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旧作《入鲁记》(配图版)

2020-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北橋風

        2002年4月,因事赴鲁,顺便游览了鲁中名胜孔庙和泰山,以及著名海滨城市青岛和威海。平生首次入关,一路所历颇丰,每有所感皆记于纸上,归后乘兴命笔,成游记五篇。因爱读放翁《入蜀记》,喜其文字简约传神,故名《入鲁记》以效之。

        昔年入鲁,不过而立之年。一晃十八年过去,今山川依旧,而余已知天命。近受高平兄在《简书》上发表文章的影响和鼓励,遂重拾旧作,略加修订并配以图片,上存于《简书》之中,聊供今后回首岁月之用。

      2020年6日6日,志远自题于玫瑰园

                    (一)  空中之旅

        今天是2002年4月17日,因事和M弟赴山东,同行的还有友人W先生。上午从大庆出发,午餐于哈尔滨江北渔村。12点30分到达太平国际机场。

太平国际机场新航站楼

        我们乘坐的是云南航空公司的航班,登机时间是13点20分,飞行目的地是济南。由于到达机场较早,漫长的候机使我略觉枯燥,终于捱到了登机,心情始自舒展。当放好行李,身体坐在座位上后,我渐渐有些兴奋起来。因为平生首次入关,也是第一次乘坐飞机,这样一次纪念意义十足的空中之旅马上就要开始了。

        初次坐飞机,让我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我不断用目光"打量"着机舱上下。这是一架普通的波音客机,机上设施没有想象中那样新,感觉有点像去哈尔滨常坐的中巴“依维柯”,豪华舒适感甚至还不及大巴“沃尔沃”,尽管如此,对于这次空中之旅,我还是充满期待的。

        13点50分飞机正点起飞。开始是在停机坪上向前直行,随后拐了个弯儿驶向专用跑道,然后在这条跑道上迅速加速,稍后飞机便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离开地面飞了起来。这时我心里忽地一颤,稍觉有点慌,随后便感觉正常了。飞机的高度在不断爬升,地面的建筑也越来越小。由于座位紧靠舷窗,向外看时有一种身体向外倾斜、令人紧张的感觉,另外耳压增强能明显地感到不适。不一会儿,飞机便钻入了云层,稍后又飞到云海之上。透过舷窗下望,云海茫茫,仿佛行在皑皑的雪野上。我不禁在想,此时的我们不就是古人所梦想的御风而行、腾云驾雾的仙人吗?

        不知又飞了多久,飞机已达渤海湾的上空,下面一边是碧波万倾的大海,一边是承载万物的大地。大地上有密聚的村庄,有纵横的农田,有起伏的丘陵。那些大大小小的丘陵仿佛就是将军们指挥作战时所用的沙盘一般。目光移向大海,海中点缀着诸多绿色的小岛,有的能隐约见些房屋村舍,有的则渺无人居,更有趣的是,有一座较大的岛,从空中看其形状就如同一只憨厚的大海龟,四肢强健,相像极了。

        很快飞机下面呈现的又都是陆地了,等我收敛心神,想把一路上所见景物用笔记下来时,一看手表已是15点25分了。这时飞机刚好遇到了气流,有些颠簸抖动,看到其他人没有慌乱,我也故作镇定,好在很快就没事了。地面的绿野渐渐多了起来,而且一块一块的明暗相间,非常整齐,象是专门设计一般。又过了一会儿,下面突现一条玉带般的大江直入渤海,那江的下游更有一条纤细且九曲的支流向远方伸展着。

        15点40分左右,在空中见到地面上第一个较“大”的城镇,因为能明显地见到一个运动场。现在飞机的高度已开始降低,下面起伏的丘陵也愈加清晰可辨,或许已应该称作是山了,只是人在空中,不能准确的辨其高度而已。此后又经一小城,其周边的土地较黄,所以印象深刻。快到济南前,下面突现山脉横亘,且山体巨大,惜莫知其名,但足以让我感到震憾。以前僻居塞北,从未入足中原,识陋见浅,未曾领略过祖国山河的壮美,今日空中一见,始觉赞高山为脊梁之喻是十分的传神和贴切。 

