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风云-鲁国篇03 鲁庄公和鲁闵公——种下动乱的种子
齐鲁之争
鲁桓公姬允在公元前694年被齐襄公派人暗杀,死在齐国,他的长子姬同即国君位,是为鲁庄公。鲁桓公的夫人文姜因和兄长齐襄公的乱伦关系而害死鲁桓公,受到鲁国人的责难,不敢回国。鲁桓公既死,纪国失去了保护人,国势正盛的齐国强行迁徙纪国郱、鄑、郚三邑居民,意图灭亡纪国。鲁庄公3年,公元前691年秋,纪哀侯的弟弟纪季带领酅地归入齐国,纪国分裂。此时鲁庄公还在滑地会见郑伯子仪,意欲救援纪国,而此时的郑国经历连番内乱,国力与郑庄公的时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子仪不愿因为救援纪国得罪齐国这个大国。为了表明立场,子仪和陈宣公还与齐襄公在垂地会晤,表示不会插手纪国事务。这样,纪国亡国的命运便在所难免了,公元前690年,纪哀侯把国家让给了弟弟纪季,纪国至此全部归入齐国。
此时,齐襄公挟着灭纪之余威,打算平定卫国的内乱,送流亡齐国的外甥卫惠公回国复位。鲁庄公相应齐国号召,出兵攻卫,齐国也在文姜的请求下归还卫国的宝器。后来,鲁国又会同齐国包围了郕国,郕国被迫向齐国投降。
虽然齐襄公的军事能力在列国君主中数一数二,但在内政方面却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引起齐国士大夫的不满。公元前686年十二月,连称、管至父与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合谋,在姑棼弑杀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齐国国君。他登上国君之位后荒淫无道、暴虐成性,为了避免遭到迫害,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在各自师傅的保护下逃往鲁国和莒国。然而公孙无知的下场也没好到哪去,转年春天就被齐国人推翻,自己也被大夫雍廪杀死,此时齐国处于无国君的状态。
鲁庄公从齐国内乱中看到机会,有意扶立一个亲鲁的齐侯,而流亡在鲁国且母亲是鲁女的公子纠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他积极和齐国大夫会晤,希望把公子纠送回齐国继承君位。然而齐国公族高氏却看中了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接下来的事情众所周知,两位齐国的流亡公子开始和时间赛跑,谁抢先回到齐国谁就能继承君位。鲁庄公兵分两路,一面护送公子纠返齐,一面派遣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半路截杀公子小白,结果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衣袋钩,小白诈死骗过管仲,管仲于是向鲁庄公报告小白的死讯,导致护送公子纠的鲁军放慢行军速度,小白抢先回到齐国,惊险的继承了君位,即为齐桓公。
不甘心失败的鲁庄公索性大兵压境,在干时摆开阵势和齐军开战,强送公子纠回国,无奈被齐国打得惨败,庄公本人乘坐的战车也被齐国缴获。此时,成了齐国国君的小白乘胜派师傅鲍叔牙带领军队到鲁国致辞,要求杀掉国君竞争者公子纠并且放还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和召忽。鲁国大夫施伯认为齐国要求不杀管仲和召忽是为了日后重用此二人,劝说鲁庄公不如杀了他们,把尸体还给齐国。鲁庄公没听从,于是召忽自杀殉主,管仲回到齐国,果然被齐桓公重用,后来辅佐齐桓公开创霸业,成为春秋首霸,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长勺之战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正月,齐国为了报复鲁庄公挑起的干时之战,率领大军讨伐鲁国。此前和齐国几次作战,鲁国无一例外全都失败,鲁国朝野大惊。