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并不重要
先讲两个故事。
A女士,数年前她的单位刚添置了计算机,这是一个新玩意,所有人围着它束手无策,看着稀罕,就是没人会操作。而A,当然也不例外,完全不懂。领导急于想找个会打字的,来承担单位的打字任务。这个活好啊,比其它工作轻松多了。关键时刻,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这块肥肉被她轻而易举抢去了。随后她向专业人士请教,闭门苦研究,硬是将这项工作熟能生巧,完美拿下。
B女士,命运与A差不多,她的单位急需增加一名会计,而她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但她觉得这项工作不错,于是自告奋勇,主动请战。后来在实践中摸索成长,直至成熟。
很显然,A和B是一类人。
她们在面对新的挑战时,不是想着,我还没准备好,我得万事俱备万无一失才能接这个活儿。她们没有把问题想那么复杂和完美,而是抱着开放的态度,先勇于接纳,伸手屈躬做着,边做边学。
我也深知这种边实践边学习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在生活中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想要“完美”的怪圈中。
也许,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最近,我的有声演播学习,有点举步维艰。问题当然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吐字归音。我突然想,要不要停下来,专门再报个吐字班,专攻发音,从声母韵母开始。这种想法,对于发音存在严重问题的人,当然是可以尝试的,而我并不是这样,只是有少数几个音发得不准,非常顽固而已。所幸的是两位同学及时阻拦我,并义务帮我纠音,说是没有必要单独再花钱报班。
我沉下心来,继续每天的练习。同时,干脆放弃了咬字不准等负面评价的魔咒,带着势不可挡的气势开始模拟试音,每天播读两小时左右,然后回听,找问题,更正。一段时间下来,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买噶,很多之前频频出现的发音问题,在大量播读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被纠正好了。最主要的是,气息,整体语感有了质的飞跃。
窃喜之余,思考了很多。
接下来,苦口婆心几句。
我们想做一件事时,前期准备工作当然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要想着要百分百准备好,再去做。那样就会作茧自缚,成功把自己限制住了。就如同一个孩子学走路,只要立着,跌跌撞撞开步就可以。如果你要求完美,希望他先站直了,迈左腿甩右臂,迈右腿甩左臂,这就完蛋了,恐怕更加学不会走步。反而是放松心态,一边歪歪扭扭,一边继续向前走,效果却是出其得好。
就像上面两位女士,接触到新的工作,没有给自己设限,没有给自己做看似完美的准备。而是报着必胜的信念,做起来再说!
这算成事之人必备的品质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碰到一枚崭新的机会摆在面前,你会下意识的选择哪种方法?万事备一步到位,还是淡定心态,边实践边学习?
希望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