        15点50分,已能见公路上行驶着的汽车,大地上遍布田畴和屋舍,不再有黄色的裸露着的土地,而且下面的村庄密集,建筑样式还十分统一,都是起脊的红瓦顶的合式院落,四周绿树环抱,又正逢梧桐花开的季节,从空中远远望去,色彩缤纷,一时之美,不能尽述。

        15点53分,高度进一步下降,飞机很快就要降落在齐鲁大地了。此时的景物愈加分明,转眼之间我已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一排排杨树的叶子。在飞机向地面俯降的时候,我心里又略有一丝不适,但只片刻间,飞机便稳稳地着陆了。这时我对地面竟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因为人只有离开地面后,才能感受到身在陆地的安全。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我们很快下了飞机,刚一露面,就感受到一股热浪袭来,据说当日气温在30度以上,而从大庆出发时,室外不过10度左右。我们机场的摆渡车来到了出站口,但见行人已着夏装,肌肤外露,不胜凉爽,而我们三人一身西装革履,系着领带,又内穿绒裤,密不透风,颇异于人。一出机场,我们坐上了W先生事先请朋友派来的接站车,并在车里换上了单衣,才觉得凉爽了许多。接下来我们便一路长驱300多公里,19点30分车抵临沂。晚宿于大陆宾馆,入夜微雨。     

                    (二)曲阜拜庙

        4月18日上午,赴临沂所办之事顺利完成,宾主皆悦,于是午间一起小酌几杯,众人微醺。席间主人提议“难得数千里入鲁,不妨晚归几日,到鲁中胜迹孔庙和泰山等地看看,日后免留遗憾。我派车送你们到泰山脚下。”既蒙主人盛意相邀,我们对孔庙和泰山也是向往已久,于是谢过。下午便出临沂直奔曲阜,专程拜谒孔庙。

曲阜仰圣门

   

        当天又是高温,但曲阜游人如织,古城掩映于群花翠柏之中。步行在古街上,沿途尽感古朴淳厚的风貌。我们最先见到的是曲阜古城墙正南门----仰圣门,始建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仰圣门之瓮城东、西各有一门,城前门额上石刻“万仞宫墙”四字。在我的家乡双城,也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古城门,名曰“承旭门”,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8年),晚于仰圣门355年,是小城的东大门。

哈尔滨市双城区承旭门

        过了仰圣门,我们来到孔庙,但见高墙深院,古柏森森,一派不凡的气度,颇具几分紫禁城的样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声玉振坊,此处是进孔庙的起点,为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坊高5.6米,宽14米,三间四柱式石坊,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中间坊额填色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山东巡抚、著名书法家胡宗缵题写的。

金声玉振坊

        穿过“金声玉振”坊,依次经过的是棂星门坊、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均各具特色,讲究十足。棂星门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改为石柱铁梁。此坊高10.34米,宽13米。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太和元气”四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谐和,“元气”意为宇宙原始物质的自然之气,喻指儒家思想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之本。

太和元气坊

          至圣庙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原坊额篆刻“宜圣庙",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建时易名"至圣庙”,坊上华表、辟邪等饰物,具有威、庄重之意。

至圣庙坊

        过至圣庙坊后,我们进入孔庙,穿门转廊,殿宇重叠,碑刻题记众多,所见柏树也十分高大,而且老态纵横。边看,边觉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将我托起。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太广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至今对我还有积极的影响。

“先师手植桧"处

        最后我们进入大成门来到杏坛,杏坛是孔子当年教书育人的地方。杏坛边有一株千年桧树,古朴苍劲、直干青云,旁立石碑镌刻"先师手植桧"五个颜体大字。过了杏坛,就来到了著名的大成殿。我们以虔诚之心郑重地拜祭孔圣人像。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也是其核心建筑。唐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其后历经北宋、南宋、元、明、清各朝,多次毁于战火、雷火,又多次重建,扩建。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二年火后重建的。正是此次重建,皇帝恩准殿顶采用黄色琉璃瓦,与皇宫的规格等同。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24.89米,高24.8米,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宏伟壮观。

