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学在行动——甘肃肃南大泉沟学校

一位委培中师生的高考梦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391人  肃南205尚晓军

          别小瞧一代中师生,虽然他们学历不达标,没有参加过“完美人生”的高考,但他们为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付出,功不可没。现在的他们,芳华已逝,青春不再,但依然行走在改革的浪潮中,抒写着一篇篇引领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一位委培中师生的高考梦
初二合影 青海刚察中三实习

        说实话,我的中师生涯是曲折艰辛的。80年代,肃南地开设藏语课程,而藏语老师奇缺,因此我们村小来了一位藏语老师。从我三年级起,他就教我们藏文。1986年7月五年级毕业时,学校没让我们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直接安排我们参加了青海海北州民族师范学校藏语班的招生考试。其实那时候我们还小,什么也不懂,做为不识字的父母更是不懂这些,就糊里糊涂的让我们参加了这一招生考试。8月,我和我的同学收到了青海海北州民族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从此,开始了我们的求学之路。

        虽被录取,但由于我们藏文基础差,学校要求我们提前一月到校,进行补课。就这样,小学刚刚毕业的我们,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语言、饮食、生活习俗各方面的不一样,使我们格外的思念家乡,每到傍晚,我们男女共十二人,总是聚在一起以泪洗面。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月才有所好转。九月,小小的我们已基本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也能基本听得懂青海话,况且同学们都来了,人多了也就不再那么想家了。

实习期间青海湖游玩

        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我班的青海同学,汉语不好,有部分同学,到毕业时,还不会说一句流利的汉语,而我们甘肃去的孩子藏语有特别差。在学习藏族的这六年时间里,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了我们无私的关爱和帮助,是我们顺利完成了学业。

        1992年7月,我们毕业回家。可时过六年后的今天,政策有了极大的变化。肃南地区不在开设藏语课了,当时作为委培生答应毕业后回来必须分配工作也化为乌有,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待业青年。1994年,肃南县给了我们代课老师的名额,让我们成了一名教师,月工资140元,后来稍微有所提高。因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忠爱和不舍离开那些山村孩子,所以我一直坚守这一岗位,同时也尽心尽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转正。之至2002年9月,通过考试,我才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一位委培中师生的高考梦
中三毕业照

        这就是我成为一名教师的艰辛历程。从教20多年来,我身边有很多所谓的中师生,他们都是值得我敬佩和学习的人,对工作的认真复杂,对事业的兢兢业业无人能及。虽然他们的学历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被认可,甚至收的鄙视。但他们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子,为祖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中师生:从80年代开始,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这一政策执行至1999年。在十六七年的时间内,全国近400万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涌进了中等师范学校并不算高的门槛,然后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被撒在祖国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村中小学,成了中国当代教育最坚固的基石。事实毋庸置疑,这批中国乡村教育的基石,当年初中毕业时,成绩最好才能选拔到中师,毕业后成为中小学讲台上的主力。不论工作成绩或大或小,是他们撑起了当时中小学教育的半个天。

        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旅途曲折艰辛,但在对待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方面从来未曾含糊过。每当高考来临,心潮也会起伏不定,也总是会想,如果我当年不去参加那场中师老师,如果我去上高中,或许如今的我会有一个更为令人羡慕的工作,会有一本让社会更为满意的毕业证(后来,为了需要,通过函授与自考拿到了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也总想体验一次高考和经历一次大学生活。不是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吗?


        我知道,很多与我一样的中师生,他们都有这个梦,都想经历一次高考,上一次大学。但这只能成为一个梦,一个不能实现的梦。因此,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希望这些孩子能实现他们未了的梦。我也一样,寄希望于我的学生,努力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成才,希望他们有一天能走上高考考场,考出令人欣喜的成绩。这么多年来,教出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每年都能看到他们走向考场,走进大学。也参加过无数他们的大学宴,与他们共同分享着那辉煌的一刻。每到这时,我就释然了。我想,这就足够了,虽然我不能体验改变人生的激烈高考甚至没有参加过中考,不能亲临成就人生辉煌的大学殿堂。但我看到了我为孩子们的付出,看到了他们的优秀,因此,我愿意走一条平凡而清贫的道路。



        结语:一代中师生,没有光环的证书、学历,但他们为教育的付出不可不言。他们没有经历过完美的人生,但他们的付出堪称完美。现在,他们芳华已逝,青春不在,但他们依然奋斗在教育最前沿,以过硬的素质,引领着乡村教育的改革浪潮,抒写着不朽的教育新篇。他们舍弃了城市的繁华,为一代代乡村孩子铺就着美好的人生之路,把他们送上了高考考场,送进了大学校园。他们没有经历高考吗?其实不然,他们每一年都在经历着一场不一样的、寄乡村孩子们与希望的、更为声势浩大的高考!

一位委培中师生的高考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