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我理想中的课堂

2017-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平静75
我理想中的课堂

要去参加河南教师成长学院的培训了,课前导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并发言:我理想中最好的语文课。是啊,参加工作这么多年,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最好的语文课呢?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我讲过一节作文优质课。这节课我调动了所有的手段:为了美观又省时间,板书是贴上去的;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课堂过程被我分成了好几关,步步闯关。这节课获奖了,但从此以后我感觉我好像黔驴技穷了,弄不出什么更好的花样了。我从此以后就没有参加过高级别的公开课,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演员。

后来,我有幸听到了江苏无锡特级教师张赛琴的习作指导课,我被她那朴实无华的课堂深深吸引。

我一直对作文指导话题很感兴趣,在工作实践中注意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总结出来,但我总感觉到没有形成系统化,没有找到理论的支撑点,感觉有点支离破碎。今天听了张老师的授课,感觉很多观点和我平时做法相类似,让我对小学习作教学有了系统化的认识。

张老师告诉我们让学生把“他语言”转换成“我语言”的过程就是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很多孩子理解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孩子们把这种体会与写作割裂开来,阅读就是只在阅读,不能很好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寻找读写结合点,注意引导孩子多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引导孩子们进行文本与孩子自己语言的转换。就像张老师所说:读进去,写出来。

小学作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年级的孩子我们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从游戏中让孩子们得到锻炼,喜欢上写作文;四年级要让学生心里有概念,知道文章的段落构式;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教会孩子怎样运用外貌、环境、心里等细节描写,让文章变得感人生动。

由于本学期开始我转入小学低年级进行教学,我特别注意学习低年级作文的指导方法。张老师以三年级《老师变魔术》这节课为例,为我们展现了一节亲切自然的活动过程。老师所用道具并不多,首先上课指导孩子们观察老师外貌进行描写,然后宣布要变魔术,指导孩子们进行心里描写,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猜想,最后让孩子们找一找座位上不见的孩子们藏在了什么地方。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但老师的指导却是一步一步扎实有效地进行着。首先是外貌描写指导,然后是动作描写分步指导,最后是活动结果心理描写指导。张老师高明之处就是互动中让孩子把词语和生活对应起来,教会了孩子运用,把抽象变成了具体。我很佩服张老师的构思巧妙:一个简单的活动,能让孩子们这么高兴地接受。举一反三地思考,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张老师的睿智的作文活动方法的思考:简单、神秘、有趣。

张老师告诉我们,高年级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体验活动中发生的有趣事件,让写作文成为孩子的需要。我在指导高年级作文时也开展过很多活动,也注意引导孩子把班级中发生的各种喜怒哀乐的事情记录下来,为孩子们看似“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积累素材,让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粽”情端午》活动中,孩子们观察到了人物的各种吃相,人物的各种动作,在习作评点的快乐笑声中学会了动作、外貌的描写。在猫头鹰突飞入班的时候,我让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孩子们所站的角度不同,文章自然也百花齐放,令人欣慰。学生昊昊大闹课堂,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看到的语言再现情景,学生们比喻的很贴切,讲述过程清楚,在活动中昊昊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类错误再也没再犯。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学生们在活动中喜欢上了作文。后来在毕业之后,一个孩子还委托妈妈给我一封信:“焦老师,您在语文方面给我的影响如同这个面具,一戴上就好像换了一个人,施了魔法一样,希望这副用满心感激画出的面具您能喜爱!”这种授人以渔,让学生有所收获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幸福!

我喜欢张老师的授课,于亲切自然中教会了孩子习作。我发现我的习作指导课程还欠清晰思路,我是在讲评中让学生有所感悟的。张老师的这种习作课堂指导机智是我以后要好好学习的。真的感谢让我遇见了张赛琴老师!她让我明白了习作不是一两节课和一学期六七篇作文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后来,我有幸聆听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早在几年前我就在人民会堂听过他执教的《长相思》。他的诗意的语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崧舟老师推崇诗意语文,他的课堂语言像灵泉一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语文味十足。《孔子游春》课堂容量非常大,有从课文内容演变而成的诗歌练习,有课堂检测的练习,还有对于“水”的古诗句的引用以及司马迁对孔子的诗文评价。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不只局限于对课文的学习,他还善于旁征博引,不漏痕迹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

好书不厌百回读。本节课王崧舟老师还突出了学生的读,产生了一咏三叹的效果,重点突出。除了自由读、浏览读、指名读这几种常用的方法之外,还巧妙地进行了师生轮读。水的力量、水的特点不由得让学生熟记于心,没有一点繁杂重复之感。整节课诗意浓浓,印象深深。

和以前《长相思》中的诗意语文相比,现在的王崧舟老师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自己口中的诗意少了,通过学生的读和练而得到的诗意多了。课文中由词到句、到诗,王老师层层递进地组成了一首首小诗,让学生读;联系中,和学生轮读看到和想到的内容,仿佛也是一首优美的小诗。为了体会水没有形状的特点,王老师通过引入朱熹、杜甫、李白、刘禹锡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的水的长形、方形、直与弯等变化多端的形状。学生参与度提高了,对课文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史,增加自身积累,努力让自己成为有文化底蕴的老师。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灵动起来。就像闫学老师在《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文中提到的一样,师生读书,这是提高教师素养与突破教育教学难点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读书将最终成为改善自身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依赖。

总之,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不是表演,是朴实无华。教师要充分读书充实自我,才能像闫学导师所说的那样:在课堂耐心的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在平等的对话中互相启迪,将思考引向深入。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授人以渔,注重读写结合,要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终极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