曲阜孔庙大成殿

        因急于赶路去泰安,我们未再前行,于大成殿折回,直出孔庙。“三孔”只访其一,未能去孔府和孔林一游,甚觉遗憾。内心便想他年得暇,一定再入孔子故里,细瞻圣人遗迹,更追先贤遗风。

                    (三)泰山观日

        4月18日下午六时许,我们由曲阜顺抵泰安,泰山雄姿尽在眼前。泰山是我国五岳之首,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早闻历代帝王特别重视泰山,常逢登基庆典来泰山祭天表功,行封禅之礼。更兼中学时学过李健吾先生的著名散文《雨中登泰山》,美文美景,常心向往之。今日置身泰山脚下,自然是要身登泰山,心雄天下了。

泰山雄姿

        18点20分,我们在中天门下车,W先生与司机乘索道上山,我与M弟步行而上。此时天色未晚,景物分明。

中天门

        出中天门向上行,先至增福庙,又过酌泉亭,再到云步桥,见望人松。此时石阶渐陡,抬腿上行已颇觉费力,每走一小段路,都要休息片刻,喘喘气儿。途中M弟向我咨以杜甫的《望岳》诗原文,我教他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且行且背,一脸的认真,而且笑言要到泰山之巅再放声吟诵一遍。他年轻力健,越走越远,慢慢的把我落下近一百米。困难期一过,我气力稍缓,遂急步赶上,相距仅十余米了。沿途尽见摩崖石刻,均历代文人墨客的赋诗留言,有的字体潇洒飘逸,有的苍劲浑厚,且时历各朝,饱经霜雪。与山色相映,更彰显泰山的雄浑与人文魅力。因留连于壁间的书法题刻,不觉中又被他落在后面很远,我们只有不时地以声音相唤。

        上行至对松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时我已浑身是汗,十分的疲惫。又前行,复闻M弟相唤,乃知快到升仙坊了。再前行为十八盘的紧十八盘。十八盘被誉为“天门云梯”,全程79盘,1633级石阶。中间以升仙坊为界,坊南为慢十八盘和不紧不慢十八盘,坊北为紧十八盘。

        至紧十八盘时,天色已黑,山风渐起,又见两边巨石危倾,耳畔松涛阵阵,仿佛那巨石随时可能被山风吹落。此时前后亦无行人,再前行,抬头可见峰顶之上冷月孤星,此时山中独行,心中一时竟生出几许落寞,有一种飘落江湖之感。此时已力乏神疲,生登山之悔意。但不多久,前头又传来M弟的呼唤声,说就快到南天门了,我又平添了信心和希望,于是脚下生力快步而行。果然南天门就在上方不远处,门里还有些许灯光。山风料峭,梯阶更陡,自己也深恐为山风吹倒,一步一步紧扶着护栏终于登到了南天门。历时一个小时,晚M弟上山约十分钟。

        W先生及司机早已在南天门宾馆等我们了。晚餐很贵,我们在餐厅虽简单地吃了些家常菜,也花了300多元,因为山上的食品蔬菜都要靠人挑到山上。晚饭后,我们约好明早去看日出,就回客房休息了。屋内特别冷,仿佛四壁透风。两天来,人已困乏至极,于是衣不解带,钻进被窝,用上衣蒙了头,沉沉睡去。

        4月19日凌晨4点多,我们在睡梦中被叫醒,但是后来被告知要等到5点多才能看日出,只好又在屋内闲聊以待。5点钟,我们披上租来的军大衣出门去玉皇顶看日出,同行的人约三十人左右。外面天还没有亮,而且晨雾弥漫,浓见度很低。大家相互牵手,小心翼翼的向顶峰走去。20分钟后,我们来到一块距玉皇顶较近的平地准备看日出,此处或许应叫日观峰吧。这时天色渐渐放亮,身后是茫茫的云海,和飞机中看到的云海是很像的。前方是地平线,向下望是万丈深谷。风从背后吹过,吹来了一阵阵的浓雾,那雾在前方丝丝缕缕地飘散开去,像仙气一样缭绕在山间谷中,看上去很美。人在峰顶,也便有了一种空灵的感觉。

        5点半左右,前方灰白色的地平线上透出一抹红晕,那红晕慢慢上升,紧接着一轮朝阳便跃出地平线,初升的太阳很小,在照片上看,就象托在手里的一个小亮珠。随后太阳越升越高,也越来越大,直至彻底烧红远天,照亮天地。此刻的感受是经历了天地间的雄浑奇景后,反到没有心雄天下之想,而是一种出奇的平淡、平和与平静,可能是人类终归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太渺小了吧!

