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成长生涯学习,外语,应用

思维导图原来可以这样用

2016-08-24  本文已影响385人  时光的时光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日】矢岛美由希

记得上学时,老师时常告诉同学们,“上课要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这是学生时代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课堂上,随处可见同学们奋笔疾书做笔记的场景,有的同学甚至把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全部记录下来。但做了大量笔记,并不代表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更不能保证考出好成绩。

曾经自己也十分努力地记笔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尽管看起来内容十分丰富,但总是要复习很多遍才能记住其中的要点,甚至有时看到后面,前面的东西就忘了。

在做笔记时,大多数人采用的是“流水账式”笔记(也就是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做记录),老师说什么,就记录什么,这样做容易忽视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主动思考。

由于没有形成系统性记忆,时常把握不住内容的重点,影响学习效率。

那么,有没有其他更简洁、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有一次参加培训,有位伙伴每堂课程结束后,立刻完成一幅精美的“思维导图”,让其他伙伴佩服不已。除了简洁漂亮的外观,课堂上的内容也被完整而系统地记录下来,每个要点清晰可见,各要点之间的联系也直观地曾现出来。

如今,有许多讲授思维导图的课程和教材,身边也有很多伙伴正在学习,时不时地晒出自画的导图笔记,自己也有些心动,可还是心有疑虑。

担心太过注重美观,只将注意力放在“绘画”的部分,忽视了内容本身;担心画画水平太低,画不好中心图案;担心用思维导图做记录,会遗漏重要的内容。总之,就是迟迟下不了决心。

要改变早已习惯的行为方式并不容易。但仔细想想,笔记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复习、方便记忆、梳理系统、理清思路,无论是“流水账式”的笔记还是思维导图,都只是学习工具,既然是工具,为何不尝试看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自己开始有意识地用思维导图做记录,几次下来发现不仅不会遗漏内容,而且能更直观地、更系统地呈现出内容要点,方便记忆。记录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并不会把注意力放在绘图上面,这是以往的笔记所达不到的效果。

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种从中央主题向四周发散线条的放射状笔记,是将发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方面,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日】矢岛美由希)一书,为我们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和绘制方法,并通过列举大量真实的案例,为我们介绍了思维导图在日常生活、学习、职场三大主要领域的具体运用。

本书的重点在于介绍思维导图的运用场景,作为学习工具,运用才是最核心的功能,书中对在购物、家庭会议、旅行计划、亲子教育、课堂教学、考前复习、会议发言、讲座笔记、共享信息等常见场景中,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均配有相应的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思维导图几乎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作为学习工具,不必在意画得好不好看,只要对自己有用就可以。《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通过大量的案例,为我们介绍了思维导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一、帮助思考

1.记录思考轨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强大的记忆力也比不过白纸黑纸的记录,通过思维导图,确定中心主题、提炼要点、记录观点、补充素材,这就如同培养一棵思考的大树,从树干到树枝再到树叶,每一个分支都是不断延伸思考的结果。

2.便于补充完善

很多人在思考的时候总是期望能够做到一步到位,一次想通所有问题,但这并不现实,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先把项目的主干列出来,再进行多次补充。

思维导图上的分支,能帮助人们直观的观察到主次结构,对于某些遗忘的事项,能够及时发现和补充。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时常会有灵光乍现的时刻,枝干结构便于随时记录,并融入主体内容当中。

3.统观全局

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直观地观察整体内容以及各个要点之间的主次结构和层次感。此外,在思考过程中,有些想法不一定合适,即便已经在图形上留下痕迹,也没有必要完全涂掉,只需用线划掉即可,保留思考的真实过程,便于日后总结提升。

二、促进沟通

1.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做自己”,而认识自己又是“做自己”的基本前提,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知识和能力水平等要素,对认识自我乃至社会交往,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出上述基本情况,找到擅长的领域和喜好偏向,挖掘可提升进步的空间。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对比和思考,寻找共同点,归纳出个性品质。

2.了解他人

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和描绘的内容能透露出创作者的某些特征。比如,用色可以看出人的性格,线条的粗细看出观点的强弱,线条上的关键词,能反应一个人的思维倾向,甚至是思维导图上的中心内容,从某种程度上也透露出作者的兴趣领域。

3.人际沟通

无论是同事、朋友、夫妻、亲子之间的沟通,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传达模糊的情感和感受,表明个人观点和想法,消除隔阂,避免造成误会。

如今亲子关系得到普遍关注,思维导图既注重形象表达,又注重抽象思考的形式,很适合亲子交流和沟通。小孩子的思维活跃,但对于抽象的词语和观点的整理和表达,有时并不那么容易。

父母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绘制思维导图,用“画画”的形式帮助孩子总结每天的经历,既能锻炼表达的能力,又能帮助家长们了解子女的情况。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可以采用与内容相近的图形,帮助理解和表达。

而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写作文、演讲、与人沟通等内容,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提炼出提纲和要点,帮助拓展思路。这样的方式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系统性、层次性思维,又能促进亲自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4.良好的管理工具

职场事务繁多,尤其是某些项目涉及的人员、场地、资金众多,持续时间长,需要阶段性地进行沟通和协调。以往列表式的任务清单,难以明确地表达出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任务关系和执行进度情况,增加了沟通成本。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人们清晰地看到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任务层级,对于那些已经完成的任务,可以进行标注,让他人清晰地知道进度情况,也有利于决策者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正,避免出现误会和阻碍进度的情况发生。

三、辅助学习

1.写作

写作框架是撰写文章的重要前提,确定的中心思想、分设的主支(要点)、不断延伸出来的观点和补充材料,帮助人们不断思考下一步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罗列事实,提出观点和想法。

2.记笔记

不论是会议、培训还是座谈会,都需要记录笔记,但记笔记不是简单的照抄会议内容,在记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思考。

当你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除了需要注意听讲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外,还要甄别出核心要素,同时还需思考如何提炼出更高效更准确的关键词。

归纳总结出来的信息,是经过个人学习吸收、思考转化出来的信息,已经是学习后的成果,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3.演讲发言

演讲者用思维导图进行演讲构思,补充和完善演讲内容;而收听者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记录,更容易找出演讲核心以及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思维导图不是画画,而是思考、梳理、总结和呈现的过程,是重要的学习、工作和沟通交流工具。不必太在意画得好不好,只要能够帮助自己理清思路、促进思考、培养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就达到了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拿起笔来,开始练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