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以非法对非法

2022-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路的路

以暴制暴,以非法对非法

东汉末年,士大夫兴起清议之风,并和朝中正直的官员联合起来,对抗宦官专权。后来,这种对抗以非常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的。

比如:遇赦伐诛案

富贾张泛,贿赂宫中宦官等,纵横骄奢。被抓后,恰汉桓帝大赦天下,成瑨遇赦非但不放人,还杀了张泛及宗族宾客等200多人。成瑨先斩后报,最后才上报朝廷。

还有县大祸患赵津,贪暴放 纵,太原太守刘璜让人将其抓捕后,遇赦不放人,将其杀了。

中常侍侯览唆使张泛妻上书讼冤,皇帝大怒,将成瑨和刘璜下狱。有司承旨,奏瑨、瓆罪当弃市。

掘坟案

张俭上奏侯览罪行,被侯览压下,于是挖掘侯览祖坟,没收淄财。

以上两个故事,对抗爆发形式激烈。汉恒帝大怒,惩治了张俭和黄浮。

汉桓帝的态度

这些故事说明,一些有正义感的官员对于宦官势力的专横跋扈已经忍无可忍了,甚至于用了非常极端、甚至是非法的手段表达反抗。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抗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和摩擦。

从最后的处理看,皇帝都是倾向于宦官的。

一方面,宦官是汉桓帝倚重的力量,他对宦官有所偏袒是毫无疑问的。

另一方面,故事里的几位官员,固然可以说是嫉恶如仇、不畏权贵,值得敬佩,但在做事方法上也的确有问题。

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礼法,赦后杀人不仅是破坏法制常规,更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挖人祖坟,道理上也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

所以汉桓帝在这些事情上震怒,并惩罚了这些官员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也就是说,这些正直的官员在反抗、打击宦官势力的时候,用的方法不对,是非法手段。

官员反对宦官的极端手段和非法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和摩擦。

结论

对付坏人,能不能用非法的呢?

不能。不能为了对付坏人,以身涉法,连自己也犯了法,不能知法犯法,惩治了坏 人,还搭上了自己。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那样,以暴制暴,以非法对非法,道德不允许,法律更不允许。

要想达到正当的目的,要使用不违背法律的手段,不能越过法律底线。

党锢之祸

指中国古代东汉汉桓帝、汉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党人被残酷镇压。

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