相通,离开这个世界时的灵魂,比出生时更加的纯洁、美好。只是有个地方值得思考,沉思录是公元前完成,稻盛和夫的感悟是近些年。所以,一个人只要想,任何时刻都是最佳的。

229、

读这篇文章让我有这样的体会。过去因为我们的无知(注:未觉察到身体的种种表现),让身体承受了种种的痛苦,而我们却浑然不知。直到后来随着感知能力增强,觉知意识提升,我们才认识到,过去的种种行为对身体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好在我们今天又重新认识到,随着生命能量的不断提升,我们还是可以修复我们身体系统的,但配件会比原件更好用吗?这个答案是未知的,必须要我们自己去体会。

230、

人这一生,若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不能说“做成”,要在做好的基础上去精进,尽最大的能力把它“做成”。那么,不论是“做好”还是“做成”,决定有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一定要“专”,决定不能“杂”,杂就“乱”,心乱了,决定不能成就。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和“一门精进,长时熏修”的意思完全相通。但一般人,决定想不到,一门当中其实还有很多门,究竟该专注哪一门?专注在,能增长信心、能扎下善根的一门上。这就是说,要想有所成就,学东西一定要依寻次第。

231、

这篇文章再次印证,我们之前和大家汇报的。你发出的每一个音都蕴含着正确的意念,这些声音会在你的内在以某种方式产生振动,你要试着去感知它(注:要以积极的正确的意念为主)。如果说,你与任何人对话,都能假想成最后一次对话。那么,这不仅能让声音得到净化,甚至于身体系统都会得到升华。

232、

每个人都生存在“现在”这个时间里,“现在”是一个不可分的点,而他生命的其他部分,不是已经过去,就是尚未确定。

233、

当你真正的明白,有些东西是根本不需要出现在你生命中的。并且,你开始试图去清理它,你的生命从此刻将迎来喜悦。所以说,真正的“喜悦”,与外在的物质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至少它是关乎你内在的事。而我们所说的“痛苦”,往往是源于你的“头脑”,似乎总是想将矛盾的两者联系起来。

234、

从表面上看,似乎我们拥有了一样物质,也就同时拥有了其他的物质;但从本质上来看,这所有的物质,都是建立在有“当下”,这个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当下”才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除此之外,我想不到,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够把握的!

235、

在别人看来这不是问题,在你看来这是个问题,所以,从本质上来看,你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我是一切的本源”,所有一切之所以成为问题,那首先是我自己有问题。

236、

我始终相信,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幸”的事,如果有,那一定源于你的无知。而后来,我又在思考,为什么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答案呢!有人认为应该是喜悦的事,而在有些人看来却是悲剧。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答案,并不是源于我们头脑的不成熟,而是源于“你不愿意重新审视你所看到的世界”。

237、

生命本是一次无意义的旅行,你之所以认为它有意义,那是因为你为它赋予了“意义”。去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就好比说,在我们看来是很有意义的事,而在有些人看来,那根本就“毫无意义”。既然,是否有意义都是我们自己定义的。那为什么你还会有痛苦、恐惧等情绪呢?为什么你不为“恐惧”和“痛苦”也赋予意义呢?至少说明,在你的头脑中有太多对立的意识。试想,如果不能够让它们和谐共处,或融为一体,你的生命怎么可能迎来真正的喜悦。

238、

越是浮躁的时代,我们越需要静下心来,那表面所诱惑着我们的一点点快乐,其实与本性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我们为什么会被欺骗?不正是因为表面的那一点点快乐,可以满足我们内心那一点小小的欲望吗。直到发现它是欲望的那一刻,我们才明白,这是我们一直想要放下的,也是我们必须要放下的,因为你不放下,就意味着无法继续朝前走去,也无法拿到智慧给予你的真正喜悦。

239、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按照最初所设定的那个方向前行。实际上,我们对于“缘起”的思考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如果不能把这个本质性的问题搞懂,在前行的过程中,难免对事物心生执着,我想,即使达到了最初所设定的目标,于内心真实的想法而言,仍然是背道而驰。

240、

“痛苦”是我们不想要的,“喜悦”是我们想要的,而“成长”是每个人必须要的。要“成长”就会有“痛苦”和“喜悦”出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试着为“痛苦”重新进行定义,至少当“痛苦”的事发生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喜悦”,如此这样去看待生命,哪里还会有所谓的“痛苦”?如果说真的有,你也可以选择用爱去承载它,毕竟它是自然出现的。

241、

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一个人,会想去违背“天性”做事,但我们又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仍然有人选择,选择用无知和欺瞒去压倒智慧,这是作为人的一种悲哀,至少我们应该感到羞愧。

242、

什么是“修行”?“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做法,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正当”?“正当”是善,“错误”是恶,断恶修善要在这里下功夫,从最难克服的地方去下手。

人生感悟

你无法决定他人如何去想,但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去做。毕竟命运这一桩事情,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虽然,有人会选择将它归还到命运之神的手中,任由命运之神来随意的操控。然而,这所有选择都无关乎对与错,只因为它是你的选择,你是一切的本源。

243、

睁开眼睛看看,你眼前的事物,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包含了“一切”。那些,已经过去的、正在发生的、和未来将要发生的,都不过是从你眼前所看见的这些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元素(注:包括色身最终归回于尘土)。那所谓的“创新”,也不过是这些元素的重新组合(注:特斯拉),或者是将极不可能发生反应的两者融合起来,让其再次发生可能。然而,对于“悟道”或“灵性”修行者而言,眼前的事物,已完全足够你去“悟道”,不必再去寻找什么。所以,“当下”就是最佳时刻。

244、

有谁成为了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喜欢的人?没有。所以,你没必要苛求自己,非要自己变成他人都喜欢的模样。如果你非要这样去做,多少算是对生命的亵渎,毕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没有太多理由可讲的,这也是关乎自己内在的事。无论,你是长成自己欣赏的模样,或是不屑的模样,只要你还在做你自己,还会有什么会比这更重要的事吗。

245、

当你允许任何事,开始在你生命中发生;当你允许任何人,在你生命中出现,这就是“接纳”的开始,也说明了你开始被人所需要。

246、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本身内在生命能量的探索,二者并不矛盾,是相互印证、协调并进的。教学方式中,我们暂且用佛学来揭示这个问题。就如那位哲人所说:“没有佛学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佛学是跛子”,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在不断印证着佛在三千年前对众弟子的开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告诉我们,无量的智慧本就含藏于你的内在,只是因为众生的心被妄想、分别。执着的尘沙所遮蔽,只需扫去尘沙即可拨云见日。六组能大师,在悟后开示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不局限于任何维度的、自性中自然流露出的智慧。现在来解决你问的这个问题,所谓的千里眼、顺风耳,只是简单的呈现,可以理解为“相”,也可以理解为修行过程中的神通(注:只是一法,万法由心想生),关于神通,这在很多祖师大德的遗训和典籍中都有记录,且在当代能做到者,也有很多。但这不是修行人所要去的终极方向,换言之,佛是什么?如果用空间维次去理解,那就是N趋于无穷大,是具足无量智慧者,是明心见性、是破迷开悟者。神通只是1维到N趋于无穷大,中间的某一个维度,修行不是为了掌握“神通”。我们也发现,那些修神通者(注:千里眼、顺风耳者)越往后,越痛苦。按道理说,开启了这个技能,应该感到开心才对。这是因为修行的过程中,执着在了中间的维度上,心生诸多妄想,再想突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祖师大德,都在不断告诫弟子不可修神通的原因,神通是二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所以说,修行之人永远保持内心的警觉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很好的,但前提是一定要坚信自己本自具足。很多人功夫不得力,问题就是出在这个“信”字上。你问他:“你相信你本自具足吗?”他说:“我相信”。你在问他:“你真的相信你本自具足的?”他说:“好像是的”。这说明内心是有疑惑的。所以,做不到问题就出在这个“信”字上。

247、

在你的生命中,与任何人所说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对方生命中所接收到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切记!不要说任何可能让自己后悔的话,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248、

世间存在的任何一个质点,都具足着宇宙的所有信息。一旦你开始审视它,所有关于生命的奇迹,都会像被打开的魔盒一般,遍及宇宙的任何角落,但前提是你要开始走向它。

249、

“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的答案,往往比问题本身更简单,可我们却在让它变得更为复杂;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答案,会不会比简单的问题的答案,还要简单呢?”我们看看,今天的人都很忙,忙什么?忙着找答案。它们忙着在延长线上冲锋陷阵,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是在陷入更大的危机或循环中。就好比说,今天的科学技术、医学技术,都开始取得飞速的进步,但直至今天医学、化学在某种程度上都无法向你展示头脑的本质。所以,任何一个行业、国家、人类,都应该给自己点时间,反思一下,会不会是方向出现了问题。今天社会上千奇百怪的事件,又在向我们说明着什么?那在我看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从0到1,需要的是一种“颠覆”,还有可能是一种“维度的跨越”,甚至有可能是“天道的跨越”。就好比说,一个人坚持100年所有的事(自己以为很快),但另一个人,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换个角度去思考,上升一个维度去体悟,得到的结果将会是相同的,甚至是完全超越前者的。这句话的目的,并不是说坚持、努力等等,这些在人类看来是无比高贵的品质不重要,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太过于依赖这种品质对我们可能带来的帮助。

250、

只要你能感受到喜悦,任何成长方式都是绝佳的。你无须听从他人的引导,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从本质上来说既是相同的,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因为这是你的生命,不是吗?

251、

关于生命这个话题而展开的故事,在你看来无论是重要的或不重要的,终有一天都会离你远去。而你需要做的,只是用心过好当下每一秒,去尽情的体验生命带给你的那份喜悦与精彩。

252、

所有关于生命这个话题展开的讨论,或引发的故事,只要没有建立在“活明白”这个基础之上,这种讨论对于生命本身而言,无异于是慢性自杀。所以我们说:有的人虽然活着,其实早已经死了;而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可实际上他还活着。

253、

你完全没有必要和毫无生命体验的人,发生任何争执或分歧,因为这种争执,除了反映出你不成熟,也在说明着你比他更无知。

254、

头脑与有限的物质世界产生连接,那么思考就永远不会有尽头(注:“思考上瘾”),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你停止思考,而是说,认识到思考是一件很棒的事,是让你的喜悦增加的方式。

255、

“时间”是个假相,一切都是“假的”。当“时间”与“生命”产生链接,我们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是“体验”,“时间”让我们有机会进行修行、有机会进入不同的空间维次。所以,你需要做的是“体验”,别局限,去思考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事,在向我说明什么?我该如何做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基于欲望做出的,而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是这个物质“身”的自然变化状态。

256、

当你不需要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忘记这具躯体,只要你能感受到喜悦,感受到生命在成长、在提升,一切就好。

257、

生命有无限种可能,而你所体验到的,终将是唯一的。别人的体验无论多么精彩,于你而言,只是增加助缘,如果你不努力、你不改变、不去操作、只是了解,充其量只是增加见识。

258、

如果你试图通过眼睛,去认识眼前的事物(包括:男友、女友)。那我必须明确的告诉你“你会失望的”。作为“人”,我们最珍贵的是“时间”和“精力”。而想要去认识一个人,仅凭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你试着回想,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同一个你吗?答案:不是的  你都不是那个你了,你怎么去了解现在的他呢?你所谓的:“我认识他”。其实,也不过是认识了昨天那个残缺的“他”。所以,别再骗自己了,去用心的过好当下吧!。想要认识他人,先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了自己,你也就没必要去认识他人了。

259、

试图让她人去理解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本就是虚妄,关于世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每个人内在的事,你怎么能让她人去理解你呢!(注: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   很多人,其实也并没有表面上表现的那么坚强,尤其是遇到自己在乎的人或事。正如我所言,你因什么而心生执着,必将因什么而受伤(注:因为运动是万物的本质),没有人能逃离,这是真理,也没有人会拒绝真理,因为成长就必须要认识真理。

260、

在你的生命中,除非你愿意,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成为你的“老师”。然而,真正的老师不在外面,如果你总是依仗外在的哪个人是你的老师,那本身就陷入了执着,试着把“目光”向内聚焦,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导师。

261、

谁“死了”?从来就没有人离开过这个世界,世界也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被你局限在了可触摸的范围,这就是事实,这就是真相。

262、

什么是二元?“人”是“人”,“事”是“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人”和“事”,就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回归”,但不是“落后”。表面上看,传统文化有落后的部分,新时代讲求创新,但是谁把它划分为二元的?实际上,儒释道文化,代表不同系统,系统结合形成多元文化(大系统)。研究一套系统的运转机制,熟知底层逻辑,就去到了“天人合一”,确切的说是“天人本为一”。

262、

不要同无知的人进行交谈,你的生命其实可以浪费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换个角度想想,上帝之所以让他变得无知,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自己去认识到什么。所以,你没必要和上帝抢活,毕竟上帝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上帝也很忙!

264、

说出一句话,总会有诸多的人去无端作意,认为是在说ta,这属于:“他人从未射你一支箭,你却拿着箭往自己的身上插”,此种无端的作意,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此类问题的出现,是源于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想自己能被所有人接受或喜欢,换个角度去想想,上帝也会有人不喜欢,你为什么要强迫自己成为高于上帝的人呢!放轻松点,去做好你该做的,成为你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265、

“当下”,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如何把握,决定权掌握在你手中。去看看那些“觉悟的人”,他们一生都在做一件事,而当你去问他们:“你们在我什么?” 它们会告诉你,我们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但谁又不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呢?是的,我们好像都在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但为什么最终的结果还是会有所不同呢?毫无疑问,因为选择不同,因为迷惑的程度不同,因为觉悟的程度不同!

266、

从念头转起,从行为转起。以往我们念头是为自己,行为都是为自己,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从今而后我们为别人,不为自己。念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为一切众生想,世间可怜的人太多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可怜?没有人教他,不知道行善,不知道积德,恶因感受的果报,虽得人身,衣食常常不足,我们看到了,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

267、

“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环境、是境界,正报是人心,人心好,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福地;人心不好,走到哪里,哪里灾祸不断;风水学亦是如此。近年来,气候变得越来越不寻常,且灾祸不断,多地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我们不禁要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不要问别人,问问我们自己就知道了,你每时每刻存的是什么心?是什么念头?在世风日下的今天,你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了?切记!你的起心动念,无不影响气候的变化,今天这桩事情,没人讲了,原因是没人听了,懂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268、

今天我们讲“风水“,那上等的风水在哪里?在人身上。且它是流动的,所谓:“风水、风水”,它若不流动,这一桩事情讲不通,它的特质就像中国文化,其中有变动的哲学部分。就好比说人体的四大“地、水、火、风”,每时每刻你都在呼吸,你的血液都在流动。所以说,上等的风水在人身上,再确切点说,是在你对心的把控上,当你时时意念好的人、好的事、好的物,那上等风水就不会弃你而去。

269、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无常的世界。老朋友终将离去,家人也将化为乌有,我们都得留下累积的财富和资产。尼泊尔少年说道:“若从小爱我的父母亲、兄弟、亲戚都不快乐,我很快乐又有何用”?其实,这也是我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我们来到这世界,倘若不能让爱我们的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幸福,让他们脱离轮回之苦,那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270、

看清宇宙人生真相以后,我们明白了,此生决定不与任何人结下恶缘,冤冤相报何时了,顺境逆境学会随缘,看见别人行善、办好事,我们欢喜赞叹,这一桩事情多好,干嘛要做那些糊涂事情呢,六道轮回的事情,贪嗔痴慢的事情,我们通通回绝,决定不做,有人说这很难呀!记住,不做将来会更难。所以,要从当下开始做起。

271、

人为什么会有“痛苦”,要知道,产生痛苦的原因很多。其中,欲望占很大一部分。主要表现在,想要的“得不到”,会心生痛苦;想要的“得到了”,然而“放不下”,也会心生痛苦。所以我们仔细想想,这是问题的根源啊!

272、

决定与人结善缘,不结恶缘。反观今天,我们诸事不顺的原因,就明白了,一方面说明我们做事在方式上还要调整,另一方面,也说明过去生中没有与人结下善缘,这是“因”,今天所呈现的是“果”。所以,我们现在开始与人交往,学会结善缘,决定不与人搞对立、起争执。时刻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别人是对,我们是错,别人是错也是对,我们是对也是错!