泰山日出

        看罢日出,我们又向上行,来到了玉皇顶,又称天柱峰。上有玉皇庙,是古代帝王登封泰山的地方。玉皇庙前有一块无字碑亦称石表。据《史记》记载是汉武帝东祭泰山时所立,距今2100多年,碑高6米,宽1.25米,厚0.9米。

        离开玉皇庙,复又另路下行,见“五岳独尊”的石刻,是光绪32年(1907年)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的。此石刻早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曾在书中见过,书法遒劲雄浑,故印象极深,于是拍照留念。又下行至天街。从南天门至碧霞祠西神门约一华里,称为天街。天街上古式的楼阁相连,多为饭店和卖纪念品的商店。由天街再下行回到南天门。

天街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元初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为城楼式建筑,联书:“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门上有阁,额书“摩空阁”。

        最后我们回到客房,退掉棉大衣,洗漱完毕,乘索道下山,又开车由中天门到泰安市。在市区吃毕早餐后,我们三人向两日来接送我们的司机师傅辞谢,然后乘豪华大巴启程去青岛了。                   

                  (四)美丽的青岛 

        4月19日上午8点30分,从泰安乘豪华大巴前往青岛,途经济南,见黄河大桥。又过淄博、青州、维坊,13点30分始至青岛。

青岛

        素闻青岛城美人美,今日是要一睹为先了。下得巴士,我们三人乘上一辆出租车,开始找寻落脚的宾馆。出租车司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攀谈得知,她也不是本地人,是在青岛打工。初进青岛,外城比较陈旧,某些地段很像哈尔滨的老街,欧式的旧楼与民巷相连着,而且很大一片街区。古旧中能透出一些昔日的风貌,颇有年代的厚重感,但谈不上是美丽的。七八分钟后,车辆驶入一段风格迥然不同的别墅区,那里是空军和海军的疗养院,景色始自美丽起来,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油然而生。街道的隔离带上是剪刈整齐的绿丛,间或相伴的是怒放的粉色的野杏花。越前行,越觉满眼生气。别墅则掩映在群花翠丛中,更添几分优雅与高贵。老房屋的红顶很有特色,十分醒目,仿佛是这个城市的标志和印记一般。由于地处山区,地势的起伏也较大,又前行不远,向左一转就驶入了正街,一派繁华现代的大都市的景象毕呈眼底。但见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两旁高楼林立,相继见到的豪华星级宾馆和酒店也证明着这座城市的繁荣。 

     我们初赏了城市的美景后,最终入住在香港中路2号的湛山宾馆,房间在8楼,这是一处位置较好的海景房,凭窗远眺可以见到外面涌动着的蔚蓝色的大海。连日奔波,一路风尘,我与M弟马上洗了个热水澡,浑身舒爽,疲意顿消。我换上了一条浅色的休闲裤,一件白衬衫。在客房的大镜子前一照,还真觉得年轻了几岁,不似套在西装里的我,严肃且呆板。坐在窗前的靠椅上,伴着新鲜的海风,我们点了一只烟,惬意地吸了起来。稍稍休息了一会儿,我们便又出发去青岛水族馆了。 

     水族馆很小,分在街道的两侧,共四个展区。我们很快就参观完了,我于此兴趣不大,仅仅拍了几张照片留念。随后我们来到水族馆附近的海边,这里的海给我的感觉十分平静,但很有内涵和胸怀。我们又在海边乘车沿海滨大道一览这里的美景。青岛城市建设的真是很美丽,而且很干净。花园般的海滨城市让我有些乐不思蜀了,真的想长居于此,闲时到海边走走,吹吹海风,发发呆……,……