正在此时,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他的同乡的人劝他:“打仗的事情自有当官的谋划,你去管什么闲事?”曹刿回答:“当官的目光短浅,不能长远考虑。”于是入宫进见。曹刿问鲁庄公:“齐国人大军压境,您打算靠什么来打这场仗?”鲁庄公回答:“衣服、食物这些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祭祀的牺牲、宝玉、绸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向史官如实反映。”然而曹刿却说:“小恩小惠,不足以遍及百姓,百姓可能不会听从您;小诚小信也不能让神鬼信服,神鬼可能也不会保佑您。”最后庄公说:“人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可能无法彻底查明底细,但也必定按照实际情况合理裁决。”曹刿说:“这才是尽了一个国君的职责,可以凭借这一点和齐国打一仗,如果开战的话,请让我随您一同前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663918aaf399dcb7.jpg)
于是曹刿和鲁庄公乘坐一辆战车,和齐国军队在长勺对垒,庄公下令击鼓进军,曹刿阻止了他。等到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才让庄公下令击鼓进军。结果齐军大败,庄公立即下令追击,曹刿又制止了他,等到曹刿下车观察了齐军兵车车辙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眺望了齐军撤退的阵型后,才下令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军队整体的士气,第一次击鼓,士气正盛;第二次击鼓,士气便有所衰落,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的差不多了,齐军的士气耗尽而我军的士气充盈,所以我军战胜了齐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在战场上虚实难测,恐怕他们是假意败退而安排伏兵等待我们追击,而后来我观察齐军兵车的车辙混乱,军队的军旗倒下,才知道他们是真的败退,不会设有伏兵,于是下令追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224558b4ca61404a.jpg)
这次战争,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鲁庄公任用军事家曹刿,击败了强国齐国。曹刿曾说“肉食者鄙”,无疑这“肉食者”指的就是鲁庄公,而我却不这样认为。鲁庄公作为一国之君,已经做到了他的本职工作,就像他说的“大小之讼,虽不能察,必以情”,也正是凭借这一点,鲁国才有了和齐国一战的条件。也许他不擅长打仗,不明白士气、诡道等影响战争结果的因素,但取胜后他不耻下问,虚心请教鲁国胜利的原因。这样的君主,非但不“鄙”,反而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从谏如流,有着很多明君共有的特征。
二月,鲁庄公攻打宋国,六月,宋国为报复鲁国侵略,跟随齐军讨伐鲁国,在郎地驻扎。鲁国大夫公子偃向庄公建言:“宋国军队阵型不整,可以先攻击他们。击败宋国,齐国必定回军。请允许我出击。”庄公没有同意,公子偃于是私自从雩门出击,把战马蒙上虎皮率先冲击宋军,庄公于是也随后出击。交战中,由于战马受惊,庄公从战车上摔下,副车之人把上车的拉索交给庄公。庄公说:“出了这样的事,大概是没有占卜的缘故吧。”御者县贲父回答:“之前长勺之战面对齐军我们没有战败,而今落败,是缺乏勇气的缘故。”说完力战而死。鲁军也由此士气大振,在乘丘大败宋军,生擒宋国的勇士南宫长万,后来直接导致了宋国的内乱。战后,养马的人洗马时发现马腿中了流矢,这才把庄公摔下战车,并不是御者的罪过。庄公得知此事后,为战死的县贲父致悼词。士死后有悼词,正是从此开始。