273、

从你决定出发开始,身边总会有人质疑你。这其中,包括“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以及看似很爱你的人。那其实,我们不能决定别人怎么去想,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去做,毕竟这是你的人生,你拥有决定权。更何况,你的这个选择不只是为你自己,你是为天下人才做出的这个选择。因此,当他们不理解你的时候,质疑你的时候,其实你更没必要在意。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站在18楼和站在3楼所看见的风景注定是不同的”,但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明知道所见风景不同,你还选择去争论,这多少有些无知。

274、

我们人生活在世间,实际上自己生活所需要的非常有限。可是欲望炽盛,想要的太多,想要的得不到就会痛苦;得到了怕失去,也会痛苦。因此我们说,要学会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被动的,攀缘是主动的。也就是说,你们要的统统给你,你不要的,我要,所以决定没有利害关系,我们才能相处更好。如果你也觉悟,你一定也能够“推多取少”。今天的人们,不懂得这一桩事情,盲目的追求西方错误的价值观,总是要讲求竞争。实际上,属于你的,根本不用去争;不属于你的,你争也争不来。那你说人家得到了,那是因为人家命里有,你没有啊,你过去生中没有种“因”,今天怎么能结“果”呢?果真得到了,这桩事情讲不通啊,那岂不是因果错乱了。那有些人偏偏要争,能不能争来?答案:能。 但争来的是祸,决定不是福。那有人说,我就是想要怎么办?实际上只要依循正确的方法,也还是可以得到,我们说:“有求必应”,这要看你怎么求。

275、

“我不是现在的我所能够认识的我,我更不是你认为的我”。因为,属于我的每一刻,我都会像这个世界那样,随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请你永远不要局限,你对自己的认识,也不要纠结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你就有着无限种可能。就好比说我们的“身体”,它就像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在诞生时,本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后来,因为操控这套系统的“我”,所思、所想、所意念的不同,导致与其他的系统在体验上、在效率上,逐渐拉开差距。而随着你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原来“身体”只是构成“我”很小、很少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所以,我们说:“身不是我,我不是身;身有生灭,我无生灭。”

276、

如此看来,我所说的没错:“和你聊天,简直就是浪费生命”,这句话是完全成立的。修道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一个人爱说话,经常用嘴巴,一定会短命。所以我上课太多,有时候一连七八个钟头都在讲话,这就是在求早死。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开了,而是精气神漏了,因为讲话时精神、意志、脑力、血液都在放射,都在消耗。一句话讲出来,生命全体的机能都要动,所以消耗得很厉害,也就是开口神气散的道理。所以修道第一要“闭塞其兑”,所有开口的地方都要封锁,不向外漏。

277、

今天我们看,江湖上做培训的,有几个能把课程讲好的?没有通通都是背口诀、耍嘴皮子,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说这是假把式。你试试看,同样的课程讲百遍、千遍,你比他讲的不知道强多少。所以我们说,真正开口能把宇宙人生这桩事情讲的通透,真能启迪迷惑众生的,实在话讲,没有多少人。大部分都是把听众讲的越来越迷糊,讲的神魂颠倒的,通通都落在思想的深渊。我们看思想这个词“思想”,“思”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心”;“想”上面一个“相”,下面一个“心”,还是有分别的相,仍然是落在执着中,中道的边都没够着,哪里能开导迷惑众生呢。所以说,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镇痛剂,只能缓解暂时的、局部的疼痛。真想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乃至于获得究竟圆满的智慧...,还是要一步步的来,要走正路子,或者说把路子走正。

278、

多说句:“少做点、做多了吃不完,也比浪费掉要好的多”。实在话讲,今天还有很多地区的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吃一顿饱饭,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我们今天大肆的浪费,实在话说,今天的粮食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今天再不节约,未来粮食问题将是大问题。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后代子孙怎么办?今天的父母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实际上讲,他不会爱呀!今天你的行动,是在饿死你孩子的孩子,你哪里是爱呀!爱是行动,不是停留在嘴上,你爱孩子,就做出表率来,把好的行为落实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从小珍惜粮食,而不是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据说有人给宣化法师供养一栋大楼,原因是什么?因为看见他吃饭的时候,1张纸,擦拭完毕后叠起来,这个用作做了8次,一张纸用8次,这是惜福啊!把钱放在这种人手里,比放在我手里,所产生的效果更大。

279、

我们今天看到那些所谓的“导师”。他们自认为,在营销、在沟通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且做出过营销的成功案例。熟不知,能被你销售成功的人,你和他的缘分都很深,你若不信,你可以用心去感受、细心去体会(注:没有缘由对方就是愿意相信我,我就要让他上钩,把他口袋的钱拿出来,放在我的口袋。熟不知,你是在用自己的福报做交易)。其实我们今生能够相遇,那是需要很大缘分的(注:五百次的回眸,才换的一次擦肩而过,何况能被你用话术销售成功的人呢。)我们既然有这个机会相遇,那就是“缘分”,为什么不把这份“缘”转化为“善缘”,偏偏要整成“恶缘”呢。糊涂啊,来生他再骗你,实在话讲,干这一桩事情的人,真的是太傻太傻了。不止如此,更有甚者,竟然还将这些骗术整理成书,实在话讲,你与其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去出版那些迷惑众生、误导终生的书籍,你不如去干点正经事情,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我们说的,体道、悟道,这一桩事情还没整明白,便开始忙着“布道”。敢问,你布的那是什么“道”?决定是邪魔外道,是邪法、不是正法。就拿出书来讲,古人出本,那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甚至几代人历经重重障碍,才能完成的。那真的叫“以命写书”,这样的书籍流通越广泛,对世人的帮助越大,流传的也越久远。相应的,子孙后代也都受益(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道理深,我们在这里不做深入讲解。我们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这个好理解,古人说:求做圣贤,基础是孝道。你的这种书籍时刻在欺骗自己的父母,你的孝去哪里了?所以,决定无法成就,来回在六道里打转,苦啊。这桩事情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妄语,大家要知道)。反观,我们今天的人,三两把刷子,就开始忙着著书立说,这是剪刀加糨糊,纸笔满天飞。所以,也奉劝今天看书的年轻人,大家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为看错书比不看书所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280、

各地的景色是硬件,其实都大同小异,但不同的是软件(文化)。文化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用心更是感受不到的。就像我的家乡“新疆”,没有去过的人,谈起新疆首先是谈虎色变,那里是不是有些乱?这种人基本是活在井里看世界,所能调用的,也就是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想象力。新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和普通的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想在中国玩软件,你不去新疆那就等于说是闭门造车。

281、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无知者爱上无知,就如装睡者在你面前,你能叫醒他的唯一方式就是和他一起睡,让他彻底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白天、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真实的自己,这是叫醒他的最佳方式(注:从内在去唤醒)。

282、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这么多?果报,我过去没有好好地对待别人,今天遭受这种果报。如果我们能够以善心、善意、善行,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一生就事事如意,一切时、一切处,自然得到贵人相助。我们肯帮助别人,自然就得到别人帮助,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283、

过去这些年,我们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遗留下来诸多的问题,尤其今天我们看到在经济、在ZZ等领域,这些问题开始高频率发生。然而,在我看来,越是处于这样的变革时期,我们越需要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要坚定的相信“病痛”只是暂时的,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这些年,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民族的自信心下滑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未来将会是更大问题的导火索。

284、

过去我们盲目的效仿西方的价值观,任何事,都讲求“竞争”、讲求“争取”,实在话来讲,做事可以积极主动,“争取”就完全没有必要。属于你的不用争,它自然会来;不属于你的,竞争也没用;竞争能不能得到?往往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会打折,且是“祸不是“福”,现在人不懂这事情,往往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回头、才觉悟。“竞争”这一桩事情,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做的,要是“竞争”能得到,释迦牟尼、老子、孔子,都去竞争了。

285、

“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一桩事情先问问自己,做到位了没有。星云法师说:“我这一忍,就是五十年”。净老说:“到今天为止,仍然在面对别人的诋毁与谩骂”。关健说:“坚定了方向和梦想,所有的诋毁和谩骂,都只是一路的伴奏”。

286、

我们说:“老来得福”,这个决定是“福”。所以说,年轻的时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多做好事情,即使吃亏,也不妨碍什么,没关系,尽可能去做。因为,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世间决定没有人吃亏的,明白的人能把这桩事情看懂。反倒是年轻时候享福的人,我们看看,年岁大了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能力很强,对于赚钱只要讲求技巧、会话术就行,通通都搞错了。实际上你能赚到的,都是你命里有的,是凭借命里的福报在支撑着你所谓的幸福生活。我们看,有多少老人,命里福报享完了,而寿命没到尽头,生活那是真的“苦”啊!这时候的“苦”,你也只能受着。而今天世间人不懂这桩事情,因为大环境已经染污了,心天天随着境界转(注:心随境转),可谓愚痴到了极处,直到因缘会遇时,才为早年的行为感到惋惜。

287、

世间所有的“得到”,都是建立在“放弃”的前提之下的。“放弃”也并不代表“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暂时的选择“放弃”,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成功”。

288、

我们要常常想到,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有多少人缺乏日常的用品?我们得来的容易,这是仰仗过去修了一点福报,今生也能够断恶修善,感得的报应。可是想想许许多多生活在困境的那些人,我们自然就懂得爱惜物力了,生活只要能过得去,平安就是福。人生在世,三餐能吃的饱,穿的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休息,足矣!如果有多余的福报,要知道布施给众生,要懂得惜福,懂得培福。

289、

但凡不能成就,大多问题出在一个“信”字上。即使信,也是“半信半疑”不是“全信无疑”。仍然见思烦恼,仍然夹杂着看法、想法,这个麻烦就大了。学习经教、依止上师,回归源头处,我们所依据的都是“经典”,那“经典”是什么?“经典”是源于高维空间的智慧,不是普通的“知识”。所以,决定不可执着在字面的意思。这就好像老师对你的指点,他是站在的不同的空间维次、不同的高度,去引导你的。倘若,你仍然有:“我是这样想的”,那决定不能“成就”,成就也是“小成就”。于是你就联想到,一个“信”字,所产生的力量有多大!简直大到不可思议。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这一个“信”字上疏忽了,去追求“主见”,通通都错了。

290、

实在话讲,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公司,表面上光鲜亮丽,实质上已摇摇欲坠。其实,表面上的那点光鲜亮丽,也是老板凭借自己过去所累积的那点福报,在勉强支撑着,决不是说他的能力有多强。正如我们常说的:“人在世间能否成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福报。其次,才是努力有几分”。注:“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句话决定是真的,不是假的。也有人说:“事在人为”。切记!缘不具足,能力再强,只会错的越离谱。

291、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没有悟处?你能悟得多深?你能悟得多广?我们今天为什么不悟?就是没有做功夫。什么是功夫?放下分别执着是功夫。jing读的多没用,咒念得多还是不管用。什么东西管用?看破、放下管用。看破是真学问、真智慧,放下是真功夫。

292、

实在话讲,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关健在做什么。其实,知道与否,都不重要。因为我们不能决定别人怎么去想、怎么去做;我们唯一能决定的,就是自己怎么去想、怎么去做。而且我坚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293、

做人贵在“知行合一”。知而不能行,等于无知;行而不求知,等于无行。知道多少,就先去做多少。否则,就会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例如,弘一法师去拜访印光大师,看见法师每次吃完饭后,都会习惯性的用清水,将碗里的油渍及饭粒涮一涮,再喝掉。大师的这个举动影响到弘一法师,令法师无比赞叹,自此弘一法师更为惜福。由此可见,知多少很重要,但做多少更重要。

294、

死亡并不代表生命的终结,它意味着你将重生,进入不同的空间维次。想想,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是怎样的感受?陌生?孤独?恐惧?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人是,你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后来呢?是一直哭吗?不是的。因为我们适应了。因为我们接受了。从此,你开始被命运所左右着。直到后来,你慢慢发现,你是有能力揭开这长久以来笼罩着你的面纱的,从此你开始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你开始去走一条你认为你该走的路,恭喜你:“你活明白了”。由此可见,在生命成长的任何一个质点上,只要你把握得当,你都可以明心见性、得道开悟,因为这个质点包含宇宙的一切信息,那这个质点在哪里呢?答案:TA无处不在。切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是自己。

295、

少年人享福不是真正的福报,中年人享福也不是真正的福报,看他晚年有没有福报,这时节因缘。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会把自己的福报放在晚年享。

296、

对“食育”的基本看法、浅谈!

我们看,今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原子弹、氢弹、航空母舰,我们再看生物学进步也是超级迅速,但令我们疑惑的是,关于我们身体的很多问题,为什么到今天为止都没能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家、生物学家也坦言,我们对自身系统的了解甚至不到1%。因此,我们就想到,身体是一套超级复杂的系统,复杂到可以和宇宙相提并论。当然,我们身体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谁能把我们的身体系统搞懂了,谁就提前了解了这个宇宙。同时,我们还联想到,每个人的身体系统是无比复杂的,每个个体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试想一下,我们在不了解病症的情况下,就开始吃药危险不危险呢!再来看看,我们今天讲求“食育”。“食育”,通俗之意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那什么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呢”?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他们为此还精心设计出所谓标准的饮食框架。毫无疑问,关于饮食的教育,我们就必须和健康挂钩,和“活的久”挂钩。那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也有长寿之人呢。生活在富人区,接受良好饮食教育的人,也有因病而英年早逝的。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并不是不需要“食育”,而是不要被专家蛊惑,局限在了所谓标准的食育框架中,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系统本身就是不同的,对食物的接受程度和消化率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希望做食育的人,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智慧的去研究食育,让更多的人通过食育,来提升自己的觉察力、提升自己的感知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智慧。简单而言就是:“不仅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更要吃出智慧,吃到觉悟”。当然,做食育的人,也可以通过做食育,让自己越活越明白,而不是做到最后变得神神叨叨,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注:可以参考萨古鲁所著的《幸福的三个真相》其中有对身体系统,关于进食做了全面的讲解)。最后,为什么说吃都能让人觉悟呢?因为“道”是相通的、规律也是可做总结的。而且在此,我大胆的预测,“食育”必将是未来的趋势。但同时,那些所谓的专家,仍然在凭借一个标准化的PPT去独步天下的时代终将过去,这种人也终将被自己的思维所革命,我想这是毋庸置疑的。

297、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引用

“法无定法,为无上法,理无常理,为真理”。—引用

关师说:世间一切,皆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换句话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这就好比说,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的“我”。虽然,我所呈现的“相”,与刚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从本质上来说,已然发生了“巨变”。或许刚才还是“愚痴凡夫”,但现在已是得道高僧,或者说明心见性的觉者。那为什么,你始终认为你现在所看见的我,仍然是刚才的我?那是因为你也处在运动变化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平静的去认识“我”,你就知道我是变化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和我就像两辆同行的列车,在速度相同,颜色及形状相同的条件下,你是很难看出来另一辆列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而如果现在,我开始放慢速度,你就很容易分辨出两辆列车的运行状况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答案:“自己”(本源)。这个事例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需要时常静下心来平静的看待万物的变化,也是去平静的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会开启你内在智慧的,你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懂得,什么叫“本自清净、本自具足”。用世俗的言语来表述就是,你会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有着无限种可能,那过去之所以面对问题,会采取不成熟的方式去应对,原因是自己局限了自己、自己障碍了自己。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开悟”。其实,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些,就是和“开悟”有着直接的联系。那开悟后,就没有所谓的“美、丑”等对立面,看万物都是美好的、和谐的,而我的存在只为让它“更好”(注:想我所想,做我该做)。可以参考“道德经 第二章”和“第四十章”去展开思考。所以,开悟者面对一个问题,在上一秒的回答,或许会和下一秒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即使答案相同,但内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可能180度的转变,或者说达到了你难以想象的“高度”或“深度”。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一刻的“你”,和这一刻的“他”没有停止变化(注:“悟”)。所以,要使人“开悟”也是这个道理,所谓“法无定法”(注:去理解)。既然是“万法”那为什么又说:“无一法可说”?“谁说是佛说的,谁就是在谤佛”。以上这几句话慢慢“参”。真理都在里面,而你不契入境界怎么能够看清真相呢(注:哪里有真理?什么才是真相呢?)。(注:“高度”和“深度”在某种程度上所起到的描述作用是相同的)

298、

实在话讲,我曾多次推荐这本书。本人是第四次读,全书约52万字。为什么推荐?确实是经典,爱不释手。大家都知道,昨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注:观音成道日),全天身心舒畅,尤其是六点左右,简直可以用能量爆棚来形容。今早,手持太上感应篇,并将其轻抚于胸口处,能量自然流淌,身心愉悦。或许,这就是高维空间的智慧以文字的形式投射的缘故吧!就如很多法师所说:“很多次讲经说法完毕,看着自己所讲的内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尽然能讲这么好”(注:加持力)!

299、

老君台,偶遇算命先生。见我而来,主动开算,并说我有“老君仙气”,两人交流20余分钟。其间,与他交流“袁了凡”的故事,以及近年来我不可思议的经历,他听后为之震撼。后来,他谈到“你还要再来”,我说“今生一过,永不再来”,他说:“那你现在走”,我说:“时机未到”。我转身,他起身相送。至于钱,只字未提。就像净老与李嘉诚会面,嘉诚后来在电话中问到:“净老怎么什么都没要……”? 答案:“缘”。

300、

龟和蛇在动物里面,寿命都很长,灵性很高。鳖跟龟是属于一类的,放生的时候,它们懂得。在船上放生,放完以后,它会绕那个船一周,然后回头看,再离去、离去,它有灵性,它很感激你。只是它不通人类的语言,没办法交流,但是你看它的表情,你就能够解读出很多东西。——摄于老君台

301、

通通搞乱了、搞错了,生生把我从“关林”熏出来了。烧香的、祭拜的、求财富的、求功名的都来了,辛苦赚来的钱换成塑料的金元宝,通通往香炉了放,整个关林烟雾缭绕,环境彻底染污了。问问为什么拜关公?通通都不知道,只知道求财富。真正求财富应该拜“范蠡”,关公表“忠义”,你烧财富给他,你是行贿、他是受贿,怎么护佑你?“香”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大越便宜,里面夹杂太多不干净成分,这是不恭敬之心。实在话讲,有这个盲目烧香的钱,去实实在在帮助那些吃不起饭的人,这也算是表“忠义”,实在话讲,过去生中帮助我们的人千千万,现在到了我们该回馈他们的时候了,我们就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开始,这桩事情关公看了也欢喜。

302、

感慨:

1、若心不正,岂能抒写出此等好字

2、胸怀、格局、意境,衬托这等字

3、再潦草的字,相较今日世人之作,不知强多少倍,可见古人对此的重视程度,完全超越我们的想象

4、兴许其中的某幅画作,仅仅是作者随手创作的。于今日而言,我们却是爱不释手,可见古人当时的创作,不只是技术达到巅峰,内在对艺术的追求,也定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令人赞叹不已。

303、

实在话讲,真正明理、有智慧的父母,会常把孩子带到这种地方来,让孩子了解历史、接受文化的熏陶,孩子对中华优秀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他未来的成长会大有帮助。(注:虽然现场会吵闹些,但工作人员需要把维持工作做到位)。我们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盲目的,会把孩子带去接受30岁上下,社会上人称“大师”的培训会场,接受3天(注:3/5万的江湖培训)。培训的内容,大多是长浮华、助长贪嗔痴慢的内容。实在话讲,孩子在没有能力辨别好坏的时候,就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受伤的还是孩子。所以,我们现在的父母要引起警惕!

