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书电影社会热点

《塑料王国》观后感——我们不缺垃圾,缺的是什么?

2017-01-07  本文已影响3634人  月昔春

今早在朋友圈看见好友转发了一个关于王久良拍摄的纪录片《塑料王国》(Plastic China),据说该纪录片获奖了,但作为一个环保从业者,我关心的不是这个,而是纪录片播出后,能否引起各界重视,拯救我们这个千疮百孔的地球,拯救人类自己。

为什么是记录片?

从《大国崛起》、《舌尖上的中国》、《穹顶之下》等作品,包括今天这个《塑料王国》,我们似乎更愿意接受记录片的信息,因为它真实,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大多数人不曾看到的一面,没有电视剧的浮夸,也没有电影的壮观,但它却震撼人心,它或许是我们这个浮躁社会的一注镇定剂。

作品大致讲述的是中国某一偏远小山村,村民以分拣进口过来的塑料垃圾为生的现状。这些塑料垃圾经分拣后加工成塑料粒,在整个过程中,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有维持生活的工作,也有他们深恶痛绝的无奈,他们忍受着垃圾分拣带来的危害:地下水不能喝了,只能购买山泉水;夜间不能开窗了,垃圾焚烧气味难忍;身体坏了,不敢去检查。即使是他们拼尽他们的所有(身体和生存环境),每分拣一斤垃圾赚一毛钱,但他们的子女仍然上不起学,不认识字。

王久良《塑料王国》作品封面

为什么是中国?

作品中一个老伯提到,为啥美国造的出核武器,却不能回收废塑料,要漂洋过海拉到中国来处理?是的,为什么?作品中出售废塑料给中国的商人提到,中国人愿意出别人双倍的价钱购买这些废塑料,那作为商人,利益至上。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要合规回收利用这些废塑料,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环保治理成本等一系列费用肯定不低,那中国商人出双倍的价钱收取这些废塑料,如何牟利?设备、人工都不能省,只能省环保成本,废塑料运来后未经无害化,苍蝇蚊虫漫天飞,可怜那些还刚出生的小孩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建规范仓库,露天存放,污染土壤及地下室;加工塑料的过程产生的废水不上治理设备,直排小河,造成河流水体恶化,鱼虾死亡;挑拣剩下不能处理的其他垃圾,未交给垃圾填埋厂,直接露天焚烧,产生滚滚浓烟,恶臭熏天。所以我们大概知道是为什么了,作品中一个老妇提到“垃圾不是好东西,但钱是好东西”。或许这就回答了刚刚那个疑惑,一切都从成本出发,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民族的本质,不管是不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名的。

废塑料加工废水直排小河 分拣剩下垃圾就地焚烧

来了之后,怎么办?

从源头来说,国家为什么允许这些塑料垃圾进口,进口后却缺少监管,任由小作坊粗犷发展,作品中除出现了普通的生活塑料垃圾,还有针管等医疗垃圾,医疗垃圾具有感染性属于危险废物,现在国家严禁进口危险废物,那么海关又是如何监控的。古话说“做事要有头有尾”,国家一直在喊口号,要可持续发展,提倡变废为宝,但他们自己做到了吗?垃圾进口后加工的管理问题,他们有想过吗?口号沦为了一些人的牟利工具,牺牲大部分人的幸福,甚至是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除了法律约束,或许只有价值观了,但我们现在整体价值观扭曲了。穷人渴望人人平等,或过上他们心中认为的美满生活,能吃上肉,孩子能上学,有房子住;富人不想分享他们的优质资源,甚至还想垄断世界所有资源。拿北京的农民工子女就学为例,就是穷人与富人的对抗。

儿童拿废塑料针筒作玩具

虽然我刚毕业,在企业从事环保工作才三四年,但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最近也有中央环保督查组到各省督查,各地市级环保局也经常明察暗访各大企业,但这都是在政府备了案的项目,还有那些没有备案的,在荒郊野岭、穷乡僻壤的,不在环保局的监管之列,他们由谁监管,良知吗?

取缔后,怎么办?

作品中年过花甲的老奶奶说,我们也知道垃圾危害大,但没有办法。是的,他们如果不以这个为生,他们还能做什么?他们是被社会遗弃的一角。青壮年,没有学历、没有门路,即使想去城市工地做个泥瓦匠也买不起一张火车票,何况那些从未出过门的老幼妇孺。

按当前的局势,这个记录片曝光后,或许马上会有相关人士介入,对当地某些官员作出一些处罚措施,立即取缔这些废塑料加工小作坊,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就能结束这件事吗?断了这条生路,总得另谋出路,今天不加工塑料,明天就加工地沟油。他们知识有限,只能粗笨的、单纯的谋生,虽说知识不能绝对改变命运,但至少让我们开阔眼界、不再无知,可越是贫穷,教育越是落后。国家每年都在扶贫,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人带领他们合规脱离贫穷,或者政府根本没有为之努力过。

他们的出路在哪里?自生自灭吗?优胜劣汰吗?即使要灭,也要拉着大家和子孙后代一起陪葬!

我们个人能做的什么?

将来等我的孩子出生,我会告诉他,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始终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初心。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发展,如何物欲横流,我们只求问心无愧!或许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减少一份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