青岛滨海大道

        路上司机还向我们推荐了青岛著名的美食街——岷江路,于是我们便决定到那里吃晚餐了。 

     在岷江路上,各地风味的饭店齐全,生意十分兴隆。我们选定了别具特色的餐厅----“上海人家”。里面的服务生全是旧上海时的"小老大"打扮:戴前进帽,穿背带裤,白衬衫打领结,穿黑皮鞋。在这我们点了三只肥大的膏蟹和几个小菜,每人一瓶青岛啤酒。莱的味道还可以,只是有些贵。 

        出了“上海人家”,外面已是霓虹闪烁。我们顺便逛了逛距此不远的家乐褔超市,里面的人很多,显得有些拥挤。青岛的女人皮肤都很好,白白净净的,但闻说中的美女却没见到几个。我们只买了些水果儿,便去结帐,收银口夸张地多到二、三十个,有些让我瞠目。离开家乐褔后我们就径直返回湛山宾馆了。我们在宾馆边吸烟、边吃着水果,又闲聊了一会儿,因明日要赶路去威海,同行的W先生要去那里拜访故友,所以商定也不去游崂山了。约二十二点左右,我们各自休息入睡。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便乘依维柯去威海了。 就这样在青岛只匆匆小住一日,旅游更是走马观花,青岛之美实未能领略其一二,未去崂山遇仙也略觉遗憾,但愿有机会能再来青岛,一定造访崂山,寻个道士卜问一下,我这一生可否能有个“远大前程”?

               (五)成山头看海  

        4月20日下午,我们抵达威海,入住在锦伦大酒店。客房比一般的标准间要大许多,住着很宽敞舒适。21日一早,W先生的那位在威海经商的故友,就开着一辆桑塔纳轿车来接我们去成山头看海。出发前,他领着我们到宾馆附近知名的海鲜市场去吃早餐。早餐是现加工的鱼、蛏子、蚬子、扇贝,还有海螺丝和虾爬子等,满满一桌丰满极了!而且价格实惠,大约只花了150元左右。

        成山头,又称成山角或“天尽头”,位于威海市下辖荣成县的成山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春秋时称“朝舞”,有“中国的好望角” 之称。其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成山头群峰苍翠连绵,大海壮阔辽远,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从市区开车到成山头用了一个多小时。到了那里,我们登高远眺,才真正体会到大海那磅礴的气势。一眼望去,海天相接,烟波浩渺,没有尽头。大型巨轮在这里不过一叶小舟而已。我站在长城一般的海城墙上,俯身看下面的大海,一阵海风吹过,波涛汹涌,巨浪激石,令我不禁有些眩晕,觉得脚下的土地都在移动,竟至没有站稳。大海的吞天气势简直让我受了"惊吓"。

成山头

        在著名的“天尽头”处,有几尊高大的铜像,他们有秦始皇、李斯、汉武帝,另几位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据传历史上秦皇汉武曾巡游到此,所以在这里造了他们面向大海的铜像。

秦始皇铜像

        1984年10月23日,胡耀邦同志视察成山头时,曾为景区题写了“心潮澎湃”、“天尽头”七个字。“天尽头”三字立碑于此,我们在碑旁拍照留念。

        在这里还有一块“时来运转石”很有趣,一块大石居然很像大肚弥勒佛,每个人都愿围绕他老人家转上一圈,据说可以转运。实际上此石是人们后来安放在这里的,主要是让游人们图个吉利,以消避旧谚"到了天尽头,当官就到头"带来的困扰。

        我们还去附近的一些巨石旁看了看,在荣成湾里,那些巨石浑然天成,各具姿态,与大海相映成趣,没风时,水中是山石的倒影,颇有几分漓江山水的味道。

        随后我们还去了神雕山野生动物园,动物很多,好过从前去过的哈尔滨动物园。而且印象较深的是,在这里人在空中走,俯看地上散养的动物,颇有特色,往所未见。许多动物因没有圈养在狭小的笼子里,保持了原本的灵气,因而能看到它们比较接近自然的一面。

        下午我们返回市区,到当地著名的财富大厦和韩国服装城为亲友们买了点儿小礼物,晚上便乘海轮直航大连,准备在那里改乘火车返回大庆了。一夜风平浪静,我睡得很好,丝毫没有晕船。第二天凌晨4点30分,安抵大连。就这样愉快的山东之旅结束了,留给我无限的遐思和回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