304、

永远不要带着过去对他的认识,去评判现在的那个他。因为人在任何一个“质点”上,都是有可能飞起来的。所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还是曾经的那个他,一切都在变化,你无法接受他“变了”这个现实,那是因为你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变,这不叫忠贞不渝,而是不思进取。你为了让他还能够和你顺利的交流,你默默的期望着他永远不变,“永远不变”就意味着“永远长不大”。去想想,是不是自己变得越来越自私了?人就是这样,永远认为自己所认知的,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最优答案。那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学会换个角度,去成熟的看待问题。

305、

实在话讲,生命极其短暂。“百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每当我们回忆过去这二十多年的生活,再想想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就像昨天刚刚经历过一般,真是恍如昨日。既然如此,我们在世间就要学会与人结善缘,不结恶缘。换句话说,决定不与任何人结下冤仇,真正明白事理的人就知道,这桩事情很麻烦。所以,我们尽量做到:“ta人喜欢的,我们欢喜赠予ta、布施给ta,决定不与ta相争;ta人不要的,看不上的,我们学会欢喜接受,学会赞叹对方。

人生,不要逃避,学会张开双臂,去接纳一切。因为你所遇到、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与此同时,再学会保留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这个“世界”,因为是它给到你这个可以绽放自己的舞台。(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是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无一物……通通讲的是一桩事情,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306、

“空”并不代表“无”,“无”也并不是说“没有”,换个不究竟的角度去揭示,甚至可将“空”,理解为“假”。所以,不可说、不可说,说者全是“错”,“不说”也未必说明“对”。因此,禅宗“说是一物既不中”,实乃“中道”的智慧,就像中华文化,讲求“变”,而“不变”也是“变”的一种,可谓将辩证法、哲学的思想,发挥的淋漓精致。

307、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开始大声并公开的谈论如何进行“避税”的时候,我很难想象这个国家的希望在哪里?偷偷摸摸、有所回避的谈论,倒是有情可原,至少说明毕竟是少数,当大多数都开始谈论的时候,这就说明,上层建筑已然出现严重问题,而相关的政策我们却未见踪迹,这说明已经严重滞后了。再看看今天社会性的事件,开始高频次的发生,这让我们联想到“依报随着正报转”,环境已然出现问题,更可怕的也将随之而来。

308、

很多学生在问,老师为什么每天都会发一些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我告诉他们,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不在影响身边成百上千的人,影响到他们的所思、所想。既然如此,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接收到正面的信息、向他们传递正能量。所以说,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好与坏,它取决于所使用它的人,就好比说“朋友圈”。

309、

过去,我们在购物时,也会进行讨价还价。这个前提是,我们对物品的真实价格不了解。而现在,我很少会讨价还价,甚至会多付,很多人感觉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现在很多行业生意都不好做,甚至是在赔钱经营,你的讨价还价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对方的生活。这就好比说,很多路边摊的物品,相比超市的价格而言,都会低一些。而你的讨价还价,可能会影响到对方的生存问题。这其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心行”。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感动,而升起赞叹之心。实在话讲,我们和这类人,就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必要,往往他会直接给到你市场价,或低于市场价。如果你再进行讨价还价,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生活。相反,遇到这类人我们不仅不应该讨价,还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多给,因为他们的“心行”直接反映了,他们会比我们更懂得如何使用财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所以,在我看来财富这个东西,就应该去到更会使用它的人手里。

310、

“小心驶得万年船”,就这句话来说,含藏着很大的智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深层次来看,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任何时刻不要走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路,而是让你懂得依据规律去行事。也是告诫我们,要学会时时去捡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如理如法?换言之,有没有在依照规律行事?如果没有,就要懂得回头。否则,将会酿成大错。举例,我们看到世界上有很多有财富的人,在创业的初期,“心”还是正的,但随着自己财富的增加,外界物欲的诱惑增强,而自己的定力又不足,继而开始从事不正当的业务,甚至开始堕落,这种事情我们在社会上见到很多。更有甚者,因一个女人,而毁了自己前途的,也屡见不鲜,最后的结局真的叫“身败名裂”。我们想想,这么大的福报,为什么不能一条正路走到底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那是因为心随境转了。我们再看看贪腐的官员,哪个不是名校毕业?都可以说是学识渊博的人,最后为什么倒了?心行不正。所以,我们回归主题,“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重点在“小心”二字,这两个字值得我们用心去“参”。很多人都是在这两个字面前倒下了,甚至很多人认为“小心谨慎”就是“胆小”,结果被对方言语一激,走上了不归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两个字上下功夫,不是知道、明白就行,而是要做到,要落实到生活中。

311、

死亡这个现象,代表了生命的无常,什么是无常?是讲一切都在变化,无常是讲原则,变化是讲现象。庄子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你出生第一天,已经开始死亡,第二天已经不是第一天的你了,20岁的你不是29岁的你了。所以,上一秒心生烦恼,但上一秒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拿着上一秒的烦恼,来伤害这一秒的自己?这不值呀,很多人不懂这桩事情。

312、

实在话讲,我们穿的朴素些、吃的简单些,都没有关系,都不妨碍我们精彩的活着(注:人生是否活得精彩,和钱没有本质的联系,穷人也能每日法喜充满的活着)。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拿出些钱财来,去救济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群,救济那些在生死边缘的人,岂不是大家都很欢喜。所以,完全没必要把钱花在那些长浮华的地方,那叫花冤枉钱。

313、

一个人即使全身赤裸立于世人面前,仍然会有人认为他是有所保留的,是有所企图的。这就说明,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做,总会有人质疑你,但只要你相信那是“真理”,你就可以义无反顾的去做,因为你所体验到的,他们最终也将体验到,只是时间问题(注:“合一”,心物一元)。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接纳”,是明知那是宝贵的时间,却也能够做到奢侈的去体验的人。

314、

“人生”这桩事情,你想要去搞懂它,它就开始变得复杂(注:“有为”);而当你不去想,怎么才能搞懂它?它开始变得简单,而简单并不代表你真能搞懂它。所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觉者,都是在不经意间搞懂了“人生”,可见真想把人生这桩事情搞懂,也还是要遵从“无为”这招的。这个“无为”其实是无所不为,里面有很大的智慧,呈现很多规律。所以,我们在做的,不只是把“人生”这桩事情搞懂,还要添加“宇宙”二字,所以叫“宇宙人生”。

315、

“思考”是会让人变得成熟,也会让人变得无聊的工作。当然,这取决于所思考的事?如果天天为芝麻绿豆大的事去思考,耗费精神,在我看来实属没有必要。就如某位哲人所说:“存在即合理”,既然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何必再去界定什么是芝麻、什么是西瓜呢?反过来说,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那就很好,难道不是吗?那关于生命的意义,又是由谁界定的呢?当然是“自己”,所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316、

人很奇怪,每天都在走同一条路,体验却是不同的,这种体验,往往能让你获得一些你想要的,比如说智慧、爱情、感恩等等,但同时也能让你失去很多。反过来看,人生就是不断抉择,不断拿起、又放下的过程,尽管有些选择,在当时看来做起来会比较艰难,但我们仍然要做出选择,或许这会很无奈。那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无奈源于什么?其实,是源于没有放下不合理的“欲望”。

317、

人老了,牙齿先掉,而不是舌头,也就是说舌头柔软,懂得保护自己。而牙齿坚硬,人在年轻时,容易意气用事,最后吃了大亏,后悔莫及啊。做人也是这个道理,随着我们年龄渐长,人也慢慢变得成熟。此时,更要学会让自己变得柔软,先从性格开始,从待人接物开始。当然了“柔软”不是“软弱”,世间人常常在此处产生误会,“柔软”是待人处事之道,是高度的智慧,是品行的彰显,柔软的就像水一般,绝不与万物相争,清净自然、永处无为,方能无所不为。

318、

南老师的这段话值得思考:“大家反省,那么多的老师中,能影响自己一生,值得效法、敬佩、敬爱的,能够一想就想起,想起他就跟想到自己父母一样的,有哪些?我想大家跟我一样,从小受教育到现在,多少老师都忘掉了,为什么?“人师难求”。现在我们做人家的老师了,注意,要给受教育的孩子们留下你的影像。所以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两句话要牢记心头。

319、

过去生中,我们体验人生百态,我们也曾富甲一方,也曾流离失所,就像今生我们所经历的种种一样(注:来此世间,真实的意义并不是重新活,而是继续活,活明白,走过的路、没必要再走的路,通通可以停止了)。所以说,强大的意识能量封存在我们体内,我们今天的言行举止,无不受过去生的影响。其实,我们来此世间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可以帮助我们撬动过去生中所有的东西。实在话讲,真正找到并且能够撬动的,毕竟是少数,改变者也都是局部改变,真正找到那个关键点,找到真正能让我们停止在无数生中轮转的那个“点”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罕见”。于是,我们就明白自己今生的努力方向了。

320、

不同的宗教、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而在今天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领域的不断探索,各民族文化和宗教开始相互融合。将原来封闭化、保守化的思维打开以后,人们发现各宗教、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才是引导人类的思想变得更为开放、走向精神富足和灵魂解脱的必由之路。这就好比说,过去“红、黄、青”三种颜色是独立的,而在今天人类尝试将三种颜色进行融合,却才发现,不仅原来的颜色没有失去,反倒可以调配出色彩和种类更为繁多的图案,这就是多元文化的存在价值。所以说,我们今天做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承者、和研究者,不论在任何时刻,都要学会用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去理解、去接纳“不同”。因为文化融合可能会存在小的分歧,但我相信这只是短暂的,最终融合后所创造的价值将完全超越你的想象。对于我们而言,这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承担,一种责任和使命。

321、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存在的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想要在这变化的世界里,找到真实的自我,前提是你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以及无坚不摧的信念。

322、

真实的生命状态是,丢失了“痛苦”,未必体验到的是无时不刻的“喜悦”。或许,这才是灾难的开始。那么,痛苦和喜悦是否可以共存?现在不就是在共存吗。你应该问的是,如何让二者变得更为协调?其实关键点不在“痛苦”或“喜悦”这种情绪本身,这都是你对这种体验所释放出的感受。换个角度想想“痛苦”,是不是也是一种“收获”?而收获不应该感受到喜悦吗?所以,从本质来看“痛苦”或“喜悦”都是生命必须要体验的,当你超越这种体验,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喜悦。

323、

如果你活着,却没有感受到生命正在源源不断为你创造喜悦,为你带来无与伦比的美好体验,这就说明你已经误入了险境,这时就要学会及时回头,因为你已经让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实在话讲,你生命的真正功能已经在逐渐丧失,这无关乎年龄,因为生命存在的第一目的,就是不断制造喜悦,而你现在正在做着与之毫无相关的事,所以才会有痛苦这种感受。试着想想,如果我们的生命丢失了痛苦会怎样?

324、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就像这座雕塑一般,充斥着浮夸和浮躁的气息,将自私、贪婪的人欲,已经激发到了极点(注:泡泡糖吹的比头还大,形容本末倒置)。即使相比大跃进时期,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们看今天的经济,却是一路高歌的猛劲下行。

325、

整天都在高呼: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加速“进步”,真的是“进步”吗?有待商榷。道德危机,信仰危机,所引发的问题难道还没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精神文明之路又将通往何方?为什么西方评论家说:“东方的精神文明、东方的优秀文化,并没有先照亮东方的天空,而是为西方带来了光明”。今天有多少中国人还懂这句话的意思,又有多少中国人还记得使命?我们伟大的习总书记为什么讲中国梦、讲传统文化复兴、讲精神文明建设?同志们该醒醒啦...

326、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可以不努力,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停止努力”。其实,当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打败你的从来都不是你可视范围内的竞争者,而是从来就没有将你列为是竞争对手的这样一群人。也许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格局放的更大、目光放的更长远。同时,他们掌握了最重要的法则:“时刻将自己视为是最大的对手”。

327、

近来几月,晚间基本不进食,在做身体的调理。昨晚见冰箱有食物,不尽快食用可能会坏,抱着“惜福”的心理,就开始进食。今早明显感觉身体不舒服,尤其是腹部疼痛。我心想“全都是我的问题”先接纳,接着告诉身体:“是我伤害了你、对不起、请原谅我”,就这样持续四十分钟后,身体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接着我告诉身体:“谢谢你、我爱你”。

328、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一呼一吸、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生灭变化是谓“道”。所以,静到极处就生智慧、唤醒内在力量。就好比说去医院看病,药到病除,世人都认为是医生医术高明。其实不然,去到医院的人都明白,原本心中看不开的、放不下的,当坐上手术台以后才明白“原来都要放下”。所以说,病好的快与慢,和自己的心是否静下来有很大的关系。

329、

实在话讲,今天社会上福报大的人很多,为什么?过去生中培植的福德。但今天的人不会享福,这是实话。我们看,大厨拿个大勺,汗流浃背的炒菜,花个一天的功夫,赚100来块钱;同样的时间,明星这个行业就是成千上万的收入,再捣鼓两下股票,赚个千八百万的。差别在哪里?福报不同。但光有福报,不懂惜福、培福也不行。所以你看,刚潇洒没两天,连本带利又赔进去了,可悲的是,还没整明白怎么回事。这么大的福报,那得用多长时间累积呀!因为愚昧无知,三下五除二就给整光了。

330、

想要解决他人的困惑,首要条件是你先走进自己的内心。其次,再去考虑走进他人的内心。最后,才是解决让他困惑的问题的问题。而是否能够解决对方的困惑?答案取决于:“他是否接受”?(注:换言之,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是说,如果他自己不愿意接受,你是无法让他醒来的”)。返回去说,一个无法走进自己内心的人,是不可能走进他人内心的。因为,宇宙万物它是“一体”的,他是“一”不是“二”,包括“心”与“心”。因此,我们说你所有的问题,其实都要归回这颗“心”去找答案,而与你的问题相关的答案,它首先是存在于,与你自己最靠近的那颗“心”中。那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这个“心”到底有没有呢?你说它“有”,也不为过。你说它没有,其实也并没有“错”(注:“对错”没有绝对)。如果说,非要找到一个答案。我想,答案应该是:“心”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问题,但同时也是解开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为什么我会这样理解?因为,如果我们界定在这个维度之中,这个答案或许是最接近于“中道”的。所以,我将人生的答案分为三个阶段去解读。阶段一:认识“我”。阶段二:“我”认识。阶段三:“我在哪?”   例:阶段一:“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阶段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阶段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31、

学习道德经让我领悟了幸福的真谛!

一阶段:“幸福”就是知道什么不能做;

二阶段:“幸福”就是知道什么你能做;

三阶段:“幸福”就是自然而然的去做!

332、

“自信”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感觉”你未来会拥有什么。所以,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可以说拥有了这种感觉,你就拥有了一切。那为什么最初很多人成长很快,后来出现停止成长的情况?因为,他曾经想要的“感觉”已经找到了,并且沉醉于这种感觉之中,直到危机来临,他才试着去寻找新的突破点。因此,适时的营造出一种新的感觉来,对于你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说感觉的功能,不只是让你最终获得这种感觉,而是促使你不断找到新的成长方向。

333、

在读《道德经》的过程中,切记一定不可执著于文字的描述。文字描述的越恰当,越具像,反而会让读者执着在文字上,内心对大道的体悟不够深刻,只是执着在了中间的某一个维度无法跳出来。换言之,当你坚定地认为,你所认识的“他”就是原来的那个“他”,你的意识就会不断地加强、加深,容易出现难以自拔的情况,也就难以对事物本来的状态,或者说本质的东西,我们可以简称“规律”和“大道”有所认识。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读经的目的是开启自性的智慧、照破无明、明心见性,简单来说叫“活明白”,这是终极方向。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智慧在哪里?其实,智慧不在外面而在“自心”,我们所学习的、让我们执着的、不是“智慧”而是知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因为,我们想通过其去链接我们内在的信息,释放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所以,以上所讲的如何读?为什么读?原因都在这里。那么,是否有其他悟道的方式呢?其实,悟道不一定要执着在某部经书,“道德经”也是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讯息。那就是,世间任何一样存在,都可以让我们“悟道”。因为,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所以我们常说:“大到无外,小到无内”正是此意。

334、

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你的生命之中,而最终决定是否使用它的人依然是你自己。无论,它呈现了怎样的阶段性结果,你都必须要选择用心去面对它。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在我们生命当中出现有多少的物品,就它本身而言,其实是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了我们生命之中。但是,我们自己却常常带着情绪去面对它。我想,当你带着这样的情绪去面对它的时候,其实又一次否定了自己的选择。你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然后否定,然后再选择。也许,这样的选择和结果并没有错,但是它会直接影响事物的发展状态。

335、

学会“转心”“转念”是提升内在能量的方式,当内在的能量得已提升,就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在不如意的境界。换言之,适时转换修行的方向,是你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336、

试着朝前走几步,再对你刚刚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判断。也许你就会发现,两次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遇到不理解的人或事,请不要急着用过去的认识立刻做出判断,朝前走两步也许就能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337、

你当下所遇一切境界,定和你的内心是有链接的,无论你当下所遇是悲伤或是欢乐,这都是你内心真实的写照。也许,面对结果你不能做什么。但是,将每个当下视为崭新的开始,你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了。比方说:“抓住契机,积极的将负面的情绪或思想,转化为正面”。

338、

感恩生命中为我们不断制造麻烦,制造问题的人,他们是我们生命之中的贵人,是来成就我们的人。这就像师傅所说,当你真正理解了:“别人是对我们是错,别人是错也是对,我们是对也是错的时候,你想不成就都很难”。我也奉劝现在的年轻人,要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多多去感悟人生,去体验生命的奥妙,长期以往你就能逐渐体悟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即使再次遇到磨难和挫折也能够淡然视之。

339、

当你征服他的时候,他就征服不了你;

当他征服你的时候,你就征服不了他;

与其最终被他征服,不如当下征服他。

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大的能量场,包括我们的身躯。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比拼,看似是资源、智商、学识等的比拼。可实际上,是能量与能量之间的较量。当你学会透过现象去看本质、透过表层去看深层、并且认识到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一个系统的,我们通过探寻系统的底层逻辑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比拼,实际上是能量与能量之间的比拼,而能量之间的比拼,往往并不是指刚开始那股强大能量间的比拼。而是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最后那股能量之间的比拼。这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注:换言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这其实需要很大的智慧、慈悲等“心”的能量的不断修炼)

340、

积极努力的去把握好当下自己能做的事。不去为不能做到的事情而纠结,执着。内心慢慢有了力量,行动就会逐渐跟随。行动产生效果,内心的力量也会渐渐增强。内心的力量,要以外在的行动相互协调。

341、

在生活之中,我们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为你无法决定他人是如何去想的,我们只能决定自己该如何去做。所以,当你内心坚定了方向和梦想,前进就是唯一的选择。也许,这一路上你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乃至是磨难。但你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只要我不选择放弃,没有人能够打败我。

342、

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问题本身是不是一个问题。其次,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怎样解释对方会更加便于理解这个问题。

343、

每个人在此世间的经历是各不相同的,哪怕仅有1°的差异,也正是各不相同的经历抒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反观自身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试图通过自己的经历去界定他人的发展路径,或者说去盲目的说教,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更对他人的不负责(注:“不经意间的自以为是”)。因此,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真正的导师,其中必须掌握的一大智慧就是:“应机说法”。

344、

一帆风顺的时候,朋友圈所发的内容全是积极正面的信息,好似要将自己刻画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所传播的信息皆是负能量的,皆是命运对自己如何如何不公、社会如何如何对自己不理解等等,纠其根本原因:“修行没有落到实处,仅仅停留在了表面”。

345、

想要解决一切的问题,首先搞懂这个“我”。因此,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搞懂这个“我”,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注:儒释道文化的核心,就是搞懂这个“我”)

346、

很多人大道理和小道理,似乎懂得都不少,却没看见她因此而变得幸福起来。所以,懂道理只能说明你“知道”,并不能说明你能“做到”。(注:“知行合一”才是重点,知而不能行等于无知,行而不求知等于无行)。

347、

所有的烦恼都在自己心里,不在外境,我们寻找一个清净的环境,也是为了辅助修自己的心。不要本末倒置。静下来,观察内心的起伏,然后努力把念头聚焦在正面的力量上。

348、

基本上,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在和我们的情绪作斗争,这好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功课一般。其实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我们忙碌的每天,到底有几分钟是有心神安宁的感觉呢?真的很少。我们的心念,就像火车飞驰一样,感觉是没有停歇的时候。而且除了心念的四处飞奔外,就是在和我们无止境的起心动念,以及各种情绪做斗争。几乎,每天,每时,每刻,每秒都是这样度过的。

349、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事物并没有向着“会说的那个人”所说的那样在发展。事物也并没有向着“爱讲道理的人”所讲的那样在发展,它总是向着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在发展,这个发现至少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会说的人”说出来的话未必正确,“会讲道理的人”讲出来的道理未必行得通。那问题就来了,应该听谁的?

