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为什么火?
2019-03-22 本文已影响5人
我是KAKA
![](https://img.haomeiwen.com/i9045659/eb5bc94e29e20ac2.jpg)
突然间一个流浪汉就火起来了,本以为是一个恶作剧,过两天就消停了。哪知道这火越来越旺,愈烧愈烈,大有蔓延之势,在各个媒介终端刷屏,躲都躲不开。
看照片沈巍是标准的十足的流浪汉,但他能看《尚书》、《论语》,知识渊博,谈吐文雅,还能将读过的书滔滔不绝的讲出来,于是被尊称为“流浪大师”。改革开放以来最先被毁掉的词是“小姐”,现在称呼人家小姑娘叫小姐等于骂人,弄不好要挨揍。后来“同志”也坏掉了,这让党很尴尬,同志了那么多年,同到同性恋去了,将来同还是不同呢,这是个问题。“大师”其实也毁了,一开始是大师满天飞货源过于充足就掉价了,再后来货源泛滥大师直接就是骗子的代名词,这两年似乎消停了一点。现在大师前面冠上流浪,“流浪大师”,看起来倒不违和,似乎还有点绝配。既然躲不开,那就来蹭个热点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9045659/5f237822ba0e74d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45659/8eac7cab2ea9b94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45659/5a1e08583819a9f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045659/77278b55e37058ec.jpg)
流浪大师现象有很多解读。
我认为最无聊的说法,是从流浪大师身上,看出社会多么渴望国学大师。看到这样的观点,我的眼珠子掉地上找不到了,请人帮忙找回来装了几回都差点装不上去。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如果坚持学习国学,流浪是迟早的,每个人机会均等,你准备好了吗?
最好玩的说法,是从几年前追逐百家讲坛出来的大师于丹到当下流浪大师,论这二者的差别,大概就是权威教授到江湖流浪者的下沉。说这是中国正在向传统回归的一个例证,是个好兆头。用于丹大师来横向比较流浪大师我一点意见没有,甚至认为他们俩可以称珠联璧合,堪称绝代双娇,足以彰显流浪大师的现实意义。但要说向传统回归是个好兆头,上面一种说法让我掉眼珠,这个说法让我直接掉心脏。妈妈呀,中国人好不容易从历史魔窟中爬出来,还没有几天就想回去,是健忘病又犯了吗?忘记吃药了吗?
最难受的说法,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本来这是个现实状态,来了这么个货色的大师流浪,把这个无比凝重的社会问题从悲剧搞成了滑稽剧甚至是闹剧,内心1000万个不愿意。好在这不是个正剧,稍稍有那么一点安慰。
看起来最令人感动的说法:“一开始我非常同情你,但是到了后来,看了你的谈吐和演讲,我慢慢同情自己了,我没有你读的书多,活的没有你快乐和自由”。我们很多时候代入性太强,这就属于强行植入,不把自己感动一回,就好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人性的进步和宽容,极端的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借鉴的人真的会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这未尝不是好事。
最准确的解读其实就五个字: