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学习

低年级的日常朗读训练,我是这样教的

2021-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嘉琪

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抓两件事:写字和朗读,而且抓好了,师生收益无穷。

我们班孩子经过一年的朗读训练,现在的水平是:他们预习了课文之后,课堂上基本不需要多进行朗读指导了。

上《寒号鸟》这一课,没上课文之前检查预习,随机请了几位不同程度的同学朗读课文。个别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正好顺势成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入教学。

如“当作”的读音,是这一课朗读中的难点,“当”也是这一课生字中的多音字。在预习时读错也很正常,借着纠正孩子错音的机会,让同学们得知不同的读音分别表达什么意思,再次强化“当作”读第四声,表示“作为”的意思。

有一个孩子没有读准“劝”,这也是本课的生字之一,就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识记,再通过这个字引出课文内容的主线——喜鹊劝寒号鸟。

通过检查预习的朗读情况(课上能查到四分之三的学生),孩子们对这篇课文读得如何,心中已大概有数,教学中只在几处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强调,而对话部分的不同语气他们已经能读得很好了。

这样,课堂上节省了不少练习朗读、指导朗读的时间,可以交流更多往深处走的话题,也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节奏。

怎样进行日常的朗读训练,达到人人都能读流利的水平呢?

回想整个一年级,花在教孩子们读、听孩子们读上的时间,大约占据了教学、甚至生活的大部分。

01.课堂朗读,舍得花时间

刚入学的第一学期,每篇课文都是一句一句带着孩子们读。记得第一课读“天地人,你我他”都用了整整大半节课,从汉字的起源聊到神话传说,简单了解字理,再加上手势辅助读,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教。

一年级孩子最喜欢扯着嗓子喊,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拖着读,喜欢带着唱腔读,他们不知道怎样停顿,不知道哪些字词需要连贯,也根本没有节奏感韵律感,对文字的语感也几乎是空白。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师示范,再带着孩子读。小孩子是最会模仿的,很多朗读的方法根本不用说,反正说了他们也听不明白。

课堂上,就是老师读一句,小朋友读一句,一开始遇到长句子,分两部分读,后来遇到长句子,让孩子们听老师在哪里稍有停顿,再跟着反复读。

听着听着,读着读着,就会停顿了,节奏感也有了,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就这么慢慢提高了。

有时候一篇课文,什么也不讲,就是带着他们读,再听他们读,小组读,开火车读,个人读,比赛读,读上一两节课,读得眉飞色舞了,读得声情并茂了,还需要讲什么呢?

再说了,低年级的课文多有意思啊,多适合朗读啊,孩子那么喜欢读,老师就忍一忍,别说那么多话,读起来就好。

至于朗读的标准,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也是必须要严格要求的。

一开始,让他们指着读,从眼到脑再到嘴,加上手指的辅助,会转化得更顺利些。二年级,绝大部分孩子都不用指读了,还有个别孩子仍需要,就让他继续指,允许孩子差异性发展。

02回家练读,舍得费精力

纵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朗读,要想每篇课文、每个孩子都能检查过关,实在是做不到。

我们是中午回家休息的作息安排,在学校根本没有可以用来检查的时间,整个一年级,采用的都是孩子回家发送朗读的视频(音频),老师一一检查。

为了不干扰班级群的信息,我单独建了一个“语文学习交流群”。有课文、童谣、拼音等朗读和背诵任务,请家长帮忙拍下孩子在家练读、背诵的视频,发到群里,我就利用晚上的“边角料”时间听,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听到,再及时给予反馈。

绝大部分孩子都是给出大拇指表示肯定和鼓励,极个别有问题的,单独发消息指出问题在哪里,也不需要再次朗读,第二次、第三次也会慢慢改掉的。

几乎整个一年级,每天晚上都会听孩子们的各种朗读,吃饭的时候听,洗碗的时候听,码字的时候听,也带着同上一年级的妹妹一起听。

二年级的课文朗读,也是一课一检查,课文长了,一天听不完,就分几天听,或者周末集中听,再进行评价。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不给偷懒的孩子机会。既然老师每个人都要查到,他们也就每个人都知道要好好读。

二是让“朗读后进生”更有动力和信心。讲实话,朗读能力差的孩子,在课堂上得到朗读的机会是不多的,而且他们自己往往也不愿意在课上朗读,读错了别的孩子会笑呀。在家练读,可以多练习几次,读得比较熟练了,再录下来,如果得到老师的表扬,就真的越读越好了,班上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在少数。

三是可以形成朗读的竞争和学习氛围。小孩子都是喜欢比拼的,每天点出一些不同的孩子进行表扬,家长们也可以听一听怎样叫读得好,再听自己孩子朗读,也能听出一些名堂来。

03.课外朗读,舍得下功夫

除了课文的朗读训练,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需要大量的课外补充朗读。比如儿歌、童谣、小诗,都是非常适合低段的朗读材料。

一年级从第一天起,就带着孩子们开始读童谣。每天抄一首在黑板上,早读课就带着他们读,一天一天地读,语感哪会不增强?

一年级的寒假,我们读《读读童谣和儿歌》,让家里的小朋友每天录一首发到群里,班上孩子也就争先恐后地读起来。

一年级的暑假,我们进行长文朗读挑战,一部分孩子读《安徒生童话》,一部分孩子读《林良爷爷的七百字故事》,不少孩子都能坚持每日朗读打卡,我也还是每个都听。不用听完整,每个孩子听上三五十秒,就能知道读得如何了。

二年级,我们进行晨诵,整个九月,是每天早晨读一篇(一首),现在,每周一、三、五有语文早读课,我带着他们读,星期二和四,分别请同学来领读古诗(一年级也开展过两轮的“小领读员”活动)。

再准备用一学年挑战读完整本《安徒生童话》,本周开启这项任务,一周读完一个长篇的故事(如《丑小鸭》完整版)。

这样的长文朗读对孩子一开始是有难度的,但正是这点难度,能促使他的朗读水平飞速发展,同时他们的认字量也在迅速增加。

所以,现在的课文教学,在识字和朗读上,几乎不用太花费时间。尤其是“双减”的课堂,更需要高效率的教学,省下来的时间,再去做更多和阅读有关的事。

朗读得好,阅读不会差,阅读得多,朗读自然好。

互惠互利,双向共赢,我和孩子们也是如此。

【转载星教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