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散文活动参加

镌在改革的丰碑上(三)

2018-03-24  本文已影响26人  薛顺堂

关于粮食生产上新台阶的研究

一九八九年,省财政厅要求各市县村财政改革为内容的理论研讨活动,并要求撰写论文参加全省演讲和比赛.接此文件后,时任财政局局长程进同志,

当年的财政局长程进同志

把农财科长孔庆年(现任宁江区副区长)和我请到办公室,布置了任务,并嘱托说,拿奖是次要的,关键是参与.我与庆年下乡到农村财政所调查研究,回局里整理材料,在一起摸爬滚打十几天,形成了第一稿,局长定稿后,我俩求一个半截子车,连夜赶赴长春,当时由于赶上长白线修路,我们取道长岭,在颠簸不平的沙石路上,用了五、六个小时,在半夜时才抵达长春,庆年利用后半夜时间,将局长的修改稿从新誊清。第二天,在长春宾馆如期参加了这次理论研讨会。庆年用洪亮的语音,动情的阐述,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此文获得了由省财政厅农財处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

(附):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粮食生产上新台阶

            (孔庆年 代表财政局演讲  薛顺堂执笔)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发展粮食生产,实行正确政策,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物资投入,只有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粮食生产的后劲,为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做为全国五十个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扶余市,从确定商品粮基地一开始,广大群众都感到光荣,但反映在财政部门,在不同程度上有一种危机感:我市的粮食生产,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况:生产、经营粮食越多,财政负担越大,特别是当前由于收益分配不合理,不仅农民生产粮食效益比较低,而且地方财政也是光支出不见回头钱,即使见点回头钱,仍是入不抵出。如1988年,国家给我市一点粮食调拔经营费,都被化肥补贴和粮油提价补贴吃掉了,无法弥补市财政发展粮食生产的大量投入,现实情况是,如果国家对产粮区不在政策上进一步进行调整,要摆脱财政困境,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很难的事。

扶余市财政部门的领导和干部围绕这个问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经常开展计论,并取得了一定收获。

首先,明确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认识。11亿人的吃饭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支持粮食生产的发展,保证有效供应,是稳定大局、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大事。我们扶余是商品粮基地,几年来,国家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我们理所应当地要为国家分忧,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因此,把支持粮食生产放地支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抓,是我们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从长远观点正确认识发展粮食生产与我市财政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扶余地处吉林省北部松嫩平原,农业资源丰富,全市农业人口74.4万人,耕地面积26. 7万公顷。土壤、气候条件适于粮食生产,农民又有种粮的传统,发展粮食生产是我市的一大优势。近几年,随着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推动了以粮食为原料的养殖业、粮食加工业、酿造业等的发展,在出口创汇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因此,把我市农业变成商品农业、创汇农业,不仅是国家需要,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由于粮食价格仍然偏低,农业生产资料涨价以其他因素的影响,粮食成本较高,投入多,收益少。但国家对这个问题已经开始重视。近几年,国家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每年都拔给商品粮基地县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从1988年开始,又对商品粮调出市县给予补贴,扶余已从国家对商品粮基地的倾斜政策中得到了一定的补偿,应看到发展粮食生产的前途。

第三,明确了增强粮食生产发展的后劲,必须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粮食生产是生物产业,其根本特点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同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具有其它产业所没有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风险性。而生产周期又长,投资回收慢,比较利益不论在工农业之间,还是在种植业内部都是最低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相当弱,这从客观上要求社会各方面将粮食生产置于被保护的地位,通过增加投入,采取优惠政策和经济措施,使粮食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增加投入,把有限资金花在刀刃上

