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丫头一起成长!每天写1000字设计

这三大成长的“强力胶”,你用过吗?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198人  晨听

持续行动,明显有价值的改变,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在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则变得极为重要。PO,Xmind,EVERNOTE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工具之一。

在我的“自运转体系”中,这三个工具对我的思维操练给出的帮助让我吃惊。过去我也用过很多时间管理工具,比如番茄钟,比如专注力训练的舒尔特表格等等。但从没有这几款工具让我觉得可以一直用下去,而且每次推进一步,都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成长。

在我整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分配这几款工具的:当我看到合适的材料,尤其是微信的文章时,我会随手把它们保存在Evernote中,因为微信中的文章是以单篇文档的形式被保存的,而非单纯的链接保存方式。

当我把信息储存后,我在Evernote相应的文件夹下整理,分类。每个人的分类方式不尽相同,而分类,也有专属的学科来介绍。Evernote中还有标签的功能,但我不太喜欢用标签,更喜欢结合自己的探索轨迹,建立了不同的主题和场景,再根据应用的场景来分类相应的学习材料。

一个好的材料收集体系如果没有流畅的调取方式,那么又变成了无用的信息。想想你每次保存收藏却再也没有翻看过的文章就知道了。

因此,探索过程中我发现最好的调取方式就是依据场景,依据主题来进行资料的提取与应用。接下来,就要用到Xmind与PO。一款思维导图的制作软件以及一款强大的流程图制作软件。

思维导图和如今流行的手绘一样,都是一种极好的思维锻炼工具。当我每次在进行主题探索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一旦我通过导图将文字转化成了框架,就好像在自己的头脑中搭建了一所房子。房子中没有精装修的家具,暂时只有一些床板、一些支架。但已经足够了,已经足够我来区分哪里是卧房,哪里是阳台——框架的意义就在于此,即便你忘记,只要再回来扫一眼,就能立刻明白现在的你,处于哪个地方。

李笑来在关于“执行力”的分享中曾经提到,想要提升行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画流程图。思维是混乱的,单纯的思想可能是没有逻辑的。真正的高效行动,无非就是执行者能够区分哪些事情是可以并行,哪些是可以串行。

所以对于我们能吸收的内容,要想立刻转化为行动,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流程图巩固下来,变成一种可以遵循的行为路径。

(比如,以搜索过程为例整理出的行动路径)

工具使用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在于不熟悉一件工具时内心的紧张感。因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操作流程是自己可控的范围,所以无法提前预测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但真正让我充满期待并愿意去尝试的原因也在这里,画出一个框,一条线,列出一个清单列表等等,瞬间会感觉它们就是我的了。

工具于我而言的意义?

工具对我而言,就像是滑雪时用的雪橇,欣赏风景时手里拿的单反,永远可以有新的,更好的工具出现,也并非不可替代。但一旦拥有,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好的风景只有在一架好单反,一个会摄影的人手里,才能传达出风景的独特韵味,才能最大化地增加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工具也是。精妙的工具使用者早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艺术家。

我承认自己还远远达不到这种地步。因为自己做出来的图是这样的。但以PO为例,有刚进阶的小伙伴就能让自己的流程图变成一副精妙的说明书。

我在什么时候会想到工具?

用Evernote收藏文档并整理,已经成为我看文的一个习惯了。随手保存自己的留言,自己的思维成果,已经成为我源源不断输出能力的基础。

思维导图对我而言就是整理思维的工具,以自我成长体系为例,整整一年的时间,不论看到什么理论,看到和自我发展有关联的场景,这样一张大图就会让自己追根溯源,不断寻找并验证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特点。

所以你若问我工具,我都是什么情况下使用?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把它变成一日三餐一样习以为常,把工具变成单反一样,让它成为放大生活乐趣的工具。不累赘,不嫌弃,而是喜爱,不断发现它的乐趣,如此便好。

但说实在的,我最大的困境就在于没有一项特别精专的技能或工具,所以不断地打磨,不断地寻找机会来历练,不断修正,才是后续的重点。因为工具的使用不在多,而在于合适,在于是否灵活地满足自我需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