答:唯有听从内心的安排,才能走好脚下的路。

350、

你若执着于向外去求索,只能得到外在环境培育的产物!而当我们适时地去净化自己的内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长此以往内心就有了正向的力量,快乐和幸福也就随之而来,烦恼和痛苦也将渐渐远去。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去建构的是心灵的家园。

351、

时常感慨人生短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放到那些最有价值,在你看来最能够帮助和影响到他人的事情上。因为,这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最佳方式。总而言之,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尽量去做那些少,而且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原因也在于此。

352、

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不成熟的人,在任何时刻都能看见这个世界存在的缺陷、世界的不完美性。而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在任何时刻都能认识到,尽我所能让世界走向更加和谐、更加趋向于完美的状态。与此同时,还能够认识到一切改变从“自心”开始、从“当下”开始。

353、

评判一个人是否“成熟”,往往很难通过年龄去衡量。你会发现很多老人,那是越老越固执。当然了,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在运行自己的人生,这并没有错。而我们这里所谓的“成熟”,不只是考虑“自己”,而应该更多的考虑“和谐”。所谓的“和谐”,指的是自己有能力化解自心的烦恼,同时让对方感受到一种平衡。所以我认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取决于他的能量是否提升? 智慧是否增长?

354、

与其花时间向格局不够大的人解释事情,不如把时间投放在扩充自己的心量上,因为真正成熟的人,皆是懂得包容对方的不理解,懂得用自己的善念、善言、善行去感化对方的人。

(注:人不服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355、

“过年”是一个趁机赶走“烦恼”、扫除心灵“污垢”,蓄积“幸福”和“快乐”的能量的好机会。请将以下这段话寄存在心间,并用心感悟。先别去思考他人为你带来了什么,首先思考你为他人送去了什么?先别去思考你失去了什么,首先思考你收获了什么?你把多少时间,多少精力花在了人际关系上,他就能为你带来多少回报。但是切记,莫执着在回报上。(注:这里的道理很深)。因为,整个“宇宙”是“一”不是“二”,你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你”,你为别人的付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付出。只有真诚自然的流露,才能收到付出的100%的回报,甚至上万倍的回报。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有“收获”,说明你看问题的方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是别人付出的不够,而是你向内在自我修炼的能力太弱、进步的太慢,这恰恰是你发现自身问题的好机会。因为,改变自己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 这一个词从来都不是贬义词。 切记!看不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的人,最终会被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压死。有人说为什么?因为,你已经丧失了发现美的能力,这个世界从本质上来说一切都是美的,而你看见的却是烦恼、痛苦、悲伤,这些所谓的负面信息。而人又是环境的产物,你试想一下,你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状态能好吗?所以,请调整一下你观察世界的视角,请试着打开你的心扉,向着360度去接纳。

总结:你过往经历的坎坎坷坷,那些所谓的“磨难”,从究竟意义上来说,也是成就你的方式,也是最终让你去到究竟快乐的方式。

356、

不可否认每一个成功者,都无法逃离被命运推向风口浪尖的结局,如果你的生命还没有迎来这一刻,请不要着急,也许等待你的不是风口浪尖,而是刀山火海,往往迟到的暴风雨更具备毁灭一切的力量。但你要明白,面对人生最重要的那一次选择,离不开你平时培养的“思考方式”和面对事事的“能力”。所以,学会把握当下也是对结果的负责。

357、

无论你看的惯、看不惯,这个社会都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的阶段。你也许无法改变结局,但你可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要什么?我该如何把握?我该怎样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换言之,主动性依然在你手里。

358、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被作者的思维方式带进去,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所以说,就读书这个过程而言,我们大可不必执着在作者通过假设推导出的结论,否则就会出现舍本取末的现象。

359、

三维世界的一切呈现,去表达四维乃至更高维度空间的信息,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唯有相互印证、推理、和想象几者相结合,才能描述出个“大概所以然”。

360、

有多少人试想过,当自己离开世界时,世人对自己的最高评价是什么?我试想,如果在我离开世界时,能听到世人说:“那人是个疯子”。其实,与我而言,这就是最恰当、最高的评价,可谓:“此生足矣”。

(注:正如这句话,重点并不在于我是如何写的?怎样想的?背景是怎样的?重点在于,你是如何理解的。切记!“我是一切的本源”)

361、

越发感觉,很久以前读过的一句话意味深长(注:“此刻”)。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一个人一生只需要读一类书、或一个人的书、或一本书……”。但其实,这句话有深意的地方在于,告诫我们“不要执着于“读书”才能到达你想去的终点”(切记!登山千条路)。但就我看来,其实重要的不是读哪一类书?哪一个人的书?或哪一本书?而是,“区分你是那一类人”。所以,“认识自己的过程,是知道为什么出发的原因,也是要去终点的目的”。(注: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时谁是我)

362、

“很多事你不想去做,但是又不得不去做”。比方说:“很多无聊的“聚会”或“交谈”。明知是浪费时间,很多时候却又不得不去做,它会耽误你去完成很多在你看来伟大的“事”(注:毕竟,我们每个人来此世间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是你很多时候无法把握的。而反过来想想,你们之所以能够相聚也是“缘”或者说是“因”也可以说是“果”,你不想选择却又不得不去选择。那么,你就可以“随缘”,就可以试着去判断是“善缘”还是“恶缘”,如果是“善缘”就积极把握,如果是“恶缘”就试着把它转化为“善缘”,可所谓积极的种“因”。换言之,无论过去生中你们曾发生过什么,于今天而言都已是无法改变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注:“伟大”也只是一个目标,只是你执着的一个“点”,而当你真正的认识到没必要去“执着”的时候,对于走向“伟大”而言,反倒是提高效率的方式)

363、

我们习惯了给定自己一个问题,然后向外不断去探索,和普通人一样去寻找答案。可实际却忽略了,答案从来都不在外面。换言之,没有什么问题的答案超出过你的认识,其实你早就认识它了,只是你一直不去承认。

364、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用到的物品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认为可能会用到的物品却是无限的。所以我们总是处在提前做准备的状态。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再次面对新的问题的时候,你会说怎么我还是没有准备好。所以,人生的“烦恼”就在这个忙着准备的过程中产生了。也正因为“忙”,让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那就是学会“随缘看待、树立无常观”。换言之,凡事不要执着于结果,而应该享受精彩的过程。

365、

人是环境的动物,之所以你还未离开这个环境,是因为你对于其环境创造的结果不满意。其实,你真正应该做的,“是放下结果,但不放弃追求”,追求的是什么?是过程。因为,真正的精彩都在过程里。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导致“爬上墙头才发现搭错了梯子”,“人生到达了终点却才发现活错了”。所以,当你懂得领悟过程的精彩的时候,你还将收获意外的惊喜,那就是你所期待的结果也会自然而然的在过程中呈现。

366、

那些常常说:“你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如何…”,说这些话的人基本没长大,这个世间没有什么是“应该”的。若都是按照“应该如何”去过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幸福。其实,所谓的“应该如何”,只是结论,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通过结论倒逼出问题或观点,从而根据自身条件以及环境状况,找到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措施,再力所能及的去解决。而不是继续拿着别人的结论去说教,这都是误导众生。

367、

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而要在意自己是否做的足够好。所以,多学会向内看,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试想,我如果换一种方式是否会做的更好?时常朝着积极的方向去观想,目标也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会逐渐体现出来。

(注: 一昧的向外去关注,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多学会向内去觉察,是吸收能量和聚集能量的过程。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能量大小不同。)

人生感悟

理解你的人,你不说他也理解。不理解你的人,你说再多他也不理解。明知道他不理解你还要说,这叫“对牛弹琴”。“对牛弹琴”不是牛的悲哀,而是弹琴人的悲哀,因为他比牛还笨。

368、

其实,认识自己的过程,不仅是对事物进行再思考的过程,而是有可能重新发现一个世界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进行深度思考的时候,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具有意义。因为,他会让我们把过去没有思考清楚的问题,继续深入的思考下去,会让我们对于过去没有得出结论的粗浅看法继续保持好奇。而其中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当你对一件事物进行深度思考的时候,其实是颠覆自己认知的过程。认知的颠覆分为两种1种:由外向内(注:当你看到一件事物,这件事物和你的内在产生触动,从而对于自己的认识开始产生颠覆) 2种:由内而外(注:当你的内在觉察到你过去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并不完满,而后逐渐通过智慧的方式能够去处理了,这个时候又会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这就是对自我进行再一次颠覆。

379、

当一件事已然发生,你若想去找到解决他的办法,首先要去思考答案的“方向”,若“方向”都出现了错误。那么,你越努力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错的更离谱”。

(注:用心“悟”这句话的意思)

370、

“有时一个人的独处,远比一个低俗的圈子所创造的价值会更大”。话虽没错,但这仅仅只是“结论”。我们需要的是,判别其原因是什么。同时,我们更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通过结论去倒逼观点。换言之,我们这个结论还适用于哪些场景。

371、

人生需要在对比中成长,但是不可执着于对比得出的结果(“结果”只是阶段型呈现的状态),一切事物皆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不如这样去理解,每个人在成长路上时节因缘是各不相同的。

372、

“你跟他们都一样,但同时,你又跟他们都不一样”。当你遇到困惑的时候,当你遇到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请你学会这样去加持自己。那么,一样的是什么?“都有一条命……或……”。不一样的又是什么?“你还有使命……”。我相信,只要你时常这样对生命进行拷问,你的人生将迎来不一样的精彩,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将伴随这个过程被逐渐放大。切记!同学们……

373、

“我是过来人了”。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喜欢好为人师者总爱说这句话。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只是按照你的人生轨迹在运行,可你却忽略了我们不同个体时节因缘是不相同的”。你总认为别人的发展也会如自己的成长轨迹一样,这就说明你的成长是白长了,你还是没有成熟,没有领会全面(注:都是相对全面)、自然、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说,你今天失败的一大原因,正是你认为别人也在走你过去所走过的“错路”。而当我们回首人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很多人都走不通的路,却被你走通了。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其实你都是不应该走通的那个人,但是对不起,你确实走通了。为什么?我想,结果我不说,明白的人也明白,不明白的人,说了也不会明白,因为他就不相信。如果还想知道为什么?请留言……

374、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事物并没有向着“会说的那个人”所说的那样在发展。事物也并没有向着“爱讲道理的人”所讲的那样在发展,它总是向着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在发展,这个发现至少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会说的人”说出来的话未必正确,“会讲道理的人”讲出来的道理未必行得通。那问题就来了,应该听谁的?

答:唯有听从内心的安排,才能走好脚下的路。

375、

越成熟的人不是越会克制自己的人,而是学会以一种更加自然的状态去呈现的人,这种状态之中含藏着“智慧”。

(注:此种方式是接纳了事物的不完满,且放过了自己,换言之大家都很欢喜。倘若,采取另一种方式去死磕自己,要么身心俱疲、要么两败俱伤。)

376、

“就这样吧、就这样吧”,时常带着这样的观念去运行自己的人生,当人生呈现结果的时候,你也只能对他说一声“就这样吧”(注:将就的人生)。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很好吗?但你要知道,这不是“随缘”,而是在“随波逐流”。

(注:你无时不刻不在被你自己创造的环境所深深的影响着)

377、

“我是谁”?其实,你不是不知道自己是谁,只是你从未问过自己“我是谁”?也从未认真思考过,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放在你面前,你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逃避,你开始距离自己渐行渐远,最终弄丢了自己。“太阳”,慈悲的给予不求任何回报,因为它知道它是谁?“地球”,拥有无限的包容力,不是因为它能做到,而是它知道它是谁,它必须这样做,这就是它的选择。而你之所以没有活出这种状态,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是谁?或者说你已经知道了,只是你不相信。

378、

你的一切,其实都是可以进行自由掌控的,包括“生死”,因为他是“你的”。除非你坚定的认为你能做到,并且做到了“应该”做到的。

379、

在关乎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请学会“自私”一点,因为这种“自私”,是懂得用更“智慧”的方式去“爱”。

(注: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许你看到了两面,而对方仅仅只看到了一面。所以,你理解对方对你的不理解,但是对方始终对你不理解。我们暂且可以将此状况理解为,“无缘”(注:无缘不可度),我们需要发下一个“愿”将来度他。所以,切记不可再生执着之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能量,用在更有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完全可以让这份爱传递下去,去影响更多的人。我相信终有一天,那个曾经不理解你的人,也会因你曾种下的那颗种子而得度。

380、

我们不可否认,很多人已经失去了一个基本的功能,那就是“自我反思”。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注:别人是如何看待我的?) 其实,这样的“活法”也并没有错,只是容易失去自我。

381、

“文人不值钱国家没希望啊”!“文人”是传播国家和名族文化的使者。而今天,取代文人地位的是低俗的明星、无聊的影视剧、和盲目的崇拜西方价值观的无知者(注:小丑)。毋庸置疑,中国在过去的30/40年,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精神财富却加速下滑,已经很难看出,这是有着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智慧名族。近年来,又因为“道德”和“名族”,而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在这重要的时刻,习总书记提出了“复兴传统文化”。其实,这是我们每位国人都应该时刻牢记在心头的使命。因为,“复兴传统文化”这不仅关乎个人前途,也关乎着我们子孙的成长和发展,总而言之关乎着国家和名族的兴衰。虽然,你没有生活在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去参军去保家卫国,但是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是你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是需要牢记在心头的使命。  

(注:如果还没有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你不妨试想一下。一家有着2/3万人规模的企业,没有文化那是多么的可怕,或者说文化、价值观是以“钱”作为中心的。可想而知,无论这家企业发展的规模有多大,只要遇到小的经济危机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核心原因在于“没有文化”)。

382、

“我是谁”?“谁在打坐”?根据南师的指点(南怀瑾),像往常一样,清晨起来打坐。忽然感觉腿有些困,谁的腿困了?我的,“困”是什么,是种感受,是建立在有“我”的基础上的,那么,我是谁?既然身不是我、我不是身、身有生灭、我无生灭。那么,是谁的腿困了?是那个当下执着身是我的我。这个问题之所以不好解答,并不是因为它难,而是难以形容,就拿开悟来说。开悟者所做的开示,也许适用于当下,但下一刹那再去领悟,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因为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

383、

17年底曾与梁景清教授(亚洲心灵之父),就“公益”的话题展开简短的交流。当时,我做出人生的重大决定,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当时计划资助4/6名,包含孩子的生活费、学习费用。当时,之所以这样选择也是基于三方面考虑1、每个人至少都应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毕竟这是在我当时看来唯一能够让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得到快速改变的方式,这与我对教育的看法或理解方式息息相关,可以说家庭就是一个组织,也是社会组织的最小组成部分,所以改变应该先从家庭开始,从家庭下手就要先想到家庭的成员,家庭的成员就应该先想到最小的个体,那就是孩子,这是原因之一。2、理由二比较简单,那就是至少到今天为止也没能为国家或社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注:除税收外),内心还是无比惭愧的。3、打算在三十岁前完成这个有价值的事情,也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或者说而立之年前给自己交出的相对满意的答卷。当我说完这些话语后,教授没有立刻开口,先是沉默了片刻,而后问道:“你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吗?”是呀!多么简单的问题,这也是那段时间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教授问问题总是能够直击核心。并不否认,如果选择这样去做,对我的经济收入会有大的影响。教授接着说道:我并不否认你的发心。只是,你知道吗?其实,你完全可以把这部分资金用在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地方,比方说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就不去这样做了,而是可以转换方式去做。我依照教授的指导,开始转换自己的思考方式,试想:“在你不会游泳的情况下,看见有人掉进河里,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有人说我不会游泳,所以,和我没关系,一走了之。有人说,我虽然不会游泳,但我还是想救他,最后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最终的结局是肯定的,两人都溺水身亡。还有人说,我虽然不会游泳,但我完全可以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方说:看看附近有没有藤条,树枝等能将溺水者救上岸的物质,或者说拨打相关救援电话等等。你会发现,救援的方式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就这样,我暂时搁置了这件关于资助贫困孩子的决定。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投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直到后来的某天,在和朋友交流的时候他问道,未来想做什么?怎么做?也许是我的目标或理想在他看来有些过于天马行空了,可实际上真正的梦想有几个不是天马行空的呢!关健在于你是怎么做的?步骤是怎么设定的?后来朋友说到,你应该如何、如何,然后讲述了一个曾经听过的故事:“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当我长大了,我发现我的能力不能改变世界,所有我决定改变我的国家,当我发现我的能力无法改变整个国家的时候,我想我的愿望是改变我的家庭,等到我年老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能力无法改变我的家庭,我就想我要改变我自己,等到我行将入土的时候,我发现我依然没有改变我自己,这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一开始的愿望就改变自己,那么我自己改变了,同样我也就能改变我的家庭,有可能改变国家,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我并不否认这样的思考方式也许是正确的,也许适合于某部分人。可实际上,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我想即使有一天他有能力了,也不可能说为这个国家、为名族、为社会去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立下志向,发下大愿,其实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会起到很多积极的效果的。再退一步思考,我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人生能够重新再来一次,他依然不可能改变世界,因为他被自己设定的这个改变自己的模式束缚着,因为改变自己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做的,我们其实真正需要做的是“适应改变”。因此,今天为止,我将这两种思考方式融为一体去看待,有人说这岂不是很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成为好朋友。

384、

不可否认你内心的能量也许很强大。从本质上来说,人也可以在某个阶段、某个质点上获得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但其实,我们是否对无量劫来所造下的罪业进行过忏悔这很重要。“忏悔”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抹去我们的罪业,但它能帮助自由落体的物体给它向上的力量,那会比原来自由落体的结果要好很多。其实,这个道理不难懂,理解起来也非常简单。过去生中你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下了杂菜的种子,今生可能在某个阶段生根发芽,如果种下的比较少。那么,对你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但那是无量劫来呀!就犹如说,我今天种一点没关系,影响不大,但每天种一个种子,如果按你三万天计算,那就是三万颗种子,如果一颗一颗有序的长出来,那其实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办,每天吃完饭就拔一颗,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有没有试想过,如果是一起张出来呢?拔得过来吗?所以,我们过去种下的负面的种子、发射出的负面的信息和能量,如果在某个截点突然来临,你做好准备了吗?记住,它是不会提前和你打招呼的,它会像滚滚长江之水奔腾而来,你若没做好准备那“终将”走向黑暗,这与你是否学佛、依止哪位上师都没关系。你内心的力量提不起来谁也救不了你,真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别让“再等等看”成为你生命的常用语,真到那时,它的能量会完全超乎你的想象。说实话,我们身边有很多厉害的不得了的人,灵性、神通、算命等等,天天神神叨叨算来算去,没有一样不在玩的,平时看着很潇洒,装的像个大师,当境界来临的时候,怎么样?还不是乖得像孙子一样,你以为他不想从头来过?想,只是哪有那么多好的机会留给你喽!所以,一帆风顺的时候装装修行人其实谁都会,因为那是演戏嘛!何必当真。但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变回了普通人,普通人其实没什么不好,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到这个普通世界的,再做做普通人其实这就已经很不普通啦!还瞎追求啥.....