转年,宋国为了报复乘丘之败,再次兴兵攻鲁,不过再次被庄公打败。这年秋天,宋国发生洪灾,鲁、宋多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此时庄公没有乘人之危,反而派遣使臣慰问宋国,争取与宋国和解的机会。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鲁庄公和齐桓公在柯地会盟,其间,曹刿乘机挟持了齐桓公向他索要齐鲁边境的汶阳之田,迫于压力,桓公答应了,而事后却想反悔,被相国管仲制止,于是归还鲁国失去的土地。自庄公九年与齐国开战,到此二国和解。而后,齐桓公得到周天子的允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用周天子的名义协调各国间的纷争,出兵平乱、组织会盟,渐渐成为诸侯的霸主。
齐鲁联姻
齐国开始称霸后,《春秋》记载文姜就回了趟齐国,目的是为而儿子庄公说亲,用联姻的方式巩固齐鲁二国的同盟关系,这门亲事直到庄公二十二年才最终确定下来,此时文姜已经去世一年有余了。齐国派遣高傒在防地和鲁国会盟,商定把齐襄公诸儿的小女儿哀姜嫁给庄公。同年冬天,庄公亲自到齐国下聘礼,转年夏天又去齐国观看祭祀灶神,庄公二十四年又亲自去齐国迎娶哀姜,这些在当时都是违反礼制的,不过这也从侧面看出此时期的齐鲁二国正处于蜜月期。八月,夫人哀姜到达鲁国,庄公命令宗室妇人和哀姜见面,用玉帛作为礼物而不是一般的红豆、谷物,在当时也属于违礼行为。联姻齐国后,陈国、杞国、莒国等周边国家也纷纷开始向鲁国结好、联姻,可见文姜的政治联姻还是十分奏效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5abbfaeaad58a55d.jpg)
不过这位哀姜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似乎继承了她婆婆兼姑妈文姜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开放、任性。鲁桓公曾经在靠近党氏家族的地方修筑高台,登台后见到一位容貌清丽的少女,这便是党家的女儿孟任。庄公对她一见倾心,于是紧紧尾随她,想和她私通。谁想孟任是个十分有想法的女孩,她告诉庄公除非立她做鲁国夫人,否则休想占有她。庄公答应了,少女孟任割破自己的手臂与庄公歃血为盟,后来生下了公子般。然而因为母亲文姜和当时国际形势,庄公后来不得不立哀姜为夫人,没有实现和孟任的盟约。怀着对孟任的愧疚,庄公对公子般则十分宠爱。而哀姜立为夫人后,肚子很不争气,没有为庄公生下嫡子,而陪嫁过来的媵叔姜已经为庄公生下了公子启方。也许是怨恨庄公宠幸孟任,疼爱他的儿子般,也许是为了增加怀孕的机会,哀姜也和文姜一样,给丈夫带上了绿帽子。她和庄公的庶弟,在鲁国权势熏天的庆父通奸。
身死国乱
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庄公得病。也许自知来日无多,因为夫人没生下儿子,他希望让公子般继承君位,以弥补自己对他母亲孟任的亏欠。在病榻上,他召见庶弟叔牙,询问谁可以继承君位。叔牙回答说,庆父很有才能,可以继承君位。庄公很失望,又召见同母弟季友,季友回答自己当竭力辅佐公子般。庄公告诉他,叔牙认为庆父有才能,打算用立庆父。季友会意,便派人以庄公的名义让叔牙在大夫鍼季家等候,让鍼季给叔牙端上一杯毒酒,对叔牙说:“喝了它,你的后代仍然能在鲁国享受禄位;不喝,你还是得死,后代也不会享有禄位,自己考虑考虑吧。”叔牙别无选择,喝下毒酒,没走回家就毒发身亡。
同年八月,鲁庄公在路寝病逝,在位三十二年,享年四十四岁,公子般即位。然而哀姜和情夫庆父打算拥立母亲是齐女的公子启方,于是趁公子般在外公党家小住的机会派遣一个叫邓荤的养马人刺杀了他,季友势单力薄,只好逃往陈国。庆父拥立公子启方为君,是为鲁闵公。
