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好文章收集笔婷美文收藏点滴集

砍柴书院 | 林清玄:“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写作。”

2019-08-09  本文已影响861人  李砍柴

文|大琦&北崖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

在2017年的一次讲座中,林清玄笑着对台下的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

2019年1月22日,他在微博上写下这样的文字: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1月22日晚上,他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句子。

这个出身田间的农夫的孩子,在文字这块田地里,耕耘了一生。从农耕到笔耕,靠写作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他的梦想,没有停止过飞翔。

林清玄1953年出生在台湾省高雄旗山,一户普通农家。家里兄弟姐妹十八人,林清玄排行第十二。

这个家庭有十八个孩子,不是因为他们家是财主,而是因为林清玄的父亲抚养了两个兄弟的遗孤。他们一起去南洋战场,最后活着回来的只有他自己。

林青玄出生时不哭不闹,父亲觉得奇异,给他取名“林青怪”,后来觉得不好听,便改为“林清奇”。报户口的时候,户籍警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里面的清玄道长武功盖世,于是建议把孩子的名字改成了林清玄

林清玄在演讲中经常讲这个故事,并开玩笑说,“如果我名字真的叫林清怪,估计现在没有人会买我的书。”

名字好起,但生活难过。二十口人的大家庭,吃饭都成问题。林清玄回忆,小时候家里经常揭不开锅。

林清玄曾笑谈:“每次到吃饭的时候,爸爸就会拿出十八个碗,依次装满,但拿起碗干的第一件事却不是吃饭,而是先往碗里吐一口痰,这样才能开始安心的吃饭,否则,当你一转头,回头饭就会少一口。当看到蟑螂,他们就会抓起来串成一串烤着吃掉,剥开,里面还有牛奶的味道”。

父亲天天为生活奔波操劳,小小的林清玄看在眼里,语出惊人:“长大了,我不种地,也不上班。”父亲没好气地问他:“那你干什么?”“我每天坐在家里,让天南海北的人给我寄钱。”

父亲听完就是一巴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净做白日梦!”小男孩却攥紧着拳头,坚定地说:“每次你都说我什么也做不成,我向你保证,长大了,一定做到这些!”

这个孩子又安静又叛逆,经常独来独往。母亲是家里唯一支持他写作的人,她回忆说:“当时的孩子很少像他这样独来独往,有一次看他坐在田岸上发呆了一下午,我忍不住流泪。”

14岁那年,林清玄在家里坐不住,想要离开家乡。爸爸妈妈很开心,因为这样家里就会少一个人吃饭。

生活教会他的一切,远比梦想更深刻。

但梦想对他来说,超越了生活。

离开家乡之后,林清玄做过很多工,吃过很多苦。但是无论多么艰难困苦,被父亲嘲笑的那个“白日梦”,林清玄都没有放弃,他为自己找到的道路是写作。

他做码头工人,扛笨重的木材、货柜,摆地摊;做餐厅服务生,当厨师,在洗衣店做烫熨工。他还做过屠宰场的屠夫,因为当时杀猪赚的钱比别的工作要多。每天杀完猪,他就回到家里,把手洗干净,打开稿子写作。

林清玄坚信,“因为家里的环境不好,所以要比别人更努力,更用功。”

为了梦想,他拼尽全力。他知道,“在人生的萌芽阶段,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坚持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方向。”

17岁那年,林清玄受到流浪者之歌的影响,就写了一篇《浪歌》,这成为他发表的处女作。那时的林清玄,觉得自己是漂泊在世间的一个浪子,有点多愁善感。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部作品得到很多人的好评,让他更加热爱写作。从那时候起,他规定自己每天写3000字,不管再忙再累,就这样坚持了48年。

其间,他做过10年的记者,后来为了梦想辞职,专心写作,一辈子再也没有干过别的职业。

20岁时,他出版了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21岁出版第二本书《莲花开落》, 22岁出版第三本书《稚鸟啼》,从此,每年他都有大量新作品问世。最高产的时候,他曾在报纸杂志一共开设18个专栏,每个月出版一本书。

30岁以前,他获得了台湾所有重要文学奖的首奖,是台湾最卖座的散文作家之一,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曾创造了连续 3 年畅销书排行榜第一的佳绩,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那个孩子,没有种地,没有上班,依靠一支笔,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30多岁的时候,林清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是在报纸做到主笔、总编,又到电视台任企划部主管,主持电视台节目,成为炙手可热的名人。

面对名利的诱惑,林清玄选择了自我。32岁那年,他辞去一切工作,遁入大溪山上闭关,打坐,读佛经,足足有三年的时间。

再下山时,开始写作“菩提系列”“现代佛典系列”,销量一再创造出版纪录。

44岁那年,一路顺风顺水的林清玄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风波。

他离婚又再婚,报纸从艺文版到社会版头条,到电视谈话节目,一时间成了全民话题。

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

可是事与愿违,书店开始大量退书,办公室电话不断,有人怒骂“假道德”“虚伪”,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

因为一场婚变,作家从盛名被打到谷底,出版销量掉了九成。但是林清玄说,他从不后悔他的选择。

“一般人离婚别人不会关注,很多名人则臣服于社会上的压力,活在痛苦里。而我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当生命遇到重大选择时,即使对抗整个社会也在所不惜。

人在20岁的时候,成熟只在生理,想找年龄匹配的另一半,以全世界的人口计算,至少有30亿人合格;人到了30岁,情感与心理也成熟了,此时婚姻选择犯错率就会降低很多;而到了40岁,真正在灵性与价值观上匹配的另一半,是可遇不可求的。”

读者们想要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而林清玄只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那时候他没有解释过,第一段婚姻很早之前就已经风雨飘摇,两人分居多年,心灰意冷的林清玄曾经上山隐居,两年后才下山。以为早已看破七情六欲之时,遇到了第二任妻子。

即使知道名人离婚要付出巨大代价,林清玄依然妥善处理了三人的关系。在外人不接受第二任妻子方淳珍,甚至还执着地想为林的前妻陈彩鸾讨回公道的时候,其实他们三人早已相逢一笑,经常相约喝茶聊天了。

很早就已皈依佛门的林清玄,也许心里很清楚,那些愤怒的读者,也许只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无处宣泄的忿恨不满,一定要找一个出口,所以才把这些强烈的情绪投射在了他的婚姻上。

他没有理会外界的风雨,只想守护好自己的家人。正如他年少盛名之时,也未曾忘记初心,始终笔耕不辍。

不管外面的声音多么嘈杂,他永远都能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也一直都坚定着自己的选择,无论写作,还是爱情。

2017年,在一次活动中,他这样对读者说道,“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

林清玄的人,一如他的书,即使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依然“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心有欢喜过生活”;即使生活处处有遗憾,依然相信“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为了自我勉励,他画了一幅画贴在墙上。画面上,一根凌空的枯枝,枝上没有树叶,只有一条黑色的毛虫,努力向上爬动。

在画上,林清玄题了两句话:“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他说:

“这是我的自嘲自况,也是自期自许,我生在偏乡,祖先历代都是农夫,是乡间的小人物,正如毛虫一样平凡,我不甘于平凡,我要蜕变成一只彩蝶,飞向青春的原野,飞向蓝色的天空,飞向诗歌与彩虹的国度。”

写作给了他一双翅膀,这一生未曾停止飞翔!

愿林清玄先生继续飞翔在天堂的诗歌和彩虹里!


文章作者简介:

大琦,用文字和美食,填满胃和心。

北崖,砍柴学院老A,自由撰稿人,手机摄影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