我市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需要不断增加投入,来改善生产条件。现在农村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要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必须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市财政从1984年以来,平均每年支出502.8万元,用于支持粮食生产,主要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田开发、农业技术推广、中低产田改造等,为粮食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是针对目前推广的高产玉米品种多为中、晚熟品种、特别是个别乡镇品种结构单一,不能适应本地土质、气候条件,安全系数小的状况,为了使全市种子结构上做到早、中、晚搭配,拨出43.5万元,重点扶持市种子公司搞品种搭配,同时在商品粮调拔经营费中拿出4万无,用于新品种科研、培育、推广等项目。

二是针对目前土壤肥力减弱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拔出16万元,用于土地开发;另一方面鼓励农民增加农家肥的施用量,从粮食调拔经营费挤出65万元,用于化肥补贴,从而做到农化结合,用养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是为了搞好农作物的病虫综合防治,在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几年来,先后拔出12万元。用于各乡镇防治病虫害。

四是为了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科学种田,推广单产目标管理系列化栽培技术,今年以来,已拨出31万元,帮助名有关乡镇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地棚软盘育苗、增产菌和稀土新技术。

五是为了发挥我市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中、低产田增产的潜力。今年以来,以适合种水稻的地块,大搞旱改水和低洼地水田开发,鼓励农民打水井种水稻。现已投资500万元,在十五个乡镇开发了六万亩水田。

六是为了搞好以抗旱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对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有效地抵御旱、涝灾害的侵袭,今年以来,共筹集资金95万元修复小型电灌站三处,打井35眼,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00垧,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

三、改革乡镇财政体体制,为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程度

作为商品粮基地,首先要在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促进粮食商品化。近几年来,扶余市已发展成为全国玉米出口基地,如何鼓励农民多打粮,多卖粮,提高商品化程度?如何体现对粮食生产基地的扶持政策,提高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程度?这些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财政部门面前。因此,从1986年以来,我们坚持改革乡镇财政体制,调动各乡镇在发展粮食生产和鼓励农民对粮食生产投入的积极性。1988年又大胆地对乡镇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实行了“核定收支,收入递增包干,定额上解,超收节支留用,短收超支自负,一定三年”的财政新体制。从而,不仅增强了乡镇总揽全局的功能,而且也更好地调动了各乡镇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为发展粮食生产创造宽松条件。

在搞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地把部门工作同“先富乡、后富市”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参加到商品经济大合唱中来。

首先,进一步疏通流通渠道,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粮食部门调运难等问题。为了解决粮农初期投入,财政部门每年给粮食部门拿出预购定金贴息100万元。每当收购旺季,都与粮食、银行等部门搞好协调。帮助粮食部门筹集资金、兑现收粮款,力求解决粮农长期手持白条子的问题,使粮农基本感到满意;同时,为了加快交通建设,1987年以来,每年都筹集资金一百多万元,先后开通了弓五线、四北线、朝北线和三岔河北环线,交通状况的改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搞好农技推广工作,是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建设。近几年来,由于市财力有限,所以在资金使用上坚持做到突出重点,鼓励乡镇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实行有偿服务,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同时,每年从乡镇财政超收中拿出30万元,重点扶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支持增添科技设备;支持农村培训技术人才;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普及了农业初级科学技术教育事业,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技术素质的新型农民。

第三、加强对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从1984年以来,为了加快农业生产步伐,财政部门平均每年筹集支农资金四百多万元。为了管好用好支农资金,财政部门建立了资金追踪反馈责任制,对发展粮食生产的专项资金的支出,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去考察立项并跟踪问效,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资金投放与效益挂钩。如1988年在开发水田建设中,财政部门共筹集资金1,167万元,并承担贴息10.8万元。对这笔资金,投放开始就坚持深入实际,调查考核,搞好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立项后首先与主管部门签订经济合同,实行资金投放与效益挂钩。由于采取了跟踪问效,这一年,共开发水田12000亩,打井537眼,新增水稻产量6000吨,取得了很可观的经济效益。(1989)

前排中带帽子的是程进 坐在高处为程进前排左一赵连山(已故)汪广太(综合科长)张毅(财校校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