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那个唯一让他感觉到人性温暖的人,竟然是她
少年时的溥仪在他的“小朝廷”里长大,骄纵威风、冷酷无情。
他的读书师傅常教导他仁恕之道,也给他讲历史上英明圣君的故事,但课堂上讲的道理再多,也抵不过生活中周围的人对溥仪的逢迎和依顺。
他是个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天子”,身边的人都这么告诉他,他自己也这么觉得。溥仪作威作福的时候,身边的宫女、太监都是他恶作剧消遣的对象。
有一次有个太监给他表演了一场木偶戏,溥仪很喜欢,看得开怀大笑,就决定赏小太监一块蛋糕。可是他顽劣的心态已起,故意把练功用的铁砂带撕开,掏出里面的铁砂子藏在蛋糕里,想看看吃蛋糕的太监会不会崩掉了牙。
没有人敢阻止他,除了一名乳母,从小喂奶抚养他长大的乳母对他说:“崩了牙就吃不了饭,人不吃饭可不行呵。”还建议溥仪把铁砂换成绿豆供他逗乐。
还有一次溥仪玩气枪,用铅弹打向太监们的窗户,看着窗户纸上一个个小洞,哈哈大笑。此时又是赶来的乳母对他说:“老爷子,屋里有人哪!怎么玩不行?往屋里打,这要伤了人哪。”
乳母是唯一一个告诉溥仪,别人和他一样也是人,也会痛也会受伤,乳母也是唯一让溥仪感受到人性的人。
这如果是放在现在,当时八九岁的溥仪简直就是个欠收拾的“熊孩子”吧,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更需要严厉的管教。可是在当时的环境里,溥仪身边的人除了乳母没有一个人能管得了他,更没有人引导他成长,一棵长歪了的小树,在不分黑白的时代洪流中,渐渐迷失自己。
溥仪这样回忆他的乳母:“她性情温和,跟任何人都没发生过争吵,端正的脸上总带些笑容。她说话不多,或者说,她常常是沉默的,如果没有别人主动跟她说话,她就一直沉默地微笑着。”可以这么说,当时溥仪身边的所有人,只有乳母真心待他、教他道理,也只有乳母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简单的温暖。
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想,其实溥仪的命运是不幸的,虽然出生贵重,但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不能做自己,只能成为工具,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
他的“自我”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也许是自己的美梦终于破碎的那天,他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他不属于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