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

我的三个故事

2019-01-24  本文已影响77人  truelie

支点:找到你的支点

这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个人的家庭故事。

在我读研的时候,我的父亲在家咳血了,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肺癌晚期。先是放化疗,头发没了,身子瘦了,癌细胞还是无情的蔓延了全身。在医院治疗无望时,只能回家,但不能干瞪眼,所以我们找了中医,吃了几个月的中药,吃了吐,吐到吃不进任何东西,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在整个过程,我和我的家人,手足无措,无比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做,能做些什么。面对死亡,我们只能干等着。哪怕是对父亲一句暖心的心理安慰,都不知道如何说出口,在死亡面前,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如果能有临终关怀和细心的照护,我父亲也许会走的安然,不至于痛苦无望、拼死挣扎到最后闭眼那一刻。在接触护理后,我希望能设计“最好的告别”,提升国民的“死亡学分”,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和度过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他一定是痛苦的,但也可以是平和,和面带微笑的。所以,我内心期盼,在我们老去的时候,能够用得上我们这样的产品和服务。

这就是我做护理这件事的初衷,也是我的支点,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支点。

往回看:时刻警醒,快速验证

从试试看到快速验证,然后坚定的执行。

我经常在我们出现好转的时候,很不合时宜的泼点冷水。在我们的MVP产品在科室上线使用的时候,我跟班科室护士使用的具体情况,然后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护士的每一个操作都痛苦万分。谭总当时回复:真的有那么差吗?是的,真的有那么差。那么,现在就很好用了吗,也不全是。有进步的地方,但更有可改善的空间。这是正确认识自己,必须时刻反思,自己做的事情的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也犯过很痛的错误,流失了两批人才,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了初步验证的方法。

所以,做一件事,不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必须快速给到用户去测试和验证,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做法,让PDCA循环发生于做事的每一个环节。一旦得到验证,被证实可行,必须马上制定明确规范、形成简明手册,然后坚决的执行。

往前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忘初心,更要往前看。

记得2016年,和创始团队在微信群里聊到一个话题,大意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赚到钱。在当时我们的系统才刚刚开发出来,还没找到商业模式,只是定了个调子:我们不卖系统,只卖服务。我当时提了一个很悲观的论调:做医疗这个行业,尤其是我们护理这个细分领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我们才能够赚到钱(可行的商业模式+业务收入)。其实,当时只是想打个预防针,让我们自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压力、挑战和危险会随时降临到我们头上。

2019年是提灯的第4年,不是最难的一年,但可能是决定公司生死的一年。我一直在思考五年后,我们能做些什么?因为我很害怕,害怕更新换代的速度。客户等了十年,等到了我们的产品可替代十年前的系统,而我们被替代的时间只会更短,也许五年、也许三年,如果我们不突破自己的话。这是危机感,但更是动力。

为了五年后,依然能够存活,我们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甚至革自己的命。但,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坚持再坚持,定会迎来提灯闪耀的那一束光亮。

最后,借用梅奥诊所的创新格言:

Think Big,Start Small,Move Fast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