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致盎然买回来的新书,居然看了一个月都没有读完
古人云:书非借而不能读,现在想想我们的老祖宗说的非常有道理。
一个月前一次性买了五本书,打算利用下班时间,或睡前阅读,原计划两个月内读完,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松下幸之助自传》,正常也就一个星期可以读完,但是昨天突然发现这本书还剩下一点居然读了一个月都没有读完,这个问题不得不令人反思。
我是一个阅读爱好者,喜欢看书,喜欢从文字中扩展自己的视野,看书的类型基本上都是经管类、励志类、技能类等等,阅读让原本空洞的内心更加充实,阅读可以开阔眼界。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图书馆借书期限是一个月,正常一个月阅读一本书时间上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都读不完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到底是什么书一个月都看不完呢?
原因1:内容不对口
我们经常专业不对口做不好一件事,叫一个司机去当厨师,炒出来的菜不好吃也是情有可原,所以买了一本书回来首先从目录上了解一下书中主体内容是否符合胃口,如果是感兴趣的内容相信越读越有劲,不感兴趣的内容可能翻几页就不会继续往下读了。
原因2: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自从离开校门那一刻起,读书的时间不再是生活的主要部分,如果没有整片化时间来学习,那只能利用自己琐碎化的时间进行读书,哪怕一天只阅读一篇文章,一年的收获也有365篇文章的阅读量。
原因3:环境因素
读书还有很大的原因是环境因素,静不下心也是阻碍学习进程的原因之一,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下,根本无法正常读书学习,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兴致盎然买回来的新书,居然看了一个月都没有读完怎么做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一次不要买太多的书,最多买1、2本书,把这些书看完了再买,买再多的书还是要一本一本的看,否则看不完是没有意义的。
2)、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书,可能别人都说好看的畅销书买回来不一定会读,所以买书至少一定要确认书中内容是否感兴趣,如果买回来的书内容不合适,最后买回来的书只能躺在角落睡觉。
3)、固定读书时间,慢慢培养习惯,比如睡前半小时,久而久之,每次到了这个时间大脑都会提醒我们需要看书,坚持下去读书量会越来越大。
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养,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鸟儿没有翅膀”。
知识是我们进步的精神食粮,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如果说读书可以让我们遨游太空,那么高效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前进路上的助推剂。
最后,不管你是借的书还是买的书,只要你是认真阅读能让我们汲取养分的书都是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