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

我对电视剧《渴望》的理解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38人  渣扎雪
我对电视剧《渴望》的理解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1990年出品,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故事。开始于一段复杂的恋情,主人公刘慧芳面对两个追求她的男人迟疑不决。车间主任宋大成,还有来厂劳动改造的大学生王沪生。

      她渴望爱情,前者有恩于她,后者身处困境,需要帮助,善良的刘慧芳左右为难。王沪生父亲是个著名学者,于文革初期被抓,下落不明,母亲急忧,病发身故。姐姐王亚茹是个医生,在送别未婚夫罗冈后,发觉已有身孕,她不顾罗冈劝阻,偷偷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罗丹。

      罗冈突然深夜返京,王亚茹惊喜中并未察觉他神色有异,罗冈带着女儿悄然离去,留下一封信,告之他被通缉,生还无望,让王亚茹忘掉他。

      刘慧芳和王沪生结了婚,其妹捡来弃婴,让她萌发了母爱,预意收养。王沪生不允,但勉强收留,取名小芳。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东东。

      深感失望的宋大成和徐月娟结了婚,但感情不深。刘慧芳在夜大与教师罗冈相识。偶然间,小芳的身世大白。此时,王亚茹经过几年钻研,治愈了小芳的顽疾。生活再一次迫使刘慧芳做出抉择。

故事婉转曲折,1990年12月开播。那年我十三,此剧热播期间,万人空巷,主题曲《悠悠岁月》和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的旋律在大街小巷回荡。那熟悉的旋律,基本上每人都会哼唱。毛阿敏也成为当时的红星,引领了一代流行歌曲的潮流。

      那会儿,电视节目可选择的不多,互联网还没发展起来,晚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收看《渴望》。当时这部作品的影响很大,积极因素是整个社会的犯罪率都降低了。消极的是王沪生的扮演者不敢出门,一出门就遭人扔鸡蛋和烂菜叶,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现如今是新世纪,各种观念发生着巨变,三观也悄然改变。我对《渴望》中人物的理解与常人不同。

      人生哲学,辩证看待,虽然存在例外,但是概率高就可归纳为观点。刘大妈虽然心地善良,但是臭嘴,得理不饶人。

      王亚茹虽然很坏,经历坎坷,性格扭曲,相对变态。但是她的三观在今天看来,也是正常。

      王沪生书生气浓烈,做事儿不够果断。宋大成为人忠厚,性格耿直。

      这些人物活灵活现,但是也只是剧中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刘大妈和王亚茹这两个人物来说,放到生活中,不会像剧本中的人物那样鲜明,矛盾也没那么冲突。我对这两个人物有和大家相反的见解!

      刘大妈的形象代表了城市的小市民,胡同出生,胡同长大,胡同老去。她的人品不坏,但是那张嘴,我实在不喜欢。现在的城市普通市民,也是如此,出生市井,受教育不多,普通工人,下岗后做点生意,闲暇时光,喝喝茶,打打麻将,占点小便宜,鄙视一下乡下人,然后吐槽现如今的社会。

      各种想法还沉醉在多年前铁饭碗的思维中,殊不知二十一世纪,大数据时代,铁饭碗早被打破,城乡差距缩小,甚至可以说她们比农民高尚不了多少。更有甚者遛狗不拴绳,狗便不清理……唉!种种行为实在龌龊。

      这种人群为数不少,包括了一些城中村的百姓,她们的想法尖端刻薄,而且愤青。对乡下人的不屑,相当可笑。

      社会并非一成不变,当下的农村,并不像她们印象中的那样。城乡差距缩小,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况且农村有着干净的空气,好的环境,无公害的食品,还有着纯朴的民风。当然,乡下人也有他们不争气的地方。我来自乡下,不是给农民争理。只是为一些让人愤慨的事情鸣不平。

      再说说王亚茹,知识分子,因为成分问题和个人坎坷的经历,心理有些变态,但是我却感觉她本质不坏,并能理解她的三观。映射到生活当中,客观看待:她看不起刘大妈一家,痛恨前夫罗刚,也是情理之中,情有可原。

      剖析她的感情经历,痛恨罗刚那是必然。她骄傲高冷,鄙视刘家,在那个年代不被理解,甚至电视剧热播的年代也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把这个人物放到今天呢?

      现如今,阶层和阶级还是有的,这种清高比比皆是。大家都生活在自己所在的圈子里,没人愿意往下看。当然,在今天,再也不会出现刘慧芳嫁给王沪生这样的故事。所谓门当户对,大致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普通市民和乡下农民都是普通百姓。谁也别看不起谁。高冷的知识分子,也不应该高高在上,俯下身来,这个社会将是何等的和谐。当然,我所说的也只是个例,大多数人还是好的。以上纯属这个人看法,不足挂齿,全当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对电视剧《渴望》的理解 我对电视剧《渴望》的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