385、

“文人不值钱国家没希望啊”!“文人”是传播国家和名族文化的使者。而今天,取代文人地位的是低俗的明星、无聊的影视剧、和盲目的崇拜西方价值观的无知者(注:小丑)。毋庸置疑,中国在过去的30/40年,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精神财富却加速下滑,已经很难看出,这是有着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智慧名族。近年来,又因为“道德”和“名族”,而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在这重要的时刻,习总书记提出了“复兴传统文化”。其实,这是我们每位国人都应该时刻牢记在心头的使命。因为,“复兴传统文化”这不仅关乎个人前途,也关乎着我们子孙的成长和发展,总而言之关乎着国家和名族的兴衰。虽然,你没有生活在战争年代,没有机会去参军去保家卫国,但是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是你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且,是需要牢记在心头的使命。

(注:如果还没有认识到文化 的重要性,你不妨试想一下。一家有着2/3万人规模的企业,没有文化那是多么的可怕,或者说文化、价值观是以“钱”作为中心的。可想而知,无论这家企业发展的规模有多大,只要遇到小的经济危机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核心原因在于“没有文化”)。

386、

南师这篇文章,至少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凡事不要生气、更不能做让ta人生气的事。“生气”就是干傻事。你想想,如果是因为我,让ta人生气,ta人身体产生毒素,减少寿命,这个因果责任我要承担,过去这桩事情我没有联想到,干了很多傻事,现在明白了,所以这个事情以后我不干了,因为这是“傻事”、是与他人结冤仇的事。所以,此生尽量做到不与任何人结冤仇,你才能欢喜。

387、

修行的路上,如果你不再将身体视之为束缚,而是成就自己的契机,生命能量随之开始提升,无限种可能也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389、

有人说开悟是幸福的,其实开悟的状态很难用言语来表达。如果非要说,我想这种感觉应该是没有所谓的快乐/痛苦、美/丑,善/恶,没有所谓的二元对立。取代二元对立的,是平静和自然,开悟与我们所谈到的“生命能量”一词是相通的。开悟后有多重的生命体验,“生命能量”一词是能在三维空间找到的对开悟状态相对恰当的描述。

390、

什么是“禅”?什么是“修行”?“言行举止,行住坐卧”无不是“禅”,无不是“修行”。要明白:“走路就是走路,吃饭就是吃饭,不要让它与你生命中其它的事物产生任何链接(注:除身体以外)”。走路的时候,试着数一数自己走了多少步?吃饭的时候试着数一数自己吃了多少口?学会在生活中调动自己的感知能力,去体验生命赠与我们不同维度的喜悦。

391、

网友:你的工作是什么?

关健: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走进所有心灵困惑者的世界,帮助他们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人生与世界是怎么回事。

网友:那这条路会很漫长啊!

关健:是呀!所以,我没为它设置终点。

392、

“厚德载物”,出自于周易(易经),清华大学设为校训。“德行”是承载财富等外在物质的基础,我曾做过形象的比喻,德行是船(注:有大船、有小船),船的大小决定了所装物质或财富的多少,本身德行不深厚,却享有超过自己能够驾驭的财富,就未必是“富”,而是“祸”,这里可以用辩证的方式去理解(注:反者道之动)。再来看看“福报”,”若自身福报很大,没有懂得惜福,福报享完,则命不久矣。本身命里福报很大,今生干什么都比较容易(同样的一件事情,你怎么做都做不好,福报大的人,做起来就非常容易)。所以说,今生我们能否把事做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福报,其次才是努力有几分。换个角度来解读,命里有福报,若通过不正当的渠道或手段去获得财富。那么,原本命里的财富将大打折扣,这桩事情不能不懂啊。

393、

睡前、醒后。每天来这里看看,我保证它会让你看明白你直到现在还没看明白的东西。“也许,你因为忙,没有时间去墓地;也许,你因为忙,没有时间去医院”,但你别着急,即使你不去,它会比你相信的主动。你不曾体会,那些失去“自由”与“陪伴”的人,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你需要明白的也不多,只此一句:“你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本是一条命”!

394、

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象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的高贵、仁爱和真诚。

395、

南师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一桩事情。过去我们常说:“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不好的言语,不只是伤害一个人的自尊,严重的会伤害到别人的性命,有时伤害到性命还是小事,甚至可能断人法身慧命,要背严重的因果责任,这桩事情就麻烦了。所以,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语绝对负责,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要谨慎。

396、

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发现,问题总是出在“信”字上。华严讲:“信为道源功德母”,你真信吗?“真信”就能成就。“假信”决定不能成就。我们过去,也是把“信”放在了嘴上,没有从“内”往“外”发出来,遇到境界才发现退转了。

397、

“你只有有限的时间,如果你不用这段时间来清除你灵感上的阴霾;他就将逝去,你亦将逝去,并永不复返”,沉思录中出现的这段话,与稻盛和夫所领悟的完全相通,离开这个世界时的灵魂,比出生时更加的纯洁、美好。只是有个地方值得思考,沉思录是公元前完成,稻盛和夫的感悟是近些年。所以,一个人只要想,任何时刻都是最佳的。

398、

读这篇文章让我有这样的体会。过去因为我们的无知(注:未觉察到身体的种种表现),让身体承受了种种的痛苦,而我们却浑然不知。直到后来随着感知能力增强,觉知意识提升,我们才认识到,过去的种种行为对身体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好在我们今天又重新认识到,随着生命能量的不断提升,我们还是可以修复我们身体系统的,但配件会比原件更好用吗?这个答案是未知的,必须要我们自己去体会。

399、

人这一生,若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不能说“做成”,要在做好的基础上去精进,尽最大的能力把它“做成”。那么,不论是“做好”还是“做成”,决定有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一定要“专”,决定不能“杂”,杂就“乱”,心乱了,决定不能成就。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和“一门精进,长时熏修”的意思完全相通。但一般人,决定想不到,一门当中其实还有很多门,究竟该专注哪一门?专注在,能增长信心、能扎下善根的一门上。这就是说,要想有所成就,学东西一定要依寻次第。

400、

这篇文章再次印证,我们之前和大家汇报的。你发出的每一个音都蕴含着正确的意念,这些声音会在你的内在以某种方式产生振动,你要试着去感知它(注:要以积极的正确的意念为主)。如果说,你与任何人对话,都能假想成最后一次对话。那么,这不仅能让声音得到净化,甚至于身体系统都会得到升华。

401、

每个人都生存在“现在”这个时间里,“现在”是一个不可分的点,而他生命的其他部分,不是已经过去,就是尚未确定。

402、

当你真正的明白,有些东西是根本不需要出现在你生命中的。并且,你开始试图去清理它,你的生命从此刻将迎来喜悦。所以说,真正的“喜悦”,与外在的物质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至少它是关乎你内在的事。而我们所说的“痛苦”,往往是源于你的“头脑”,似乎总是想将矛盾的两者联系起来。

403、

从表面上看,似乎我们拥有了一样物质,也就同时拥有了其他的物质;但从本质上来看,这所有的物质,都是建立在有“当下”,这个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当下”才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除此之外,我想不到,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够把握的!

404、

在别人看来这不是问题,在你看来这是个问题,所以,从本质上来看,你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我是一切的本源”,所有一切之所以成为问题,那首先是我自己有问题。

405、

我始终相信,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幸”的事,如果有,那一定源于你的无知。而后来,我又在思考,为什么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答案呢!有人认为应该是喜悦的事,而在有些人看来却是悲剧。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答案,并不是源于我们头脑的不成熟,而是源于“你不愿意重新审视你所看到的世界”。

406、

生命本是一次无意义的旅行,你之所以认为它有意义,那是因为你为它赋予了“意义”。去想想,难道不是这样吗?就好比说,在我们看来是很有意义的事,而在有些人看来,那根本就“毫无意义”。既然,是否有意义都是我们自己定义的。那为什么你还会有痛苦、恐惧等情绪呢?为什么你不为“恐惧”和“痛苦”也赋予意义呢?至少说明,在你的头脑中有太多对立的意识。试想,如果不能够让它们和谐共处,或融为一体,你的生命怎么可能迎来真正的喜悦。

407、

越是浮躁的时代,我们越需要静下心来,那表面所诱惑着我们的一点点快乐,其实与本性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我们为什么会被欺骗?不正是因为表面的那一点点快乐,可以满足我们内心那一点小小的欲望吗。直到发现它是欲望的那一刻,我们才明白,这是我们一直想要放下的,也是我们必须要放下的,因为你不放下,就意味着无法继续朝前走去,也无法拿到智慧给予你的真正喜悦。

408、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按照最初所设定的那个方向前行。实际上,我们对于“缘起”的思考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如果不能把这个本质性的问题搞懂,在前行的过程中,难免对事物心生执着,我想,即使达到了最初所设定的目标,于内心真实的想法而言,仍然是背道而驰。

409、

“痛苦”是我们不想要的,“喜悦”是我们想要的,而“成长”是每个人必须要的。要“成长”就会有“痛苦”和“喜悦”出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试着为“痛苦”重新进行定义,至少当“痛苦”的事发生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喜悦”,如此这样去看待生命,哪里还会有所谓的“痛苦”?如果说真的有,你也可以选择用爱去承载它,毕竟它是自然出现的。

410、

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一个人,会想去违背“天性”做事,但我们又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仍然有人选择,选择用无知和欺瞒去压倒智慧,这是作为人的一种悲哀,至少我们应该感到羞愧。

411、

什么是“修行”?“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做法,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正当”?“正当”是善,“错误”是恶,断恶修善要在这里下功夫,从最难克服的地方去下手。

412、

你无法决定他人如何去想,但你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去做。毕竟命运这一桩事情,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虽然,有人会选择将它归还到命运之神的手中,任由命运之神来随意的操控。然而,这所有选择都无关乎对与错,只因为它是你的选择,你是一切的本源。

413、

睁开眼睛看看,你眼前的事物,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包含了“一切”。那些,已经过去的、正在发生的、和未来将要发生的,都不过是从你眼前所看见的这些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元素(注:包括色身最终归回于尘土)。那所谓的“创新”,也不过是这些元素的重新组合(注:特斯拉),或者是将极不可能发生反应的两者融合起来,让其再次发生可能。然而,对于“悟道”或“灵性”修行者而言,眼前的事物,已完全足够你去“悟道”,不必再去寻找什么。所以,“当下”就是最佳时刻。

414、

有谁成为了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喜欢的人?没有。所以,你没必要苛求自己,非要自己变成他人都喜欢的模样。如果你非要这样去做,多少算是对生命的亵渎,毕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没有太多理由可讲的,这也是关乎自己内在的事。无论,你是长成自己欣赏的模样,或是不屑的模样,只要你还在做你自己,还会有什么会比这更重要的事吗。

415、

当你允许任何事,开始在你生命中发生;当你允许任何人,在你生命中出现,这就是“接纳”的开始,也说明了你开始被人所需要。

416、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本身内在生命能量的探索,二者并不矛盾,是相互印证、协调并进的。教学方式中,我们暂且用佛学来揭示这个问题。就如那位哲人所说:“没有佛学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佛学是跛子”,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在不断印证着佛在三千年前对众弟子的开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告诉我们,无量的智慧本就含藏于你的内在,只是因为众生的心被妄想、分别。执着的尘沙所遮蔽,只需扫去尘沙即可拨云见日。六组能大师,在悟后开示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不局限于任何维度的、自性中自然流露出的智慧。现在来解决你问的这个问题,所谓的千里眼、顺风耳,只是简单的呈现,可以理解为“相”,也可以理解为修行过程中的神通(注:只是一法,万法由心想生),关于神通,这在很多祖师大德的遗训和典籍中都有记录,且在当代能做到者,也有很多。但这不是修行人所要去的终极方向,换言之,佛是什么?如果用空间维次去理解,那就是N趋于无穷大,是具足无量智慧者,是明心见性、是破迷开悟者。神通只是1维到N趋于无穷大,中间的某一个维度,修行不是为了掌握“神通”。我们也发现,那些修神通者(注:千里眼、顺风耳者)越往后,越痛苦。按道理说,开启了这个技能,应该感到开心才对。这是因为修行的过程中,执着在了中间的维度上,心生诸多妄想,再想突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祖师大德,都在不断告诫弟子不可修神通的原因,神通是二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所以说,修行之人永远保持内心的警觉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很好的,但前提是一定要坚信自己本自具足。很多人功夫不得力,问题就是出在这个“信”字上。你问他:“你相信你本自具足吗?”他说:“我相信”。你在问他:“你真的相信你本自具足的?”他说:“好像是的”。这说明内心是有疑惑的。所以,做不到问题就出在这个“信”字上。

417、

在你的生命中,与任何人所说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对方生命中所接收到的最后一句话。所以切记!不要说任何可能让自己后悔的话,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418、

世间存在的任何一个质点,都具足着宇宙的所有信息。一旦你开始审视它,所有关于生命的奇迹,都会像被打开的魔盒一般,遍及宇宙的任何角落,但前提是你要开始走向它。

419、

“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的答案,往往比问题本身更简单,可我们却在让它变得更为复杂;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答案,会不会比简单的问题的答案,还要简单呢?”我们看看,今天的人都很忙,忙什么?忙着找答案。它们忙着在延长线上冲锋陷阵,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是在陷入更大的危机或循环中。就好比说,今天的科学技术、医学技术,都开始取得飞速的进步,但直至今天医学、化学在某种程度上都无法向你展示头脑的本质。所以,任何一个行业、国家、人类,都应该给自己点时间,反思一下,会不会是方向出现了问题。今天社会上千奇百怪的事件,又在向我们说明着什么?那在我看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从0到1,需要的是一种“颠覆”,还有可能是一种“维度的跨越”,甚至有可能是“天道的跨越”。就好比说,一个人坚持100年所有的事(自己以为很快),但另一个人,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换个角度去思考,上升一个维度去体悟,得到的结果将会是相同的,甚至是完全超越前者的。这句话的目的,并不是说坚持、努力等等,这些在人类看来是无比高贵的品质不重要,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太过于依赖这种品质对我们可能带来的帮助。

420、

只要你能感受到喜悦,任何成长方式都是绝佳的。你无须听从他人的引导,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从本质上来说既是相同的,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因为这是你的生命,不是吗?

421、

关于生命这个话题而展开的故事,在你看来无论是重要的或不重要的,终有一天都会离你远去。而你需要做的,只是用心过好当下每一秒,去尽情的体验生命带给你的那份喜悦与精彩。

422、

所有关于生命这个话题展开的讨论,或引发的故事,只要没有建立在“活明白”这个基础之上,这种讨论对于生命本身而言,无异于是慢性自杀。所以我们说:有的人虽然活着,其实早已经死了;而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可实际上他还活着。

423、

你完全没有必要和毫无生命体验的人,发生任何争执或分歧,因为这种争执,除了反映出你不成熟,也在说明着你比他更无知。

424、

头脑与有限的物质世界产生连接,那么思考就永远不会有尽头(注:“思考上瘾”),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你停止思考,而是说,认识到思考是一件很棒的事,是让你的喜悦增加的方式。

425、

“时间”是个假相,一切都是“假的”。当“时间”与“生命”产生链接,我们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是“体验”,“时间”让我们有机会进行修行、有机会进入不同的空间维次。所以,你需要做的是“体验”,别局限,去思考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事,在向我说明什么?我该如何做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基于欲望做出的,而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是这个物质“身”的自然变化状态。

426、

当你不需要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忘记这具躯体,只要你能感受到喜悦,感受到生命在成长、在提升,一切就好。

427、

生命有无限种可能,而你所体验到的,终将是唯一的。别人的体验无论多么精彩,于你而言,只是增加助缘,如果你不努力、你不改变、不去操作、只是了解,充其量只是增加见识。

428、

如果你试图通过眼睛,去认识眼前的事物(包括:男友、女友)。那我必须明确的告诉你“你会失望的”。作为“人”,我们最珍贵的是“时间”和“精力”。而想要去认识一个人,仅凭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你试着回想,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同一个你吗?答案:不是的  你都不是那个你了,你怎么去了解现在的他呢?你所谓的:“我认识他”。其实,也不过是认识了昨天那个残缺的“他”。所以,别再骗自己了,去用心的过好当下吧!。想要认识他人,先从认识自己开始,认识了自己,你也就没必要去认识他人了。

429、

试图让她人去理解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本就是虚妄,关于世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每个人内在的事,你怎么能让她人去理解你呢!(注: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   很多人,其实也并没有表面上表现的那么坚强,尤其是遇到自己在乎的人或事。正如我所言,你因什么而心生执着,必将因什么而受伤(注:因为运动是万物的本质),没有人能逃离,这是真理,也没有人会拒绝真理,因为成长就必须要认识真理。

430、

在你的生命中,除非你愿意,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成为你的“老师”。然而,真正的老师不在外面,如果你总是依仗外在的哪个人是你的老师,那本身就陷入了执着,试着把“目光”向内聚焦,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导师。

431、

谁“死了”?从来就没有人离开过这个世界,世界也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被你局限在了可触摸的范围,这就是事实,这就是真相。

432、

什么是二元?“人”是“人”,“事”是“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人”和“事”,就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回归”,但不是“落后”。表面上看,传统文化有落后的部分,新时代讲求创新,但是谁把它划分为二元的?实际上,儒释道文化,代表不同系统,系统结合形成多元文化(大系统)。研究一套系统的运转机制,熟知底层逻辑,就去到了“天人合一”,确切的说是“天人本为一”。

433、

不要同无知的人进行交谈,你的生命其实可以浪费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换个角度想想,上帝之所以让他变得无知,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自己去认识到什么。所以,你没必要和上帝抢活,毕竟上帝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上帝也很忙!

