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知己
2022-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与美好同行
读叶嘉莹老先生讲李商隐的诗,又读到了这个故事:
东汉时候的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懂得音乐,有一天他走在一个地方,人家在烧柴火,他听到这个木柴在火中燃烧的声音,噼噼啪啪,响声格外与众不同,他说这是好的梧桐木,如果做成了琴,那个回音是非常美好的,于是他赶快把它救出来。然后找了个琴工,把这段木头做成了一把琴。而这个木头的尾巴,还有一段烧焦的痕迹,所以叫“焦尾琴”。
叶老先生说“天下事就是如此,如果这一段已经丢在火中的梧桐木,当年蔡邕没有把它救出来,它早已烧成灰烬。可是,被一个知音的蔡邕听见了,从这木柴爆裂的声音听出来这段木柴做成琴一定是好听的,就把它抢救出来”。
在叶老先生的这段讲述里,我喜欢她说到的“知音”一词,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知音,知道这柴燃烧的声音所传达出的这段木头的价值。换句话来说,对这段梧桐木来说,蔡邕当是它的知己了吧。先不说《高山流水》的故事,由此我一下想起了《幽梦影》里的那段文字: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
如菊以渊明为知己;
梅 以和靖为知己;
竹以子猷为知己;
莲以濂溪为知己;
桃以避秦人为知己;
杏以董 奉为知己;
石以米颠为知己;
荔枝以太真为知己;
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
香草以灵均为知己;
莼鲈以季鹰为知己;
瓜以邵平为知己;
鸡以宋宗为知己;
鹅以右 军为知己;
鼓以祢衡为知己;
琵琶以明妃为知己……
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天下之人、事、物,竟是如此,当然,这这蔡邕与作为“焦尾琴”的梧桐木,又不完全是《幽梦影》里的这些“知己”之意。谁又能说蔡邕不是梧桐木的伯乐?
所以,蔡邕之于梧桐木,是知音,是知己,是伯乐。
真是喜欢这些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