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让孩子成为“小大人”》

2023-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暖暖小乐乐

和文化心理咨询中心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1186天第1265篇

咨询累计:本周7次,总1871次

【咨询感悟】

在咨询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家庭模式:父母看起来像个孩子,妈妈非常焦虑,无法照顾自己;爸爸很恐惧,无法表达自己;孩子很无奈也很勇敢,为了帮助父母,成全家庭,稳定家庭,自己不惜牺牲自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成天忙着操心父母的事,全力帮助父母。

明明大家都是孩子,她却格外懂事,处事得体、举止礼貌,注重别人的需求胜过自己,仿佛越过了童年的磕磕绊绊,早早进入了大人的世界。我们一般会送她一个美称,小大人。

“小大人”拥有一种天然成熟的人格吗?还是这种性格的养成也跟原生家庭有关?心理学研究员尼维达·钱德拉认为,这可能是亲职化的问题。

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家庭,指亲子关系发生颠倒,父母在没有充分支持的情况下,无限期地依赖他们的孩子来照顾他们。照顾父母的年幼孩子往往承受心理稳定和发展带来代价。这一现象与亲子之爱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是与个人和结构环境有关,这些环境使父母无法体会到孩子代表他们所经历的巨大焦虑和负担。父母往往无法看到他们的孩子承担起维持家庭和平的责任,保护父母一方不受另一方的伤害,成为父母的朋友和治疗师,在父母与外部世界之间进行调解,养育兄弟姐妹,有时还负责家庭的医疗、社交和经济稳定。

由于总是照顾别人,孩子给自己留下的空间很少,他们很少知道或表达自己的需要。唯一合理的需求似乎是别人的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会遇到挫折、愤怒或其他家长情绪,这些情绪会将她的需要与恐惧和羞耻联系在一起。这导致了儿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在1960年所谓的“虚假的自我”。在其最不健康的形式中,这种自我否定的人格让父母化的孩子停止表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从突出他人的需求中获得价值。父母化的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处于虐待或剥削的关系中,无论是与朋友、同事还是浪漫的伴侣。

由于对自己的价值非常不确定,亲职化的孩子成年后会根据他们对他人的价值来建立关系。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善良的,有价值的,从而维持自己生活的运转。这让他们看起来有点讨好型人格,或者为了帮助他人而过度利用自己的资源。另一方面,他们努力争取得到支持。他们想知道,我能要多少?我会被认为是需要的还是很麻烦的?他们很难确定在别人的生活中的位置。他们不确定,如果他们有所求,这个人会不会留下来。最糟糕的后果是恋爱关系。研究显示父母化的成年人容易受到不健康的、上瘾的或破坏性的亲密关系的伤害。

2023.5.2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