434、

说出一句话,总会有诸多的人去无端作意,认为是在说ta,这属于:“他人从未射你一支箭,你却拿着箭往自己的身上插”,此种无端的作意,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此类问题的出现,是源于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想自己能被所有人接受或喜欢,换个角度去想想,上帝也会有人不喜欢,你为什么要强迫自己成为高于上帝的人呢!放轻松点,去做好你该做的,成为你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435、

“当下”,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如何把握,决定权掌握在你手中。去看看那些“觉悟的人”,他们一生都在做一件事,而当你去问他们:“你们在我什么?” 它们会告诉你,我们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但谁又不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呢?是的,我们好像都在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但为什么最终的结果还是会有所不同呢?毫无疑问,因为选择不同,因为迷惑的程度不同,因为觉悟的程度不同!

436、

从念头转起,从行为转起。以往我们念头是为自己,行为都是为自己,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从今而后我们为别人,不为自己。念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为一切众生想,世间可怜的人太多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可怜?没有人教他,不知道行善,不知道积德,恶因感受的果报,虽得人身,衣食常常不足,我们看到了,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

437、

“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环境、是境界,正报是人心,人心好,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福地;人心不好,走到哪里,哪里灾祸不断;风水学亦是如此。近年来,气候变得越来越不寻常,且灾祸不断,多地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我们不禁要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不要问别人,问问我们自己就知道了,你每时每刻存的是什么心?是什么念头?在世风日下的今天,你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了?切记!你的起心动念,无不影响气候的变化,今天这桩事情,没人讲了,原因是没人听了,懂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438、

今天我们讲“风水“,那上等的风水在哪里?在人身上。且它是流动的,所谓:“风水、风水”,它若不流动,这一桩事情讲不通,它的特质就像中国文化,其中有变动的哲学部分。就好比说人体的四大“地、水、火、风”,每时每刻你都在呼吸,你的血液都在流动。所以说,上等的风水在人身上,再确切点说,是在你对心的把控上,当你时时意念好的人、好的事、好的物,那上等风水就不会弃你而去。

439、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无常的世界。老朋友终将离去,家人也将化为乌有,我们都得留下累积的财富和资产。尼泊尔少年说道:“若从小爱我的父母亲、兄弟、亲戚都不快乐,我很快乐又有何用”?其实,这也是我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我们来到这世界,倘若不能让爱我们的人,以及我们所爱的人,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幸福,让他们脱离轮回之苦,那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440、

看清宇宙人生真相以后,我们明白了,此生决定不与任何人结下恶缘,冤冤相报何时了,顺境逆境学会随缘,看见别人行善、办好事,我们欢喜赞叹,这一桩事情多好,干嘛要做那些糊涂事情呢,六道轮回的事情,贪嗔痴慢的事情,我们通通回绝,决定不做,有人说这很难呀!记住,不做将来会更难。所以,要从当下开始做起。

441、

人为什么会有“痛苦”,要知道,产生痛苦的原因很多。其中,欲望占很大一部分。主要表现在,想要的“得不到”,会心生痛苦;想要的“得到了”,然而“放不下”,也会心生痛苦。所以我们仔细想想,这是问题的根源啊!

442、

决定与人结善缘,不结恶缘。反观今天,我们诸事不顺的原因,就明白了,一方面说明我们做事在方式上还要调整,另一方面,也说明过去生中没有与人结下善缘,这是“因”,今天所呈现的是“果”。所以,我们现在开始与人交往,学会结善缘,决定不与人搞对立、起争执。时刻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别人是对,我们是错,别人是错也是对,我们是对也是错!

443、

从你决定出发开始,身边总会有人质疑你。这其中,包括“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以及看似很爱你的人。那其实,我们不能决定别人怎么去想,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去做,毕竟这是你的人生,你拥有决定权。更何况,你的这个选择不只是为你自己,你是为天下人才做出的这个选择。因此,当他们不理解你的时候,质疑你的时候,其实你更没必要在意。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站在18楼和站在3楼所看见的风景注定是不同的”,但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明知道所见风景不同,你还选择去争论,这多少有些无知。

444、

我们人生活在世间,实际上自己生活所需要的非常有限。可是欲望炽盛,想要的太多,想要的得不到就会痛苦;得到了怕失去,也会痛苦。因此我们说,要学会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被动的,攀缘是主动的。也就是说,你们要的统统给你,你不要的,我要,所以决定没有利害关系,我们才能相处更好。如果你也觉悟,你一定也能够“推多取少”。今天的人们,不懂得这一桩事情,盲目的追求西方错误的价值观,总是要讲求竞争。实际上,属于你的,根本不用去争;不属于你的,你争也争不来。那你说人家得到了,那是因为人家命里有,你没有啊,你过去生中没有种“因”,今天怎么能结“果”呢?果真得到了,这桩事情讲不通啊,那岂不是因果错乱了。那有些人偏偏要争,能不能争来?答案:能。 但争来的是祸,决定不是福。那有人说,我就是想要怎么办?实际上只要依循正确的方法,也还是可以得到,我们说:“有求必应”,这要看你怎么求。

445、

“我不是现在的我所能够认识的我,我更不是你认为的我”。因为,属于我的每一刻,我都会像这个世界那样,随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请你永远不要局限,你对自己的认识,也不要纠结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你就有着无限种可能。就好比说我们的“身体”,它就像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在诞生时,本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后来,因为操控这套系统的“我”,所思、所想、所意念的不同,导致与其他的系统在体验上、在效率上,逐渐拉开差距。而随着你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原来“身体”只是构成“我”很小、很少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所以,我们说:“身不是我,我不是身;身有生灭,我无生灭。”

446、

如此看来,我所说的没错:“和你聊天,简直就是浪费生命”,这句话是完全成立的。修道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一个人爱说话,经常用嘴巴,一定会短命。所以我上课太多,有时候一连七八个钟头都在讲话,这就是在求早死。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开了,而是精气神漏了,因为讲话时精神、意志、脑力、血液都在放射,都在消耗。一句话讲出来,生命全体的机能都要动,所以消耗得很厉害,也就是开口神气散的道理。所以修道第一要“闭塞其兑”,所有开口的地方都要封锁,不向外漏。

447、

今天我们看,江湖上做培训的,有几个能把课程讲好的?没有通通都是背口诀、耍嘴皮子,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说这是假把式。你试试看,同样的课程讲百遍、千遍,你比他讲的不知道强多少。所以我们说,真正开口能把宇宙人生这桩事情讲的通透,真能启迪迷惑众生的,实在话讲,没有多少人。大部分都是把听众讲的越来越迷糊,讲的神魂颠倒的,通通都落在思想的深渊。我们看思想这个词“思想”,“思”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心”;“想”上面一个“相”,下面一个“心”,还是有分别的相,仍然是落在执着中,中道的边都没够着,哪里能开导迷惑众生呢。所以说,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镇痛剂,只能缓解暂时的、局部的疼痛。真想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乃至于获得究竟圆满的智慧...,还是要一步步的来,要走正路子,或者说把路子走正。

448、

多说句:“少做点、做多了吃不完,也比浪费掉要好的多”。实在话讲,今天还有很多地区的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吃一顿饱饭,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我们今天大肆的浪费,实在话说,今天的粮食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今天再不节约,未来粮食问题将是大问题。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后代子孙怎么办?今天的父母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实际上讲,他不会爱呀!今天你的行动,是在饿死你孩子的孩子,你哪里是爱呀!爱是行动,不是停留在嘴上,你爱孩子,就做出表率来,把好的行为落实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从小珍惜粮食,而不是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据说有人给宣化法师供养一栋大楼,原因是什么?因为看见他吃饭的时候,1张纸,擦拭完毕后叠起来,这个用作做了8次,一张纸用8次,这是惜福啊!把钱放在这种人手里,比放在我手里,所产生的效果更大。

449、

我们今天看到那些所谓的“导师”。他们自认为,在营销、在沟通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且做出过营销的成功案例。熟不知,能被你销售成功的人,你和他的缘分都很深,你若不信,你可以用心去感受、细心去体会(注:没有缘由对方就是愿意相信我,我就要让他上钩,把他口袋的钱拿出来,放在我的口袋。熟不知,你是在用自己的福报做交易)。其实我们今生能够相遇,那是需要很大缘分的(注:五百次的回眸,才换的一次擦肩而过,何况能被你用话术销售成功的人呢。)我们既然有这个机会相遇,那就是“缘分”,为什么不把这份“缘”转化为“善缘”,偏偏要整成“恶缘”呢。糊涂啊,来生他再骗你,实在话讲,干这一桩事情的人,真的是太傻太傻了。不止如此,更有甚者,竟然还将这些骗术整理成书,实在话讲,你与其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去出版那些迷惑众生、误导终生的书籍,你不如去干点正经事情,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我们说的,体道、悟道,这一桩事情还没整明白,便开始忙着“布道”。敢问,你布的那是什么“道”?决定是邪魔外道,是邪法、不是正法。就拿出书来讲,古人出本,那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甚至几代人历经重重障碍,才能完成的。那真的叫“以命写书”,这样的书籍流通越广泛,对世人的帮助越大,流传的也越久远。相应的,子孙后代也都受益(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道理深,我们在这里不做深入讲解。我们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这个好理解,古人说:求做圣贤,基础是孝道。你的这种书籍时刻在欺骗自己的父母,你的孝去哪里了?所以,决定无法成就,来回在六道里打转,苦啊。这桩事情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妄语,大家要知道)。反观,我们今天的人,三两把刷子,就开始忙着著书立说,这是剪刀加糨糊,纸笔满天飞。所以,也奉劝今天看书的年轻人,大家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为看错书比不看书所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450、

各地的景色是硬件,其实都大同小异,但不同的是软件(文化)。文化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用心更是感受不到的。就像我的家乡“新疆”,没有去过的人,谈起新疆首先是谈虎色变,那里是不是有些乱?这种人基本是活在井里看世界,所能调用的,也就是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想象力。新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和普通的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想在中国玩软件,你不去新疆那就等于说是闭门造车。

451、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无知者爱上无知,就如装睡者在你面前,你能叫醒他的唯一方式就是和他一起睡,让他彻底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白天、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真实的自己,这是叫醒他的最佳方式(注:从内在去唤醒)。

452、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这么多?果报,我过去没有好好地对待别人,今天遭受这种果报。如果我们能够以善心、善意、善行,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一生就事事如意,一切时、一切处,自然得到贵人相助。我们肯帮助别人,自然就得到别人帮助,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453、

过去这些年,我们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遗留下来诸多的问题,尤其今天我们看到在经济、在ZZ等领域,这些问题开始高频率发生。然而,在我看来,越是处于这样的变革时期,我们越需要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要坚定的相信“病痛”只是暂时的,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这些年,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民族的自信心下滑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未来将会是更大问题的导火索。

454、

过去我们盲目的效仿西方的价值观,任何事,都讲求“竞争”、讲求“争取”,实在话来讲,做事可以积极主动,“争取”就完全没有必要。属于你的不用争,它自然会来;不属于你的,竞争也没用;竞争能不能得到?往往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会打折,且是“祸不是“福”,现在人不懂这事情,往往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回头、才觉悟。“竞争”这一桩事情,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做的,要是“竞争”能得到,释迦牟尼、老子、孔子,都去竞争了。

455、

“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一桩事情先问问自己,做到位了没有。星云法师说:“我这一忍,就是五十年”。净老说:“到今天为止,仍然在面对别人的诋毁与谩骂”。关健说:“坚定了方向和梦想,所有的诋毁和谩骂,都只是一路的伴奏”。

456、

我们说:“老来得福”,这个决定是“福”。所以说,年轻的时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多做好事情,即使吃亏,也不妨碍什么,没关系,尽可能去做。因为,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世间决定没有人吃亏的,明白的人能把这桩事情看懂。反倒是年轻时候享福的人,我们看看,年岁大了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能力很强,对于赚钱只要讲求技巧、会话术就行,通通都搞错了。实际上你能赚到的,都是你命里有的,是凭借命里的福报在支撑着你所谓的幸福生活。我们看,有多少老人,命里福报享完了,而寿命没到尽头,生活那是真的“苦”啊!这时候的“苦”,你也只能受着。而今天世间人不懂这桩事情,因为大环境已经染污了,心天天随着境界转(注:心随境转),可谓愚痴到了极处,直到因缘会遇时,才为早年的行为感到惋惜。

457、

世间所有的“得到”,都是建立在“放弃”的前提之下的。“放弃”也并不代表“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暂时的选择“放弃”,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成功”。

458、

我们要常常想到,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有多少人缺乏日常的用品?我们得来的容易,这是仰仗过去修了一点福报,今生也能够断恶修善,感得的报应。可是想想许许多多生活在困境的那些人,我们自然就懂得爱惜物力了,生活只要能过得去,平安就是福。人生在世,三餐能吃的饱,穿的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休息,足矣!如果有多余的福报,要知道布施给众生,要懂得惜福,懂得培福。

459、

但凡不能成就,大多问题出在一个“信”字上。即使信,也是“半信半疑”不是“全信无疑”。仍然见思烦恼,仍然夹杂着看法、想法,这个麻烦就大了。学习经教、依止上师,回归源头处,我们所依据的都是“经典”,那“经典”是什么?“经典”是源于高维空间的智慧,不是普通的“知识”。所以,决定不可执着在字面的意思。这就好像老师对你的指点,他是站在的不同的空间维次、不同的高度,去引导你的。倘若,你仍然有:“我是这样想的”,那决定不能“成就”,成就也是“小成就”。于是你就联想到,一个“信”字,所产生的力量有多大!简直大到不可思议。但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这一个“信”字上疏忽了,去追求“主见”,通通都错了。

460、

实在话讲,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公司,表面上光鲜亮丽,实质上已摇摇欲坠。其实,表面上的那点光鲜亮丽,也是老板凭借自己过去所累积的那点福报,在勉强支撑着,决不是说他的能力有多强。正如我们常说的:“人在世间能否成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福报。其次,才是努力有几分”。注:“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句话决定是真的,不是假的。也有人说:“事在人为”。切记!缘不具足,能力再强,只会错的越离谱。

461、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没有悟处?你能悟得多深?你能悟得多广?我们今天为什么不悟?就是没有做功夫。什么是功夫?放下分别执着是功夫。jing读的多没用,咒念得多还是不管用。什么东西管用?看破、放下管用。看破是真学问、真智慧,放下是真功夫。

462、

实在话讲,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关健在做什么。其实,知道与否,都不重要。因为我们不能决定别人怎么去想、怎么去做;我们唯一能决定的,就是自己怎么去想、怎么去做。而且我坚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463、

做人贵在“知行合一”。知而不能行,等于无知;行而不求知,等于无行。知道多少,就先去做多少。否则,就会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例如,弘一法师去拜访印光大师,看见法师每次吃完饭后,都会习惯性的用清水,将碗里的油渍及饭粒涮一涮,再喝掉。大师的这个举动影响到弘一法师,令法师无比赞叹,自此弘一法师更为惜福。由此可见,知多少很重要,但做多少更重要。

464、

死亡并不代表生命的终结,它意味着你将重生,进入不同的空间维次。想想,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是怎样的感受?陌生?孤独?恐惧?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人是,你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后来呢?是一直哭吗?不是的。因为我们适应了。因为我们接受了。从此,你开始被命运所左右着。直到后来,你慢慢发现,你是有能力揭开这长久以来笼罩着你的面纱的,从此你开始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你开始去走一条你认为你该走的路,恭喜你:“你活明白了”。由此可见,在生命成长的任何一个质点上,只要你把握得当,你都可以明心见性、得道开悟,因为这个质点包含宇宙的一切信息,那这个质点在哪里呢?答案:TA无处不在。切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是自己。

465、

少年人享福不是真正的福报,中年人享福也不是真正的福报,看他晚年有没有福报,这时节因缘。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会把自己的福报放在晚年享。

466、

对“食育”的基本看法、浅谈!

我们看,今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原子弹、氢弹、航空母舰,我们再看生物学进步也是超级迅速,但令我们疑惑的是,关于我们身体的很多问题,为什么到今天为止都没能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家、生物学家也坦言,我们对自身系统的了解甚至不到1%。因此,我们就想到,身体是一套超级复杂的系统,复杂到可以和宇宙相提并论。当然,我们身体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谁能把我们的身体系统搞懂了,谁就提前了解了这个宇宙。同时,我们还联想到,每个人的身体系统是无比复杂的,每个个体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试想一下,我们在不了解病症的情况下,就开始吃药危险不危险呢!再来看看,我们今天讲求“食育”。“食育”,通俗之意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那什么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呢”?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他们为此还精心设计出所谓标准的饮食框架。毫无疑问,关于饮食的教育,我们就必须和健康挂钩,和“活的久”挂钩。那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也有长寿之人呢。生活在富人区,接受良好饮食教育的人,也有因病而英年早逝的。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并不是不需要“食育”,而是不要被专家蛊惑,局限在了所谓标准的食育框架中,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系统本身就是不同的,对食物的接受程度和消化率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希望做食育的人,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智慧的去研究食育,让更多的人通过食育,来提升自己的觉察力、提升自己的感知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智慧。简单而言就是:“不仅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更要吃出智慧,吃到觉悟”。当然,做食育的人,也可以通过做食育,让自己越活越明白,而不是做到最后变得神神叨叨,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注:可以参考萨古鲁所著的《幸福的三个真相》其中有对身体系统,关于进食做了全面的讲解)。最后,为什么说吃都能让人觉悟呢?因为“道”是相通的、规律也是可做总结的。而且在此,我大胆的预测,“食育”必将是未来的趋势。但同时,那些所谓的专家,仍然在凭借一个标准化的PPT去独步天下的时代终将过去,这种人也终将被自己的思维所革命,我想这是毋庸置疑的。

467、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引用

“法无定法,为无上法,理无常理,为真理”。—引用

关师说:世间一切,皆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换句话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这就好比说,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的“我”。虽然,我所呈现的“相”,与刚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从本质上来说,已然发生了“巨变”。或许刚才还是“愚痴凡夫”,但现在已是得道高僧,或者说明心见性的觉者。那为什么,你始终认为你现在所看见的我,仍然是刚才的我?那是因为你也处在运动变化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平静的去认识“我”,你就知道我是变化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和我就像两辆同行的列车,在速度相同,颜色及形状相同的条件下,你是很难看出来另一辆列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而如果现在,我开始放慢速度,你就很容易分辨出两辆列车的运行状况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答案:“自己”(本源)。这个事例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需要时常静下心来平静的看待万物的变化,也是去平静的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会开启你内在智慧的,你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懂得,什么叫“本自清净、本自具足”。用世俗的言语来表述就是,你会慢慢发现原来自己有着无限种可能,那过去之所以面对问题,会采取不成熟的方式去应对,原因是自己局限了自己、自己障碍了自己。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开悟”。其实,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些,就是和“开悟”有着直接的联系。那开悟后,就没有所谓的“美、丑”等对立面,看万物都是美好的、和谐的,而我的存在只为让它“更好”(注:想我所想,做我该做)。可以参考“道德经 第二章”和“第四十章”去展开思考。所以,开悟者面对一个问题,在上一秒的回答,或许会和下一秒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即使答案相同,但内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可能180度的转变,或者说达到了你难以想象的“高度”或“深度”。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一刻的“你”,和这一刻的“他”没有停止变化(注:“悟”)。所以,要使人“开悟”也是这个道理,所谓“法无定法”(注:去理解)。既然是“万法”那为什么又说:“无一法可说”?“谁说是佛说的,谁就是在谤佛”。以上这几句话慢慢“参”。真理都在里面,而你不契入境界怎么能够看清真相呢(注:哪里有真理?什么才是真相呢?)。(注:“高度”和“深度”在某种程度上所起到的描述作用是相同的)

468、

实在话讲,我曾多次推荐这本书。本人是第四次读,全书约52万字。为什么推荐?确实是经典,爱不释手。大家都知道,昨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注:观音成道日),全天身心舒畅,尤其是六点左右,简直可以用能量爆棚来形容。今早,手持太上感应篇,并将其轻抚于胸口处,能量自然流淌,身心愉悦。或许,这就是高维空间的智慧以文字的形式投射的缘故吧!就如很多法师所说:“很多次讲经说法完毕,看着自己所讲的内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尽然能讲这么好”(注:加持力)!

