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心情随笔散文

风明:谈李劼的文章

2018-06-13  本文已影响70人  80a6c79c1cd5

李劼可谓世事洞明,而在人情上一派天真,毫不世故。如果稍微世故一点,他的《八十年代文学备忘录》就不会写得那么坦白直率。他站得高,许多别人仰望的人物在他看来并不如何了不起,对他们的缺陷看得一清二楚,又心直口快,毫不客气的讲出来。所以有些读者难免会对他的评论感到不快,又觉得他口气太大,为人太狂。是的,李劼的确很狂,但他狂得坦坦荡荡,一片赤诚,不像另一位李姓作家,狂得装腔作势。

李劼是一个极具个性与创造力的作者,底气丰厚,同时又不无灵气,所以他的文章元气充沛,境界开阔又恣意飞扬。他的评论往往洞见迭出,爱憎分明。虽然李劼有点看不上昆德拉,但他的评论有一点感觉恰似昆德拉的小说:作者在场感很强。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叙事者昆德拉与小说主角同在;同样,在李劼的评论中,评论者李劼与评论的对象同在。李劼的评论不只是评说某个人物某部作品,也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思想。他自有一套解释宇宙人生历史的思想及相应的话语,自成体系。所以他的评论充满了评论者的体温和思想。这样的评论,或许不是那么客观,但一定精彩。反观许多学者写的文学评论,都是考据翔实而内容平淡,重在介绍而谨于发见,没有一点论者自身的体温和思想在里面。这样的评论,或许显得客观,但也实在客观得有点平庸。

李劼评论一个人、一件事或一部作品时,总能将其放在整个历史文化的空间中进行观照,既作横向对比,又有纵向分析,既显得格局非凡,又每能见别人所不能见,在别人看来复杂不清的问题,他总能说得简单明了又精准到位。他论毛泽东现象,从宏观审视到细节梳理,从历史洞察到文化心理分析,可谓庖丁解牛,洞若观火,其格局之大,透视之深,未见有出其右者。顾城谈毛泽东亦敏锐、深刻,但毕竟只是针对毛泽东个人的精神分析,整体看高度不够。而李劼亦同样擅长精神分析,其判断力之敏锐、深刻,有时令人惊叹,比如《八十年代文学备忘录》中对刘小枫的批评,真叫一眼看透。刘后来的所作所为,一一印证了李劼之所言。

李劼亦评论过鲁迅,对鲁迅作了全面的精神分析,很是语出惊人,所以也很有争议。在李劼看来,鲁迅是怯懦的唐吉诃德,迷失的文学天才,世故的话语英雄,是和孔子一样的专制话语的始作俑者,通向毛泽东话语的桥梁,亦如同毛泽东般是有心理创伤的中国问题男人。而对周作人,李劼则满是同情之理解,并且说,中国未来的文化将从鲁迅与周作人的连结点上开始重新构建。窃以为,李劼此言不无自勉之意,某种程度上,李劼可以说有鲁迅的一面,譬如对儒家伦理和流氓文化心理的批判;又有周作人的一面,皈依内心的精神家园,漫步于于诗意、审美的文化空间。但他对鲁迅的精神分析,我并不完全接受,虽然我对鲁迅也谈不上喜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