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声话红楼

红楼梦醒后,走向何处去?

2021-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潇潇雨声

前面我们用了三篇文章来分析曹雪芹为什么不肯写一个家道复苏的结局,他看透整个官场,看透整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中,这个世道太坏了,不值得出来做官。所以他宁肯安排贾兰中举后死去,也不再让贾府新一代的年轻人进入仕途。

那么,在曹雪芹的理想中,贾府的下一代将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如果说繁华是一场梦,那么梦醒来又该走向何处?

《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了一个重要的梦,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在这里秦可卿是为整个家族未来着想的人,她告诉王熙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这个家族已赫赫扬扬存世百年,如果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是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在曹雪芹的心里,其实是不希望这个家族散落的,那出路何在?

秦可卿托梦

王熙凤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永葆无虞?王熙凤是家族的掌权人,她希望这个家族永久兴盛下去。这在秦可卿看来就是一种痴心、贪心。自然界的秋枯春荣,历史朝代的兴衰变更,哪一件是人力能够改变的?但是如果能够在荣时筹划好衰时的世业,那就可以保全子孙后代了。这不就类似于秋收冬藏吗?提前做好储备,熬过寒冬,就又迎来春天的繁荣。

秦可卿让王熙凤做哪些准备呢?有两件事很重要。第一件,趁现在富贵,在祖坟附近多置田地房舍;第二件,将家塾也设在这祖坟附近的田庄里。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一旦有了罪,凡物可入官,可是这祭祀产业是不用入官的。因为古代社会是讲孝道、重祭祀的,对于罪官一切财产都可没收,但祭祀祖宗的产业是不会没收的。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是安排贾府的退路啊!

“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以永久。”

可惜王熙凤没有按照秦可卿的托付去做,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面前,忘记了"盛筵必散"的道理,也忘记了秦可卿的嘱托。其实也正应了那句: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当王熙凤意识到家族兴盛不会长久时,她考虑的也不是整个家族的未来,而是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尽可能多贪一些钱。

秦可卿的托梦就反映出了在曹雪芹理想中贾家衰败后应该是走向读书务农这样的平淡、踏实的生活。其实这也是几千年来许多读书人所共有的生活,不能学而优则仕,就耕读传家。

从第五回中巧姐的判词和画便可以知道巧姐的命运,从巧姐的命运,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贾府新一代年轻人的安排,可以看出曹公的理想。其判词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其画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巧姐纺绩

根据判词和画,以及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所设下的伏线,我们可以推测巧姐被刘姥姥所救,嫁给了板儿,过上了一种以纺绩为生的农村生活。这和高鹗续写的结局绝然不同。

作者是要通过贾府下一代命运走向做出暗示,投递出他耕读传家的田园理想啊!《红楼梦》写了这个封建大家族不可避免的衰亡,繁华不过是一场梦,梦想之后该走向何方?“兰桂齐芳”“家道复苏”只是高鹗这个沐浴皇恩、深受正统思想禁锢者的想象。“兰桂齐芳”,兰就是指贾兰,桂指的是宝玉和宝钗的孩子,就是在高鹗的续书中,宝玉虽然出家了,但是他和宝钗有一个男孩,名字叫桂。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虽然衰落了,但是高鹗又写了这个家族“沐皇恩”、“延世泽”,然后又有了“家道复苏”的希望,因此高鹗给巧姐安排的命运也就是:由刘姥姥做媒,嫁给一个“家财巨万,良田万顷”的乡村富翁周氏,又继续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样的安排是与曹雪芹的本意完全不同的,之所以会有这种不同是因为高鹗和曹雪芹两个人身份和思想的不同。曹雪芹是经历衰亡、看透炎凉的彻底反叛者,根本不可能写一个家道复苏的结局。

    巧姐由一个贵族小姐转变为一个以纺绩为生的村姑,作者让经历了贾府衰亡的贾府下一代草字辈最年轻的女性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走出贾府的大墙,也走出锦衣玉食的生活。走到外面更现实、更素朴的世界中,过上相对于她的四个姑姑来说更为现实、更为朴素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彻底的否定态度,他绝不可能像高鹗那样梦想着这个家族还有回到曾经繁华的希望。他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更踏实、更自在的理想:读书务农、纺绩田园的生活。

作者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经历的是从富贵到落魄的跌落,晚年更加艰辛,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从曹雪芹孤傲的性格看,他绝不可能还梦想着回到以前富贵之极的生活了。

但是在富贵与落魄之间难道没有一种素朴、踏实的生活吗?当然有,那就是耕读传家的生活。在曹雪芹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生活时,是不是会想象?假如曹家在鼎盛的时候在祖坟附近多买了一些地、多置了几间房该多好啊,如果再设一个私塾那就更好了。不至于如今这么落魄,下一代的读书与生活就不用愁了,自己也可以安心著书。他是不是怀着这样的理想写秦可卿对王熙凤的托梦呢?三百多年过去了,我们谁也无法知道,只能推测一二。

在第十八回中,元春省亲时流露出这样的感慨:“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探春也曾感伤地说过:“我说倒不如小人家,虽然微寒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富贵至极的皇家妃子、贵族之家的千金小宝,所羡慕、所向往的竟然是田舍之家、齑盐布帛的生活。也就是普通人家的生活啊。

在经历家族衰亡、富贵破灭之后,作者向往的是一种素朴的、踏实的生活,是耕读传家的生活。

如此来看,曹公的理想也没有多宏大啊,没有大富大贵,物质上能够有所保障,远离仕途以达到精神的自由。世人都羡慕富与贵,曹公似乎在以过来人的姿态对我们说:富贵不过如此,繁华不过一场梦,还是踏实过好普通人的日子。

就像现在很多人都羡慕一种状态——财富自由,却不了解真正财富自由人的工作难度以及所承受的压力。其实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幸福,你不必面临重大的抉择,也不必做出牺牲,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有更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就算没有财富自由,总还有精神的自由富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