469、

老君台,偶遇算命先生。见我而来,主动开算,并说我有“老君仙气”,两人交流20余分钟。其间,与他交流“袁了凡”的故事,以及近年来我不可思议的经历,他听后为之震撼。后来,他谈到“你还要再来”,我说“今生一过,永不再来”,他说:“那你现在走”,我说:“时机未到”。我转身,他起身相送。至于钱,只字未提。就像净老与李嘉诚会面,嘉诚后来在电话中问到:“净老怎么什么都没要……”? 答案:“缘”。

470、

龟和蛇在动物里面,寿命都很长,灵性很高。鳖跟龟是属于一类的,放生的时候,它们懂得。在船上放生,放完以后,它会绕那个船一周,然后回头看,再离去、离去,它有灵性,它很感激你。只是它不通人类的语言,没办法交流,但是你看它的表情,你就能够解读出很多东西。

471、

通通搞乱了、搞错了,生生把我从“关林”熏出来了。烧香的、祭拜的、求财富的、求功名的都来了,辛苦赚来的钱换成塑料的金元宝,通通往香炉了放,整个关林烟雾缭绕,环境彻底染污了。问问为什么拜关公?通通都不知道,只知道求财富。真正求财富应该拜“范蠡”,关公表“忠义”,你烧财富给他,你是行贿、他是受贿,怎么护佑你?“香”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大越便宜,里面夹杂太多不干净成分,这是不恭敬之心。实在话讲,有这个盲目烧香的钱,去实实在在帮助那些吃不起饭的人,这也算是表“忠义”,实在话讲,过去生中帮助我们的人千千万,现在到了我们该回馈他们的时候了,我们就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开始,这桩事情关公看了也欢喜。

472、

感慨:

1、若心不正,岂能抒写出此等好字

2、胸怀、格局、意境,衬托这等字

3、再潦草的字,相较今日世人之作,不知强多少倍,可见古人对此的重视程度,完全超越我们的想象

4、兴许其中的某幅画作,仅仅是作者随手创作的。于今日而言,我们却是爱不释手,可见古人当时的创作,不只是技术达到巅峰,内在对艺术的追求,也定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令人赞叹不已。

473、

实在话讲,真正明理、有智慧的父母,会常把孩子带到这种地方来,让孩子了解历史、接受文化的熏陶,孩子对中华优秀的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他未来的成长会大有帮助。(注:虽然现场会吵闹些,但工作人员需要把维持工作做到位)。我们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盲目的,会把孩子带去接受30岁上下,社会上人称“大师”的培训会场,接受3天(注:3/5万的江湖培训)。培训的内容,大多是长浮华、助长贪嗔痴慢的内容。实在话讲,孩子在没有能力辨别好坏的时候,就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受伤的还是孩子。所以,我们现在的父母要引起警惕!

474、

永远不要带着过去对他的认识,去评判现在的那个他。因为人在任何一个“质点”上,都是有可能飞起来的。所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还是曾经的那个他,一切都在变化,你无法接受他“变了”这个现实,那是因为你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变,这不叫忠贞不渝,而是不思进取。你为了让他还能够和你顺利的交流,你默默的期望着他永远不变,“永远不变”就意味着“永远长不大”。去想想,是不是自己变得越来越自私了?人就是这样,永远认为自己所认知的,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最优答案。那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学会换个角度,去成熟的看待问题。

475、

实在话讲,生命极其短暂。“百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每当我们回忆过去这二十多年的生活,再想想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就像昨天刚刚经历过一般,真是恍如昨日。既然如此,我们在世间就要学会与人结善缘,不结恶缘。换句话说,决定不与任何人结下冤仇,真正明白事理的人就知道,这桩事情很麻烦。所以,我们尽量做到:“ta人喜欢的,我们欢喜赠予ta、布施给ta,决定不与ta相争;ta人不要的,看不上的,我们学会欢喜接受,学会赞叹对方。

476、

人生,不要逃避,学会张开双臂,去接纳一切。因为你所遇到、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与此同时,再学会保留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这个“世界”,因为是它给到你这个可以绽放自己的舞台。(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是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无一物……通通讲的是一桩事情,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477、

“空”并不代表“无”,“无”也并不是说“没有”,换个不究竟的角度去揭示,甚至可将“空”,理解为“假”。所以,不可说、不可说,说者全是“错”,“不说”也未必说明“对”。因此,禅宗“说是一物既不中”,实乃“中道”的智慧,就像中华文化,讲求“变”,而“不变”也是“变”的一种,可谓将辩证法、哲学的思想,发挥的淋漓精致。

478、

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开始大声并公开的谈论如何进行“避税”的时候,我很难想象这个国家的希望在哪里?偷偷摸摸、有所回避的谈论,倒是有情可原,至少说明毕竟是少数,当大多数都开始谈论的时候,这就说明,上层建筑已然出现严重问题,而相关的政策我们却未见踪迹,这说明已经严重滞后了。再看看今天社会性的事件,开始高频次的发生,这让我们联想到“依报随着正报转”,环境已然出现问题,更可怕的也将随之而来。

479、

很多学生在问,老师为什么每天都会发一些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我告诉他们,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不在影响身边成百上千的人,影响到他们的所思、所想。既然如此,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接收到正面的信息、向他们传递正能量。所以说,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好与坏,它取决于所使用它的人,就好比说“朋友圈”。

480、

过去,我们在购物时,也会进行讨价还价。这个前提是,我们对物品的真实价格不了解。而现在,我很少会讨价还价,甚至会多付,很多人感觉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现在很多行业生意都不好做,甚至是在赔钱经营,你的讨价还价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对方的生活。这就好比说,很多路边摊的物品,相比超市的价格而言,都会低一些。而你的讨价还价,可能会影响到对方的生存问题。这其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心行”。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感动,而升起赞叹之心。实在话讲,我们和这类人,就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必要,往往他会直接给到你市场价,或低于市场价。如果你再进行讨价还价,这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生活。相反,遇到这类人我们不仅不应该讨价,还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多给,因为他们的“心行”直接反映了,他们会比我们更懂得如何使用财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所以,在我看来财富这个东西,就应该去到更会使用它的人手里。

481、

“小心驶得万年船”,就这句话来说,含藏着很大的智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深层次来看,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任何时刻不要走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路,而是让你懂得依据规律去行事。也是告诫我们,要学会时时去捡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如理如法?换言之,有没有在依照规律行事?如果没有,就要懂得回头。否则,将会酿成大错。举例,我们看到世界上有很多有财富的人,在创业的初期,“心”还是正的,但随着自己财富的增加,外界物欲的诱惑增强,而自己的定力又不足,继而开始从事不正当的业务,甚至开始堕落,这种事情我们在社会上见到很多。更有甚者,因一个女人,而毁了自己前途的,也屡见不鲜,最后的结局真的叫“身败名裂”。我们想想,这么大的福报,为什么不能一条正路走到底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那是因为心随境转了。我们再看看贪腐的官员,哪个不是名校毕业?都可以说是学识渊博的人,最后为什么倒了?心行不正。所以,我们回归主题,“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重点在“小心”二字,这两个字值得我们用心去“参”。很多人都是在这两个字面前倒下了,甚至很多人认为“小心谨慎”就是“胆小”,结果被对方言语一激,走上了不归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两个字上下功夫,不是知道、明白就行,而是要做到,要落实到生活中。

482、

死亡这个现象,代表了生命的无常,什么是无常?是讲一切都在变化,无常是讲原则,变化是讲现象。庄子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你出生第一天,已经开始死亡,第二天已经不是第一天的你了,20岁的你不是29岁的你了。所以,上一秒心生烦恼,但上一秒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拿着上一秒的烦恼,来伤害这一秒的自己?这不值呀,很多人不懂这桩事情。

483、

实在话讲,我们穿的朴素些、吃的简单些,都没有关系,都不妨碍我们精彩的活着(注:人生是否活得精彩,和钱没有本质的联系,穷人也能每日法喜充满的活着)。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拿出些钱财来,去救济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群,救济那些在生死边缘的人,岂不是大家都很欢喜。所以,完全没必要把钱花在那些长浮华的地方,那叫花冤枉钱。

484、

一个人即使全身赤裸立于世人面前,仍然会有人认为他是有所保留的,是有所企图的。这就说明,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做,总会有人质疑你,但只要你相信那是“真理”,你就可以义无反顾的去做,因为你所体验到的,他们最终也将体验到,只是时间问题(注:“合一”,心物一元)。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接纳”,是明知那是宝贵的时间,却也能够做到奢侈的去体验的人。

485、

“人生”这桩事情,你想要去搞懂它,它就开始变得复杂(注:“有为”);而当你不去想,怎么才能搞懂它?它开始变得简单,而简单并不代表你真能搞懂它。所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觉者,都是在不经意间搞懂了“人生”,可见真想把人生这桩事情搞懂,也还是要遵从“无为”这招的。这个“无为”其实是无所不为,里面有很大的智慧,呈现很多规律。所以,我们在做的,不只是把“人生”这桩事情搞懂,还要添加“宇宙”二字,所以叫“宇宙人生”。

486、

“思考”是会让人变得成熟,也会让人变得无聊的工作。当然,这取决于所思考的事?如果天天为芝麻绿豆大的事去思考,耗费精神,在我看来实属没有必要。就如某位哲人所说:“存在即合理”,既然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何必再去界定什么是芝麻、什么是西瓜呢?反过来说,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那就很好,难道不是吗?那关于生命的意义,又是由谁界定的呢?当然是“自己”,所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487、

人很奇怪,每天都在走同一条路,体验却是不同的,这种体验,往往能让你获得一些你想要的,比如说智慧、爱情、感恩等等,但同时也能让你失去很多。反过来看,人生就是不断抉择,不断拿起、又放下的过程,尽管有些选择,在当时看来做起来会比较艰难,但我们仍然要做出选择,或许这会很无奈。那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无奈源于什么?其实,是源于没有放下不合理的“欲望”。

488、

人老了,牙齿先掉,而不是舌头,也就是说舌头柔软,懂得保护自己。而牙齿坚硬,人在年轻时,容易意气用事,最后吃了大亏,后悔莫及啊。做人也是这个道理,随着我们年龄渐长,人也慢慢变得成熟。此时,更要学会让自己变得柔软,先从性格开始,从待人接物开始。当然了“柔软”不是“软弱”,世间人常常在此处产生误会,“柔软”是待人处事之道,是高度的智慧,是品行的彰显,柔软的就像水一般,绝不与万物相争,清净自然、永处无为,方能无所不为。

489、

南老师的这段话值得思考:“大家反省,那么多的老师中,能影响自己一生,值得效法、敬佩、敬爱的,能够一想就想起,想起他就跟想到自己父母一样的,有哪些?我想大家跟我一样,从小受教育到现在,多少老师都忘掉了,为什么?“人师难求”。现在我们做人家的老师了,注意,要给受教育的孩子们留下你的影像。所以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两句话要牢记心头。

490、

过去生中,我们体验人生百态,我们也曾富甲一方,也曾流离失所,就像今生我们所经历的种种一样(注:来此世间,真实的意义并不是重新活,而是继续活,活明白,走过的路、没必要再走的路,通通可以停止了)。所以说,强大的意识能量封存在我们体内,我们今天的言行举止,无不受过去生的影响。其实,我们来此世间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可以帮助我们撬动过去生中所有的东西。实在话讲,真正找到并且能够撬动的,毕竟是少数,改变者也都是局部改变,真正找到那个关键点,找到真正能让我们停止在无数生中轮转的那个“点”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罕见”。于是,我们就明白自己今生的努力方向了。

491、

不同的宗教、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而在今天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领域的不断探索,各民族文化和宗教开始相互融合。将原来封闭化、保守化的思维打开以后,人们发现各宗教、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才是引导人类的思想变得更为开放、走向精神富足和灵魂解脱的必由之路。这就好比说,过去“红、黄、青”三种颜色是独立的,而在今天人类尝试将三种颜色进行融合,却才发现,不仅原来的颜色没有失去,反倒可以调配出色彩和种类更为繁多的图案,这就是多元文化的存在价值。所以说,我们今天做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承者、和研究者,不论在任何时刻,都要学会用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去理解、去接纳“不同”。因为文化融合可能会存在小的分歧,但我相信这只是短暂的,最终融合后所创造的价值将完全超越你的想象。对于我们而言,这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承担,一种责任和使命。

492、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存在的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想要在这变化的世界里,找到真实的自我,前提是你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以及无坚不摧的信念。

493、

真实的生命状态是,丢失了“痛苦”,未必体验到的是无时不刻的“喜悦”。或许,这才是灾难的开始。那么,痛苦和喜悦是否可以共存?现在不就是在共存吗。你应该问的是,如何让二者变得更为协调?其实关键点不在“痛苦”或“喜悦”这种情绪本身,这都是你对这种体验所释放出的感受。换个角度想想“痛苦”,是不是也是一种“收获”?而收获不应该感受到喜悦吗?所以,从本质来看“痛苦”或“喜悦”都是生命必须要体验的,当你超越这种体验,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喜悦。

494、

如果你活着,却没有感受到生命正在源源不断为你创造喜悦,为你带来无与伦比的美好体验,这就说明你已经误入了险境,这时就要学会及时回头,因为你已经让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实在话讲,你生命的真正功能已经在逐渐丧失,这无关乎年龄,因为生命存在的第一目的,就是不断制造喜悦,而你现在正在做着与之毫无相关的事,所以才会有痛苦这种感受。试着想想,如果我们的生命丢失了痛苦会怎样?

495、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就像这座雕塑一般,充斥着浮夸和浮躁的气息,将自私、贪婪的人欲,已经激发到了极点(注:泡泡糖吹的比头还大,形容本末倒置)。即使相比大跃进时期,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们看今天的经济,却是一路高歌的猛劲下行。

496、

整天都在高呼: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加速“进步”,真的是“进步”吗?有待商榷。道德危机,信仰危机,所引发的问题难道还没引起我们的警惕吗?精神文明之路又将通往何方?为什么西方评论家说:“东方的精神文明、东方的优秀文化,并没有先照亮东方的天空,而是为西方带来了光明”。今天有多少中国人还懂这句话的意思,又有多少中国人还记得使命?我们伟大的习总书记为什么讲中国梦、讲传统文化复兴、讲精神文明建设?同志们该醒醒啦...

497、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可以不努力,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停止努力”。其实,当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打败你的从来都不是你可视范围内的竞争者,而是从来就没有将你列为是竞争对手的这样一群人。也许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格局放的更大、目光放的更长远。同时,他们掌握了最重要的法则:“时刻将自己视为是最大的对手”。

498、

近来几月,晚间基本不进食,在做身体的调理。昨晚见冰箱有食物,不尽快食用可能会坏,抱着“惜福”的心理,就开始进食。今早明显感觉身体不舒服,尤其是腹部疼痛。我心想“全都是我的问题”先接纳,接着告诉身体:“是我伤害了你、对不起、请原谅我”,就这样持续四十分钟后,身体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接着我告诉身体:“谢谢你、我爱你”。

499、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一呼一吸、一阴一阳、一动一静、生灭变化是谓“道”。所以,静到极处就生智慧、唤醒内在力量。就好比说去医院看病,药到病除,世人都认为是医生医术高明。其实不然,去到医院的人都明白,原本心中看不开的、放不下的,当坐上手术台以后才明白“原来都要放下”。所以说,病好的快与慢,和自己的心是否静下来有很大的关系。

500、

实在话讲,今天社会上福报大的人很多,为什么?过去生中培植的福德。但今天的人不会享福,这是实话。我们看,大厨拿个大勺,汗流浃背的炒菜,花个一天的功夫,赚100来块钱;同样的时间,明星这个行业就是成千上万的收入,再捣鼓两下股票,赚个千八百万的。差别在哪里?福报不同。但光有福报,不懂惜福、培福也不行。所以你看,刚潇洒没两天,连本带利又赔进去了,可悲的是,还没整明白怎么回事。这么大的福报,那得用多长时间累积呀!因为愚昧无知,三下五除二就给整光了。

501、

想要解决他人的困惑,首要条件是你先走进自己的内心。其次,再去考虑走进他人的内心。最后,才是解决让他困惑的问题的问题。而是否能够解决对方的困惑?答案取决于:“他是否接受”?(注:换言之,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是说,如果他自己不愿意接受,你是无法让他醒来的”)。返回去说,一个无法走进自己内心的人,是不可能走进他人内心的。因为,宇宙万物它是“一体”的,他是“一”不是“二”,包括“心”与“心”。因此,我们说你所有的问题,其实都要归回这颗“心”去找答案,而与你的问题相关的答案,它首先是存在于,与你自己最靠近的那颗“心”中。那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这个“心”到底有没有呢?你说它“有”,也不为过。你说它没有,其实也并没有“错”(注:“对错”没有绝对)。如果说,非要找到一个答案。我想,答案应该是:“心”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问题,但同时也是解开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为什么我会这样理解?因为,如果我们界定在这个维度之中,这个答案或许是最接近于“中道”的。所以,我将人生的答案分为三个阶段去解读。阶段一:认识“我”。阶段二:“我”认识。阶段三:“我在哪?”   例:阶段一:“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阶段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阶段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02、

学习道德经让我领悟了幸福的真谛!

一阶段:“幸福”就是知道什么不能做;

二阶段:“幸福”就是知道什么你能做;

三阶段:“幸福”就是自然而然的去做!