趁鲁国内乱即位的鲁闵公还是个小孩子,却也知道庆父的野心不会满足于当一个大夫,于是在即位当年八月就和齐桓公在落姑会盟,请求齐桓公的帮助,让叔父季友回国。齐桓公答应了他,派人去陈国召回季友,让闵公驻扎在郎地等候。冬天,齐桓公派仲孙湫到鲁国慰问祸乱。仲孙湫回到齐国后,对齐桓公说:“庆父如果不被杀死,鲁国的祸乱就不会终止。”齐桓公又问是否能乘机攻取鲁国,仲孙湫回答:“不可,鲁国尚秉承周礼,不能轻举妄动,您应当设法安定鲁国的祸患并亲近鲁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77958/3065e22508c8c3d0.jpg)
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庆父与哀姜通奸更加频繁,庆父的野心也进一步膨胀,与哀姜谋划杀死闵公而自立为国君。他派遣亲信卜齕杀死鲁闵公,季友一看大事不妙,带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庶子公子申逃往邾国,号召鲁国人起来反对庆父。鲁国人也对庆父接连弑君的行为忍无可忍,打算杀死庆父。庆父害怕,于是逃往莒国。之后季友侍奉公子申回国即位。又用财物向莒国索取庆父,莒国人就把庆父送回鲁国,走到密地时,庆父派党羽公子鱼入朝请求赦免,遭到拒绝,于是庆父便上吊自杀了。因为哀姜和庆父私通,也参与谋划了庆父的两次弑君行为,当季友和鲁僖公回国时她便逃往邾国。此时的齐桓公已是诸侯霸主,他认为哀姜作为齐国公主,却与庆父淫乱,造成鲁国动荡,丢了齐国的脸面,为了伸大义于天下诸侯,齐桓公责令邾国把哀姜引渡回齐国,走到夷地时将她杀死,把尸体还给鲁国安葬,也算给鲁国一个交代。
鲁道之衰
鲁国在鲁庄公的治理下,公正典刑,任用贤能,鲁国国势一度强盛,战胜过宋国、齐国,而庄公到底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凭鲁国的国力无法长期与强国敌对,在战场上战胜敌人后,又积极地寻求和解、盟约。他在宋国发生洪水后第一时间派遣大夫臧文仲慰问灾难,经由母亲文姜与齐国政治联姻取得大国外援,这些都是庄公的政治智慧。在齐桓公称霸诸侯后,作为同盟和姻亲的鲁国确实也得到不少实惠。
庄公时期的国际环境,晋国小宗曲沃取代大宗翼城,曲沃武公姬称贿赂周天子而得到正式册封;南边的楚国在楚武王死后,儿子楚文王继续在江汉地区兼并小国,并与中原诸国发生联系,也逐渐威胁到这些国家的安全。
庄公的父亲桓公是死在舅舅齐襄公手上的,在庄公即位初期,母亲文姜也频繁的返回齐国和齐襄公通奸,《诗经》中也不乏讥讽文姜的篇章,比如——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诗经·齐风·载驱》
形象的描绘出文姜坐在马车里,风风火火的行驶在鲁国的宽阔大路上,赶赴齐国和情夫幽会的那种急不可耐又肆无忌惮的形象。年少的庄公对母亲的这种行为肯定是不满的,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更加无法阻止,所以他拒不配合母亲为他安排的齐鲁联姻,和少女孟任发生一夜情,还擅自许下立为夫人的诺言。文姜活着的时候庄公也一直没有册立夫人,直到文姜死后,迫于政治形势才从齐国迎娶了夫人。
鲁庄公重情,所以庶弟庆父在鲁国权势熏天,所以把君位传给孟任的儿子,所以在行将就木的时候不忍为的儿子扫清即位的障碍,庄公的重情,让鲁国再次走向内乱。两年时间的动乱,两位国君被杀,庄公的弟弟季友力挽狂澜,扶立庄公的另一个庶子申为君,是为鲁僖公。为了体现亲亲之恩,鲁僖公把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叔牙的儿子公孙兹封为上卿,后来连同季友的子孙,成为鲁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三大家族,由于这三个家族都是出自鲁桓公,所以称为“三桓”。在此后的百余年时间里,鲁国国君的权力逐渐被“三桓”所架空,出现君弱臣强的局面。鲁国的国势每况愈下,鲁国所秉承的周礼也如残阳一般日薄西山。
由于国难,鲁僖公姬申最终成为赢家。所谓福兮祸所依,拭去宝座上的鲜血,坐上本不会属于他的君位,少年国君又将面临怎样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