503、

“自信”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感觉”你未来会拥有什么。所以,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可以说拥有了这种感觉,你就拥有了一切。那为什么最初很多人成长很快,后来出现停止成长的情况?因为,他曾经想要的“感觉”已经找到了,并且沉醉于这种感觉之中,直到危机来临,他才试着去寻找新的突破点。因此,适时的营造出一种新的感觉来,对于你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说感觉的功能,不只是让你最终获得这种感觉,而是促使你不断找到新的成长方向。

504、

在读《道德经》的过程中,切记一定不可执著于文字的描述。文字描述的越恰当,越具像,反而会让读者执着在文字上,内心对大道的体悟不够深刻,只是执着在了中间的某一个维度无法跳出来。换言之,当你坚定地认为,你所认识的“他”就是原来的那个“他”,你的意识就会不断地加强、加深,容易出现难以自拔的情况,也就难以对事物本来的状态,或者说本质的东西,我们可以简称“规律”和“大道”有所认识。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读经的目的是开启自性的智慧、照破无明、明心见性,简单来说叫“活明白”,这是终极方向。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智慧在哪里?其实,智慧不在外面而在“自心”,我们所学习的、让我们执着的、不是“智慧”而是知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因为,我们想通过其去链接我们内在的信息,释放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所以,以上所讲的如何读?为什么读?原因都在这里。那么,是否有其他悟道的方式呢?其实,悟道不一定要执着在某部经书,“道德经”也是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讯息。那就是,世间任何一样存在,都可以让我们“悟道”。因为,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所以我们常说:“大到无外,小到无内”正是此意。

505、

它只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你的生命之中,而最终决定是否使用它的人依然是你自己。无论,它呈现了怎样的阶段性结果,你都必须要选择用心去面对它。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在我们生命当中出现有多少的物品,就它本身而言,其实是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了我们生命之中。但是,我们自己却常常带着情绪去面对它。我想,当你带着这样的情绪去面对它的时候,其实又一次否定了自己的选择。你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然后否定,然后再选择。也许,这样的选择和结果并没有错,但是它会直接影响事物的发展状态。

506、

学会“转心”“转念”是提升内在能量的方式,当内在的能量得已提升,就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在不如意的境界。换言之,适时转换修行的方向,是你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507、

试着朝前走几步,再对你刚刚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判断。也许你就会发现,两次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遇到不理解的人或事,请不要急着用过去的认识立刻做出判断,朝前走两步也许就能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508、

你当下所遇一切境界,定和你的内心是有链接的,无论你当下所遇是悲伤或是欢乐,这都是你内心真实的写照。也许,面对结果你不能做什么。但是,将每个当下视为崭新的开始,你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了。比方说:“抓住契机,积极的将负面的情绪或思想,转化为正面”。

509、

感恩生命中为我们不断制造麻烦,制造问题的人,他们是我们生命之中的贵人,是来成就我们的人。这就像师傅所说,当你真正理解了:“别人是对我们是错,别人是错也是对,我们是对也是错的时候,你想不成就都很难”。我也奉劝现在的年轻人,要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多多去感悟人生,去体验生命的奥妙,长期以往你就能逐渐体悟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即使再次遇到磨难和挫折也能够淡然视之。

510、

当你征服他的时候,他就征服不了你;

当他征服你的时候,你就征服不了他;

与其最终被他征服,不如当下征服他。

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大的能量场,包括我们的身躯。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比拼,看似是资源、智商、学识等的比拼。可实际上,是能量与能量之间的较量。当你学会透过现象去看本质、透过表层去看深层、并且认识到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一个系统的,我们通过探寻系统的底层逻辑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比拼,实际上是能量与能量之间的比拼,而能量之间的比拼,往往并不是指刚开始那股强大能量间的比拼。而是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最后那股能量之间的比拼。这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注:换言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这其实需要很大的智慧、慈悲等“心”的能量的不断修炼)

511、积极努力的去把握好当下自己能做的事。不去为不能做到的事情而纠结,执着。内心慢慢有了力量,行动就会逐渐跟随。行动产生效果,内心的力量也会渐渐增强。内心的力量,要以外在的行动相互协调。

512、

在生活之中,我们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为你无法决定他人是如何去想的,我们只能决定自己该如何去做。所以,当你内心坚定了方向和梦想,前进就是唯一的选择。也许,这一路上你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乃至是磨难。但你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只要我不选择放弃,没有人能够打败我。

513、

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问题本身是不是一个问题。其次,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怎样解释对方会更加便于理解这个问题。

514、

每个人在此世间的经历是各不相同的,哪怕仅有1°的差异,也正是各不相同的经历抒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反观自身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试图通过自己的经历去界定他人的发展路径,或者说去盲目的说教,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更对他人的不负责(注:“不经意间的自以为是”)。因此,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真正的导师,其中必须掌握的一大智慧就是:“应机说法”。

515、

一帆风顺的时候,朋友圈所发的内容全是积极正面的信息,好似要将自己刻画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所传播的信息皆是负能量的,皆是命运对自己如何如何不公、社会如何如何对自己不理解等等,纠其根本原因:“修行没有落到实处,仅仅停留在了表面”。

516、

想要解决一切的问题,首先搞懂这个“我”。因此,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搞懂这个“我”,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注:儒释道文化的核心,就是搞懂这个“我”)

517、

很多人大道理和小道理,似乎懂得都不少,却没看见她因此而变得幸福起来。所以,懂道理只能说明你“知道”,并不能说明你能“做到”。(注:“知行合一”才是重点,知而不能行等于无知,行而不求知等于无行)。

518、

所有的烦恼都在自己心里,不在外境,我们寻找一个清净的环境,也是为了辅助修自己的心。不要本末倒置。静下来,观察内心的起伏,然后努力把念头聚焦在正面的力量上。

519、

基本上,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在和我们的情绪作斗争,这好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功课一般。其实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我们忙碌的每天,到底有几分钟是有心神安宁的感觉呢?真的很少。我们的心念,就像火车飞驰一样,感觉是没有停歇的时候。而且除了心念的四处飞奔外,就是在和我们无止境的起心动念,以及各种情绪做斗争。几乎,每天,每时,每刻,每秒都是这样度过的。

520、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事物并没有向着“会说的那个人”所说的那样在发展。事物也并没有向着“爱讲道理的人”所讲的那样在发展,它总是向着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在发展,这个发现至少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会说的人”说出来的话未必正确,“会讲道理的人”讲出来的道理未必行得通。那问题就来了,应该听谁的?

答:唯有听从内心的安排,才能走好脚下的路。

521、

你若执着于向外去求索,只能得到外在环境培育的产物!而当我们适时地去净化自己的内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长此以往内心就有了正向的力量,快乐和幸福也就随之而来,烦恼和痛苦也将渐渐远去。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去建构的是心灵的家园。

522、

时常感慨人生短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放到那些最有价值,在你看来最能够帮助和影响到他人的事情上。因为,这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最佳方式。总而言之,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尽量去做那些少,而且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原因也在于此。

523、

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不成熟的人,在任何时刻都能看见这个世界存在的缺陷、世界的不完美性。而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在任何时刻都能认识到,尽我所能让世界走向更加和谐、更加趋向于完美的状态。与此同时,还能够认识到一切改变从“自心”开始、从“当下”开始。

524、

评判一个人是否“成熟”,往往很难通过年龄去衡量。你会发现很多老人,那是越老越固执。当然了,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在运行自己的人生,这并没有错。而我们这里所谓的“成熟”,不只是考虑“自己”,而应该更多的考虑“和谐”。所谓的“和谐”,指的是自己有能力化解自心的烦恼,同时让对方感受到一种平衡。所以我认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取决于他的能量是否提升? 智慧是否增长?

525、

与其花时间向格局不够大的人解释事情,不如把时间投放在扩充自己的心量上,因为真正成熟的人,皆是懂得包容对方的不理解,懂得用自己的善念、善言、善行去感化对方的人。

(注:人不服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526、

“过年”是一个趁机赶走“烦恼”、扫除心灵“污垢”,蓄积“幸福”和“快乐”的能量的好机会。请将以下这段话寄存在心间,并用心感悟。先别去思考他人为你带来了什么,首先思考你为他人送去了什么?先别去思考你失去了什么,首先思考你收获了什么?你把多少时间,多少精力花在了人际关系上,他就能为你带来多少回报。但是切记,莫执着在回报上。(注:这里的道理很深)。因为,整个“宇宙”是“一”不是“二”,你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你”,你为别人的付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付出。只有真诚自然的流露,才能收到付出的100%的回报,甚至上万倍的回报。所以,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有“收获”,说明你看问题的方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是别人付出的不够,而是你向内在自我修炼的能力太弱、进步的太慢,这恰恰是你发现自身问题的好机会。因为,改变自己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 这一个词从来都不是贬义词。 切记!看不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的人,最终会被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压死。有人说为什么?因为,你已经丧失了发现美的能力,这个世界从本质上来说一切都是美的,而你看见的却是烦恼、痛苦、悲伤,这些所谓的负面信息。而人又是环境的产物,你试想一下,你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状态能好吗?所以,请调整一下你观察世界的视角,请试着打开你的心扉,向着360度去接纳。

总结:你过往经历的坎坎坷坷,那些所谓的“磨难”,从究竟意义上来说,也是成就你的方式,也是最终让你去到究竟快乐的方式。

527、

不可否认每一个成功者,都无法逃离被命运推向风口浪尖的结局,如果你的生命还没有迎来这一刻,请不要着急,也许等待你的不是风口浪尖,而是刀山火海,往往迟到的暴风雨更具备毁灭一切的力量。但你要明白,面对人生最重要的那一次选择,离不开你平时培养的“思考方式”和面对事事的“能力”。所以,学会把握当下也是对结果的负责。

528、

无论你看的惯、看不惯,这个社会都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的阶段。你也许无法改变结局,但你可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要什么?我该如何把握?我该怎样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换言之,主动性依然在你手里。

529、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被作者的思维方式带进去,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所以说,就读书这个过程而言,我们大可不必执着在作者通过假设推导出的结论,否则就会出现舍本取末的现象。

530、

三维世界的一切呈现,去表达四维乃至更高维度空间的信息,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唯有相互印证、推理、和想象几者相结合,才能描述出个“大概所以然”。

531、

有多少人试想过,当自己离开世界时,世人对自己的最高评价是什么?我试想,如果在我离开世界时,能听到世人说:“那人是个疯子”。其实,与我而言,这就是最恰当、最高的评价,可谓:“此生足矣”。

(注:正如这句话,重点并不在于我是如何写的?怎样想的?背景是怎样的?重点在于,你是如何理解的。切记!“我是一切的本源”)

532、

越发感觉,很久以前读过的一句话意味深长(注:“此刻”)。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一个人一生只需要读一类书、或一个人的书、或一本书……”。但其实,这句话有深意的地方在于,告诫我们“不要执着于“读书”才能到达你想去的终点”(切记!登山千条路)。但就我看来,其实重要的不是读哪一类书?哪一个人的书?或哪一本书?而是,“区分你是那一类人”。所以,“认识自己的过程,是知道为什么出发的原因,也是要去终点的目的”。(注: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时谁是我)

533、“很多事你不想去做,但是又不得不去做”。比方说:“很多无聊的“聚会”或“交谈”。明知是浪费时间,很多时候却又不得不去做,它会耽误你去完成很多在你看来伟大的“事”(注:毕竟,我们每个人来此世间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是你很多时候无法把握的。而反过来想想,你们之所以能够相聚也是“缘”或者说是“因”也可以说是“果”,你不想选择却又不得不去选择。那么,你就可以“随缘”,就可以试着去判断是“善缘”还是“恶缘”,如果是“善缘”就积极把握,如果是“恶缘”就试着把它转化为“善缘”,可所谓积极的种“因”。换言之,无论过去生中你们曾发生过什么,于今天而言都已是无法改变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注:“伟大”也只是一个目标,只是你执着的一个“点”,而当你真正的认识到没必要去“执着”的时候,对于走向“伟大”而言,反倒是提高效率的方式)

534、

我们习惯了给定自己一个问题,然后向外不断去探索,和普通人一样去寻找答案。可实际却忽略了,答案从来都不在外面。换言之,没有什么问题的答案超出过你的认识,其实你早就认识它了,只是你一直不去承认。

535、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用到的物品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认为可能会用到的物品却是无限的。所以我们总是处在提前做准备的状态。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再次面对新的问题的时候,你会说怎么我还是没有准备好。所以,人生的“烦恼”就在这个忙着准备的过程中产生了。也正因为“忙”,让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那就是学会“随缘看待、树立无常观”。换言之,凡事不要执着于结果,而应该享受精彩的过程。

536、

人是环境的动物,之所以你还未离开这个环境,是因为你对于其环境创造的结果不满意。其实,你真正应该做的,“是放下结果,但不放弃追求”,追求的是什么?是过程。因为,真正的精彩都在过程里。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导致“爬上墙头才发现搭错了梯子”,“人生到达了终点却才发现活错了”。所以,当你懂得领悟过程的精彩的时候,你还将收获意外的惊喜,那就是你所期待的结果也会自然而然的在过程中呈现。

537、

那些常常说:“你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如何…”,说这些话的人基本没长大,这个世间没有什么是“应该”的。若都是按照“应该如何”去过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幸福。其实,所谓的“应该如何”,只是结论,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通过结论倒逼出问题或观点,从而根据自身条件以及环境状况,找到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措施,再力所能及的去解决。而不是继续拿着别人的结论去说教,这都是误导众生。

538、

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而要在意自己是否做的足够好。所以,多学会向内看,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试想,我如果换一种方式是否会做的更好?时常朝着积极的方向去观想,目标也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会逐渐体现出来。

(注: 一昧的向外去关注,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多学会向内去觉察,是吸收能量和聚集能量的过程。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能量大小不同。)

539、

理解你的人,你不说他也理解。不理解你的人,你说再多他也不理解。明知道他不理解你还要说,这叫“对牛弹琴”。“对牛弹琴”不是牛的悲哀,而是弹琴人的悲哀,因为他比牛还笨。

540、

其实,认识自己的过程,不仅是对事物进行再思考的过程,而是有可能重新发现一个世界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进行深度思考的时候,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具有意义。因为,他会让我们把过去没有思考清楚的问题,继续深入的思考下去,会让我们对于过去没有得出结论的粗浅看法继续保持好奇。而其中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当你对一件事物进行深度思考的时候,其实是颠覆自己认知的过程。认知的颠覆分为两种1种:由外向内(注:当你看到一件事物,这件事物和你的内在产生触动,从而对于自己的认识开始产生颠覆) 2种:由内而外(注:当你的内在觉察到你过去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并不完满,而后逐渐通过智慧的方式能够去处理了,这个时候又会产生一种全新的认知,这就是对自我进行再一次颠覆。

541、

当一件事已然发生,你若想去找到解决他的办法,首先要去思考答案的“方向”,若“方向”都出现了错误。那么,你越努力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错的更离谱”。

(注:用心“悟”这句话的意思)

542、

“有时一个人的独处,远比一个低俗的圈子所创造的价值会更大”。话虽没错,但这仅仅只是“结论”。我们需要的是,判别其原因是什么。同时,我们更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通过结论去倒逼观点。换言之,我们这个结论还适用于哪些场景。

543、

人生需要在对比中成长,但是不可执着于对比得出的结果(“结果”只是阶段型呈现的状态),一切事物皆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不如这样去理解,每个人在成长路上时节因缘是各不相同的。

544、

“你跟他们都一样,但同时,你又跟他们都不一样”。当你遇到困惑的时候,当你遇到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请你学会这样去加持自己。那么,一样的是什么?“都有一条命……或……”。不一样的又是什么?“你还有使命……”。我相信,只要你时常这样对生命进行拷问,你的人生将迎来不一样的精彩,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将伴随这个过程被逐渐放大。切记!同学们……

545、

“我是过来人了”。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喜欢好为人师者总爱说这句话。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只是按照你的人生轨迹在运行,可你却忽略了我们不同个体时节因缘是不相同的”。你总认为别人的发展也会如自己的成长轨迹一样,这就说明你的成长是白长了,你还是没有成熟,没有领会全面(注:都是相对全面)、自然、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说,你今天失败的一大原因,正是你认为别人也在走你过去所走过的“错路”。而当我们回首人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很多人都走不通的路,却被你走通了。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其实你都是不应该走通的那个人,但是对不起,你确实走通了。为什么?我想,结果我不说,明白的人也明白,不明白的人,说了也不会明白,因为他就不相信。如果还想知道为什么?请留言……

546、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事物并没有向着“会说的那个人”所说的那样在发展。事物也并没有向着“爱讲道理的人”所讲的那样在发展,它总是向着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在发展,这个发现至少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会说的人”说出来的话未必正确,“会讲道理的人”讲出来的道理未必行得通。那问题就来了,应该听谁的?

答:唯有听从内心的安排,才能走好脚下的路。

547、

越成熟的人不是越会克制自己的人,而是学会以一种更加自然的状态去呈现的人,这种状态之中含藏着“智慧”。

(注:此种方式是接纳了事物的不完满,且放过了自己,换言之大家都很欢喜。倘若,采取另一种方式去死磕自己,要么身心俱疲、要么两败俱伤。)

548、

“就这样吧、就这样吧”,时常带着这样的观念去运行自己的人生,当人生呈现结果的时候,你也只能对他说一声“就这样吧”(注:将就的人生)。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很好吗?但你要知道,这不是“随缘”,而是在“随波逐流”。

(注:你无时不刻不在被你自己创造的环境所深深的影响着)

549、

“我是谁”?其实,你不是不知道自己是谁,只是你从未问过自己“我是谁”?也从未认真思考过,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放在你面前,你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逃避,你开始距离自己渐行渐远,最终弄丢了自己。“太阳”,慈悲的给予不求任何回报,因为它知道它是谁?“地球”,拥有无限的包容力,不是因为它能做到,而是它知道它是谁,它必须这样做,这就是它的选择。而你之所以没有活出这种状态,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是谁?或者说你已经知道了,只是你不相信。

550、

你的一切,其实都是可以进行自由掌控的,包括“生死”,因为他是“你的”。除非你坚定的认为你能做到,并且做到了“应该”做到的。

551、

在关乎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请学会“自私”一点,因为这种“自私”,是懂得用更“智慧”的方式去“爱”。

(注: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许你看到了两面,而对方仅仅只看到了一面。所以,你理解对方对你的不理解,但是对方始终对你不理解。我们暂且可以将此状况理解为,“无缘”(注:无缘不可度),我们需要发下一个“愿”将来度他。所以,切记不可再生执着之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能量,用在更有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完全可以让这份爱传递下去,去影响更多的人。我相信终有一天,那个曾经不理解你的人,也会因你曾种下的那颗种子而得度。

552、

我们不可否认,很多人已经失去了一个基本的功能,那就是“自我反思”。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注:别人是如何看待我的?) 其实,这样的“活法”也并没有错,只是容易失去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